森輝帶您了解包涵體蛋白的復性

2021-01-17 中科森輝微球

包涵體蛋白的復性步驟主要包括裂解、洗滌、溶解、復性。

裂解

大腸桿菌經發酵後,表達的外源蛋白多以穩定的包涵體形式存在於細胞質中,將其提取出來方法多採用超聲破碎法,而由於超聲處理量的限制,生產工藝一般採用高壓均漿破碎,破碎後大腸桿菌的包涵體可採用離心收穫。

洗滌

包涵體常用的洗滌試劑為中性去垢劑和還原劑。包涵體中主要由重組蛋白組成,同時也含有一些外膜蛋白(Omp C、Omp F、Omp A)、16S 和 23S、5S的r RNA、質粒 DNA 和其它雜質。去除這些雜質,可採用去垢劑 Triton X-100、脫氧膽酸鹽和低濃度的變性劑等對包涵體充分洗滌。包涵體洗滌的潔淨程度,對於後續的純化步驟十分重要,包涵體純度高,可以大大降低後續的純化壓力。但是,變性劑尿素的使用應該注意的是大腸桿菌外膜蛋白Omp T(37 kD)在4~8 mol/L 尿素中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包涵體的溶解和復性過程中會引起蛋白質的降解。

溶解

變性劑鹽酸胍/尿素是包涵體常用的溶解試劑,通常還會加入一些去汙劑(NLS、CTAB、SDS)  和還原劑(巰基乙醇、二硫蘇糖醇等)。它們通過改變蛋白質的結構,打開蛋白質肽鏈。由於包涵體是部分摺疊蛋白質聚集而成的具有天然或天然樣構象的二級結構。如在適合的條件下將其溶解變性,這些天然樣構象的二級結構將不被破壞而保留,這樣將更利於復性工藝中的蛋白質回收。部分學者認為,高濃度的變性劑(鹽酸胍等)能夠完全破壞掉蛋白質的天然結構。因此,要保留天然的二級結構必須採用溫和的溶解方法。例如,應用低濃度的尿素對包涵體進行溫和處理,可保留目標蛋白的少量二級結構。

包涵體的復性

復性是指在氧化還原的狀態下,去除溶液中的變性劑,使得無活性蛋白質恢復活性,重新獲得空間構象的過程。目前,已經有很多種方法用於體外復性,每一種復性方法都有其自身的應用特性。

傳統的復性方法如稀釋方法、透析法復性都存在效率低的問題。為了防止復性過程中聚集體的形成,復性蛋白質的終濃度一般控制在很低的水平,通常小於0.1 mg/ml,因此會帶來龐大的復性體積。

色譜法即柱上復性法是利用層析介質與蛋白質的特異性結合,在空間上隔開蛋白質分子,防止其在摺疊時相互接觸形成聚集體。層析復性可以提高蛋白質的終濃度,而且對目標蛋白具有純化作用。柱上復性有可能會失敗,不排除復性過程中蛋白質分子可能會形成聚集沉澱造成層析柱堵塞。

