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超華:半個世紀只做了「一件事」——訪北京北達燕園微構分析測試...

2020-11-25 儀器信息網

  江超華老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8年-1986年任教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多年來一直從事X射線衍射儀的研發工作,持續設計研發了多款X射線衍射儀,開發了X射線衍射儀的計算機控制系統。1986年江老師負責研發的X射線衍射儀獲得了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並由北大儀器廠投產,江老師也調到儀器廠負責衍射儀的研發和生產管理。1998年退休後,江老師依然不斷對X射線衍射儀進行改進,並創辦了布萊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從事X射線衍射儀的生產、維修和升級改造。2003年底,江老師將新研製的國內新型X射線衍射儀一次性轉讓給了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並協助普析通用成功的實現了X射線衍射儀的產業化。2006年江老師創辦了北京北達燕園微構分析測試中心,面向社會各行業提供衍射分析服務。

  近日,儀器信息網編輯採訪了江超華高工,請他為我們介紹了半個世紀以來研發X射線衍射儀的故事、同普析通用的合作以及對於國產科學儀器發展的看法。

江超華高工和他研製的XD-3X射線衍射儀(普析通用儀器公司生產)

日積月累,全面掌握X射線衍射儀器製造技術

  「1958年從北大化學系畢業後,我留系擔任助教,負責專業實驗課。當時國內條件比較困難,在實驗室裡大大小小的問題都得自行設法解決:平時儀器壞了要自己維修,實驗課沒有相應的成套儀器,就利用已有的一些基礎儀器和零部件,拆拆補補來搭建。後來,到文革期間,我們幾個要好的同事又去了工廠實驗室工作,依然與實驗室儀器打交道。」

  「到1970年,北大參加當時燃化部組織的一項潤滑油加氫催化劑研究項目,到蘭州煉油廠參加「會戰」,我負責衍射分析。然而當時煉油廠裡沒有可供研究工作隨時使用的X射線粉末衍射儀,不過有一臺富餘的測角儀。於是我回到學校,找了一些閒置的舊部件,基於已有的多年實驗室工作經驗的積累,回到蘭州後,很快我就搭建成功了自己的第一臺衍射儀,滿足了當時工作的急需。這次工作經歷,使我明白了大型成套的高級儀器並不神秘,只要對其工作原理及每個組成部分都非常熟悉,構建一臺儀器並不難。」

  「1972年項目結束後回到北大,當時北大化學系還沒有X射線衍射儀,而國家外匯又十分緊張,因而我萌生了立足國內,生產X射線衍射儀的念頭。於是便從設計開始,依靠北大儀器廠的加工製造能力和校內多專業的綜合優勢,成功製造了一臺X射線衍射儀。」

  「上世紀7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興起,科學儀器隨之有了很大的改觀。我決心要緊跟儀器技術的發展,研發計算機化的衍射儀,將模擬控制系統轉為數字控制系統。但數字控制在國內,當時是十分新鮮的先進技術,相關的技術書籍都甚少。好在北大的學科環境很好,只要想學習,就可以找到可以請教、求助的人。由於北大寬鬆、積極的科研氛圍,我的追求沒有遇到什麼障礙,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自己所熱衷的衍射儀研發工作。我想國內生產衍射儀,可以為國家節省一大筆在當時是十分寶貴的外匯;我認為國家要實現富強,必須有能力生產製造先進的科學儀器。我從最基本的彙編語言開始學習編程技術,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機接口技術,在多方的協作下,1982年完成了國內第一臺計算機控制與處理的X射線粉末衍射儀的研製。」

  「1986年,我們研發的計算機控制的衍射儀獲得了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的國家進步二等獎。獲獎後北大決定將其在校儀器廠投產。此後我也調到了儀器廠,負責衍射儀的改進和產品管理,一直到1998年退休。」

  「退休之後,我依然沒有停止衍射儀的研發。花了三年的時間,藉助航天部的生產加工能力,研製出一臺從機械到電路和軟體都是全新的新型號X射線衍射儀。隨後註冊成立了布萊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要幫助客戶將舊型號的衍射儀升級改造為計算機控制的先進衍射儀、同時還進行衍射儀的維修和銷售。由於當時正處在一個新老儀器交替的階段,科委也支持儀器技術改造,再者科研經費還不如現在這樣充裕,所以升級改造的項目也比較多。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積累了進行儀器研發的資金,同時也積累了經驗,到2003年我們的儀器就已經做的比較漂亮了,當時一年也能賣出去兩三臺。」

