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學 | 馬斯洛需求理論

2021-02-13 使能管理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與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在自我實現需求之後,還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必要的層次,大多數會將自我超越合併至自我實現需求當中。

一、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稱級別最低、最具優勢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氣、健康等。

未滿足生理需求的特徵:什麼都不想,只想讓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觀明顯變得脆弱。例如:當一個人極需要食物時,會不擇手段地搶奪食物。人民在戰亂時,是不會排隊領麵包的。假設人為報酬而工作,以生理需求來激勵下屬。

激勵措施: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給予更多的業餘時間和工間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二、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樣屬於低級別的需求,其中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

缺乏安全感的特徵:感到自己對身邊的事物受到威脅,覺得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險的。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危險的、而變的緊張、彷徨不安、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惡」的。例如:一個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受到老師不公平的對待,而開始變得不相信這社會,變得不敢表現自己、不敢擁有社交生活(因為他認為社交是危險的),而藉此來保護自身安全。一個成人,工作不順利,薪水微薄,養不起家人,而變的自暴自棄,每天利用喝酒,吸菸來尋找短暫的安逸感。

激勵措施:強調規章制度、職業保障、福利待遇,並保護員工不致失業,提供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退休福利、避免員工收到雙重的指令而混亂。

三、愛與歸屬需求

愛與歸屬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

缺乏愛與歸屬需求的特徵:因為沒有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懷,而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例如:一個沒有受到父母關懷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沒有價值,所以在學校交朋友,無視道德觀和理性地積極地尋找朋友或是同類。譬如說:青少年為了讓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幫別人做牛做馬,甚至吸菸,惡作劇等。

激勵措施:提供同事間社交往來機會,支持與讚許員工尋找及建立和諧溫馨的人際關係,開展有組織的體育比賽和集體聚會。

四、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無法滿足尊重需求的特徵:變的很愛面子,或是很積極地用行動來讓別人認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虛榮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來證明自己的強悍、努力讀書讓自己成為醫生、律師來證明自己在這社會的存在和價值、富豪為了自己名利而賺錢,或是捐款。

激勵措施:公開獎勵和表揚,強調工作任務的艱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頒發榮譽獎章、在公司刊物發表文章表揚、優秀員工光榮榜。

五、自我實現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包括針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等。

缺乏自我實現需求的特徵:覺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虛感給推動著,要自己去做一些身為一個「人」應該在這世上做的事,極需要有讓他能更充實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讓一個人深刻的體驗到自己沒有白活在這世界上的事物。也開始認為,價值觀、道德觀勝過金錢、愛人、尊重和社會的偏見。例如:一個真心為了幫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術家、運動家把自己的體能練到極致,讓自己成為世界一流或是單純只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業家,真心認為自己所經營的事業能為這社會帶來價值,而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

激勵措施:設計工作時運用複雜情況的適應策略,給有特長的人委派特別任務,在設計工作和執行計劃時為下級留有餘地。

在不同組織中、不同時期的員工以及組織中不同的員工的需要充滿差異性,而且經常變化。因此,管理者應該經常性地用各種方式進行調研,弄清員工未得到滿足的需要是什麼,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激勵。

相關焦點

  • 馬斯洛需求理論
    馬斯洛需求理論,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而且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都有一小段屬於它的回憶——在我們初入職場的時候,總有個人高談闊論;可我們就是記不清這個人叫甚名誰,正如我們只知道有一個叫做馬斯洛的人提出了一個有關需求的理論,但具體理論是什麼?有什麼用?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卻知之甚少。
  •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是錯的?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想要認清自己關於人類自身的需求,很多人都知道,當代的心理學家已經建立了很多不同的模型,來描述人的心理需求。在這眾多的模型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了。他把人的心理需求分成5種: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不過,按照馬斯洛的這個理論,我們其實還是很難確認內在動機。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現代項目管理在激勵方面的理論基礎主要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X理論和Y理論、期望理論。
  • 馬斯洛需求五層次理論及理論的應用
    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需求理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一、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是人類最底層,最基本的需求,是個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包含水,食物,睡眠,性等內容,生理需求是推動人類生存的動力,只有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人們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沒錯,這就是鼎鼎大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need - hierarchy theory)。這一理論如今越來越受人關注,在各種講座中我們更多地聽到了金字塔尖上的這一個名詞「自我實現」,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到底是什麼呢?
  •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行為科學認為需求引起動機,動機支配行動,如果行動達到目標,某種需求就得到了滿足。這時,另一種需求又會產生,又會引起動機,促使人們採取新的行為來滿足新的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五類,並按重要性和發生的先後次序,排列成一個需要層次。
  • 馬斯洛的五大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 馬斯洛人類需求層次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 了解人類需求層次:馬斯洛需求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 【專題學習】「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重點學
    【專題學習】「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重點學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7-23 10:04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簡析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 馬斯洛學過《周易》?需求理論與需卦有關,看完恍然大悟!
    美國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一生最偉大的成果是普及了「需求層次理論」。在1954年出版的《動機與人格》中,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五層次理論:1、生理需求(身體對溫暖、食物和性的需求)、2、安全需求(保護、秩序、穩定的需求)、3、社會需求(愛情、有益和歸屬感)、4、尊重需求(被認可與獲得肯定)、5、自我實現(發揮潛能、實現理想)。
  • 【分享】馬斯洛的5個層次的需求理論
    需求層次理論是動機理論中最有名的一種。根據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我們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一定的需求。  馬斯洛第一次介紹他的層次需求理論是在他1943年的一篇論文《一個關於人類動機的理論》(」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隨後他在他的著作《動機和個性》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理論 #2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了馬斯洛其人和需求層次理論中包含的五種基本需要: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實現。(點擊這裡回顧)在這一篇文章中,小編將著重介紹這五種需求之間的關係以及由此產生的需求滿足理論(作為層次理論的現實應用部分)。
  • 從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看副鎮長辭職
    筆者認為,以上現象可以用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來解釋。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指出,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要所組成,人類的需要是由層次高低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首先,生理需求不能滿足。生理上的需要是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是最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層需要,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收入太低,不夠養家餬口。
  • 談談馬斯洛需求理論形成過程以及歸類
    我們做產品在分析用戶需求時候,需要將用戶需求分類或分層,在學術上形成依賴關係,確保需求的可靠性和科學性。按照第一性原理,我們在此要確保我們的依賴條件是準確的、真實的,那此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滿足第一性原理的條件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依賴的第一性原理又是什麼?
  • 文學品質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他總結道:「文學作品可以分為四個層級,一是生活直觀型的作品;二是生活體驗型的作品;三是人生與人性體驗型的作品;四是達到形象化哲學高度的作品。」這四個層級是逐級遞進的,層級越高,作品的文學價值越大,「具有形象化哲學高度的作品,是文學作品的最高境界」。作家的關注點在哪裡,視野有多寬,對生活、生命和世界的思考有多深,就能夠創作出——而且只能創作出——哪一個層級的作品來。
  • 了解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可是媽媽還是沒有改變,只會給爸爸說「現在的孩子都是學的五花八門的,那個孩子不是學習這麼多呢,我這樣也是為了孩子好,多一門就是多一項技能」,明明上的一些補習班有自己的西洋棋以及跆拳道。可是媽媽還給孩子報了一個奧數班和繪畫班,漸漸地孩子每周除了到學校上課,放學後就要往課外輔導班進行作業鞏固,周末還要上興趣班,慢慢的孩子的興趣就全部被熄滅掉了,每次一到上課孩子不是無精打採就是全臉的哀怨求著媽媽這次可不可以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