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吃素的後果是什麼?研究5萬人,隨訪17年,指出一個共性

2021-01-08 神經內科李明超

肥胖率逐漸增加一直都是我國人民的困擾,隨著飲食條件的逐漸好轉,我國人民的收入水平達到很大提高,人們越來越願意嘗試一些新鮮的東西,例如年輕人喜歡吃的烤肉、火鍋、日料等,但是我們的體型日益橫向發展,太過肥胖不僅在外形上有損美觀,還容易誘發三高、脂類疾病、糖尿病等,給我們的生活和健康都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堅持吃素的後果是什麼,研究5萬人 ,隨訪17年,指出一個共性

每到醫院體檢查出三高等疾病,大多數人都會把它歸咎為吃肉惹的禍,於是開始了以素食為主的生活,雖然頗有成效,但是長期素食,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供應,就會出現一系列疾病,例如貧血、低血糖、營養不良等,最近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針對54898名人群根據他們的飲食種類和習慣分為素質主義者和葷食主義者,經過深入研究發現素食主義者的骨折風險要比非素食主義者增加50%,尤其是某些特定的部位,例如腿部、鎖骨。肋骨、髖部、椎骨等,這些部位的骨折風險均高於葷食主義者。隨訪17年統計骨折人數總共有3941例身體骨折、566例手臂骨折、945例髖骨發生骨折等,另外還發現和經常吃肉者相比,喜食魚類和素食的人骨折的風險明顯增加。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我國患骨質疏鬆的中老年人顯著上升,數據統計得出:我國超過65歲的女性患得骨質疏鬆的比率為51.6%,男性為10.7%,不僅如此成人和兒童的骨折率也很普遍,可能與體內所含有的蛋白質和鈣質攝入不足等因素有關,尤其是很多素食主義者骨骼的密度明顯比非素食的人低,最後得出結論,素食主義者發生骨折的風險比食肉主義者更高,主要原因可能是根據體內攝入的蛋白質和鈣質過低引起。這就要求我們平時一定要保護骨骼的健康,積極預防。

預防骨折,輕鬆學幾招

第一提前做骨密度測定 建議家中有老人的每年都需要定期進行骨密度的測定,及時地了解骨骼的健康情況,如果骨質提前出現老化可以遵醫囑吃強化骨骼硬度的藥物進行鞏固,預防骨質疏鬆等疾病。

第二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 上了歲數再加上平時不保養,很多老人的骨質提前退化出現缺鈣等情況,此時需要及時的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例如每天早晨一杯純牛奶、一個雞蛋,平時可以加點瘦肉、動物肝臟等補充。

第三穿衣保暖年輕時候不注重保養關節骨骼,經常穿一些透風、破洞的衣服,到老了就知道寒風刺骨的疼,還容易引發關節炎、風溼等疾病,所以我們更要注意保暖,維護骨骼健康。

第四多做關節活動久坐不動也是造成骨骼提前軟化的主要誘因之一,尤其是很多年輕的辦公族和不願意動彈的老人,平時儘可能的多活動關節、做保健操等低強度運動對於骨質的強健也是有好處的。