相關焦點

  • 包涵體蛋白純化復性的方法操作
    包涵體的純化和復性總結包涵體摺疊復性的方法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較高的活性蛋白質回收率;復性產物易於與錯誤摺疊蛋白質分離;摺疊復性後能夠得到較高濃度的蛋白;摺疊復性方法易於放大等。蛋白復性的過程通常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包涵體的洗滌包涵體在溶解之前需要進行洗滌,包涵體中主要含有重組蛋白,但也有一些雜質,如一些外膜蛋白、質粒DNA等,這些雜質會與包涵體粘連在一起,可以通過洗滌去除大多數雜質,但無法將雜蛋白去除乾淨。包涵體的洗滌通常選用濃度較低的變性劑,如2M尿素在50mM Tris,pH7.0-8.5,1mM EDTA中洗滌包涵體。
  • 重組蛋白包涵體究竟是什麼?
    重組蛋白在宿主系統中高水平表達時,很容易形成不可溶、 無生物活性的蛋白聚集體--包涵體。包涵體須經過變性溶解後,在適當條件下復性形成天然的構象,才能得到生物活性蛋白,其生物活性得到恢復。一般來看,含硫胺基酸和脯氨酸的含量都與包涵體的形成呈明顯的正相關;(4)環境因素,如重組蛋白所處的環境溫度、培養基的成分、酸鹼度、離子強度等都可影響包涵體的形成,有研究發現,溫度與包涵體形成呈正相關,培養基養分不足時,包涵體也容易形成;(5)重組蛋白在真核生物中翻譯後修飾需要相關酶類(如糖基化等),但因其是大腸桿菌的異源蛋白,缺少這種酶類
  • 免費直播:蛋白難表達,存在包涵體,該怎麼辦?
    22:02 來源: 生物學霸 舉報   傳統的體內表達系統都是利用 DNA 重組實現目的蛋白的表達
  • 重組蛋白純化策略
    低溫度誘導有助於蛋白二硫鍵的正確摺疊,但對於高溫表達的蛋白不適合低溫狀態,溫度過高容易導致包涵體的形成。      (3)包涵體表達:包涵體蛋白摺疊混亂、二硫鍵配對混亂、沒有生物活性、變復性條件需要長時間摸索等,即使包涵體蛋白成功復性,其均一性和活性依然備受質疑。但是包涵體表達也有其優勢:能夠很輕鬆的獲得超高的表達量,不可溶的重組蛋白不會被宿主內的蛋白酶降解,重組蛋白的毒性被大大抑制,雜蛋白含量低(~10%),容易純化等。
  • 研究揭示了TDP-43蛋白中的澱粉樣核心序列是形成積聚和包涵體的原因
    該論文發現了TDP-43蛋白C-端區域的澱粉樣核心序列,闡明了該序列在TDP-43蛋白的結構轉換、澱粉樣積聚和包涵體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和額顳葉變性(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FTLD) 是兩類臨床表徵相似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徵是神經元的退化,而且在這些神經細胞內檢測到大量包涵體的存在。
  • 新研究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包涵體平反
    希伯來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發現,增進了人們對細胞水平上神經退行性疾病機制的了解,這一發現有助於開發治療這類疾病的新藥物,例如帕金森症、阿爾茨海默、ALS和Huntington
  • 我問師兄怎麼純化包涵體,他說……
    在做蛋白表達與純化的路上,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挑戰,要麼蛋白無法表達,要麼表達的蛋白檢測不到……尤其是當純化的蛋白在包涵體中,不溶,不掛柱,這可怎麼辦呢
  • 病毒性包涵體
    細胞內包裹的異常物質,通常稱為包涵體(inclusion)。病毒在增殖過程中,常在宿主細胞內形成一種蛋白質性質的病變結構,即包涵體,一般是由完整的病毒顆粒或尚未裝配的病毒亞基聚集而成,少數則是宿主細胞對病毒感染的反應產物,不含病毒粒子。在光學顯微鏡下,包涵體多為圓形、卵圓形或不定形。病毒性核內包涵體周圍通常有空暈,形成所謂鷹眼樣表現,以巨細胞病毒(CMV)感染最為典型,而腫瘤性包涵體沒有這種現象。
  • 包涵體蛋白純化及復性常見問題解答
  • 蛋白-核酸互作/蛋白-蛋白互作研究
    2018-12-27 16:45:21 來源: 輝駿生物 舉報
  • 科學家探明包涵體對「亨廷頓舞蹈病」的作用
    該蛋白質在細胞內逐漸聚集,形成大的分子團,科學家將這些不溶水的分子團稱為「包涵體」。  長久以來,科學家對包涵體的作用爭論不休。大部分人認為,包涵體破壞了神經元,因為患者腦細胞中有許多包涵體,而健康人腦細胞中卻沒有。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包涵體使變異的亨廷丁蛋白質失去了攻擊性,保護了機體。
  • 迅遊帶你極速了解《動物之森》流星雨許願及星星碎片獲取攻略
    迅遊帶你極速了解《動物之森》流星雨許願及星星碎片獲取攻略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姆斯特朗雷時間:2020-04-01 分享到: 最近《動物之森》的火爆吸引著源源不斷的新玩家加入無人島中體驗其遊戲中的別樣魅力。
  • 蛋白質變性的「秘密」
    但是,很多變性劑不影響二硫鍵,在二硫鍵仍然完整的情況下難以徹底破壞蛋白高級結構使其完全變性。如果再加上還原劑如二巰基乙醇等,則可以蛋白質完全變性。 ↑ 蛋白質變性的主要特徵是生物活性喪失。蛋白質變性的本質,是二硫鍵以及非共價鍵的破壞導致高級結構和空間構象的破壞,但不涉及一級結構中胺基酸序列的改變。
  • 「人源重組膠原蛋白」,背後的蛋白產業你了解多少
    生物體內的各種功能蛋白質和酶都是同相應的結構基因編碼的,經酶切後的一段基因重組於E.coli(大腸桿菌)內,經過高密度發酵、分離、復性、純化,酶切工藝生產的一種高分子生物蛋白。 mRNA有沒有很眼熟 全聽下來是不是很高大上
  • 大豆蛋白腖您了解多少?
    大豆蛋白腖的種類:鴻潤寶順的大豆蛋白腖分為大豆蛋白腖Y005A,大豆蛋白腖Y005B,大豆蛋白腖Y005C和大豆蛋白腖Y005T。大豆蛋白腖Y005C和大豆蛋白腖Y005T:是指產品的2%水溶液在鹼性高壓條件有沉澱、磷酸鹽高壓條件下有雜質、沉澱產生。各種微生物學檢測指標處於較差水平。
  • 揭示C9orf72 poly(GR)聚集誘導TDP-43蛋白病變
    蛋白TDP-43(TAR DNA-binding protein 43)包涵體是FTD和ALS的病理特徵,包括C9orf72基因中的G4C2重複擴增引起的病例(c9FTD/ALS)。一部分ALS/FTD患者在大腦內出現細胞質TDP-43聚集物。介導TDP-43聚集物形成的機制尚不清楚。
  • 唯及富硒茶帶您了解硒元素的功效和作用
    今天,唯及富硒茶帶您近一步了解硒元素,全方位解析硒元素的的營養價值和功效作用。 什麼是硒? 硒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是Se,可以用作光敏材料、電解錳行業催化劑、動物體必需的營養元素和植物有益的營養元素等。硒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分為兩種:無機硒和植物活性硒。
  • Natutre子刊:探討蛋白質變性的新化學生物學工具
    研究人員在10月在線出版的《自然—化學生物學》期刊上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探討蛋白質變性的新化學生物學工具。這些新發明將為許多重要的生物化學信號的生物學功能的確定提供一種框架。     蛋白質通常是由特定的胺基酸編碼,並被送入細胞中不同的位置。作為選擇,多種小化學基團可用於蛋白質的修飾,並讓它們在細胞內移動。
  • HSP70降解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機制
    HSP70降解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4:31 海德堡大學(ZMBH)和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Bernd Bukau及其團隊揭示了人
  • 科學家繪製蛋白表達到降解過程圖譜
    近日來自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物理學家們通過新技術捕獲了單個蛋白質分子的末端序列,並直接連續追蹤了這一蛋白分子去摺疊和復摺疊的完整過程,由此繪製出了從表達到降解整個過程中中間體結構和動力學狀態的複雜網絡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