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我們將見到一個什麼樣的長安汽車?
「如果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有一天時代淘汰了你,就真的與你無關了。」長安汽車前董事長張寶林2018年4月在長安汽車「創新 創業 創未來」戰略發布會宣布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進入新階段。
從2018年到2020年,長安汽車積極轉型,產品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智能化自動駕駛轉型,企業從單一的生產商向生產商+出行服務轉型。已經有158年歷史的長安汽車在全行業轉型期間實現了逆勢成長,是在「黑天鵝」影響下難得能夠實現銷量正向增長的車企之一。
長安汽車官方數據顯示,長安汽車10月單月累計銷量為161465輛,同比增長30.5%。今年1~10月,長安汽車累計銷量已達1,195,669輛,同比增長14.3%。長安汽車的「第三次創業」初見成效。
實現了「量」的累計後,長安汽車開始尋求「質」的飛躍。
2020年11月,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品牌日上宣布,長安汽車正與華為、寧德時代攜手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包括一個全球領先、自主可控的智能電動汽車平臺,一系列智能汽車產品和一個超級「人車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態。這標誌著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規模已經逐漸清晰。
推出高端品牌,是時代的選擇
從上個世紀開始,長安汽車為了響應國家「軍轉民」戰略,開啟了第一次創業,成為中國微型汽車的引領品牌;2006年,長安汽車進入乘用車市場,開啟第二次創業,並用了10年的時間實現了產銷量突破1000萬輛的成績;2017年,面對汽車「新四化」所帶來的行業變局,長安汽車開啟第三次創業。
到了2019年,長安汽車戰略轉型的技術成果開始得到反饋。在推出PLUS系列、藍鯨動力總成等產品和技術後,長安汽車銷量業績出現回暖。2020年3月,長安汽車推出全新高端UNI序列,標誌其正式進軍中高端市場,首款新車UNI-T月銷量持續破萬輛,這幫助長安汽車銷量開始實現突破。
據透露,UNI序列下的第二款車UNI-K也將於今年廣州車展亮相,屆時,長安汽車能否打造下一個「銷量爆款」車型的謎底也將揭開。
在不同時代背景下,長安汽車完成了從商業車到乘用車,再到智能出行科技公司的轉型。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萬物互聯的時代已經到來,長安汽車再一次化身「先行者」,牽手寧德時代以及曾經堅持「不造車」的華為打造了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
對此,朱華榮表示:「品牌自信源自用戶自信,用戶自信則來自於企業的技術自信、產品自信。長安汽車是一家勇於創新、開放包容的企業,而華為、寧德時代是全球頂尖的科技公司,也是長安汽車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我們將順應時代的發展和用戶的需求,共同推動全面數位化出行成為現實。」
到此,長安汽車在2018年許下的發展獨立品牌的諾言已經實現。據朱華榮透露,長安汽車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旗下的首款產品即將進入量產解決,同時他還表示,未來5年長安汽車將推出105款產品,其中包括23款新能源產品。
無疑,此時長安汽車的第三次創業已經進入了全新階段。
長安汽車的新利器:方舟架構
從與寧德時代和華為的合作,長安汽車也向外透露了集團未來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電氣化與智能化。已經有了明確發展方向的長安汽車順勢推出基於「科技長安 智慧夥伴」全新品牌定位和研發4.0時代全新造車理念打造的方舟架構。
從大眾的MQB,豐田的TNGA、現代的i-GMP,到吉利超級母體、長城的檸檬,再到如長安汽車推出的方舟,平臺、架構造車理念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2019年朱華榮在接受採訪時說過:「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必有一戰,這是躲不過的,所以我們現在開始嘗試與合資直面競爭。」此次長安汽車推出的方舟架構或許就是其直接與合資品牌「交戰」的利器。
據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介紹,依託智能化和大數據的能力,方舟架構可以實現車身、底盤等整車基礎性能迭代進化,同時集自動駕駛前置化布局、電子電氣架構、基礎模塊化平臺、高安全基準和完備的流程保障體系,能夠完整覆蓋從A0級到C級的所有車型。
同時他表示,方舟框架在智能化的背景下,對長安汽車提升整車基礎性能具有關鍵作用。
據了解,長安汽車方舟架構兼容8種發動機狀態,排量覆蓋1.2-2.0L,兼容48V低壓混動、高壓混動、插電混動3種電氣化動力,匹配8種變速器模塊,具備16種動力組合模式。
方舟架構下的產品還將繼續使用藍鯨動力,0-100km/h加速時間最大縮短24%。而通過降低發動機曲軸中心12mm,動力布置傾角由前傾7.5゚優化至後傾10゚等技術方式,也使得方舟架構下新一代產品動力總成更緊湊、布置更合理,重心也隨之下降20-65mm,帶給用戶最小提升9%的更寬闊前視野。
值得一提的是,方舟架構具備了高階自動駕駛前置化布局,支持安全可擴展的智能駕駛配置。核心布置預留的36個傳感器,高精度地圖和定位,5G-V2X模組,2個高算力域控制器,冗餘制動、冗餘轉向和冗餘電源等。新產品落地後將實現中國品牌首個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量產。
同時,長安汽車與騰訊、華為等企業進行了深度合作,打造出長安智能車雲平臺,接入了 「北鬥天樞」聯盟20餘位成員,構建創新研發生態圈,並通過OTA實時迭代,讓產品智能化配置可以「永葆青春」。
結 語
158歲的長安汽車見證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多次變動,也跟隨著這些變動多次調整企業發展戰略,但始終不變的是其對正向研發的堅持。
到目前為止,長安汽車每年收入的5%都會投入到研發領域,「十一五」至今已經累計投入1000億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長安汽車已經形成了「六國九地」研發體系,以及涵蓋16個領域的194個國際先進實驗室。另外,規劃顯示,長安汽車預計2025年將建成5000人規模的軟體開發團隊,軟體開發人員佔比提升至60%,並實現全面停售傳統意義燃油車的目標。
未來5年,我們將見到一個什麼樣的長安汽車?這是158年來長安汽車不斷給我們的期待。(文/e汽車 劉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