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通三迤】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中發掘中國文化基因

2020-12-05 雲南網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為題舉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表示:「當今中國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我們的實踐創新必須建立在歷史發展規律之上,必須行進在歷史正確方向之上。」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正本才能清源,鑑往才能知來,要在歷史傳承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歷史傳承中發展。無論未來我們走到哪裡、走得多遠,我們都不會忘記歷史光輝,不會忘記初心和使命。新時代,讓我們銘記歷史傳承精神,始終奮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徵程上。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子孫後代,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文衛體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提出,要深入研究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形成較為完整的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王陽明說「六經皆只是史」,顧炎武說「不獨春秋也,六經皆然」,袁枚說「有史無經」,章學誠在《文史通義·內篇·易教上》也提出:「六經皆史也。」中華文化,擁有悠久燦爛的文化底蘊,擁有彪炳於世的偉大文明,擁有華夏子孫的豪邁自信,擁有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這種獨特的精神文化、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必將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勇氣,深度喚起中華民族的情感認同、價值歸屬、信念支撐。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集體學習時就曾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魯迅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團結一心、不斷進步、走向繁榮的有力支撐,是發展先進文化、傳承民族基因的精神之根,是助推中國夢的精神動力。

  揭示本源,才能探索未知。文物訴說著歷史。文物是歷史的承載物,我們可以通過文物來窺視歷史的一角,研究歷史。而歷史則是出產文物的,因為有了這段歷史,才會有這樣的文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要通過深入學習歷史,加強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的傳播,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認識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認識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中華文化就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這一輪耀天明月,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指出,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國各民族創作了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偉大作品,傳承了格薩爾王、瑪納斯、江格爾等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建設了萬裡長城、都江堰、大運河、故宮、布達拉宮、坎兒井等偉大工程。中華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紛呈、博大精深,就在於它兼收並蓄的包容特性。展開歷史長卷,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從「洛陽家家學胡樂」到「萬裡羌人盡漢歌」;從邊疆民族習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褲」、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隨處可見的舞獅、胡琴、旗袍等,展現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鑑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輝映,中華文化歷久彌新,這是今天我們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了解、發現、探索中華歷史和文明,吸收歷史文明精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尋的是根,鑄的是魂,聚的是心,有益於傳承民族精神、激發民族活力,有益於引領時代風範、塑造大國形象,有益於接續精神命脈、推進文明進程。

  追溯本原,才能方興未艾。自外觀之有自外觀之的好處,自內觀之有自內觀之的好處,做中國研究,就應該腳踏實地立足於中國的土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考古能力建設和學科建設。他強調,要增強中國考古學在國際考古學界的影響力、話語權。只有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才能更好向世界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5000年的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綿延不斷,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從黃帝開始算,《史記》第一篇就是《五帝本紀》,《五帝本紀》開頭寫道:「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但中華文明到底有沒有5000多年歷史?中華5000多年文明究竟「只是個傳說」,還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歷史真實?中華文明是怎麼起源、形成的?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當前西方學術界比較流行的判斷文明是否形成的標誌是「三要素」,即冶金術、文字和城市的出現,文字發明以前的歷史叫做「史前史」,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才是信史,而沒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則被稱為傳說時代,按照歐美歷史學者的標準,黃帝、炎帝、堯、舜、禹時代的歷史屬於傳說時代,夏朝的歷史也是傳說時代,只有商朝的歷史才是信史,而中國現在發現的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商代後期的文字。因此,5000年的中華文明史需要運用我國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通過交流研討等方式,還原歷史本原,向國際社會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精神,從而不斷加深對當今中國的認知和理解,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

  作者 王利飛(五華區文化和旅遊局)

