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篇文章解讀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進展!
神經退行性疾病是機體神經元結構或功能逐漸喪失而引發的一類疾病,起包括帕金森疾病、阿爾茲海默病、亨廷頓氏病等;目前這類疾病病因尚不明確並無有效治癒手段,且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科學家們在退行性疾病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
探究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奧秘
與年齡相關的腦功能下降的時間與其他器官的功能下降大致相同,即在50歲之後顯著加快。當人步入六十、七十和八十歲後,患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會越來越高,其中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 ’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最為常見。衰老也是導致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
-
Neurosci|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新方向:Nrf2和鐵死亡
核轉錄因子E2相關因子2(Nrf2 / NFE2L2)已被證明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和鐵死亡調節中起關鍵作用。鐵死亡促進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展,而Nrf2及其靶基因(Ho-1,Nqo-1和Trx)的表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這篇綜述簡要概述了鐵死亡的調節機制,尤其是Nrf2在鐵死亡過程中的調節作用。
-
復旦科學家發現神經退行性疾病防治新靶點
近日,復旦等科研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發現一個全新的基因(FAM171A2)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顯著相關,該基因通過調節血腦屏障和神經炎症等方面的功能,參與了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生
-
Redox Biology: ROS與鈣離子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相互關係
鑑於鈣離子和ROS的作用範圍廣泛且信號通路重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兩者的相互作用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5,神經退行性疾病中ROS和鈣離子的串擾各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硬化症等,都與氧化應激引起的生化改變和細胞損傷有關。研究發現鈣離子可以通過ROS對原代星形膠質細胞進行誘導,從而使線粒體形態重塑。
-
新研究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包涵體平反
希伯來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發現,增進了人們對細胞水平上神經退行性疾病機制的了解,這一發現有助於開發治療這類疾病的新藥物,例如帕金森症、阿爾茨海默、ALS和Huntington
-
科學家發現神經退行性疾病防治新靶點—新聞—科學網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鬱金泰教授、董強教授臨床科研團隊與青島大學附屬青島市立醫院譚蘭教授團隊、哈佛大學麻省總院張燦教授和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王延江教授等合作,首次發現一個全新的基因(FAM171A2)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顯著相關,該基因通過調節血腦屏障和神經炎症等方面的功能,參與了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生。
-
探究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奧秘
與年齡相關的腦功能下降的時間與其他器官的功能下降大致相同,即在50歲之後顯著加快。當人步入六十、七十和八十歲後,患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會越來越高,其中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 ’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最為常見。衰老也是導致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
-
Sci Adv丨神經退行性疾病防治新靶點FAM171A2
、再生,神經炎症、自噬等生命活動,PGRN的功能障礙會導致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相關重要蛋白顆粒蛋白前體(progranulin,PGRN)的關鍵調節基因,並且是阿爾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額顳葉痴呆
-
幹細胞療法的這3大作用有助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神經修復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幹細胞療法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進展及臨床研究,更多的看法歡迎留言評論喲!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是由於腦或脊髓的神經元或膠質細胞的丟失而導致的慢性進行性中樞神經組織退變。如何改善和幹預這些神經退行性疾病,在神經科領域中存在一片空白,成為科學家們鑽研探討的問題。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在損傷後,自我修復能力是有限的,有學者認為是腦部誘導神經幹細胞增殖並向神經元分化的力量太弱所致。大量研究實驗證明幹細胞療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可能成為解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
復旦魯伯壎:專注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斬獲科學探索獎,300萬
長期從事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研究,自建立實驗室(2012年底)以來,以通訊作者發表研究論文近20篇於Nature(2019,併入選Nature 評選的」10 remarkable papers from 2019」)、eLife (2015)、Nature Neuroscience(2013)、Nature Chemical Biology(2017)、Cell Research
-
To infinity and beyond:神經退行性疾病豈止於「相分離」
為了讓大家對相分離領域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學方面地研究進行了解,2020年10月2日,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J. Paul Taylor以及華盛頓大學Rohit V.與此同時,大量積累的證據表明,相分離的異常是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機制中的早期誘發事件之一。作者們從包括從單個蛋白的相分離到神經退行性疾病中複雜、多組分凝聚物的動態行為等多個層面的研究進行了總結和介紹。
-
英文期刊《神經退行性疾病轉化研究》創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科、神經病學研究所與國際著名出版公司Springer合辦的英文期刊《神經退行性疾病轉化研究》(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雜誌日前正式創刊,全球發行。
-
《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幹細胞治療(英文版)》專著出版
我院腦病中心腦外科陳琳主任參編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幹細胞治療(英文版)》專著出版 神經修復學是一門新學科,細胞和幹細胞移植是其核心的幹預方案,對難治性神經系統疾病治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國內外眾多研究團隊爭相研究的熱點,各國政府和組織也投入巨資。
-
復旦團隊揭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機制
央廣網上海9月5日消息(記者傅聞捷)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課題組利用點擊化學與均相時間分辨螢光手段,建立了同一種疾病蛋白的不同構象與其降解速率的聯繫,從全新角度揭示了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機制。
-
Science |閆靖等開發新型抑制劑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
然而,NMDAR也可能對神經元有害,因為它們同樣可以關閉(shut-off)存活相關基因的表達,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從而引起由過量穀氨酸誘導的興奮性毒性細胞死亡作者鑑定TRPM4的633-689位胺基酸所處的結構域(命名為TwinF),在兩種急性神經退行性疾病模型中提供了強大的神經保護功能。
-
糾正蛋白質的錯誤摺疊以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
他們將利用兩家公司在蛋白質錯誤摺疊方面的知識,突破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的瓶頸。Yumanity 董事長兼聯合創始人醫學博士 Tony Coles 說:「今天我們匯集了兩個在蛋白質錯誤摺疊科學方面擁有研究背景的組織,並向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所關心的新治療方案邁進了一步。」
-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19-2020年最受歡迎論文
相關結果表明,血運重建在周圍神經再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未來可從這一角度對周圍神經再生進行研究。出版年: FEB 2019被引頻次: 18微小RNA作為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和治療工具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與年齡相關的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特徵為記憶喪失和認知能力下降,是導致大多數老年人痴呆的原因。
-
小膠質細胞可作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靶點
來自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楊澤勇和金衛林團隊的最新綜述總結歸納了小膠質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分析了以小膠質細胞為靶點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手段。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具有突觸修剪、損傷修復、穩態維持等作用。
-
生物物理所發現TDP-43激活線粒體UPR誘導線粒體損傷
關於TDP-43蛋白如何造成神經元細胞死亡及其引起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細胞和分子機制尚不清楚。這一研究為核定位的RNA結合蛋白靶向線粒體提供了重要證據,為未來開發治療衰老相關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診斷工具和治療方法提供重要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