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科研人員取得進展 從食藥同源植物分子中篩選具有防治新冠病毒...

2020-12-05 雲南網

雲南網訊(記者 季徵)記者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生物學特點、傳播特徵和公共衛生風險防控的應急需求,聯合昆明生物製造研究院有限公司開展了病毒防治的緊急科技攻關和相關製劑的研發,重點從食藥同源植物分子中篩選能夠阻斷病毒感染、具有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分子。目前,研究團隊取得了進展。

新冠病毒強感染性依賴於病毒表面的S蛋白與人體呼吸道、消化道及其它黏膜表面ACE2受體的緊密結合,阻斷新冠病毒S蛋白與受體ACE2結合能夠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

雲南農大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昆明生物製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於2020年1月20日聯合組建了「抗新冠病毒攻關小組」。研究團隊根據發布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合成並表達了5個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S蛋白,通過計算機模擬篩選方法對110餘種藥食物同源植物中的800餘種化合物進行了初步選擇,從中優選出20餘種化合物進行實驗驗證。通過分子互作實驗、分子水平阻斷實驗發現了與S蛋白具有親和力的5個天然化合物。深入研究發現,從茶葉中篩選到的有效單體分子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能夠結合新冠病毒S蛋白(Kd=121nM),並有效阻斷新冠病毒S蛋白與人ACE2受體的結合。同時,研究發現,EGCG不僅能阻止兩者相互結合,並且對已經結合受體的S蛋白還有促進二者解離的作用。此前,國內外尚未找到與新冠病毒S蛋白親和力強、並且能夠有效阻斷S蛋白與ACE2結合的分子。這一發現為開發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相關製劑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科學數據。

據了解,目前,該研究成果在昆明市科技局組織下,已在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開展臨床輔助治療。

