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地衣植物仿佛是隨處可見的,從大大小小……

2021-01-13 澎湃新聞
在我們的生活中,地衣植物仿佛是隨處可見的,從大大小小……

2017-12-06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我們的生活中,地衣植物仿佛是隨處可見的,從大大小小的苔蘚到盆栽植物中的新寵,可以說地衣植物與我們的時候密切相關。可是,我們真的了解它們嗎,本次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魏江春院士名為「地衣生物多樣性、系統性及其資源生物學新領域」的專題報告,隨著魏老先生的報告,我們對地衣植物也有著更加深入的了解。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植物天地 先鋒植物——地衣
    在高山峻岭上,我們常可看到巖石的表面覆蓋住橘紅色、黃色、綠色、褐色和銀灰色的彩色斑塊。
  • 多樣的植物——地衣植物
    地衣甚至能在極端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而其他植物和真菌在這些環境裡都很難存活。例如在炙熱的納米比亞沙漠中,殼狀地衣長成了覆蓋在沙丘上的橙色毯子,而其他的植物在這裡則會被烤成一層幹皮。在中午陽光的照射下,地衣會變得枯萎並進入休眠狀態,而到了第二天早上,當雲霧從附近的海岸飄過來時,在10分鐘內,地衣的重量就可以翻倍增長。
  • 植物與動物學:地衣比科學家想像的年輕
    您可能已經看過地衣,即使您沒有意識到。如果您曾經在森林中蜿蜒而過,想知道樹木或巖石上的硬皮東西是什麼,它們就是地衣,藻類和真菌的混合物幾乎像是一種生物一樣生活在一起。該論文的主要作者馬修·內爾森(Matthew Nelsen)表示:「當我們觀察現代生態系統時,我們看到像巖石一樣的裸露表面,通常地衣是在那裡首先生長的,最終您也將在那裡生長植物。」以及菲爾德博物館的研究科學家。「人們認為也許這就是古代土地殖民化的工作方式,但是我們看到這些地衣實際上比植物來得晚。」
  • 第八屆全國地衣生物學研討會在昆明植物研究所舉行
    央廣網昆明8月3日消息 (記者李健飛)為促進地衣生物學的發展、展示科研隊伍水平,加強中國地衣學家相互合作與交流,中國菌物學會地衣學專業委員會於2017年8月1日至8月5日以「中國地衣研究新進展」為主題的第八屆全國地衣生物學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召開。研討會由中國菌物學會地衣專業委員會主辦、昆明植物所承辦。
  • 生命力最頑強的植物—地衣
    也就是說地衣是一類專化性的特殊真菌。傳統定義曾把地衣看作是真菌與藻類共生的特殊低等植物。1867年,德國植物學家施文德納作出了地衣是由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共生的結論。在這以前,地衣一直被誤認為是一類特殊而單一的綠色植物。全世界已描述的地衣有500多屬,26000多種。
  • 建築學的未來:讓建築披上地衣
    大多數建築師認為,建築物上長滿苔蘚和地衣是不祥的徵兆。建築材料是專門用來抵抗生物生長的,很多研究研製藥物和生物殺滅劑,目的為了水泥、樹木和瓷磚表面免受植物的生長。但是,一個全新的團體試圖推翻以往的慣例。與其抵抗苔蘚、地衣, BiotA研究所希望研究出適合生物生長的表殼。
  • 農業生物多樣性百科||地衣植物.漫遊世界的旅行者
    地衣能在各種環境中生存。在山林中,你或許會看見那些粗糙的樹枝上掛著許多地衣,宛如狂歡節的彩帶。它們有的在溫帶海岸線的巖石上;有的生長在溫帶和熱帶雨林的樹木枝幹上;甚至有的還跑到了北極苔原地帶形成了微型灌木叢。當然地衣也有去不了的地方就是城市內部和重工業區,因為那裡的生長環境嚴重阻礙了地衣的呼吸,讓它無法生存。
  • 地衣:環境的「監測員」植物「爬行」之謎
    地衣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植物,它能生存在其他植物無法生存的環境中,不論是在光禿禿的山巖上、潮溼的泥土裡、枝幹的背陰處、牆邊的縫隙間,都可見到它的身影。即使在高山峻岭、熱帶沙漠、北極荒原、冰天雪地等惡劣的環境中,它也能生長。據科學家調查統計,全世界被命名的地衣植物就達26000多種,人們稱地衣為「植物王國的開路先鋒」。
  • 因強抗壓能力而成為生命力極頑強的生物:比小強還小強的地衣
    自然界中,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是什麼?是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還是擁有超長壽命的參天古木?都不是,是一種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的生物。不是的,地衣對空氣的質量要求很高。大部分的地衣都是喜光植物,要求有新鮮、乾淨的空氣,參與到光合作用中來,在人口稠密的工業城市附近,由於廢氣排放量非常高,地衣這種生物是無法存活的。
  • 《萬物皆奇蹟》:地衣、橡苔、鹿蕊
    1.認識地衣(lichen)當我聽說地衣的英文名lichen的時候,頗有好感。因為它特別像中文的拼音,而且似乎和我的姓氏有某種關聯,此生肯定是不會忘記了。當我聽說地衣既非動物也非植物的時候,充滿好奇。藻類通過自己的光合作用產生的養分源源不斷地的回饋給真菌,這種奇特的共生狀態特別讓人感動,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藻類和真菌都能拼成地衣的,而是要經過千萬年的磨合牽手等待才有這樣的緣分。如此平添的地衣幾分浪漫氣質,這種組合和人類婚姻很相似,於千萬人中才能找到真正對的那個人,不早不晚看到你正好在那裡。
  • 生活自北極的汙染監測器,頑強的地衣原來有這麼多用處
    在北冰洋海岸與泰加林之間,有著廣闊的凍土地帶,這片荒涼的土地面積比整個中國還大,它有著永久性冰冷的土壤,硬得像石頭一樣,挖都挖不開,好多植物因為這裡又冷又硬,都不喜歡在那裡生長,而不畏惡劣環境的地衣卻在這裡堅強的紮下根來。在寒冷的北極一共有3000多種不同的地衣,正是靠著它才為荒涼的北極帶來了五彩斑斕的色彩,地衣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呢?
