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o Macho組發現病原菌通過劫持寄主代謝解決「卡脖子」問題

2020-12-04 中國生物技術網

許多細菌性植物病原體採用III型分泌系統將效應蛋白注入植物細胞內,從而抑制植物免疫力。效應蛋白是否以及如何共同吸收植物代謝以支持廣泛的細菌複製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2020年7月3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Alberto Macho團隊在Cell Host & Microbe在線發表了題為「A bacterial effectorprotein hijacks plant metabolism to support bacterial nutri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顯示了茄科勞爾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細菌性枯萎病的病因,它分泌效應蛋白RipI,該蛋白與植物穀氨酸脫羧酶(GADs)相互作用以改變植物的代謝並支持細菌的生長。

GAD被鈣調蛋白激活並催化γ-氨基丁酸(GABA)的生物合成,γ-氨基丁酸是植物和動物中的重要信號分子。RipI促進GAD與鈣調蛋白的相互作用,從而提高GABA的產生。青枯菌能夠使用GABA作為營養素有效複製。這項工作揭示了一種劫持植物新陳代謝的致病策略,以支持植物定居過程中支持微生物生長的營養素的生物合成。

另外,2020年7月2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Alberto Macho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了題為「An immune receptor complex evolved in soybean to perceive a polymorphic bacterial flagelli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大豆進化出了能夠感知青枯菌鞭毛蛋白的受體,這是植物-細菌協同進化的一個典型案例。

由細菌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威脅著全球糧食安全。茄科勞爾氏菌是一種土壤傳播的細菌病原體,能夠在250多種植物中引起疾病,包括重要的農作物,如番茄,馬鈴薯,辣椒和香蕉,對全世界的農作物造成嚴重損失。刺入根中的茄科勞爾氏菌在寄主植物的木質部脈管中定植並大量複製,最終導致植物枯萎和死亡。

與其他革蘭氏陰性細菌病原體相似,茄科勞爾氏菌需要III型分泌系統才能將效應蛋白注入宿主細胞並引起疾病。III型效應子(T3Es)在抑制植物免疫力中的活性已被充分證明,儘管對操縱宿主微環境以支持病原性生活方式的了解還很少。

根據細菌的感知,防禦反應包括限制營養從胞質溶膠向質外體的轉移,以限制細菌的繁殖,表明營養物質的生物合成和分配對於植物與細菌相互作用的結果至關重要。有趣的是,儘管木質部汁液比韌皮部汁液或葉質外體液的有機碳來源普遍較差,但茄科勞爾氏菌能夠快速複製並在木質部中達到高細胞密度,這意味著存在額外的毒力活動來破壞宿主的營養代謝或運輸。

文章模式圖(圖源自Cell Host & Microbe

茄科勞爾氏菌分泌超過70種T3E進入植物細胞。該數目明顯高於其他經過充分研究的細菌病原體中通常存在的T3E數目(丁香假單胞菌或Xanthomonas菌株中為15–40)。茄科勞爾氏菌利用的T3E的多樣性與其廣泛的生態多樣性,多功能性以及在不同植物器官(例如根,莖和葉)中定殖的能力有關。有趣的是,這些T3E中有幾個在其他病原體中沒有同系物,這表明它們僅在茄科勞爾氏菌中進化。這些排他的T3E之一RipI在大多數測序的茄科勞爾氏菌中都是保守的,這表明其對細菌毒性的重要性,儘管其對感染的實際作用尚未確定和表徵。

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人員發現RipI對擬南芥和番茄植物中疾病的發展均具有重要作用。該研究顯示,RipI與植物穀氨酸脫羧酶相互作用,導致γ-氨基丁酸(GABA)升高,而茄科勞爾氏菌可在感染過程中使用該胺基酸作為營養素,從而揭示了一種致病性策略來操縱植物代謝以支持細菌營養。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鮮劉和博士後餘剛博士為該論文並列第一作者,Alberto Macho研究員為該論文通訊作者。這項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大力資助。