寄望普析,提高國產X射線衍射儀市場佔有率

  2003年底,江老師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決定將新研究成功的新型號X射線衍射儀技術一次性轉讓給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普析」)。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江老師決定將自己多年工作積累研究成功的新成果轉讓的呢?江老師說:「當時主要的一個想法是期望把國產X射線衍射儀的市場做大,讓更多的人知道國內也能生產現代的X射線衍射儀」。所以在和普析溝通後,就決定將這一技術一次性完全轉讓,並且擔任了普析的顧問,參與培訓銷售和生產技術人員,同時協助解決儀器在生產、銷售中碰到的一些問題。目前,普析的X射線衍射儀用戶已超過100家。」

  科學儀器成果的產業化成功率較低,也是困擾不少企業和科研人員的一個問題。江老師和普析的合作能夠取得成功,究竟有何秘訣?江老師表示:「我認為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雙方在合作中都要真誠相待。既然決定了要把技術轉讓給對方,就應該無所保留,並且要盡力和對方一起合作將這個產品做好了,誠心地協助對方做起來。要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成不成與我無關,產品就難做成了。而普析也將我當作一個好顧問來對待,雙方彼此間都十分信任、相互尊重。」

  「事實證明,產品轉讓之後,有利於將市場做大,也利於自己集中精力從事衍射儀的研發。由於儀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科研和教學,對於儀器需求了解最多的其實是用戶。企業人員做研發有一個局限就是對相關儀器技術應用的廣度的了解不易深入,雖然對製造工藝比較擅長,但是不易做出有特色的有創新的東西。我與普析的合作是揚長避短的選擇。自己身處學校的學術氛圍之中,能夠較及時地理解實際應用與科學研究對儀器的前沿需求,有利於從事儀器技術的研發。2003年我們開展了樣品測試服務,專門對外提供X射線衍射分析服務,這樣接觸的用戶面更廣。用戶在儀器應用方面的需求對於儀器的研究可能有很多啟發和促進。只有不斷面臨新的問題,才能提出更好的改進儀器的思路。」

  「到了2006年,北京北達燕園微構分析測試中心正式成立,專門面向社會各行業提供衍射分析服務。當初決定開展分析服務一方面是為了和應用保持緊密聯繫,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測試市場的需求。X射線衍射儀和其他通用儀器不同,衍射分析很重要但是對於一個單位未必有很多的分析工作量,而儀器價格又比較貴,所以置備有X射線衍射儀的單位不是很多。再者,面向社會提供衍射分析服務的檢測中心也不多。此外分析測試服務也可以作為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利於我們維持自己的專業團隊,可以做更多的事。」

困難重重,國產科學儀器發展出路何在?

  作為一名多年從事科學儀器研發的專家,江老師對於國產科學儀器的發展現狀甚是擔憂。談及國產科學儀器發展現狀,江老師說:「我覺得目前國內的氛圍很不利於國產儀科學器的發展。國家連續兩個五年計劃,科學儀器都是重點項目,但是目前僅在小型普通儀器方面取得了一點成效,而在大型科學儀器方面收效甚微。我國在科學儀器方面基礎本來就十分薄弱,但更主要原因是我們缺乏適當的機制推動國產高、精、尖科學儀器的發展。應該有多樣化的考核體系,現有的考核激勵機制驅動人們一味追求論文的數量,使實驗技術、實驗方法和儀器的研究少有人問津,科研人員缺乏研發科學儀器的動力。以為買來最新的進口儀器,就能夠出一流的科研論文。」

  「另外,儀器研發項目的評價應以成果可產業化程度為標準。鑑定評語是國際一流的儀器研發項目見得太多了,但是在國內儀器市場上卻看不到相應的產品!很多科研人員僅以能從國家申請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經費為榮,而不見其為成果的產業化有多少努力,不見其對國家有多少可稱道的成果回饋!現在的儀器設備採購體系也十分不利於國內科學儀器研發能力與製造能力的發展。現在市場開放,儀器採購經費也很寬裕,各種儀器都很容易買到,我們自己就不努力去做了。在儀器採購方面『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現象比比皆是。相反,近年我國在國防軍工航天等方面卻有令人矚目的發展,這是因為受外部的圍堵封鎖,只能自己做,反而水平提高了。」

