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6日上午,在青島某試飛海域,我國自主研製的AG600「鯤龍」大型水上飛機完成海上首飛。
首飛之後,AG600水上飛機將進行海上科研試飛,繼續完善飛機性能。
AG600被譽為「水上大飛機」,是大飛機「三劍客」中最後一個亮相的,前面兩個「師兄」分別是2013年1月首飛的運-20運輸機和2017年5月首飛的C919客機。
客機和運輸機對普通人來說並不陌生,商業客機的龍頭老大長期被波音、空客佔據,第二梯隊還有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加拿大龐巴迪C系列客機等。
在運輸機領域,美俄的軍用運輸機諸如C-17、An-124等大型運輸機認知度也比較高。
大家對水上飛機的了解則相對有限。起飛場地大部分是在開闊的水域,似乎離我們有些遙遠。但是AG600水上飛機對我國海域安全、維護海洋權益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A600最遠可到曾母暗沙並長時間執行任務,大大增強了我國應對突發海上事態的反應能力,在民用領域,也能參與滅火、海上救援等艱巨的任務。
AG600如何達到世界領先?
從指標上看,AG600水上飛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最大時速為每小時460公裡,航程可達到4500公裡,基本上覆蓋了我國南海的所有海域。不論是西沙群島還是最南邊的曾母暗沙,AG600水上飛機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抵達。
從海南三亞飛到我國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大約要4個小時,並且在曾母暗沙執行2至3小時的盤旋巡邏,最大航時為12小時。如果藉助永興島基地,只要部署3至4架AG600,理論上可實現對曾母暗沙全天候巡邏,大大增強了對我南海島礁的控制力度。
AG600最大起飛重量為53噸,可在2.8米浪高的海況下起飛和降落,相當於4至5級海況,期間水域長度需要1.5公裡,寬200米,深度為2.5米,全球大部分海域都能滿足其起降要求。
在民用領域,AG600水上飛機能夠一次吸積12噸水,可有效進行滅火,單次投水救火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在執行海上救援任務時,AG600水上飛機可一次救援50名左右的遇險人員,效率極高,可快速飛離事發海域。
我國在研發AG600水上飛機時也遇到較大的技術難關,從時間上看,AG600水上飛機接替的是30多年前的水轟5,2009年獲得有關部門批准研發,到首飛堪稱10年磨一劍。
看似不起眼的AG600水上飛機,其研發和部署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水上飛機長期以來一直被俄羅斯的技術所壟斷,俄羅斯研發的A-40水上飛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飛機,起飛重量為86噸,還有載客型號。
在國際上能夠與AG600水上飛機競爭的型號,除了俄羅斯的A-40外,還有日本的US-2水上飛機,性能指標與AG600相當,由此可見,中日都有對等型號的水上飛機,今後在海洋權益維護方面可能會有接觸的地方。
各國水上飛機的商業用途
在AG600問世之前,我國主要使用水轟5作為水上飛機的主力軍,研發時間可追溯到1968年,1976年首次進行水上期間試飛。
從時間上看,水轟5明顯偏老了,而且以滿足軍事需求為主,幾乎沒有商業化的發展。
AG600研發成功之後,大大改善了我國大型水上飛機的整體面貌,躋身世界先進水上飛機行列。
從商業模式上看,AG600屬於大型水上飛機,主要服役對象是以軍隊和政府機構為主,執行海上巡邏、反潛、搜救等,但其仍然有一定的商業用途。
俄羅斯的A-40水上飛機就發展出客貨型,型號為A-40PT,可以對具有商業行為的島嶼進行貨物補給、人員運輸。
如果是以觀光為目的的水上飛機,起飛重量要小一些,比如馬爾地夫就是依靠小型水上飛機將遊客運輸到各個小島上,此類水上飛機以普通飛機加兩個浮筒為主要結構,比如德事隆集團研發的賽斯納加長型208EX水陸兩棲飛機,還有更大型的DHC-6飛機,可乘坐22人。
2015年11月3日,華彬航空集團與加拿大維京飛機公司達成協議,成為DHC-6飛機大中華區獨家代理商。中航幸福航空控股公司就以該型號水上飛機用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短途客貨運輸、空中旅遊。
208EX也是目前最大的單發兩棲飛機,飛行員有2名,可載乘客9人,性價比較高,在實際運營中籤派率也比較高。現有純商業化運營的水上飛機都以小型機為主,大型水上飛機方面只有中俄日比較發達,以軍政方面的需求為主。