參考消息:

https://www.cell.com/cell-host-microbe/fulltext/S1931-3128(20)30399-1

來源:iNature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談解決「卡脖子」問題:需重視基礎研究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馬海燕)「我們現在被『卡脖子』,可能是20年前有些東西沒有布局。所以,今天的基礎研究某些地方沒到位,很可能導致未來20年後又被別人『卡脖子』。」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17日在北京呼籲,重視技術工程與國際競爭的同時,一定要加強對基礎研究的重視,真正從根本上解決被別人「卡脖子」的問題。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7日就「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 【地評線】社論:解決發展中「卡脖子」問題,關鍵是改革和創新
    當前,我國正處在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時期,要實現這一目標,重要的在於解決好各類「卡脖子」的瓶頸問題,從而更好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社會治理體系。「卡脖子」問題表現在哪裡?
  • 矛與盾之爭---病原菌通過抑制組蛋白乙醯化而調控宿主先天免疫反應
    這項工作由南京農業大學王源超和董莎萌課題組合作完成,他們發現大豆疫黴菌入侵大豆後,釋放的效應子PsAvh23和乙醯化酶複合體SAGA的ADA2亞基結合後,通過幹擾GCN5催化亞基乙醯化組蛋白H3K9而抑制抗病基因的表達,最終導致大豆被該菌感染。該研究揭示病原菌通過影響植物組蛋白乙醯化修飾而逃避植物先天免疫系統的防禦,為抗病植物的開發提供新的思路。
  • 餘夢倫院士:加強基礎研究 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
    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以及發達國家對一些關鍵技術和核心器件的封鎖,我國科學家必須要靠自己的雙手、靠原創解決問題,科研人員要坐住板凳、要奮發圖強。」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餘夢倫在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專訪時表示,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激發了科技工作者的愛國熱情,更加堅定了科技工作者繼續科研攻關的信心和決心,對推動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 年度熱詞:「從0到1」的突破 解決「卡脖子」問題 評價體系「破四唯...
    新華社發解決「卡脖子」問題2020年,國際局勢風雲變幻、錯綜複雜。這讓我們再一次清醒地認識到,事關國計民生的關鍵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否則就會被別人「卡脖子」。從國家頂層政策設計,到科技界、產業界、金融界,都在不斷做出改進和努力。
  • 科學網—光電儀器亟待解決「卡脖子」問題
    與會專家認為,農業、畜牧業、生態環境監測等領域對光電儀器裝備有迫切需求,急需研製高精度植株表型光電裝備、保障糧食安全的先進光電裝備、危害氣體實時監測預警裝備和多元多模態危害物質在線高通量監測裝備等,解決「卡脖子」難題。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所長韓斌坦言,在水稻表型與基因測序方面,我國使用的高端光電儀器主要靠進口,價格高昂、維護成本高。
  • 南京農大作物疫病團隊聚焦「作物大戰病原菌」
    1月28日,南京農業大學作物疫病團隊在《分子植物》上同時在線發表兩篇論文,成果聚焦病原菌的致病因子,從不同角度對效應子攻擊植物以及植物的抗性機理進行深入探究,為涉及糧食安全的科技前沿問題先手把脈。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作物疫病研究團隊王源超教授介紹,疫病菌在致病的過程中分泌大量效應子(Effectors)破壞植物的抗病性,而植物則通過識別特定效應子產生抗性,因此效應子是病原菌致病和植物抗病的關鍵因素。此次發表的兩項成果為改良作物抗病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抗性資源。
  • 【中國科學報】光電儀器亟待解決「卡脖子」問題
    與會專家認為,農業、畜牧業、生態環境監測等領域對光電儀器裝備有迫切需求,急需研製高精度植株表型光電裝備、保障糧食安全的先進光電裝備、危害氣體實時監測預警裝備和多元多模態危害物質在線高通量監測裝備等,解決「卡脖子」難題。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所長韓斌坦言,在水稻表型與基因測序方面,我國使用的高端光電儀器主要靠進口,價格高昂、維護成本高。
  • 南京大學發現植物根應答病原菌的新機制
    根部是植物從土壤吸收礦質養分的組織,也是土壤病原菌微生物攻擊的目標。但是,植物如何利用免疫反應提高根部應答病原菌的侵染的分子機理並不清楚。該文章揭示了植物利用PEPs協調病原菌侵染下的根生長的分子機制。在病原菌侵染時,植物降低根部生長,使能量和物質流轉向免疫反應。植物的根尖由根冠、分生區、過渡區和伸長區組成。過渡區是分裂狀態的胚性細胞轉向伸長狀態的區域,控制著主根的伸長。通過表型分析和根部顯微觀察,發現PEPs(包括Pep1和 Pep2)通過PEPR2抑制主根生長,並伴隨著過渡區細胞膨大和側根增多。