  「國產科學儀器想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並不是依靠單方面的力量能夠實現的。凡是能拿到國家撥款的單位,基本都買進口儀器。一個環境監測站,如果採購國產儀器太多,沒有幾臺進口設備,站長就感到臉上無光。在學校裡,一個設備處長如果每年國家的撥款花不完,政績還會受到影響,很少有同時也用心去推動其校內儀器設備研發的。所以政府得有一定的措施促進國產科學儀器的研發與調整儀器採購的導向。」

  「另外我覺得教學儀器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個市場。現在儀器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但這並不適合於教學實驗。而且一些學校學生直接動手少操作儀器的機會很少。我們應想辦法讓學生全面的介入儀器的使用,不僅要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還要鼓勵學生去拆卸、拼裝儀器、搭建儀器,這樣才可能吃透儀器的科學原理,我想這對於儀器人才的培養也會有幫助的。所以很有必要將教學儀器和科學儀器適當的分開。教學儀器應該偏重清楚的展示儀器原理和組成,而對儀器性能指標要求並不是很高。這對於國內的儀器企業也是一個機會,但目前學校裡採購儀器基本都是先保證科研儀器的採購,教學儀器市場還有待發展。」

  後記

  50多年的時間裡,江老師幾乎將他所有的精力都花費在了X射線衍射儀的研製上,他努力學習掌握各種相關知識,了解新技術、潛心研究改進設計、四處奔走協調衍射儀的研發。他說:「我這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除了衍射儀以外什麼事情都沒做,我只要一想著衍射儀,其他事情好像都沒有一樣。」但是如今同其他許多大型國產科學儀器一樣,國產X射線衍射儀的發展與進口儀器相比各個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這讓江老師深感遺憾。他說:「國產儀器的發展不是少數人憑熱情所能推動的,剃頭挑子一頭熱是不行的。像我自己,回想起來這五十多年,夠熱心的了吧,可是我們付出的努力和應有的進步不相符。國產儀器的發展面臨著方方面面的困難,而這些不都是企業或者科研人員所能徹底解決的,需要自上而下的齊心協力,需要合適的發展氛圍。」

  其實江老師在採訪中談到的國產儀器發展當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同我們曾經採訪過的許多專家和企業家的看法一致。大家都已發現問題的癥結之所在,但卻無力去改變。或許還有許多像江超華老師一樣的老一輩科研工作者,他們一輩子努力的做著一件事,但無論怎麼努力卻無法實現心中的美好願景。如果不去改變,再過幾個五年,或者再經過一代人的努力,國產科學儀器又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振興國家的科學儀器產業」還會依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願景嗎?

