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劇《大秦賦》結束了,網絡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被其恢弘的歷史布局圈粉,也有人吐糟它冗長的劇情。
說實話,在《大秦帝國》四部曲之中,我最喜歡的是開局《大秦帝國之裂變》,不僅是侯勇、王志飛老師的精彩演繹,關鍵是內容,自商鞅變法開始,秦國內部就像「核裂變」一般釋放著巨大能量,從偏安西部一隅,到走上中原歷史舞臺,最終成就大秦之天下。
在跌宕起伏的2020年,正如大秦帝國之裂變,長安汽車也迎來了自己的「裂變」時刻。
1月7日,長安公布2020年銷量數據,整個長安汽車集團勢如破竹,以14%的同比增速、超200萬輛的成績,穩居各大車企前列;最耀眼的當屬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978398輛,同比增長20.6%,是目前銷量排名前十車企中唯一增幅超20%的品牌,這份成績在疫情影響下下跌成為主旋律的2020年含金量十足。
艱難的轉折
熟悉長安汽車的朋友都知道,去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長安這幾年的表現就和大秦走出函谷關踏足中原前一樣,起起伏伏。
2014年是長安的第一次高光,因為逸動、CS35和CS75三輛車的出色表現,長安順利拿下當年銷冠,特別是逸動,在那個合資轎車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時代,它和帝豪是國產轎車唯二的亮色。
隨後兩年長安在轎車和SUV領域齊頭並進,連續把持著自主品牌銷冠的位置。轉折出現在2017年,不僅銷量被吉利反超,和長城的差距也被拉大,但一切在2020年,迎來了轉機。
首先是銷量,97.8萬的數據是長安系自主品牌乘用車近三年來的最好成績。
其次,長安在轎車和SUV兩大領域的銷佔比更趨於平衡。2019年僅CS75、CS55和CS35三款車型就佔據了長安55.7%的銷量,2020年三大系列銷量再進一步至47.2萬輛,但在家族內部比例卻縮減到48.1%。
能做到這一點得益於長安轎車陣營的迎頭而上,去年在逸動PLUS的加持下逸動系列熱銷174912輛,銷量同比幾乎翻了一倍;銳程CC同樣表現不俗,累計銷量達到27459輛,這兩款轎車在長安家族佔比也從2019年的10%左右,一舉躍升至20.7%,成為不可忽視的新銷量增長極。
對於每一個致力於成為國際一流車企,在中國市場和大眾、豐田一較高下的自主品牌而言,轎車和SUV兩大領域的全面發力,既能保障他們在風雲變幻的車市擁有更好的防禦力,也能真正贏得未來,吉利就是最好的範本,毫無疑問長安也會變得更加自信、從容。
再者,長安家族內部支柱車型越來越多。如果說2019年還只是CS75PLUS一枝獨秀,那麼去年則是多面開花,CS75、CS55和逸動三款車型銷量均突破十萬,真正的一門三傑。
但比起銷量的進步、轎車市場的發力,在天涯君看來,對於長安來說影響深遠的還是品牌力的躍升,這既是「技術長安」的深入人心,也是長安在設計領域的自我革新。最直觀的體現是,如今長安家族推出的每一款新車幾乎都能在細分領域引發轟動,成為爆款。
2019年換新上市的CS75PLUS第二月便銷量破2萬,助推CS75系列穩居榜單第二;長安歐尚X7也能保持月均一萬的銷量,在競爭激烈的8萬級SUV市場殺出一條血路;還有去年6月上市的全新車型UNI-T,連續六個月穩居萬輛俱樂部,全年累計銷量達到68556輛,成為去年當之無愧的網紅SUV。
長安「變法」
從2017年的消沉到2020年的全面爆發,長安式「裂變」並非短暫的一蹴而就,事實上正如秦孝公壯士扼腕,重用商鞅,力圖變法開啟了大秦的輝煌一樣,長安今日的「裂變」也得從三年前的「變法」說起。
當然,在長安人眼裡他們更願意用「第三次創業」去形容這一次意義深遠的變革,核心就是自主品牌的弱勢領域——三大件。
為了真正趕超合資,在三大件領域實現技術反殺,自2009年起,長安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發中,短短十年累計投入496億研發費用,按照當時的市值,這筆資金可再造兩個長安。高投入為長安帶來了高產出,接下來長安藍鯨動力不僅連續四年登榜「中國心」十佳發動機,長安更是連續5屆10年蟬聯中國汽車研發實力行業第一。
到了近兩年長安技術紅利開始逐步釋放:2019年,一個十年都不過時的發動機技術平臺——長安藍鯨NE動力正式發布,同年有著地表最強1.4T之稱的藍鯨NE1.4T高壓直噴發動機上市;2020年是長安的技術爆發期,藍鯨NE平臺第二款1.5T直噴發動機開始啟用,UNI-T率先搭載,緊接著具備量產能力的L3級自動駕駛技術面世。同年,長安牽手華為、寧德時代發布方舟架構,一個在智能化領域具有革新意義的全新平臺。
也正是在三大件、智能化領域技術的不斷升級,對於長安來說才「有米可炊」。比如逸動PLUS過去的低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1.6L自吸動力太過保守,在換裝了1.4T+7DCT之後,銷量反彈;CS55PLUS也因為應用了性能更強大的藍鯨NE 1.5T發動機,才在實力上和尺寸稍大的CS75PLUS(主銷1.5T不是藍鯨NE 1.5T)有效區隔,形成差異化競爭,得以在CS75PLUS一路走高的同時,開闢新增量。
如果說長安「變法」的核心是堅守技術以便在合資下壓的消費市場立於不敗之地,那麼「變法」的關鍵是設計領域的自我顛覆,讓長安和馬自達一樣真正樹立了獨樹一幟甚至引領未來的造型語言。
CS75PLUS的出現可謂一鳴驚人,它運動、激進又極具個性的造型一亮相就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不僅僅代表著長安汽車在設計領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更意味著自主品牌第一次在設計上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和蛻變。
這種運動化設計思路在UNI-T身上同樣可以看到,只是UNI-T再進一步,在個性化的主基調下,長安通過獨創的「無邊界前臉」又賦予了其引領未來的科技感。隨著逸動PLUS在轎車市場詮釋了長安家族的新造型,以及長安UNI家族另一款新車UNI-K的亮相,不長安的個性化路線已經和馬自達魂動設計一樣贏得了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
所以也就可以理解有了技術和造型支撐下的長安,2020年的崛起自然沒有懸念。
總 結
對於大秦而言,商鞅變法是帝國走向強盛的開始,對於長安來說,第三次創業的「變法」也是其崛起的開端。
2020年長安的裂變時刻是過去三年長安「變法」效果的初顯,在技術領域的厚積薄發,在造型設計上的敢為人先,讓長安在銷量上迎來了裂變式增長,更重要的是,技術長安的蛻變,讓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願意追捧長安,擁有長安,長安UNI-T銷量持續破萬,UNI-K盲訂訂單也不斷攀升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