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國大飛機&34;之一的鯤龍600剛剛進行了一次首飛,並且也是三架飛機中最晚登場的一個,可謂是姍姍來遲。那麼這個鯤龍600究竟是什麼來頭呢?它能發揮什麼作用?
據媒體報導,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標誌著鯤龍600的研製已經進入了尾聲,但事實上這是它的第三次首飛。這時候一定有觀眾想問,為什麼是第三次首飛呢?
原因就在於該飛機具有&34;的特點,2017年,鯤龍600成功進行了陸上首飛,2018年實現了水上首飛,而今年,是實現了海上首飛,也就是說這三次首飛,分別是,陸地首飛、湖上首飛以及海上首飛。可見每次首飛,都是一個突破。每次突破都需要時間,所以大家也能理解為什麼鯤龍600&34;。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海上首飛具有重要的意義。據專家介紹,和內陸的水質相比,海水的鹽度、密度有很大不同,在相同的飛行條件下,飛機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和起飛時受到的阻力是有區別的,海上飛行測試需要全面考慮風速、風向、風浪及高溫等環境的一系列影響。
鯤龍600機身長達36.3米,高12米,翼展38.8米,裝載4臺渦槳6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約53.5噸,巡航時速可以達到500公裡。鯤龍600水陸兩棲飛機與運-20和C919客機並稱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要說這鯤龍600與運-20立項時間大體相差無幾,但目前運-20已經開始量產且已經裝備,還成為了我國運輸體系的中流砥柱,而鯤龍600卻剛剛完成海上首飛。由此,也就說明了像鯤龍600這種水陸兩棲飛機研製難度一定不小。
此前,鯤龍600的官方宣傳點主要集中在森林消防及水上救援方面,根據官方報導,如果森林發生巨大火災,在消防車難以抵達的情況下,鯤龍600能發揮很大用途。
鯤龍600可以在20秒內一次性汲水12噸,尤其是在載滿水的情況下,其一次性投水可以控制4000多平方米的火勢。據了解,鯤龍600還可以在水源和火場之間多次往返,同時,為了提高飛機水箱取水的便捷性,鯤龍600還設計了地面注水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近年來,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逐漸上升,火災也是一個很大的隱患,幾次的森林大火都有消防戰士犧牲,如今有了鯤龍600這樣的&34;將會大大減少這樣的悲劇發生。
如果是參與海上救援的話,鯤龍600則可以做到快速響應、快速到達,同時在複雜的天氣情況下也可以展開救援行動,而且,起降抗浪能力不低於2米,一次能救助50名遇難人員。這麼看來,鯤龍600的作用還真不小。
實際上,鯤龍600不只能夠滅火救援,其在軍事領域上也有擁很大的潛力。
鯤龍600在近年來的島礁部署上就能發揮很大用途,可以擔任我國的&34;。我們都知道,如今受外部環境影響,我國需要加強對海域島礁的控制,但在對島礁的管理上還是會有一些阻礙。
比如,像西沙的永暑島、永興島這樣的大島,我們可以通過填海造陸來擴建島上的基礎設施,甚至還能建造大型機場,但是並不是所有島礁都有這樣的好條件,例如還有一部分更為偏僻的小島,地勢險峻,不適合基建大工程,這時候就需要依靠海上運輸來維持島上的穩定。
在過去,這樣的補給工作通常是由船或直升機來進行的,而相比於這兩者,鯤龍600這樣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效率會更高,充當海上運輸機再適合不過。其在海面就能停放,也不需要特定的機場,直接飛過去停在海上為島上的人員運輸設備及生活物資。這樣一來,也能讓我國更好的掌握這些島嶼的情況。
另外,鯤龍600在軍事方面還有一個用途就是可以作為海上巡邏執法飛機,為海警服務,可以全面覆蓋我國海域,真正做到&34;。
鯤龍600的反潛反艦能力都是陸基反潛和反艦飛機所沒有的,其低空性能優秀,在十幾米處就可投擲反潛魚雷。
說到這,就要提到我國之前研製的一款水陸兩棲飛機-水轟-5,當時我國就想把水轟-5打造成一個反潛平臺,用來彌補我國反潛巡邏不足的情況,但最後由於水轟-5不能陸地起降,便放棄了。
如今,鯤龍600就是水轟-5的進化版本,同時也克服了之前的一些問題,總的來說,鯤龍600此次的首飛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我國的進步,也預示著其在將來定能發揮大用途。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