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已久的情緒迎刃而解了,只因為做對一件事

2020-12-06 又捐哇

前段時間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困擾,不斷的在自我情緒裡不能自拔。

只因為學會了用熵增定律。現在,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先和大家說說,什麼叫做熵。

熵,最早出現於物理概念中,用於度量一個熱力學系統的無序程度。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

所以,熵增的定義便是: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

記住這個定義中的三個關鍵詞,孤立系統,沒有外力做功和總混亂度。

還是拿前一段時間自己做的項目舉例。

最近團隊在做一個產品系列化的項目,因為大家前期沒有合作,剛融合到一起難免會有很多問題。

第一大家對彼此性格都不是特別了解,有些話或許只是對方的習慣用語,但聽起來不舒適,會讓人產生不悅感。

第二,是大家想法的不一致,互相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那段時間,很難受,想著,要不算了,該怎樣就怎樣,大不了就是完成項目就好了。

就這樣一個人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胡思亂想,腦子裡都是團隊小夥伴的問題,越想越覺得鬧心。

有好幾天的時間不跟他們溝通,他們也不找我溝通,就這樣各自做著自己的那部分事情,結果很不理想。

終於,有天晚上,發現真的太難受了,再這樣做下去,今年的自己就廢了。

這時候,我做了一件事情,我和領導求助了,我居然主動求助了(我本身性格比較被動),說了自己項目中的困擾,主要說了自己的問題,沒有戳到團隊中其他人的問題。

領導給我提了些個人的建議,他也不從工作項目中提,而是從個人特質中。其實團隊出現問題,明眼人也看得明白,只是領導沒有直接說。

就這樣,我換了一種思維。

我主動和團隊成員說了自己的想法,並告訴他們,如果有哪些問題,可以直接說,該否定的還是要否定。同時,我要怎麼做,可以讓他們的工作更容易推進。

這麼一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整個融洽度上去了,大家的配合度也變得高了很多,還能幫各自的工作找創意素材。

就因為一個人的主動,原來能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那一刻,頓時為自己的改變感到開心。就這樣,一切迎刃而解了。

所以,當你遇到一些問題時,記得要讓自己更加開放,並且主動做些事情。如果,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做任何措施,那麼只能不斷熵增,也就是生活的受擾亂程度會不斷增加。