相關焦點

  •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新時代思想的理論特質
    它不斷地適應著時代發展的需要,結束了長期以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相分離的局面,不僅在總體上而且在每一個觀點、每一個原理中,都把唯物論和辯證法融為一體,且科學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指導著世界社會發展的方向。
  • 改革開放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原標題:改革開放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這是對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總結,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偉大決心和戰略定力。
  •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作者: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關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
  • 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防止出現顛覆性錯誤,最根本、最基礎的就是要堅持正確的思想路線,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回溯我們黨的歷史,什麼時候偏離和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什麼時候自覺遵循與科學貫徹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認識就科學,思想就進步,隊伍就壯大,事業就發展,人民就幸福。
  •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辯證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觀,強調真理的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特點,在實踐中,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真理觀便具有了兩點十分明顯的缺陷,這樣的缺陷,在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最致命和根本的缺陷,這些缺陷,足以把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真理觀推向荒謬的邏輯境地。
  • 人民日報新論: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防止出現顛覆性錯誤,最根本、最基礎的就是要堅持正確的思想路線,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回溯我們黨的歷史,什麼時候偏離和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什麼時候自覺遵循與科學貫徹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認識就科學,思想就進步,隊伍就壯大,事業就發展,人民就幸福。
  •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典範——趙光武教授學術思想述要
    趙光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探索現代科學的哲學問題,取得豐碩的學術成果。60年來,趙光武矢志不渝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他是當代中國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典範。他的專著、合著和主編的著作主要有《唯物主義的歷史與理論》、《辯證法的歷史與邏輯》、《哲學的學習與應用》、《哲學基本原理重點難點講析》、《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辯徵唯物主義原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原理疑難問題探討》、《現代科學的哲學探索》、《用唯物史觀觀察社會主義社會》、《思維科學研究》、《走出自我中心困境》、《後現代主義哲學述評》等16部。
  • 堅持並運用好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的一個顯著亮點,就是強調要堅持並運用好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特別是著重講到了以下4個具體方面。這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分別放到我國社會發展、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整個人類文明發展三個不同層次的歷史方位和視野中進行思考分析得出的科學判斷,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制定新的方針政策、綱領舉措提供了決策遵循和依據。當然,這都屬於宏觀的整體判斷,具體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軍事、外交、黨建等不同領域,都有哪些變與不變,需要結合這三點判斷進行認真研究和分析。
  • 從入門到精通②——「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Ⅱ」
    根據蘇聯哲學家格奧爾基·費奧多羅維奇·亞歷山德羅夫主編的哲學教材《辯證唯物主義》和康斯坦丁諾夫的《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發展是客觀的和有其特定規律的,其最基本的規律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反作用(可能促進或阻礙)。
  • 王巍: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要義
    所謂「板塊說」,就是指人為地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劃分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兩大板塊;所謂「推廣說」,即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就是把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推廣去研究社會生活,把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應用於社會生活現象,應用於研究社會,應用於研究歷史」。 從此,蘇聯教科書體系所表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便成為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也深受其影響。
  • 唯物主義的三大歷史形態
    區分標準是對於物質的認識的深度和廣度的不同。在整個唯物主義派別中,就三件事,大家形成了共識:物質具有第一性、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世界的本源。但是大家也有有爭議的地方——到底什麼是物質?根據對物質認識的深度和廣度的不同,我們將唯物主義劃分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現代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辯證唯物和歷史唯物主義)。
  • 科學對待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反對四種錯誤傾向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成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逐漸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
  • 阿爾都塞的辯證唯物主義釋義
    筵朱彥明馬克思主義哲學被描述為辯證唯物主義體系,而最初幾步是由恩格斯邁出的。據此,阿爾都塞一方面反對把辯證唯物主義解釋成一種世界觀哲學,一方面又反對盧卡奇、葛蘭西、薩特等人將歷史唯物主義解釋為一種實踐的、歷史主義的、人道主義的哲學。在他看來,這些哲學解釋並沒有擺脫黑格爾總體哲學的神話以及啟蒙以來的主體哲學意識形態,並沒有突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真正的革命性和獨特性,反而將之混同於資產階級哲學或意識形態。
  • 事業單位公基解析: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
    在事業單位的考試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辨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題目,今天就來看一下,唯物主義的發展歷程,都有哪幾種派別的唯物主義,以及每個派別之間的區別,來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這部分內容。唯物主義首先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物質,那麼人們根據對物質認識的廣度和深度不同,將其劃分為三種歷史形態,分別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時候,人們認為物質是一種或幾種實物。這裡面的實物指的是物質的具體形態,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一團永恆燃燒的活火」。
  • 新書推介:《歷史唯物主義生成路徑研究》
    一、歷史唯物主義的超越對象:傳統西方五種代表性歷史觀及其理路  二、馬克思哲學的實踐品格及其對傳統西方歷史觀內在局限的揭示  三、歷史唯物主義超越傳統西方歷史觀的五大理論支點  第三章  第四章 思想比較視閾中歷史唯物主義追尋自由的路徑創新(下)  一、傳統西方自由及其實現觀的代表性思路及其現實困境  二、現實社會實踐:歷史唯物主義探討自由及其實現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三、「人體」解剖:歷史唯物主義考察自由及其實現問題的重要環節
  • 公共基礎知識政治知識: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
    我們經常會看到辨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題目,今天就來看一下,唯物主義的發展歷程,都有哪幾種派別的唯物主義,以及每個派別之間的區別,來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這部分內容。唯物主義首先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物質,那麼人們根據對物質認識的廣度和深度不同,將其劃分為三種歷史形態,分別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時候,人們認為物質是一種或幾種實物。這裡面的實物指的是物質的具體形態,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一團永恆燃燒的活火」。
  • 2021部隊文職政治學知識: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
    在軍隊文職的考試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辨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題目,今天就來看一下,唯物主義的發展歷程,都有哪幾種派別的唯物主義,以及每個派別之間的區別,來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這部分內容。
  • 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不斷提高治國理政水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工作方法。我們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體現的科學工作方法,努力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提高治國理政的水平。
  • 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一、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 堅持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典範
    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理論武器和科學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典範,具有深厚的歷史唯物主義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