  採訪編輯:秦麗娟

相關焦點

  • 「100家實驗室」專題:訪北京北達燕園微構分析測試中心
    2010年6月10日,儀器信息網工作人員參觀訪問了本次活動的第三十五站:北京北達燕園微構分析測試中心。中心的國家計量認證(CMA)  北京北達燕園微構分析測試中心   一走入北京北達燕園微構分析測試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個X射線衍射儀器發展史的展櫥,精美的櫥窗中展示了各個時代的X射線衍射儀器,牆上的展板記錄了歷史上所有與X射線儀器有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由此您便知該測試中心對X射線衍射技術的關注。  北京北達燕園微構分析測試中心主任江向峰熱情接待了儀器信息網的到訪人員,並詳細介紹了中心的定位、服務及發展目標。
  • 郭冬發力促國產質譜儀器發展——訪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所是全國擁有最全面的無機質譜儀器的單位之一,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就開始了質譜技術的應用研究,在這個領域有著深厚的技術積澱。如今每年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所承接的來自全國各地及國外的樣品量達到10萬件。
  • 阿波羅登月:可能是美國在上個世紀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
    對於這樣的「靈魂拷問」,上世紀60年代的阿波羅登月,可以給出一個標準的答案。因為這個目標將促進我們實現最佳的組織並測試我們頂尖的技術和力量,因為這個挑戰我們樂於接受,因為這個挑戰我們不願推遲,因為這個挑戰我們志在必得......」這篇旨在鼓勵美國人支持登月的演講,後來被視為阿波羅計劃的奠基石,也證明了甘迺迪的非凡眼光與魄力。
  • 訪蘭州連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連華科技在北京經濟開發區投資新建連華科技大廈,創建了國際化標準的生產研發基地,並將總部從蘭州遷至北京,形成了以北京、蘭州、上海為核心,廣州、杭州、福州、瀋陽、天津、西安等辦事處為分支,及全國多家A級代理商作為輻射點所組成的營銷網絡。  經過30餘年的不斷努力,連華科技已由技術研發為主的科研機構成功轉型為集科研、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科技公司。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難得的是,徐霞客的父母非常開明,他們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徐霞客的父母是有遠見的。他們不僅明白自己孩子的天賦所在,而且相信他能闖出一條路來。在父母的支持下,徐霞客從15歲開始便專注地投入到自己的志向中。史料記載,徐霞客從此開始博覽古今史籍、地理、地方志、山海圖經、遊記等書籍,盡一切努力為自己的旅行做準備。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徐霞客從家鄉江陰出發,赴浙江寧海旅遊。
  • 前景廣闊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訪北京化工大學袁洪福教授
    儀器信息網編輯近日專程來到北京化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就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等相關問題採訪了袁洪福教授。 「建設一個綜合性新學科??北京化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實驗室袁洪福教授說:「接受大家的推舉做這件事,主要還是因為,近幾年我國近紅外光譜技術有了快速發展,但引起廣大科技工作者足夠的注意、應用潛力進一步開發等方面還存在不足。
  • 百果園創始人餘惠勇: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做水果
    實際上,B2C模式電商平臺也一直在此方面發力,通過與線下商超合作或者設置前置倉方式試圖探索出一條可行的道路。去年底,易果生鮮以8.5億元投資了聯華超市,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持有其21.17%股份。「我們會要求店員包裝成相對重量一致的商品,但水果是非標的,實際上你把它做成標準份成本很高,對水果的損耗很大,所以在系統上補差、退差上我們做了創新。」餘惠勇介紹,以一份標準包裝500克的葡萄為例,公司只要求門店將一份打包在500克上下即可,如果百果園收了用戶兩斤的錢,但實際上最後過稱是一斤半,另外半斤會補差給顧客。
  • 徵服賈伯斯,建築大師貝聿銘:最極致的靈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
    貝聿銘本人對這件作品很失望,「它本該成為一件偉大的作品」。不過,也正是甘迺迪圖書館讓貝聿銘在國際舞臺上露臉了。再比如北京香山飯店,貝聿銘稱北京香山飯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1979年,貝聿銘受邀在北京建造一座國際化酒店,1982年,北京香山飯店建成,並在1984年獲美國建築學會榮譽獎。在那樣一個幾乎所有中國建築師都在向西方看齊的時代,北京香山飯店卻是一座獨具中國特色的建築。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院士趙忠賢:一輩子只做超導一件事