相關焦點

  • 堅持「吃素」,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吃素的好處有很多,可以改善腸道菌群、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等。但是很多小夥伴對於吃素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誤區,盲目吃素很可能會引發營養不良、貧血、腦缺氧等嚴重後果。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日常吃素有哪些誤區?長期吃素可能會帶來什麼影響?如何正確吃素?
  • 佛教:學佛的人,哪些必須吃素?如何判斷?學佛吃肉有什麼後果?
    一直以來,為吃素還是吃肉的問題,大家爭論不休。一般漢地和藏區,信佛的人都認同吃素,因為可以少傷害動物,培養慈悲心。但不信佛的人抬槓,植物也有知覺,吃動物不慈悲,那吃植物不也一樣?其實吃不吃素,並非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修的是什麼,該不該吃素。
  • 一個堅持吃了5年素食的女子,後來怎麼樣了?別再渾然不知
    當素食主義成為了一種潮流,是否就意味著堅持吃素食對身體一定有好處?當身邊出現了一個個素食主義者現身說法,講述吃素的好處時,又是否能抑制住內心的衝動?48歲的陳女士,5年前接受了朋友的建議,堅持每天吃素食,凡是和肉類沾邊的食物一個都不碰,包括蛋奶類食物。5年過去了,陳女士確實夢寐以求,身材漸漸瘦了下來,但身材漸瘦的陳女士並沒有開心起來。這5年內陳女士不碰肉類,從主觀的自我控制到變成見了肉類就噁心,吃素逐漸變成了一種日常習慣,對肉類的排斥也隨之變成了一種條件反射。
  • 30年隊列研究:紅肉有死亡風險,替代品有哪些?
    近日,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雜誌上的一項超4萬人的30年隨訪數據顯示,過量食用紅肉與冠心病發病風險呈正相關,而減少紅肉的攝入,用植物蛋白、全麥穀物或奶製品帶代替,則可降低冠心病發病風險。該研究收納了1986年-2016年間43272名美國男性,平均年齡為53歲。這些參與者均沒有心血管、中風以及癌症等相關疾病。在30年的隨訪期間,研究人員對參與者飲食的多次分析,要求參與者於1986年及此後每4年填寫一份半定量的食物頻率調查表,包括病史、生活方式和特殊的飲食習慣等詳細信息,以控制新的潛在風險因素和新疾病的發生,尤其是能量的來源。
  • 堅持吃肉和堅持吃素的人,有什麼區別?哪種飲食方式,有益健康?
    其實吃肉還是吃素都是大家自己的選擇,沒有什麼絕對性,但是很容易在營養上達不到平衡,身體或多或少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沒有完美的飲食方式,只有適合自己的飲食模式。很多問題都來自於吃得太多,我們是需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起責任,注重營養均衡,不要過量。
  • 北極冰川正快速融化,2030年可能化完,專家指出後果很嚴重
    為了應對全球變暖,早在2015年世界多個國家籤署了一份關於控制全球氣候暖溫的《巴黎協定》。希望到2100年,全球氣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然而最近聯合國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稱,即使我們達到《巴黎協定》中減排要求,就算不再排放任何溫室氣體,我們也無力阻止北極氣溫的繼續升高和海平面升高。
  • 50萬人大數據研究:楓烯鯊酸或可預防老年痴呆!什麼是楓烯鯊酸
    今天咱們就說說:到底什麼是楓烯鯊酸?平時飲食要注意什麼? 即使到了21世紀,這種情況仍然仍然沒有被根除,但是世界上每年仍然有數以千計的死於帕金森病,2018年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白帕金森病被收錄其中。 世界神經學研究基金和美國神經學研究所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含有楓烯鯊酸的食物,特別是元寶楓籽油,可降低發生老年痴呆的風險。
  • 杭州阿姨天天吃素,竟然得了高血脂!吃素,一個專坑長輩的「養生秘訣」
    01 吃素 ≠ 降血脂! 研究顯示,素食者6年的死亡率較肉食者低12%,且觀察發現素食者缺血性心臟病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顯著下降。 03 不吃肉,有沒有什麼危害? 貧血 肉類中血紅素鐵含量豐富,是造血的原料,吸收利用率也高。
  • 10萬人,20年隨訪:每天1杯含糖飲料,心血管病風險增加近20%
    去年,《Science》和《BMJ》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含糖飲料會增加患癌症風險;《Circulation》上的一份報告更表明,每天兩杯含糖飲料會增加早死風險,並且女性所受影響更大。為了了解含糖飲料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從1995年開始對加利福尼亞州的106,178名無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女性展開了為期20年的隨訪,了解其膳食攝入量、含糖飲料消費量以及身高、體重等信息。
  • 英國8.5萬人研究
    一項納入約8.5萬人的英國研究則表明,更少的屏幕時間、保持充足的睡眠(7~9 h)、健康飲食和堅持鍛鍊有助於讓人遠離抑鬱。以前有研究顯示睡前經常刷手機容易讓人抑鬱。而中國有研究發現,這是由於夜間藍光暴露的原因,這影響了從眼睛到大腦這條神經通路。此外,過多的屏幕時間意味著更少的運動時間,更多的坐著不動。
  • 中央電視臺宣傳《吃素拯救地球》