相關焦點

  • 跑步,是我人生最值得投資的一件事
    跑步是我人生最值得投資的一件事。1、身體是人生的那個「1」,有了前面的「1」,後面的「0」才有價值現在,運動鍛鍊的夥伴越來越多。他的口頭禪,「人生總要找點事兒做」,曾經也是圈子裡大家的口頭禪。自從他走後,我們就把口頭禪改了,叫「人生總要找點自己喜歡的事兒做」。不過,喜歡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好的。準確的表述應該是:人生總要找點自己喜歡的、有益於身心健康的事兒做。
  • 《愛的帕斯卡》:從前慢,一生只夠做一件事
    《愛的帕斯卡》:從前慢,一生只夠做一件事「以創新湮滅頑疾之痛苦,以創新來消滅死。誓以我有生之年,在國際競相攀登科研高峰中頑強攀頂,以作為最後的禮物。」侯伯宇曾經如此說過。許還山老前輩主演的《愛的帕斯卡》,堅持了自我對人生的壓強。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院士趙忠賢:一輩子只做超導一件事
    「我這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探索超導體、開展超導機理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趙忠賢認為,「如果我們的社會,每個人都持之以恆做一件事,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基於多年的積累,趙忠賢領銜的中國科學家團隊在隨後20多年裡通過堅持與努力,產出鐵基超導一大批研究成果:首先發現轉變溫度40K以上的鐵基超導體;發現一系列轉變溫度在50K以上的鐵基超導體,並創造55K的世界紀錄……  國際上,先後有5次10人因為在超導領域的重大研究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獎。趙忠賢對此非常清醒和淡定,他說:「得什麼獎不是科學探索的原動力。
  • 百果園創始人餘惠勇: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做水果
    對於這次開放,百果園籌備已久,據了解,百果園將向加盟方輸出品牌、培訓體系,並配備有專項團隊為加盟方提供經營管理支持。去年8月,《中國企業家》雜誌記者圍繞百果園新零售實驗對百果園董事長餘惠勇進行了專訪,揭秘了百果園線上線下融合背後的秘密。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難得的是,徐霞客的父母非常開明,他們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徐霞客的父母是有遠見的。他們不僅明白自己孩子的天賦所在,而且相信他能闖出一條路來。在父母的支持下,徐霞客從15歲開始便專注地投入到自己的志向中。史料記載,徐霞客從此開始博覽古今史籍、地理、地方志、山海圖經、遊記等書籍,盡一切努力為自己的旅行做準備。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徐霞客從家鄉江陰出發,赴浙江寧海旅遊。
  • 婆媳同住怎樣才能和睦相處,做好這幾點,婆媳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其實,自從生了孩子後,小曼還挺感激婆婆的,因為每天都是婆婆過來幫他們照看孩子,她和老公每天早出晚歸的,也顧不上孩子。但是春節期間,一家人不得不都窩在家裡,小曼跟婆婆也一天24小時待在一個屋簷下,婆媳之間的矛盾也日漸升級。
  • 大多數人的情緒困擾,源於基本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通過交談發現,小趙的鬱悶情緒是因為最近消耗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異性,但是實際卻很少與異性深入交往。最近比以前更加關注女性,說明他性別注意的選擇性加強了,經常在評估這個女生適不適合做女朋友、那個女生會不會居家,這是他的思維過程,鬱悶是他的情緒體驗。
  • 一位民辦大學校長的獨白:一生只做一件事!
    因為投入巨大,短時間內難有回報,很多人勸他慎重,但他說,能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對河外來說是榮耀,也是機遇,更是責任和使命。為此,河北外國語學院自籌資金建設了75個小語種,每年投入資金近3000萬元,語種數量位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其中中東歐語種已覆蓋中東歐17國所有官方語言,是全國高校中中東歐語種數量最全的外國語大學。
  • 心理學:做什麼事都沒心情,沒動力,心力不足怎麼辦?
    你是否陷入這樣一個困境:做什麼事都沒心情,也沒有動力去做任何事,甚至是只想躺著?在我之前的認知中,認為心理不足只是單純的心理問題。在我最新的研究中發現,造成心理不足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其中包括感情不順,學習、工作受到較大阻力,無法在社交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 孵化效應:讓問題迎刃而解
    孵化與直覺和洞察力有關,因為這是這個過程的無意識部分,直覺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洞察力。孵化效應大大增加了解決問題的機率,從長時間的潛伏期和低認知導致的高負荷工作中收益。有沒有試過遇到難解決的問題時,離開一段時間,回來時發現前面遇到困難時所困擾的問題在重返時就消失了;又或者,遇到困難離開一下去做其他事或者考慮其他問題時,再回來解決方案突然就出現了。
