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擁有352年歷史的默克集團,宣布其第9家「生命科學技術與培訓合作中心」在上海建成並投入使用。
據介紹,該中心專注於改善和優化藥物研發、開發和生產過程,可作為「一體化實驗室」,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驗證服務、培訓和操作應用。在默克全球9家同類機構中,上海的合作中心規模最大,擁有超過13個實驗室,覆蓋製藥價值鏈的整個環節,隸屬於默克生命科學業務。
總部位於德國的默克集團是一家上市的家族企業,擁有三大業務領域,即生命科學、醫藥健康和高性能材料,其中,生命科學致力於與科研機構和製藥公司合作開展測試、提供並開發創新技術。2019年,公司收入達162億歐元(約1300億人民幣),其中22億歐元用於研發投資。
默克生命科學中國董事總經理、默克生命科學中國科研解決方案副總裁衛政熹介紹,生命科學業務有三大事業部:
一是科研解決方案,關注與學術界、製藥公司取得早期階段發現,提供蛋白質技術等創新技術,推動科學發展並獲得成果;二是工藝解決方案,專注於從實驗室到最終產出的整個工藝,為客戶開發、驗證分子和商業化生產提供支持;三是應用解決方案,即進行測試確保藥物安全,如測試新冠肺炎病毒的產品。
新開業的上海合作中心,集合了上述三個重要方向的設備和系統,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未來5年內,生物製藥市場預計將以15%的年增速發展,單抗的增速將實現25%左右的增長,我們希望支持中國本土行業發展。」衛政熹表示。
中國正加大細胞、基因等前沿療法的研發投入,藉助合作中心,默克將為客戶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和服務,幫助生物製藥和製劑企業改善藥物研發、開發、生產的相關流程,節省成本並加快上市速度。
今年新冠疫情來襲,於生物醫藥行業來說,卻是一次提速機會。作為全球藥品、測試和診斷的關鍵供應商,默克接到輔料、活性成分生產等大量訂單。
衛政熹表示,默克抗疫有三個重點,分別是病毒檢測、病毒表徵以及疫苗和療法的生產,上海合作中心有助於加速新冠肺炎藥物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默克擁有全球9個實驗室組成的網絡,這些實驗室與衛生部門間在藥物研發領域——比如疫苗,存在密切合作。」
默克生命科學業務也布局了數位化,並打算利用AI參與生物製藥業務。
「我們在2019年推出了SynthiaTM 平臺,這是一個基於人工智慧的逆合成分析軟體,可幫助研究人員模擬化學反應,有了它,我們可節約在實驗室裡花費的大量時間和金錢。」 衛政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