  • 我科學家發現「反病毒劫持」關鍵蛋白
    新華社合肥10月10日電(記者徐海濤)病毒必須「劫持」並利用所侵入健康細胞的生命系統,才能繁殖和擴散。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基於8年攻關,發現了使病毒無法「劫持」植物細胞的關鍵蛋白WUSCHEL(WUS),進而揭示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為解決農作物抗病毒乃至全球糧食穩產等問題開闢新路徑。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10月9日發表了該成果。
  • 南京農大作物疫病團隊聚焦「作物大戰病原菌」—新聞—科學網
    1月28日,南京農業大學作物疫病團隊在《分子植物》上同時在線發表兩篇論文,成果聚焦病原菌的致病因子,從不同角度對效應子攻擊植物以及植物的抗性機理進行深入探究,為涉及糧食安全的科技前沿問題先手把脈。 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作物疫病研究團隊王源超教授介紹,疫病菌在致病的過程中分泌大量效應子(Effectors)破壞植物的抗病性,而植物則通過識別特定效應子產生抗性,因此效應子是病原菌致病和植物抗病的關鍵因素。此次發表的兩項成果為改良作物抗病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抗性資源。
  • 何勝洋院士等綜述植物韌皮部-昆蟲-病原菌相互作用研究的挑戰與問題!
    該論文討論並綜述了關於植物韌皮部-昆蟲-病原菌之間相互作用研究進展和挑戰。但是由於韌皮部在植物體內的特殊位置,加之多數韌皮部生存的病原菌不能在體外純培養,使得我們對植物韌皮部-昆蟲-病原菌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遠遠落後於其它類型的昆蟲和植物病原菌的研究。 該文重點介紹了最近報導的植物韌皮部-昆蟲-病原菌之間相互作用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並以嶄新的思路提出了該研究領域內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植物韌皮部是高度進化的維管束組織,由篩管,伴隨細胞和薄壁組織組成(見下圖)。
  • 中國科大發現「反病毒劫持」關鍵蛋白
    【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ID:USTCIF),全球最活躍的科大校友組織,實時發布科大要聞與校友資訊】以下新聞來源於新華網 新華社合肥10月12日電(記者徐海濤)病毒必須「劫持」並利用所侵入健康細胞的生命系統,才能繁殖和擴散。
  • 微生物所在病原菌耐藥基因組學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細菌耐藥是全球範圍內持續關注的熱點問題。多重耐藥細菌甚至超級耐藥細菌的不斷出現給臨床抗感染治療帶來極大挑戰。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4月重申了耐藥問題的嚴重性:細菌耐藥已威脅到當代醫學成就,21世紀很可能進入後抗生素時代——普通的感染甚至是小的創傷即有可能造成死亡。
  • 應該如何看待「殺手鐧」技術與「卡脖子」技術的關係?
    其次,創新活動的特點決定了企業無法解決所有「卡脖子」問題。追根溯源,「卡脖子」問題最終要通過科技進步和技術發展來解決,創新活動是從根本上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途徑。如前所述,企業為了保持競爭優勢會自發從事創新活動,主動通過研發創新解決部分限制其發展的「卡脖子」問題。
  • 中科院強勢發聲,劍指光刻機,解決西方卡脖子的難題
    解決西方卡脖子的難題根據了解,中科院最近已經表示,要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在2021年到2030年之間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將主要的力量集中國家最為關注的重點領域,徹底解決西方卡脖子的難題。而如今中美已經處於對抗態勢,美國在科技上不斷希望卡中國脖子,因此中國倘若需要繼續發展下去,那麼就必須要解決這些問題
  • 科學網—揭示一種病原菌—宿主互作分子機理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方瑋)華南農業大學群體微生物研究中心教授張煉輝課題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揭示了一種全新的病原菌
  • Roaming Mantis通過DNS劫持攻擊亞洲地區的智慧型手機
    卡巴斯基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最新的通過域名系統(DNS)劫持技術傳播的安卓惡意軟體,其主要攻擊目標為亞洲地區的智慧型手機。這種攻擊行動被稱為Roaming Mantis,目前仍然非常活躍,其攻擊目的是竊取包括憑證在內的用戶信息,從而讓攻擊者可以完全控制被感染的安卓設備。
  • 中國石化自主研發鑽井系統解決「卡脖子」難題
    原標題:中國石化自主研發鑽井系統解決「卡脖子」難題   中石化集團12月25日宣布,由該集團自主研發的SINOMACS ATSⅠ型鑽井旋轉導向系統取得突破性進展
  • 百度亮相2014 RSA 反應用劫持技術獲國際褒獎
    百度安全實驗室資深研究員周榮譽受邀出席大會,並在會上發表了《Android應用劫持的攻與防》的主題演講。面對Android平臺很多正規應用被劫持的技術難題,周榮譽向與會的同行和展示了百度創新的Safezygote應用反注入解決方案,取得了熱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