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無法喚醒的V型復甦
(三)債務型經濟的模式不可持續,超預期衰退恐將成真債務型經濟本質上是一種透支未來的冒險行為,短期內帶來的經濟繁榮終究會成為泡沫。從全球債務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主要經濟體均陷入到這種窘境當中,並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擴散和蔓延而陷入「兩難境地」。今年上半年,30多個國家的主權評級遭到評級機構惠譽的降調,創歷史新高。
-
專家:上半年經濟數據可喜 宏觀政策取向不宜改變
專訪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副會長陳厚義 必須格外珍惜呵護當前發展形勢 不能因形勢稍有好轉就調整政策 上半年經濟數據可喜 下半年,隨著國家振興經濟計劃的進一步落實,特別是4萬億元投資規模的逐步到位,上半年經濟企穩向好的局面將會得到延續。按照經濟模型推算,全年經濟增長將達到或超過8%。 現在PMI(經理人採購指數)中的產成品庫存和原材料庫存都已經調整到了2005年左右的水平,這意味著去庫存化已經基本結束,即便沒有後續的刺激經濟政策,GDP增長仍能實現8%左右。
-
前三季度數據出爐!七大版塊看好龍泉驛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和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龍泉驛區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各項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聚焦「六穩」 「六保」精準發力>近日,見證哥從龍泉驛區統計局獲悉,前三季度,龍泉驛區主要經濟指標持續恢復、快速回升,經濟整體呈現穩步向好的發展態勢。
-
銀行資產質量加快下行風險特徵基本穩定
根據上市銀行公布的一季度各項資產減值損失計提以及同期貸款減值準備增長情況測算,貸款核銷規模比去年同期增長10%以上。受到不良貸款餘額增長高於撥備增長以及核銷力度加大的雙重影響,一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撥備覆蓋率也由年初的282.7%降至273.66%,單季降幅達9個百分點,創2008年以來降幅新高。鑑於商業銀行整體撥備水平處於相對高位,目前的撥備覆蓋率仍能為有效地進行風險管理提供一定的安全邊際。
-
疫情下的分化:中國城商行風險評估報告
城商行風險評價指數顯示,2020年上半年,受宏觀經濟大幅下滑影響,城商行整體風險水平有所上升,但風險尚未完全暴露;各城商行之間風險水平分化程度有所收斂,但較兩年前顯著加大;東北地區城商行風險水平最高,但上半年受影響較小;不同規模城商行風險水平都有所上升,但規模較小的城商行風險上升幅度較大;上市城商行整體風險水平低於非上市城商行,但風險水平差距進一步拉大。
-
北京和聚投資展望2021:上半年經濟築底 下半年與全球...
展望2021年最確定的是疫情後的修復。隨著國內經濟回歸到潛在增長水平,通脹壓力和地產泡沫風險的回升,國內寬鬆政策將面臨收緊,對實體經濟的刺激作用或持續到21年上半年。綜合來看,和聚投資認為上半年經濟築底,下半年與全球共振恢復。 2020年宏觀回顧一、風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新冠疫情爆發1周年。
-
李奇霖:房地產是決定經濟復甦強度的最關鍵因素
今年上半年,大類資產的走勢經歷了過山車式的顛簸。因此,我們看這一輪美股、工業商品、貴金屬等資產的大漲,背後除了流動性泛濫的邏輯外,其實更多的是投資者交易經濟復甦和通脹回升預期。國內大類資產的走勢,運行邏輯和海外基本相似。4月份後,各類資產基本都是按經濟復甦預期的邏輯在定價,所以股市和工業商品強勢。
-
機構預判:疫情的演變或將擾動本輪經濟回暖的小周期
從其對經濟增長、政策與市場的影響上看,至少有幾點值得關注:第一,2003年的SARS造成了短期的經濟衝擊,但並未改變經濟增長趨勢;第二,本次疫情影響對經濟的影響程度有待評估,但衝擊是確定的;第三,疫情的演變或將擾動本輪經濟回暖的小周期;第四,對衝政策或會提前或加碼。
-
鋼鐵業經受住疫情考驗恢復超預期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給鋼鐵行業帶來了巨大衝擊,全球大幅萎縮。儘管疫情對國內鋼鐵行業也帶來了巨大影響,不過,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日前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獲悉,國內鋼鐵行業生產已恢復並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同時值得關注的是,近期進口鐵礦石持續漲價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關注。
-
周景彤、梁斯:如何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 | 宏觀經濟
文/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經濟學家周景彤,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 導語 新冠疫情暴發後,在各項政策支持下,我國經濟社會秩序持續恢復為緩解疫情防控對企業生產及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切實紓困實體經濟,各部委相繼出臺多項措施,助力疫情後的復工復產工作,推動社會經濟活動儘快回歸正軌。在多項政策支持下,我國經濟運行逐步轉暖,社會生產生活秩序陸續恢復。2020年二季度,我國GDP增速實現由負轉正,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6.8%增長至二季度的3.2%,呈現快速回升態勢,宏觀調控政策取得了積極效果。
-
