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日三餐,離不開主食大米,全國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新生兒6個月左右就開始食用主要原料為大米的嬰幼兒米粉。嬰幼兒米粉中的各項營養元素、微量元素的科學配比,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關注;與此同時,重金屬鎘元素對寶寶的不利影響,也引起寶媽關注。
在不同的水稻籽粒中,鎘積累程度存在很大的差異,研發籽粒鎘積累相對較低的水稻品種,是解決稻米鎘汙染的重要途徑。同時,在嬰幼兒食品行業中,嬰幼兒米粉對鎘含量要求非常嚴格,低鎘水稻研發迫在眉睫。
(「低鎘1號」試驗田)
在此背景下,人之初院士工作站顏龍安院士及其團隊成功研發鎘低積累二晚水稻品種「低鎘1號」,在相同的土壤條件、相同的種植技術條件下,「低鎘1號」鎘積累更少。
人之初院士工作站是由人之初集團攜手顏龍安院士及其專家團隊共同創立的科技創新平臺,以「低鎘水稻品種培育及其稻米深加工」合作研究項目為載體,聯合開展水稻科技攻關,促進水稻產學研相結合,解決低鎘水稻培育及其深加工的關鍵、共性技術,推動低鎘水稻轉化及產業化,致力研發安全優質稻米為原料加工嬰幼兒營養系列食品。
(人之初院士工作站)
目前第一批「低鎘1號」已經試驗種糧,「低鎘1號」全生育期128天左右,平均畝產可達592.7公斤,米質優,產量高,適應性廣,在水稻品質育種中具有廣泛應用前景。該品種試驗成功後,即可批量運用於人之初嬰幼兒配方米粉、功能營養食品等系列產品的生產中。
(研究員測量「低鎘1號」生長情況)
質量把控,原料先行!人之初作為國內嬰幼兒食品代表性企業,堅持「用好原料造好產品」的原則,在全球範圍甄選優質好原料,同時內部堅持研發,從上遊把控原料質量,以「從農田到寶寶餐桌」的全產業鏈模式,為寶寶提供安全、營養、健康的口糧。
一直以來,人之初一直把食品安全、質量標準工作放在首位,並通過國家質量體系認證,及榮獲高新技術企業等多項榮譽。為了確保每一款產品營養配比科學和品質過硬,除了人之初院士工作站,人之初還特別成立了人之初營養研究院、江西省營養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優服技術檢測公司,環環相扣,分工精細,從產品科技創新、原料研發、到產品品質的全程把控!
品質是企業的生命,人之初集團深入母嬰行業近20年,一直以製藥高標準生產品質安全卓越的營養健康食品,未來,人之初將會繼續堅持高質量發展之路,用實力向消費者證明人之初品牌的信譽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