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有暖氣的屋子裡
沒有加溼器
真的口乾舌燥
一不小心就又上火起大泡了
只好多灌自己幾天水
但「上火」這個概念對老外來講真的摸不著頭腦
你直接說成I m on fire?
怕不是老外直接拿著滅火器就來了
那麼究竟怎麼才能準確表達「上火」呢?
英語中有這樣一個詞
heatiness
一種食物或刺激物的特性,據說能引起情緒或身體上的反應,與脾氣、發燒、情緒、過量或熱有關。
From Chinese culture and medicine.
源自中醫
它的形容詞形式是heaty
You're heaty.
就是
你火大(上火)。
去火=
remove heatiness
reduce heatiness
這個詞其實算是專門針對中醫的詞
「上火」是傳統中醫中一個特有的概念。
傳統中醫把食物分為涼性,熱性和中性——醫生們則用這些食物的特性以平衡人體的陰陽。
中醫認為,熱性食物具有保暖、促進血液循環、驅寒和激發身體的功能。當這些食物攝入過量(體內的陽壓過陰時,你的身體會產生過多的熱氣),會導致「上火」的現象,引發發燒、喉嚨痛、口腔潰瘍、痤瘡、極度口渴、皮膚發紅和易怒等症狀。
✪ 那麼有哪些食物是涼性和熱性的呢?
熱性食物包括紅肉、烘烤和油炸食品、榴槤、巧克力,以及像咖喱這樣的辛辣食物。
涼性食物包括綠茶、沙拉、山竹果和西瓜,這些食物通常卡路裡含量低,烹飪時很少或不加熱,但有一種舒緩或提神的味道。
有需要的同學也可以存下這張圖對照,
開始你的養生生活吧~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