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帕金森市場不斷擴大
帕金森病(Parkinsons ’s Disease/PD),又稱震顫麻痺,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神經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由神經元或其髓鞘的喪失所致,並可隨年齡的增長而惡化,導致功能障礙。神經元功能各異,如可控制運動,處理感覺信息等。
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em/ CNS)由腦和脊髓組成,CNS通過神經元接收從全身各處傳入的信息,經其整合加工後成為協調的運動性傳出或儲存在內。其細胞一般不可再生,因此其損傷也是不可逆轉的。
常見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PD)、阿茲海默症(AD)、多發性硬化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小腦萎縮症等。 另外,神經退行性病變可分為老年骨關節病風溼及類風溼、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病、骨質疏鬆、老年黃斑病變、青光眼、白內障及老年性前列腺增生及尿失禁等。
根據國內重點城市公立醫院統計數據顯示,2012-2015年老年神經退行性疾病用藥市場複合增長率為12%,從2012年的96億元增加至2015年135億元, 擴大後的市場規模為680億元,佔總體醫療市場9.04%。
其中,抗阿茲海默症藥佔30.1%市場份額;抗帕金森藥佔2.4%,約16億元,預計到2017年其市場容量將達到25~30億元。
目前,我國PD患病人數超過200萬人,約佔全球50%。65歲以上發病率約為1.7%。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每年將新增10萬患者,預計到2030年中國PD患者將達500萬。因此,其市場將逐年增長。
帕金森病理及抗PD用藥市場
帕金森病臨床表現為靜止時顫抖,行動遲緩,四肢和身體僵硬,姿勢步態障礙等運動特徵;同時患者可伴有抑鬱、焦慮、甚至後期認知障礙等精神症狀;便秘、體位性低血壓等自主神經症狀;及感覺和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症狀。
其主要病因是中腦黑質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經元及其紋狀體系統多巴胺神經元變形死亡,導致腦內多巴胺神經遞質明顯減少(其中紋狀體DA含量可減少至80%以上);黑質殘存神經元胞質內由於α-突觸核蛋白聚積形成嗜酸性包涵體即路易小體(Lewy body)。
PD與AD都屬於神經退行性疾病,但AD失智在先,後期才出現行動障礙;PD行動障礙在先,後期出現失智。
目前,上述兩種病症都尚無法治癒和停止或逆轉病情發展,需長期用藥,以延緩病情進程,控制疾病症狀,從而維持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按照PD病理,抗PD藥物可分為擬多巴胺(DA)藥和抗膽鹼藥兩大類。
根據現有數據,2016年帕金森藥物的銷售額為20.8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擬DA藥佔整體抗PD市場98.3%。
其中,擬DA能藥中的左旋多巴類製劑市場增速現已減慢,而非麥角胺類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的份額在大幅增長,尤其是普拉克索增速最為突出。根據樣本醫院數據,2010-2014年年複合增長率高達58.0%,預計其在華市場份額還將繼續擴大。
在2017年《國家醫保目錄》有13種抗PD藥物被列入其中,因此可供選擇的藥物有限。在各類藥品中,如按療效又可分為輕度療效如MAO-B抑制劑,金剛烷胺及抗膽鹼能藥苯海索(即安坦);中度療效以非麥角類的DA-R激動劑為主;及L-Dopa製劑的強效藥物。其中,抗膽鹼能藥物安坦能良好的控制震顫現象,但其副作用大,具有明顯的中樞性不良反應,可造成智能障礙,伴有青光眼和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禁用。因此,不主張給70歲以上的老人服用此藥。金剛烷胺通過促進DA釋放,主要用於緩解姿勢步態障礙,緩解震顫、強直效果好。但治療劑量與產生副作用的劑量十分接近,尚無解毒藥,可導致失眠產生幻覺和腎臟代謝問題,一般與左旋多巴聯用。另外,左旋多巴作為DA的前體,長期服用會出現藥效波動,導致運動障礙和嚴重的開關現象。同時,DA受體激動劑中的麥角類副作用大,可導致心臟瓣膜病變和肺纖維化。因此,非麥角類DA受體激動劑是首選藥並逐漸佔據抗PD用藥市場的主流地位。
外企搶佔國內抗PD市場
根據2015年國內樣本醫院的數據,德國勃林格殷格翰佔國內抗PD用藥市場1/3。另外,靈北製藥、羅氏、奧立安及施維雅也正積極部署。
DA受體激動劑:抗PD首選藥品
DA-R激動劑類作為抗PD首選藥品,在國內市場中佔據了半壁江山。其中,以普拉克索和吡貝地爾為主的非麥角類佔45%。
