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PaperRSS
「中國要進入世界科技強國和創新中心行列,就必須擁有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領先地位的科技期刊。」
朱邦芬
在剛剛落幕的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小型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理事長朱邦芬指出,中文期刊應當在醫學衛生、工程技術、科普等以中國讀者為主的重點領域取得突破,而一些原創性基礎成果,鼓勵通過英文推送到國際科技領域。
「但不應片面唯影響因子論,原創性越強、越重要的成果,應首先考慮在國內的中英文科技期刊上發表。」
研討會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質量與服務建設」為主題,貫穿前期調研、現場報告、專題討論等形式,從期刊質量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意識及數字出版傳播技術革新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充分討論。由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承辦。
今年9月發布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0)》展示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的現狀。截至到2019年,中國的科技期刊的出版總量是4958,出版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湖北和四川,以上的5地一共佔總量的53.4%。
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李軍表示,在我國科技論文產出穩居世界第二位的背景下,我國中文科技期刊總體發文量卻呈現出下降趨勢,這一現象值得引起眾多期刊人的高度重視。
丁奎嶺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從個人參與或擔任主編的期刊出發,強調了編委影響力、編輯業務能力、數字平臺應用等對於期刊發展的重要作用,並對高校期刊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每一個一流學科不一定要有一流學術期刊,但是一流學術期刊必定依託於一流學科」。
針對我國中英文科技期刊的協同發展策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研究中心期刊出版運營總監初景利認為,科技期刊國際化是我國科技競爭力、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可嘗試建立雙語科技期刊資料庫,依託其探索中英文科技期刊共同評價的體系;進一步提高中文科技期刊在國際的顯示度,建立中文和英文科技期刊的長效溝通機制。
張鐵明
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理事長張鐵明以「高校一流科技期刊質量與服務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為題進行了分享。
他認為在培育我國本土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高校科技期刊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要加強頂層設計,分層次、分類別制定中英文高校期刊的建設目標與規劃;要面向行業、面向全國、面向國際開放辦刊;要依託相關學術出版平臺,探索集約化模式。
本文內容及未標註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號觀點。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與我們聯繫或者請留言通知我們刪除。
來稿和內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