如果將AG600這樣的大型水上飛機用於商業用途,只能開發一些遠程旅遊項目,比如從三亞起飛,飛往西沙、我國南海最南端曾母暗沙進行觀光,弘揚愛國精神,以這個為切入點可能會更好一些。
大型客機C919的重大意義
AG600定位是大型水上飛機,載客功能相對弱化,在大飛機「三劍客」中,C919承擔的是載客的重任。
從國民經濟角度看,C919的出現動搖了空客、波音在中國的市場壟斷地位。
該飛機定位為窄體幹線客機,座位為158至168座,航程為4000至5500公裡。在這個級別的客機上,競爭對手為波音的737系列和空客的A320系列,也是目前賣出最多的兩種小幹線客機。
C919客機深度接觸民用領域,在研發上也備受關注,各項性能的要求也更高了。
民用客機強調的是安全性和經濟性,波音和空客的安全記錄建立在數十年的經驗和事故調查積累上,經濟性關乎到航空公司能否盈利,需要市場來決定。
法航曾經使用的超音速協和式客機只能飛跨大西洋航線,在經濟性上無法建立優勢。協和式客機在2000年發生墜毀事故後就退役了,這起事故也是協和式客機生涯唯一一次致命事故,卻被扣上了「史上最危險的客機之一」的帽子。
每100萬次航班會導致12.5位旅客因此失去生命,由此看出客機領域的蛋糕可不是那麼容易吃到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安全信心的建立。
C919在大飛機「三劍客」中,研發難度也是最大的,不僅要面對性能高指標,還需要市場的商業行為進行評判。
運20的重要戰略地位
「三劍客」中唯一的軍用飛機就是運20了,該機屬於軍用戰略運輸機,一出生就開始其戎馬生涯,保家衛國。
由於軍用屬性明顯,運20的研發並沒有太明顯的商業市場約束,比如油耗高一點也不太重要,重點是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將軍用物資運抵目的地。因此運20的研發要求是要安全可靠、航程大、載重大,經濟性可以在後期逐漸提升。
運20的軍用定位也決定了只能依靠我國自己的力量研發,美俄對我國輸出運輸機研發技術保持較高的警惕性。
不像C919可以通過全球競標的商業模式獲得加拿大CFM LEAP-1C發動機,運20的發動機全靠自研,各分系統更是需要我國獨立研發,從2007年啟動研發,到2016年服役,也相當於10年磨一劍。
運20的出現可大大增強我國對西部戰略空運的能力,在數量上不再受制於俄羅斯的產能,對我國國家安全有著重大意義。
大飛機產業鏈從何而來?
大飛機「三劍客」中定位各不相同,與產業鏈發生關係最多的仍然要數商業性質濃厚的C919大客機。
民用客機的單價高,一般從數千萬美元至1億美元不等,屬於超大額貨物,根據波音公司的研究,民用客機產量每增加1%,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可達到0.7%,如果生產線落戶在某個地區,可帶動數萬個就業崗位,上下遊效應非常明顯。
大型客機的上遊產業為材料製造、科研院校、發動機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等,客機的生產環節屬於航空製造業,從經濟規模上看可達到數萬億美元。
空客的飛機中,有四分之一安裝了中國製造的部件,比如尾翼、艙門等,波音公司更是787客機將近35%的零部件供應方放在日本生產,為日本帶來了數千億美元的產值。
作為大型客機的下遊產業,航空公司需要購買這些客機,每架客機的花費在數千萬美元不等,有了便捷的空中交通,旅遊業也能帶動起來,航空器維修產業也能跟進。
因此研發並運營C919客機,對涉及航空的產業鏈影響是巨大的,規模達到千億級不是問題,甚至連洗飛機這樣的「小」業務也能達到相當龐大的規模。
我國民航在冊的飛機數量為4000架左右,每年購買新飛機的數量在400至500架,如果每架按8000萬美元算,至少有300億美元的市場。
波音公司在過去50年內賣出了1.45萬架客機,一舉成為美國舉足輕重的超大型企業。
運20的軍用定位使得其商業效應不太顯著,如果我國能夠出口運20,也能創造不錯的出口收益。軍用物資的出口也涉及一些政治因素,因此僅從商業角度評判運20的產業規模不太準確。
從國家層面上看,運20的出口也意味著出口國與中國的關係應該是非常穩固的,由此帶來的附加產業值幾乎不可估量,雙邊貿易也能因為運20的出口而全部打通,或者角度看,能夠買到運20的國家,很有可能與我國是戰略合作夥伴,在經濟的各個領域都有密切的合作機會。
AG600水上飛機的商業效應與運20有些相似,應該屬於軍民兩用的屬性。AG600的出現也意味著南海旅遊、觀光有可能是一個新的增長點,遊客可以繞著南海島嶼飛行,領略我國最南邊的海域面貌,其商業價值潛力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