· 普拉克索
普拉克索商品名為森福羅(Sifrol),由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發,屬於多巴胺受體激動劑非麥角類藥物。1997年獲FDA批准上市,並於2003年得到CFDA批准進入中國。有口服常釋劑及緩釋控釋劑兩種劑型,其緩釋片於2014年獲CFDA批准上市,且被納入醫保。目前,尚無仿製藥獲批。
該藥品通過激動多巴胺受體,延緩帕金森的進程,能對神經元起一定的保護作用,同時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兼具抗抑鬱效果的藥品。2016年森福羅全球銷量4.4億美元;其銷量在中國同類用藥市場中佔37%(約1/3)。另外,根據2015年樣本醫院數據,其銷售額同比增長13.6%。
· 吡貝地爾
吡貝地爾商品名為泰舒達(Trastal),原研公司是法國施維雅。於1996年獲CFDA許可,成為首款進入中國的非麥角類DA-R激動劑藥物。年前與賽諾菲達成戰略合作,由賽諾菲負責該藥品在華的獨家分銷及推廣工作。該藥品同樣被收錄在《國家醫保目錄》中,國內尚無仿製藥獲批。2016年,吡貝地爾在國內抗PD用藥市場中佔比7%。
除以上兩款藥品外,葛蘭素史克的原研藥羅匹尼羅緩釋片(力必平/Requip)也是抗PD非麥角類藥物,抗PD首選藥物之一。其國內首仿藥於2013年獲批,由重慶植恩藥業生產。
左旋多巴類
左旋多巴是DA的前體,L-Dopa經過多巴胺神經元間接激動DA-而被轉化為多巴胺。目前,國內上市的左旋多巴製劑有羅氏的美多芭(多巴絲肼)及默沙東的心寧美(左旋多巴卡比多巴)。
· 多巴絲肼
多巴絲肼商品名為美多芭(Madopar),由瑞士羅氏開發的左旋多巴與苄絲肼的複方製劑。於1973年全球首市,2016年全球銷量2.9億美元。該藥品於1993年便進入中國,目前已市場國產化,國內獲得生產批文的製藥公司有:上海益生源、上海富達、廣州白雲山、廣州漢方、杭州愛大。羅氏仍佔大部分市場份額(99%)。2016年多巴絲肼佔國內抗PD用藥市場21%。
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COMT)抑制劑
由於長期服用L-Dopa,藥效波動會引起開關現象。所謂的開關現象,即開時活動自如,運動正常;關時則肢體僵直,舉步維艱。這種現象無法預測,且變化速度快。COMT抑制劑可與L-Dopa類製劑聯用,作為L-Dopa的輔助用藥,減少『關』的時間,降低L-Dopa用量。COMT單用無效,且用藥期間需監測肝功能。
· 恩他卡朋
恩他卡朋商品名為珂丹(Comtan),由諾華公司/芬蘭奧立安開發。該藥品於1999年獲批上市。2016年全球銷售額為1.4億美元,同比增長-52%。2015年在我國國內抗PD用藥市場中仍佔10%的比重。此外,諾華的恩他卡朋雙多巴,商品名達靈復(Stalevo),是卡比多巴、恩他卡朋和左旋多巴的三聯複方製劑於2014年獲CFDA批准上市。目前,兩款藥都尚未國產化。
單胺氧化酶(MAO)-B抑制劑類
MAO-B抑制劑可抑制DA代謝,延長內源性和外源性DA作用時間,可減少L-Dopa用量,毒性較小。
· 司來吉蘭
司來吉蘭商品名為咪多吡(Eldepryl),一般用作抗PD的輔助藥,可增強和延長L-Dopa的療效,減少L-Dopa用量,緩解開關現象。原研公司是芬蘭的Orion,是第一代選擇性MAO-B抑制劑,全球首市時間為1989年。藥品位列《國家醫保目錄》中,迄今為止, CFDA已批准山東綠葉、安徽貝克和四川峨眉山藥業生產口服製劑。根據國內重點城市公立醫院數據,預測2016年該藥品用藥金額較上一年同比增長33%。
另外,靈北製藥和特瓦聯合開發的雷沙吉蘭(Azilect)於2005年或美國FDA批准上市, 2016年其全球銷量約4.28億美元,同比增長-3%。目前尚未在國內銷售,藥品處於CFDA審批的最後階段。雷沙吉蘭作為第二代MAO-B抑制劑,其作用更強,且對神經元有保護作用。
抗PD新藥研發有待突破
目前,現有藥品仍無法滿足臨床需求,各類藥品的副作用(尤其是開關現象及精神性非運動障礙)有待降低。
因此,對應的研發戰略是對已上市藥物劑型進行改造,或者開發新靶點藥物。如2015年獲FDA批准的複方左旋卡比多巴Duopa,由艾伯維公司開發。藥品採用小輸液泵經胃部輸送至十二指腸,這種新型給藥方式,將藥品的緩釋時間延長至16小時,可顯著縮短『關』時間。同時,由Impax公司開發的針對『開關現象』的Rytary緩釋劑也於2015年初獲批。
值得關注的還有2016年Acadia醫藥公司開發的Nuplazid獲FDA批准上市,主要用於治療出現幻想和妄想症的PD患者,可作為輔助用藥,不幹擾多巴胺能療法。該藥品是首個以5-HT2A受體為靶點的5羥色胺反向激動劑。
另外,2017年3月FDA批准了由Newron製藥公司研發的抗PD新藥Xadago作為左旋多巴製劑的輔助療法。藥品能選擇性的抑制MAO-B,避免DA降解,能有效的緩解『開關現象』。
目前,全球處於臨床階段的抗PD用藥有49種。中國現有全球50%的PD患者,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每年將新增10萬PD患者,預計到2030年中國PD患者將達500萬,該領域用藥市場將日趨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