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用車課 原創]
在以往的汽車太陽膜體驗中,我們主要將關注點放在抵禦紫外線、紅外線和防爆幾個方面,但是外界的光波中不僅僅只有紫外線和紅外線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近年來,藍光的概念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汽車的車窗作為外界光源的入口,自然也夾雜大量的藍光汙染,於是防藍光汽車太陽膜也應運而生。至於藍光會對人產生什麼樣的危害?防藍光膜又是否有效?有多大功效?《愛卡用車課》接下來將一一解答。
一、藍光的危害
起初聽到防藍光汽車太陽膜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真的有必要嗎?當不了解本質的時候,我們總會懷著輕敵的態度嗤之一笑,而隨著了解的加深會發現,很多平日裡毫不起眼的細節也會充滿威脅。
1、藍光會對人眼造成危害
自然界中的光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我們之前常說的紫外線和紅外線都屬於不可見光,而此次提到的藍光,則是可見光中的代表。
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在380~780nm,其中藍光的波長為400~480nm。如果按照波長範圍進行分類,藍光還可分為有害藍光和有益藍光,在415~455nm之間的藍光由于波長較短,故而穿透力也就越強,當照射時間達到2h以上,會對視網膜產生損害。
2、藍光的穿透力強是損害視網膜的主要原因
和短波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傷害相似,雖然藍光的傷害沒有紫外線嚴重,但較強的穿透力會穿透眼睛晶狀體,使眼內的黃斑區毒素量增高,嚴重時還會引起視網膜色素上的皮細胞萎縮壞死。為了進一步確認藍光對眼睛的危害,我們走訪了三裡屯醫院的眼科醫生——吳茜。
吳大夫告訴我們:藍光除了造成以上無法逆轉的眼疾外,還會引起視疲勞。 原理在於藍光波長短,故而無法在視網膜中心位置聚焦,而是位於視網膜更靠前的地方,也就是常說的「近視」,眼球為了清晰成像,則要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長時間的緊張會導致近視加深或復視。
很多人有睡前玩手機或平板電腦的習慣,入睡時則發現很難產生困意,實際這也是由藍光引起的不適。之前我們所說的有益藍光,其實可以達到調節生物鐘、穩定睡眠等功效,然而它僅存在於455~480nm的波段中,並大量有害藍光同時存在時,有害藍光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更佔上風。
歸納原因,在眼科領域,分布在可視光線高頻一側380~530nm的紫藍色光線被稱作高能量可視光線,它具有超強的穿透力,以至於嬰幼兒的晶狀體無法對藍光進行過濾,嚴重時會導致視網膜裂孔,進而失明。另外服用很多具有光敏性的藥物後,會增加藍光對眼睛傷害。
3、藍光的威脅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藍光大量存在於電腦顯示屏、手機、螢光燈、LED燈等電子設備中,而在自然界環境下,陽光中也含有大量藍光。
在駕車過程中,眼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不論白天的陽光,還是夜晚的街道路燈、車燈,都存在著嚴重的光汙染,當眼睛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且駕車時間較長時,藍光很容易損害車內人員的眼健康。
二、藍光膜的誕生
隨著藍光概念的普及,各種防藍光產品也隨之而生,如防藍光眼鏡、防藍光屏幕膜等,大致分為三種方法降低藍光的強度。
1、防藍光膜的護目原理
·基材吸收:防藍光因子置於鏡片之中,可吸收光線中的藍光,實現護目的作用。
·膜層反射:鏡片中無添加成分,但在鏡片表面設有膜層對藍光進行反射,減小藍光的穿透率。
·基材吸收+膜層反射:以上提到的兩種減弱藍光方法同時並存,當基材中的防藍光因子幾近飽和時,還可通過反射起到防藍光作用,防護的時效性更長。
無論什麼形式的防藍光產品,都是通過特殊材料對藍光進行弱化,要麼是吸收,要麼是反射原理。所以,只要防藍光膜也具備吸收或反射400~480nm之間藍光的功能,即可具有防藍光的護目功能。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防藍光工具就是防藍光眼鏡了,無論是電子屏幕還是陽光中的藍光,最終都會萬象歸根進入眼睛,所以佩戴防藍光眼鏡可以視為一勞永逸的護目方法。根據補色原理,光線中濾除了有害藍光,故而視覺效果會呈現偏黃的色調。
2、汽車防藍光膜是什麼?
既然有了防藍光眼鏡,那汽車防藍光太陽膜還有存在的意義嗎?為了解答這個疑問,我們此次選用了龍膜品牌的防藍光膜進行了一番測試。之所以此次選用龍膜防藍光膜進行測試,主要是考慮到龍膜在太陽膜界具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市場發展近年也相當可觀,因此測試結果更具有信服力。
關於龍膜的歷史我們已進行過多次講解,它是隸屬於美國伊士曼化工旗下的窗膜品牌,至今已有40年歷史,遍銷全球100多個國家,除了過硬的產品質量外,還有著專業的配套服務體系,在汽車貼膜界名列前茅。
關於車窗太陽膜,龍膜分為前風擋膜和車窗膜,其中風擋膜採用超過10層金屬化物,通過磁控濺射技術形成高透光、高反射紅外線和紫外線阻隔的防護效果;
而此次都要測試的防藍光膜則是在龍膜窗膜原有的技術基礎上,再度融合其它技術,使窗膜的藍光阻隔率大幅上升,最終使全車車窗能夠隔離環境藍光的80%以上,比起防藍光眼鏡,防藍光車膜能過濾車外更多的藍光,消除了僅對駕駛者的局限保護,對車內乘客提供全面保護。
3、龍膜防藍光膜為何能防止藍光的傷害
窗膜的防藍光功效雖然也是利用吸收或反射原理,但製造工藝卻複雜得多,一方面窗膜的基材要比眼鏡的薄得多;再者,窗膜的面積也更大。如何將防藍光物質均勻鋪設在膜面上,成為考核製造工藝的關鍵。
就龍膜的防藍光窗膜來說,採用了領先的混合金屬納米科技,這是一項比塗布工藝更具有難度挑戰的技術,但金屬顆粒可以被分布得更加均勻,形成的反射面可以對藍光進行更有效的幹擾。
當窗膜具有足夠的防藍光功能後,太陽膜的覆蓋面積又成為影響最終效果的另一因素,龍膜防藍光膜分為前風擋和側窗膜,凡有玻璃處,均可覆蓋防藍光膜,把控了藍光進入車內的通道,故而起到防止藍光傷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