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市氣象局專家教你「看雲識天氣」

2020-11-23 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訊(記者 陳克力) 昨天,不少溫州人的朋友圈刷起「雲朵圖」,感嘆自然之美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疑惑,這些形狀各異的雲,是否預示了不同的氣象狀況?為此,記者邀請市氣象局觀測預報處資深觀測員鬱雪文,和大家聊一聊雲朵與天氣的「那些事兒」。

  鬱雪文介紹,雲是由大氣中水汽凝結(凝華)而形成的微小水滴、過冷水滴、冰晶、雪晶,由它們單一或混合組成的,形狀各異飄浮在天空中可見的混合體。雲是在不同天氣系統演變過程之中形成的,因而雲又是預示未來天氣的徵兆。

       不同形狀的雲,分別預示什麼天氣?氣象專家一一教你辨認。

  淡積云:雲量不增多,一般預示天氣晴好。

  積雨云:雲體下方地區將會有雷陣雨,對流旺盛時還降冰雹,偶然會出現龍捲風。

  層積云:當雲層發展較厚且密不透光時常會降雨。

  高積云:每當日、月透過薄的高積雲時,常會看到光環(稱為華)。如果雲體不厚,很少變化,預示晴天,農諺「瓦塊雲,曬煞人」,「天上鯉魚斑,曬穀不用翻」。如果高積雲厚度不斷增厚且變的密不透光,將預示天氣將有變化。

  莢狀高積云:這種雲的出現將預示晴天。

  堡狀高積云:這種雲的出現,預示將有雷陣雨天氣。

  毛捲雲:毛捲雲在天空中出現時,預示當地將是晴天,農諺「遊絲天外飛,久晴便可期」。如果毛捲雲厚度增加,雲量增多,則預示天氣將有變化。

  鉤捲雲:當鉤捲雲系統入侵天空,並繼續發展,預示出現陰雨天氣。農諺「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