相關焦點

  • 「防控疫情」雲南科研人員取得進展!從食藥同源植物分子中篩選具有...
    近日,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生物學特點、傳播特徵和公共衛生風險防控的應急需求,聯合昆明生物製造研究院有限公司開展了病毒防治的緊急科技攻關和相關製劑的研發,重點從食藥同源植物分子中篩選能夠阻斷病毒感染、具有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分子。
  • 百度智能雲資助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AI算力,加速新冠病毒藥物篩選
    為了加快新冠肺炎科研步伐,4月21日消息,百度通過公益基金會向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資助AI算力資源,用於支持「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篩選」項目的研究,共同推動疫情防控及防治工作。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婁繼忠研究員表示,北京百度公益基金會捐贈的雲服務算力將用來進行新冠病毒的虛擬藥物篩選以及病毒蛋白質的動態分析,結果將為候選藥物的實驗篩選和臨床應用提供有利信息,為中國乃至世界新冠病毒疫情防治提供助力。新冠狀肺炎疫情正在對中國和全球產生巨大影響,更快地在藥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
  • 百度智能雲資助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AI算力 加速新冠病毒藥物篩選
    為了加快新冠肺炎科研步伐,4月21日消息,百度通過公益基金會向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資助AI算力資源,用於支持「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篩選」項目的研究,共同推動疫情防控及防治工作。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婁繼忠研究員表示,北京百度公益基金會捐贈的雲服務算力將用來進行新冠病毒的虛擬藥物篩選以及病毒蛋白質的動態分析,結果將為候選藥物的實驗篩選和臨床應用提供有利信息,為中國乃至世界新冠病毒疫情防治提供助力。新冠狀肺炎疫情正在對中國和全球產生巨大影響,更快地在藥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
  • 雲南愛滋病防治取得重大進展,「三個90%」目標如期實現
    雲南愛滋病防治取得重大進展,「三個90%」目標如期實現 2020-12-01 2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球首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成功製備!三龍灣科研團隊參與研發
    遏制疫情傳播,研製新冠病毒疫苗、找到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已成為全球病毒研究專家和醫藥學家的當務之急。 日前,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與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課題組通力合作,合成得到了新冠病毒的全套27個蛋白質的表達克隆,在此基礎上,成功製備新冠病毒的20個蛋白並於3月2日製備了第一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
  • 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關取得系列研究進展丨亮點成果
    近年來,中科院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為進一步增進公眾對中科院亮點工作的了解,同時促進院屬各單位進一步加強對重大成果的傳播推廣,特啟動「中科院科技創新亮點成果篩選」活動。中科院相關職能部門現已推薦候選條目,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投票,相關得票數將作為正式當選條目的重要參考依據。
  •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藥食同源嗎?
    評論認為,中國民間對於食藥同源哲學的痴迷,以及對野生動物具有醫療作用的想像,可能導致自然界中的病毒感染人類。 據之前官方發布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這次疫情可能與部分人進食攜帶新型冠狀病毒的野生動物有關。但疫情的原罪,就這樣被歸於中醫的傳統經典「藥食同源」理論嗎?
  • 對付新冠病毒,新藥研發走到哪一步了
    採用「老藥新用」的研發策略,即進一步驗證至少已經完成臨床Ⅰ期的安全性有一定保證的藥物,可以節省臨床前和部分臨床研究時間,大大縮短藥物研發的時間成本,是針對突發性疾病、迅速緩解當前疫情最有效的藥物研發手段。中長期研究重點:研發針對不同人群且對病毒具有良好活性和選擇性的創新療法,以及相應的保護性治療措施是未來的防治關鍵。與此同時,還需儘量減少耐藥性的發生及其影響,以維護這些藥物的療效。
  •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首次解析新冠病毒的「邪惡之心」
    在參評成果中,新冠病毒相關成果佔比最大,相關工作均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展現了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家在面對全新課題時招之能戰的快速反應能力,相關科學探索引領人類更加深了對於新冠病毒的認知。最終入選十大進展的知識創新類項目「首個新冠病毒蛋白質三維結構的解析及兩個臨床候選藥物的發現」和技術創新類項目「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的構建」,對防控當前全球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重大意義。
  • 華為雲主導抗疫藥物篩選科研成果「神農項目」登上國際化學頂刊封面
    日前,化學信息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化學信息與建模)出版了2020年12月新冠特刊,封面為中國古代傳說人物神農「辨藥嘗百草」的畫面。
  • 已有大量病例為何還要重建新冠病毒?
    近日,一項來自瑞士的研究使用這一工具,依靠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研究人員認為,快速構建出活的新冠病毒,可以成為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的替代方法,從而爭取時間對疫情暴發做出快速反應。該研究中所用的反向遺傳學技術是什麼?在生物科技領域有哪些應用?這種重建病毒的最新研究如何改變對疫苗研發的認識?
  • 科研人員在雲南發現一植物新種金平異藥花
    圖為金平異藥花。常玉選 攝中新網紅河12月22日電 (常玉選)記者22日從雲南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該局科研人員聯合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者在保護區野外考察過程中,發現野牡丹科異藥花屬的一個新種——金平異藥花。目前,該植物在當地已發現1000餘株。
  • 中國攻關聯盟解析新冠「要害」,篩選出多種病毒抑制小分子
    全球首次解析新冠病毒「主蛋白酶-N3」三維空間結構研究團隊通過質譜法測定了COVID-19病毒Mpro的分子量為33797.0 Da,與其理論分子量33796.8 Da相符。多種策略篩選潛在藥物:依布硒和N3均能在細胞水平顯著抑制新冠病毒複製目前,對於新冠病毒的治療還沒有特效藥物。為了快速發現具有臨床潛力的抗病毒化合物,研究團隊還開發了一種結合從頭設計、虛擬藥物篩選和高通量篩選的策略,以確定現有藥物是否能靶向COVID-19病毒的Mpro。
  • 全球最大免費公開新冠藥物虛擬篩選資料庫,華為雲「神農項目」登上...
    日前,化學信息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化學信息與建模)出版了2020年12月新冠特刊,封面為中國古代傳說中神農辨藥嘗百草的畫面。
  • Nature|新冠病毒水解酶結構!多種病毒抑制作用小分子!
    依賴RNA聚合酶)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兩大重要靶點。of its inhibitors」的論文,解析了新冠病毒水解酶Mpro的結構並基於該結構進行了藥物篩選並利用了細胞實驗評估了藥物效果,發現了具有較強病毒抑制作用的小分子。
  • 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新冠病毒T細胞免疫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17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免疫研究中心金艾順教授團隊在該校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應急項目攻關中,在特異性T淋巴細胞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一突破為後續進一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和T細胞免疫治療奠定了基礎。
  • Nature:新冠病毒抑制劑高通量篩選工具(FRET)
    新型冠狀病毒的複製離不開主蛋白酶的參與,病毒在入侵細胞後,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合成兩條超長複製酶多肽(pp1a和pp1ab),這兩條多肽是病毒自身複製必需的。但是不能直接發揮作用,需要被精準的剪切成RNA依賴的RNA聚合酶、解旋酶等才能啟動複製。執行這項精準的剪切任務的就是主蛋白酶,他在病毒複製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主蛋白酶就成為一個抗新冠病毒的關鍵藥靶。
  • 眼淚中首次發現新冠病毒!科研人員:警惕傳播新方式
    眼淚中首次發現新冠病毒!研究樣本「這位患者眼部的差異性非常具有代表性,在徵得同意後,我們就研究結膜炎症是否與病毒具有聯繫。」通過核酸檢測,浙大研究人員發現患有結膜炎的左眼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而右眼則是陰性。為確保研究準確性,對兩隻眼睛的結膜分泌物做了三次核酸檢查,結果均一致。
  • 多頭並進、老藥新用,新冠特效藥問世還有多遠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除了疫苗之外,人們也寄希望於特效藥物。目前,越來越多的候選藥物已進入科研人員視野,大量臨床試驗正在全球開展,不過真正的新冠特效藥迄今仍未出現。那麼,新冠特效藥研發的進展究竟如何?突破口在哪裡?真正的特效藥問世還需多久?
  • 中國植物學會第十六屆全國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學術研討會
    中國植物學會第十六屆全國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藥食同源與植物代謝學術研討會召開 2019-12-12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