2020年宏觀經濟展望: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資產
我們對2020年整體經濟走勢的判斷是前低後穩,上半年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的改善將暫時緩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一旦經濟下行壓力放緩,那麼投資方面的逆周期調節力度就有可能下降,但下半年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將逐步上升,因此預計經濟增速在上半年反彈後保持相對穩定的可能性較高。
-
諾亞財富2020年8月資產配置報告
國內宏觀 ■ 經濟數據向好,供給端產能基本恢復 二季度的經濟數據已經悉數披露完畢,GDP增速由負轉正錄得3.2%的增長、6月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4.8%持續上升、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也錄得
-
民航局:8月中國航空市場已恢復八成 降幅較上半年明顯收窄
會議傳達了近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會議有關精神,轉達了北京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暨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對北京恢復國際航班直航的高度評價,通報了近期防範境外疫情輸入等相關工作情況,並對下一階段繼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行業發展進行部署。馮正霖指出,要充分認識到外防輸入仍是當前階段疫情防控的重心。
-
白雲機場8月國內航班旅客量基本恢復至疫情前九成
新快報訊 記者李佳文 通訊員機場宣報導 8月以來,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持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國內航班旅客量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九成水平。7月份,白雲機場航班起降達到3.38萬架次、旅客吞吐量突破400萬人次,單月旅客量全國第一;8月20日,航班起降達到1218架次、客流量突破17.6萬人次,再次刷新疫情以來最高紀錄。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良好成效,3月份以來白雲機場連續5個月各項生產數據恢復持續向好。
-
權益資產風險系統評分創2018年2月以來新高
地產風險也是國內不可忽視的灰犀牛,積累得越久風險越大,謹慎地產風險爆發引發的資產價格波動。 2020年是地緣政治的大年,重要國家的大選以及周邊形勢的敏感,事件的發生可能導致資產價格波動加大。 債市的中泰資管風險系統評分為48分,處於低風險區間。
-
12月份宏觀經濟以及各類資產投資機會展望
接下來我們將從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各類資產表現等方面,自上而下地進行分析。總的來說,我國經濟延續向好,盈利面仍具備支撐。根據目前的經濟數據,預計四季度單季同比增速會達到5.5%-6%,2020年全年增速達到2%左右,Q2至Q4逐季改善。具體數據分析如下:從生產端來看,10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6.9%,大幅好於預期,回到疫情爆發前的增速水平。
-
中金公司:預計下半年經濟延續復甦態勢 貨幣政策或逐步回歸常態
來源:中證網【券商直播間】 探尋牛市基本面|長城證券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汪毅:本輪行情的成因及脈絡 探尋牛市基本面|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高瑞東:大國博弈和金融周期中進擊的牛市 【港股直播間】 浦銀安盛基金羅雯:把握港股資產配置機遇 國信香港夏曉東:港股牛市來了 如何尋牛
-
2020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分析及下半年展望:改革創新護航持續反彈
在新冠肺炎的歷史性衝擊下,我國僅用一個季度就恢復到正增長區間,防疫與經濟發展實現較好平衡,成為世界各國中的佼佼者。具體來看,二季度以來,我國經濟逐步從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走出,隨著各省 3 月份開始陸續復工復產,以及武漢市 4 月 8 日的解封,我國的疫情防控開始進入常態化階段,各行業復甦勢頭良好,整體經濟明顯恢復。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需要指出的是,在主要國家中,中國採取了最嚴格、最有效的疫情防控手段,並將穩企業保就業作為政策救助的首要目標,因此復工復產進程要遠好於其他國家,目前生產能力已經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而其他國家在疫情失控之後選擇優先救助家庭部門,這導致居民消費恢復的同時生產並未同步修復。
-
劉俏:疫情下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邏輯與施力重點
從1、2月份國內經濟社會運行數據可以看出,市場嚴重低估了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正因如此,美歐等國意識到社交疏離帶來的經濟活動停頓將對其實體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從而接連出臺了重量級的經濟刺激政策。全球產業鏈中斷、外需變化以及疫情第二次爆發的可能性或給中國經濟帶來第二次衝擊。1、2月份社會經濟運行數據反映出我國已經遭受了一次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