  捲積雲:如果天空以捲積雲為主,預示將有不穩定的天氣系統影響,並將出現陰雨、大風天氣。農諺「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漲姿勢!世界氣象日氣象專家教你「觀雲識天」
    「為什麼溫江這兩天會頻繁出現陰雨天氣?」「為什麼成都的藍天總是這麼羞澀?」「二氧化碳是不是影響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 為紀念第57個世界氣象日,3月23日,溫江區氣象局開展「3·23」世界氣象日科普宣傳系列活動,當天百餘名師生走進溫江區氣象科普教育基地,了解氣象科普知識。
  • 看雲識天氣、室外咋防雷,省氣象局志願者進社區科普
    5日是雷鋒日,山東省氣象局青年志願者到翡翠郡為居民們進行氣象知識科普,從怎麼看懂天上的雲背後的天氣情況,到怎麼避雷現場都有了科學解釋。「有時候能看到天上的雲和魚鱗似的,是不是第二天基本就要下雨?」現場一位住戶對雲的形狀很感興趣。
  • 怎樣看雲識天氣 一起跟著氣象專家學學吧
    ,當天湖州市氣象局舉行「世界氣象日」公眾開放活動。市民們參觀氣象臺據了解,今年「世界氣象日」公眾開放活動的主題是「觀雲識天」。在行政樓一樓的大廳裡,10種雲屬分別製作成10塊展板,每塊展板上都有這一雲屬的常見圖片,以及該雲屬所對應的天氣。
  • 看雲識天氣:什麼雲會下雨or天晴?
    看雲識天氣:什麼雲會下雨or天晴?>(摘自:中國氣象局網站)臨 沂 天 氣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陰有小雨,南到東南風3~4級,氣溫19~27℃;來源:臨沂天氣原標題:《看雲識天氣:什麼雲會下雨or天晴?》
  • 說明文——《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學案)
    主要是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以及看雲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文章緊密聯繫生活,語言生動形象,表述層次明白清晰,學生不僅能從中學到相關科學知識,還能培養獨立閱讀能力,並且更能養成在學習中細緻觀察生活、樂於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 「觀雲識天」的故事:雲和天氣的那些事兒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提供  看雲捲雲舒,垂直上升運動不可少  雲就像個淘氣的孩子,剛才還在你頭頂上空,一會兒功夫就不見了;抑或像個魔術師,搖身一變,成了其他模樣。是什麼氣象因素讓雲變得如此「調皮」呢?
  • 2014年教師招聘《看雲識天氣》第一課時
    看雲識天氣第一課時一、素質教育目標1.理解恰當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徵的作用。2.複習分類說明的方法。3.進一步學習和鞏固有關說明順序的知識。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重點:打比喻、分類別的說明方法。難點:1.比喻、擬人、排比、對比、引用等大量修辭方法的運用及作用。
  • 你知道怎樣看雲識天氣嗎?
    你知道怎樣看雲識天氣嗎? 2018年04月04日 17:24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你知道怎樣看雲識天氣嗎?
  • 科普小知識:觀雲識天,可讀懂「雲」對生活的影響
    上海市氣象局供圖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申城天氣「陰轉多雲」。如果細究這4個字,意思是人們視野所及範圍內,總雲量將從7成以上轉為3至7成。大片雲層,恰好點題。 「觀雲識天」是由政府間國際氣象合作機構世界氣象組織(WMO)確定的2017年世界氣象日主題。
  • 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語文說課稿:看雲識天氣
    《看雲識天氣》說課稿一、教材分析1.單元教學目標:(1)單元內容:第四單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單元。《看雲識天氣》教材分析(1)內容分析:《看雲識天氣》是一篇舊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雲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雲寫得生動形象;運用了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 「觀雲識天」探尋氣象的秘密
    3月19日,小朋友們現場體驗天氣播報。圖/通訊員高繼林     本報長沙訊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觀雲識天」。3月19日上午,湖南省氣象局和湖南省氣象學會主辦,聯合社區、媒體招募學生、市民參與科普基地公眾開放活動,四百多位市民在湖南省氣象預警中心探索了氣象的秘密。
  • 「看雲識天氣」諺語準不準?
    原標題:「看雲識天氣」諺語準不準?   問:在缺乏天氣預報設備的古代,人們根據云的形狀、來向、顏色等變化,總結出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氣象規律,變成氣象諺語口口相傳。直到今天,不少天氣諺語還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中,預報未來天氣變化,比如「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東虹日頭西虹雨」等等。
  • 看雲識天氣有依據
    看雲識天氣有依據&nbsp&nbsp&nbsp&nbsp知多點,學多點。對於專業的科普知識,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枯燥無味,專業且不可讀,讓閱讀者望而卻步。因此,本報推出科普專欄,不定期邀請行業專家解讀科普知識,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和事例來講述,讓大家輕鬆閱讀長知識。
  • 氣象專家介紹:觀雲識天 首先你得讀懂雲的語言
    觀雲識天靠譜嗎?今日是世界氣象日,成都市氣象臺前臺高級工程師介紹,如果你是一個有足夠經驗的人,比較了解當地的氣候特徵,『觀雲識天』也是有一定意義的」■連結看雲可知是否下毛毛雨「觀雲識天」的第一步,就是要認識雲。成都市氣象臺前臺高級工程師介紹,按照雲的底部距離地面的高度,將雲分為低、中、高三族,然後根據云的宏觀特徵、物理結構和成因劃分為十屬二十九類雲狀。
  • 《看雲識天氣》課後練習題答案
    1.看雲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  2.設計一種表格,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參考答案:  1.這道題檢查學生把握中......   一、默讀課文,完成下面兩題。
  • 看懂了雲,你就認識了天氣 漲姿勢擋也擋不住!
    關注漯河氣象,了解官宣天氣  夥伴們在外面旅遊  逛街,買菜的時候  有沒有因為突變的天氣而措手不及?  因為沒有帶傘而後悔呢?  看懂了雲,就認識了天氣  漲姿勢的機會說來就來  擋也擋不住!
  • 雲騰致雨,古人教你看雲識天氣
    通過看雲,常常可以識別陰晴風雨,預知天氣變化。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重視雲的觀測。《詩經·小雅》曰:「上天同雲,雨雪雰雰。」意思是說,下雪的雲,在天空中是均勻一色的。的確,冬季下雪之前,雲層常常是比較均勻的高層雲;而當下雪時,就變成雨層雲了,雲的分布同樣也比較均勻。夏季下大雨的雲一般是怎樣的呢?北宋蘇軾形容:滿座頑雲撥不開……浙東飛雨過江來。
  • 看雲識天氣,你會了嗎?
    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的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編成諺語。我們在這裡將這些有關"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彙總在一起,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觀察對照。
  • 雨會下多大、下到哪兒 專家教你看雷達圖
    原標題:雨會下多大、下到哪兒 專家教你看雷達圖 從昨日十五時的雷達圖可看出,該時段降雨主要分布在南平、寧德一帶  東南網5月15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怎麼判斷天氣變化,怎麼判斷雨情?省氣象臺專家介紹了一些技巧,其中最為重要,也最為直觀的要數氣象雷達圖,掌握之後,相信你也可以做「天氣預報員」。
  • 2014年教師招聘《看雲識天氣》教案(新課標)
    17、《看雲識天氣》教案設計學習目標:①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②理清文章的思路。③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④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教學重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