    「我這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探索超導體、開展超導機理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趙忠賢認為,「如果我們的社會,每個人都持之以恆做一件事,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趙忠賢介紹說,超導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超導電性的簡稱,指當某種材料處於一定的溫度等條件下,電流可以在其中無阻地流動,具備這種特性的材料叫超導體。物理學家麥克米蘭根據傳統理論計算推斷,超導體的轉變溫度不能超過40K,這個溫度被稱為麥克米蘭極限溫度。  1986年,歐洲科學家發現了35K銅氧化物超導體。
  • 《愛的帕斯卡》:從前慢,一生只夠做一件事
    《愛的帕斯卡》:從前慢,一生只夠做一件事「以創新湮滅頑疾之痛苦,以創新來消滅死。誓以我有生之年,在國際競相攀登科研高峰中頑強攀頂,以作為最後的禮物。」侯伯宇曾經如此說過。許還山老前輩主演的《愛的帕斯卡》,堅持了自我對人生的壓強。
  • 「快堆」工程首席科學家徐銤:一生只做一件事—新聞—科學網
    「當時的併網發電大約只給每戶北京家庭提供了零點幾度電,這還遠遠不夠,我幾十年的奮鬥,最終的目的是要把『快堆』研究透徹,安全穩定地發電。」 從世界範圍來看,「快堆」的發展階段依次分為實驗堆、原型堆、示範堆、商用堆。其中,原型堆就是規模小一點的示範堆,示範堆作為商用堆正式運行前的準備,商用堆則是實際投入發電的成熟堆型,其運行可靠性要求更高。
  • 「我要測網」訪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
    近日,「我要測」工作人員參觀訪問了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郭冬發主任、崔建勇副主任熱情接待了「我要測」工作人員。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前身是創建於1955年的第二機械工業部三局中心實驗室,
  • 超九成受訪青年定目標:新的一年要做行動派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7名18-35周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8.9%的受訪青年有過光有計劃沒行動的經歷。2020年,92.5%的受訪青年給自己定了目標,新的一年要做行動派。
  • 追溯COD快速測定儀起源 探訪連華科技發展之路——訪連華科技創始...
    起源於蘭州,興旺於北京的連華科技在我國COD快速測定儀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探訪COD快速測定儀的起源,儀器信息網專門採訪了連華科技創始人76歲高齡的紀國梁董事長,連華科技總經理紀鵬全程陪同了採訪。
  • 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一生只幹航天這一件事
    2月16日,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各界人士送別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  任新民生前曾謙遜地說,我一生只幹了航天這一件事。  事實也的確如此。  用炮筒做出第一個火箭模型  故事從任新民赴美開始。  1945年5月24日,任新民作別妻子和剛出生一天的兒子,踏上徵途。在美國,他只用了四年時間,便獲得了機械工程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
  • 北大「黃金一代」傳奇續寫:從奧數冠軍到數學家,他再回燕園
    今年八月,肖梁教授正式入職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再度回到燕園的他,多了一個稱號——北大數學的「黃金一代」。  「數學可以給你空間慢下來,需要你完全把精神集中在一件事,深入鑽到一個思維去,有一種很古典的純粹性。」許晨陽說。
  • 訪樓氏電子(北京)有限公司失效分析實驗室
    樓氏電子(北京)有限公司研發部分析組李愛華經理接待基恩士一行,並為大家介紹了失效分析實驗室的相關情況,重點針對基恩士的數碼顯微鏡產品進行了深入的溝通。  樓氏電子(北京)有限公司失效分析實驗室概況  樓氏集團是世界上領先的高靈敏微型麥克風與揚聲器的製造商,公司總部位於美國伊利諾州的艾塔斯卡(Itasca),在中國有北京、蘇州、濰坊三個部分。
  • 通過燕園讀懂歷史:什麼是歷史?由記憶構建出的現實真實即為歷史
    這一次,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通過燕園來真正讀懂歷史。通過燕園讀懂歷史:燕園的前世今生今天北大的校園又稱為「燕園」,被胡適贊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校園,就是這樣一個燕園,一個校園,它也有自己獨特而又豐盛的歷史。現在北大校園的所在地是原來的燕京校園。
  • 心理測試:只能做一件事,你願意做什麼?測試你的性格是哪種?
    所以,與人和睦相處對你來說根本不算什麼難事,你唯一的缺點就是偶爾會有絮絮叨叨的毛病,並不是針對某個人,而是你不能靜下心來獨立、安靜地完成一件事,即使一個人,你也會心碎地跟自己絮叨,在小編這是一種神經病的表現,哈哈,其實自己開心就好,但是凡事都不要過分。選擇C跑步的你,性格沉穩、穩重,有較強的毅力和自制力,你的生活充滿了安排,無論你開始做什麼事情都有條理,因此,很少因疏忽而錯過機會。
  • 北大15個院系36名同學歷經近7個月 完成燕園石刻文物數位化檔案
    栩栩如生的翻尾石魚、典雅莊重的華表、巧奪天工的石麒麟、精雕細刻的梅石碑……這一件件明清時期留存下來的石刻文物輾轉來到燕園安家,早已成為現在北京大學校園裡亮麗的風景。如何更好地保護燕園石刻文物遺產,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