  • 恐龍大滅絕時代傷害陸地植物,真菌植物組合有機體地衣獲蓬勃發展
    撞擊導致火山灰雲遮擋了太陽,地球的溫度驟降,也破壞了大多數植物的生命。但一項最近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新研究顯示,在陸地植物艱難生存的同時,一些地衣抓住了這個機會,進化成新的形式,在生態系統中扮演植物的角色。地衣是藻類和真菌共生的複合體。
  • 地衣:被忽略的先鋒生物
    地衣能夠自養,因而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王立松舉例說,在一些極端環境裡,比如乾旱的沙漠地區,或者是高海拔地區,動物死去後骨骼甚至牙齒表面都會有地衣。「牙齒表面是琺瑯質組成的,很沒有營養,但是地衣可以生活得非常好。」  地衣同時又對環境質量有著很高的要求,甚至可以看作是環境監測師。「觀察你生活的周圍,如果有地衣生長,說明你很幸運地生活在沒有汙染的環境中。」
  • 地衣:未來火星拓荒者
    大部分地衣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如熱帶雨林的林冠層和南北極的巖石表面,這意味著地衣對陸地環境有著強大的適應能力。  事實上,地衣通體都是對抗惡劣環境的「武裝」。地衣的上皮層往往含有蒽醌類和地衣酸類化合物,可以抵抗高輻射。地衣的下皮層可分泌地衣酸類的化合物,對巖石等基物進行風化,創造適合自己生活的「土壤」。此外,地衣還能產生大量的抗凍蛋白來抵禦低溫和寒冷。
  • 你所不知道的地衣
    ————————————     它是自然界中的「拓荒者」,在巖石、玻璃上都可以存活。從赤道到極地,從高山巖壁到沙漠深處,到處都有它的身影。然而城市中卻很難找到它的蹤跡,因為它只生活在沒有汙染的空氣中。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內的阿尼瑪卿雪山的多種地衣群落景觀。
  • 又見地衣
    用手輕輕一撥,地衣就脫落下來,再撥一下,一層一層,重重疊疊,柔軟肥厚。有多少年沒見到地衣了,而且是在城市中發現的。我捧起一把地衣,像捧著一個奇蹟。地衣有多種名字,雷公菌、地木耳、地耳、天仙菜、地皮菇……不同地方的人,用不同的名稱,表達對它的認識和喜愛。
  • 昆明植物所首次成功培養地衣型子囊菌
    昆明植物所首次成功培養地衣型子囊菌,將帶動該所地衣生物學研究躋身於國際前沿,地衣型真菌的活體保存是KUN館藏標本多樣性的又一體現,有利於提升KUN館藏標本的管理水平,特別對我國西南地區豐富的地衣資源多樣性、特有和瀕危地衣物種的活體保存有著重要意義。
  • 趣說電影植物第一期——地衣&苔蘚
    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很少會注意到電影中的植物。然而事實上植物也是電影中的一員,有些甚至有著推動劇情的作用或獨特的意義。
  • 地衣:被忽略的先鋒生物—新聞—科學網
    地衣能夠自養,因而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王立松舉例說,在一些極端環境裡,比如乾旱的沙漠地區,或者是高海拔地區,動物死去後骨骼甚至牙齒表面都會有地衣。「牙齒表面是琺瑯質組成的,很沒有營養,但是地衣可以生活得非常好。」 地衣同時又對環境質量有著很高的要求,甚至可以看作是環境監測師。「觀察你生活的周圍,如果有地衣生長,說明你很幸運地生活在沒有汙染的環境中。」
  • 【它世界】植物界的混血兒——地衣
    而在自然界,也有這樣一種奇異的複合體,它在顯微鏡發明以後,才被發現是一個新的植物門類——地衣。小茸衣地衣不是一類單一的綠色低等植物,而是由生活在共生狀態下的兩個完全不同的有機體:真菌和藻類共同組成的複合體,它們不論在形態、結構、生態及生理上都與真菌和藻類迥然不同,作為植物界一類獨特的生物類群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