    有些人很難想像一天不吃肉會是什麼樣子,而另一些人則堅持認為吃素是享受食物、保持健康的最佳方法。
  • B肝韓國隨訪研究,每隔3至6個月隨訪1次,HCC風險顯著相關
    這是一項韓國全國性隊列研究,發表於Cancer Medicine - Wiley Online Library(癌症醫學-威利在線圖書館),2020年8月28日首次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上(見下圖)。B肝韓國隨訪研究,每隔3至6個月隨訪1次,HCC風險顯著相關在關注慢性B肝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期間,研究人員認為,通過定期臨床隨訪是最佳的監測抗病毒作用和肝細胞癌的先決條件。但是,事實上在實踐過程中,通過堅持定期隨訪的比例很低,本項研究調查了慢性B肝患者定期隨訪是否與降低肝癌死亡率相關。
  • 研究:吃素或不是遏制氣候變暖的有效方法
    中新網9月17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當地時間9月17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宜居未來中心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適當吃肉對氣候變暖產生的影響並不大,吃素不一定是遏制氣候變暖的有效方法。研究員表示,包括攝取昆蟲、小魚和軟體動物等在內的飲食對環境的影響,跟吃素差不多,但相對而言營養價值卻更高。報導稱,當今世界,許多氣候運動人士和科學家都呼籲改吃素食,以遏止氣候變暖、減少森林砍伐。但該研究的領導者納赫曼(Keeve Nachman)卻表示,目前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法。
  • 吃素、環保、救地球!
    錯誤的飲食觀念讓我們每天吃進大量致病毒害物質,「服毒」怎麼能不生病呢?「每個人都是自己所吃食物的產品!」人類完全可以靠適當的飲食,加上心智的提升,達到身心的全面健康!國內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結論:從1984年起,有關專家調查中國人生活習慣與癌症產生的關係發現,每周吃蔬菜14次以上者,比起每周吃2次以下的人,肺癌發生率減少75%,肝癌減少60%,結腸、直腸癌減少40%。(二)吃素對心臟有益  吃大量蔬菜、水果可以降低心臟病發和中風的機率。
  • 長期吃素的六大危害 看完你還堅持吃嗎
    吃素有好處,可以保持大便通暢、防癌症和防止動脈硬化。但是長期的吃素就有點過猶不及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身體的健康。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長期吃素的危害。  5、形成膽結石  素食中植物纖維的成分較多,可使膽酸的吸收率降低,膽鹽濃度也降低。
  • 那些素食者是什麼原因吃素的?為什麼會選擇長期吃素?
    素食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對於素食一直都有不同的觀點,其實素食就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吃素是生活習慣,但是在許多比較熟悉的吃素的人群中,也有很多讓人費解的事情,有些人是天生吃素,不喜歡肉食,吃素只是個人的飲食習慣,跟宗教信仰、健康養生、美容減肥、預防疾病等都沒有關係,也有人是為了信仰而堅持吃素
  • 孩子睡不夠覺,我們該反思什麼?
    此次發布的《白皮書》涵蓋了近7萬人的線上調查結果,調查數據顯示,中國6到17周歲的青少年兒童中,超六成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課業壓力成為影響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此外還包括睡前接觸3C產品、睡眠環境不良等其他因素。(3月17日 中國新聞網)孩子總也睡不夠覺,這早已成為眾多家庭存在的共性現象。正如《白皮書》所指出,課業壓力是影響孩子睡眠的「當之無愧」的首要因素。
  • 47萬人研究:快步走是延壽運動!每天堅持快走,平均多活15年
    英國萊斯特大學採集了47.5萬人的走路習慣和死亡情況,其中大部分人年齡都超過50歲。研究發現,走路快的人活得比走路慢的人久,大約能多活15~20年。其中,走路快的女性預計平均壽命86.7~87.8歲,慢的72.4歲;走的快的男性預計平均壽命為85.2~86.8歲,慢的為64.8歲。
  • 你也是「吃素」的?素食主義,才是人類體育的新爆款
    那麼,吃素真的對運動員有好處嗎?他們為啥都愛上了吃素? 斯莫林因為妻子也開始吃素。吃素可以減少傷病?「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我幾乎都是在吃素食。」在接受英國《每日郵報》採訪時,曼聯中衛斯莫林一臉幸福,「我覺得吃素真的很有用,你會發現,你吃什麼東西和你球場上的表現有著直接的聯繫。」 斯莫林透露,自己是在妻子Sam的說服和影響下才徹底地成為了一名素食主義者。Sam曾經是一名模特,現在則成了一位攝影師和動物權益保護者。
  • 動物肉嚴重消耗地球資源,提倡大家自由吃素
    聯合國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到2050年,全世界需要增產70%的糧食才能餵飽屆時將達90億的地球居民。所以科學家指出,食物短缺將迫使人類在30年內選擇素食。 因為人口快速增長,可開墾的土地面積和水資源卻無法增多。人民生活富裕後,條件也充足了,飲食習慣向吃肉食轉變,那對餵養家畜用的飼料的需求量就會大幅度增加,與作物直接被食用不同,家畜要長期的餵養,需要一定的儲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