  • 「快堆」工程首席科學家徐銤:一生只做一件事—新聞—科學網
    25億造「快堆」 說起核電,更多人關注的是它的安全問題,畢竟在三裡島、車諾比與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後,核安全已成為世界「不可承受之輕」。但徐銤口中的「快堆」,已非早期的核電站反應堆。 「一生只需要做好一件事」 相關研究始於1965年。48年間,中國自主完成了「快堆」概念設計、初步設計、施工設計及建築、安裝調試工作。徐銤說,這一過程漫長而艱辛,更多的時候需要一份耐得住寂寞與孤獨的守候心態。 1937年,徐銤出生在揚州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 8個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的方法
    不過我們不一定要做出取捨,只需要學會把事情按照優先順序排號,找出最重要的事情,然後完成它。那麼,如何集中精力有效地完成一件事呢?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第一步需要我們給任務排序。如果現在的手頭工作已經讓你焦頭爛耳,難以集中精力,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列出你要做的事情,各個擊破。
  • 一個聰明的人,不會被3件事情控制自己的情緒
    小A性格沉穩,遇到事情不喜歡計較,只是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情,無論別人怎麼諷刺他,在背後議論他,他都毫不在意。 工作的時候,小A認真且謹慎地做好每一件事;生活中,小A堅強地活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周末會騎行健身;小A的朋友圈裡很乾淨,他幾乎很少曬生活,只是會曬一些他拍的攝影作品。
  • 人生要想活得明白,從這十件事開始做起
    一個人活得太累,就是因為周圍雜念、雜事太多,從小開始我們就一直在給我們的人生做加法,活得越久身上加持越多,活得越累,到頭來卻發現一無所獲。人這一輩子,多多少少都會面對這樣的遺憾:很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情,結果也不盡如人願;很努力地追求一個夢想,最後只剩下無盡的失望。這個時候,我們會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其實,不用懷疑,一條路走不通,僅僅只是因為它並不適合你。
  • 春光科技陳正明:一生只做一件事 打造全球軟管制造「金名片」
    陳正明從事的軟管行業一直被外界視為毫不起眼、難成大業,他卻憑著數十年如一日的執著,不斷做專、做精、做強,直到今年7月30日成功上市,成為A股市場清潔電器配件第一股。  現在,陳正明更停不下來了。這位始終以「創業者」自居的企業家,並不滿足於現有品牌地位,而是要把春光科技打造成一張閃閃發光的「金名片」。
  • 所有離別都是蓄謀已久,又何必找藉口
    如果我們沒有忘記過去,從來都不是因為懷念別人,而是懷念過去歲月中的自己。——飄阿兮《過客,匆匆》時間是個好東西,驗證了人心,見證了人性,懂得了真的,明白了假的,沒有解不開的難題,只有解不開的心緒。所有離別都是蓄謀已久,又何必找藉口;所有的離開,都是不愛或者不能愛;走後的你,或許還喜歡,卻少了非要在一起的執著。
  • 【蒙地卡羅人物】陳美華:認真做好一件事,挺好!
    她說,   只要有顆向前的心,   自強就會如陽光般出現在路上;   她說,   即使腳踩淤泥,也要心向陽光;   她說,   能簡簡單單就好,就像阿甘一樣,   做一件事就需要專注如一,   她,就是勇敢愛人生的——陳美華
  • 做好一件事,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知道的,能做的和擁有的東西上
    許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做到很多事情,尤其是那種別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因為這樣子,會顯示出自己的能幹和與眾不同。也有的人會說,要是能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是多麼令人喜悅啊,因為這意味著自己的能力在提升,而不是原地踏步。我想,應該沒有人會喜歡,往後倒退。
  •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兒童對情緒的感知與生俱來,到了3歲,基本具備了識別高興、生氣、憤怒、恐懼等主要情緒的能力。當孩子的情緒出現時,父母需要正確識別孩子的情緒,並幫助孩子定義情緒以便孩子能夠了解自己當下的情緒。當孩子成功完成一件事獲得自信心而笑起來的時候,家長可以說「你做到了這件事,心裡感到很高興對嗎?」
  • 江超華:半個世紀只做了「一件事」——訪北京北達燕園微構分析測試...
    江老師說:「當時主要的一個想法是期望把國產X射線衍射儀的市場做大,讓更多的人知道國內也能生產現代的X射線衍射儀」。所以在和普析溝通後,就決定將這一技術一次性完全轉讓,並且擔任了普析的顧問,參與培訓銷售和生產技術人員,同時協助解決儀器在生產、銷售中碰到的一些問題。目前,普析的X射線衍射儀用戶已超過100家。」  科學儀器成果的產業化成功率較低,也是困擾不少企業和科研人員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