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中國7億網民中有一半在使用直播應用

2020-11-29 3DMGAME

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撰文稱,直播的興起令許多中國人得以分享娛樂行盛宴,很多普通人搖身一變成了網紅,為原本枯燥無味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以下為原文內容:

去年,25歲的趙新龍(Zhao Xinlong,音譯)跟妻子和年幼的兒子一起從父母家的農舍搬到了鎮上的高層公寓。

但要適應新的生活並非易事。灤縣是汙染嚴重的鋼鐵重鎮唐山市郊的一個破敗社區,而在過去兩年,趙新龍靠開計程車賺到的月收入已經驟減了一半多,而要在新的住處結交朋友也並不容易。

可每當夜幕降臨,趙新龍就會在網上變成另外一個人:一個名叫「趙龍兒」的小網紅。藉助中國視頻分享和直播應用快手,他每晚都可以面向成百上千的觀眾進行現場直播。他的粉絲總數超過了10萬。

其中很多人都是屌絲,許多工作沒有前途且自認為是失敗者的人都喜歡用這個詞來自嘲。趙新龍在網上與他們互動,給他們將故事、說段子,想到什麼就聊什麼。

廣告主偶爾也會給向他支付一點錢,在直播中推廣商品,包括減肥產品和來自越南的「金」首飾。他的多數粉絲也都來自中國東北部。他們會在網上與之聊天,有時還會向他贈送一些可以兌換成現金的貼紙。每個人贈送的禮物金額通常很小,但累計起來也比較可觀:趙新龍每月靠直播賺到的收入約為850美元,大約是日常工作收入的兩倍。

得益於社交媒體的幫助,網際網路幫助各路明星吸引了更多關注,也拉近了他們與粉絲的距離。但除此之外,很多普通人也可以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成為小明星,與一小群粉絲展開親密互動。

在世界其他地方,最受歡迎的網紅都是YouTube、Instagram和Snapchat上的青少年偶像。25歲以上的人多數都說不出幾個YouTube網紅的名字,最多也就知道PewDiePie——這位瑞典遊戲玩家在全球擁有5000多萬粉絲。

中國個人直播業務的觸角則下沉到三線城市,甚至偏遠的農村地區。在那裡,網際網路是唯一一個既便宜,又好玩,還可以四處閒逛的地方。這些個人主播不僅會向粉絲播放視頻,還會提供更多互動體驗。

粉絲們會提出要求,與自己的偶像聊天,還會向其贈送虛擬禮物。其中很多觀眾本身也都是三流主播,他們正在幫助彼此走進大眾娛樂業。

這是一個規模龐大、增長迅猛的領域。根據瑞士信貸的統計,中國網絡直播行業規模去年翻了一番多,營收約為30億美元。目前有100多家公司提供這項服務,用高額的分成吸引主播入駐(身為其中的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歡聚時代去年第三財季通過直播賺取2.69億美元毛營收,同比增幅超過50%)。

作為對比,位居全球第二的中國電影票房去年達到70億美元。在中國的7.1億網民中,有接近一半使用流媒體直播應用。

很多直播用戶都是屌絲,他們希望獲得免費的娛樂方式,有時候甚至用這種方式來代替愛情。女主播人數遠多於男主播,但觀眾卻以男性為主。政府已經出臺了一些法規來規範直播業務中的灰色地帶,例如,禁止以挑逗方式吃香蕉。

最成功的主播往往可以吸引很多年輕的單身男女,他們的粉絲有時會多達數百萬人。其中最受歡迎的主播一年可以賺到100多萬美元,幾乎全部來自虛擬禮物,但多數也都可以幸運地獲得每月幾百美元的收入,而直播的內容則是千奇百怪:有的吃飯,有的搞怪,還有的按照粉絲的要求變換唱腔。趙新龍抱怨道,為了提升收入,他不得不多講些黃段子。

2007至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直播開始在中國崛起,原因是當時有很多商業模式存疑的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尋找新的生存方式。

六間房或許是第一家面向大眾群體提供流媒體直播服務的公司。它曾經是眾多效仿YouTube視頻分享模式的中國視頻網站之一,但在2008年大舉燒錢後,該公司卻未能獲得新一輪融資,這也迫使其CEO兼聯合創始人劉巖(微博)向直播行業轉型。

2007年,奔馳花費30萬元人民幣(3.9萬美元)在他的網站上直播了一場活動,而他的公司也開發了一種價格低廉的方式來擴大服務規模,讓人們可以在直播的同時彼此聊天,並交換虛擬禮物。

這也幫助個人直播成為了一場具有中國特色的「社交遊戲」,它獨有的變現渠道無法複製到西方的主要社交平臺上。在中國、韓國和日本這些近年來直播業務發展迅猛的地方,虛擬禮物很久之前就已經具備了隱含的貨幣價值。

現在,隨著這種商業模式得到確認,所有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挺進直播領域。歡聚時代和六間房等行業先驅必須與騰訊社交巨頭展開競爭。

六間房2015年已經被宋城演藝斥資近4億美元收購,但44歲的劉巖依然擔任CEO。他一直在利用機器學習算法了解哪種類型的主播最受粉絲歡迎,獲得的虛擬禮物最多,甚至還會對面部特徵、語調以及所在省份等觀眾偏好展開分析。

他近期還計劃啟動更有野心的計劃:利用機器學習確定的特徵來尋找主播,甚至對某些特徵進行加強和放大。按照這個趨勢,原本就在娛樂業的「長尾」上艱難生存的人或許會越發明顯地感受到生活的不易。

相關焦點

  • 我國網民近2.23億是學生 青少年模式存在漏洞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網民最新資訊 > 正文 我國網民近2.23億是學生 青少年模式存在漏洞
  • 「短」有引力 近9成網民在玩短視頻 優愛騰格局恐生變
    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將於10月13日~19日在成都召開,作為大會的重要亮點,10月12日下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率先發布了《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受新冠疫情影響,網民娛樂需求持續轉至線上,帶動網絡視聽類應用用戶規模進一步增長,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突破9億,網民使用率高達95.8%。」
  • 為什麼是你拖了全國網民的後腿?證據都在這裡了! | CNNIC 第 45 次...
    (2)各類應用使用時長佔比:2019 年 12 月,手機網民經常使用的各類 App 中,即時通信類 App 的使用時間最長,佔比為 14.8% ;網絡視頻(不含短視頻)、短視頻、網絡音頻、網絡音樂和網絡文學類應用的使用時長佔比分列第二到六位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華帝啟動退全款,暴走漫畫發致歉信,法國隊世界盃...
    中國網民7.72億:這三大應用使用頻率最高7月12日,第17屆中國網際網路大會在北京正式閉幕,在此次大會上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正式發布據報告統計,截止 2017 年底,中國網民達7.72億人,普及率為55.8%,人均周上網時長為 27 個小時。此外,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 53 億人。網絡直播用戶持續增多。報告顯示, 2017 年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3. 98 億人。
  • 北京大學教授邱澤奇:中國只有一半社會在網上
    《報告》稱中國網民(其實,我非常不願意引用「網民」這個概念,「網絡用戶」或「網絡居民」或許更為中性)的數量達到了7.31億,並以「中國網民規模已經相當於歐洲人口總量」作喻。此外,《報告》還稱中國網際網路的普及率達到了53.2%。
  • 經濟學人解讀BIGO視頻社交邏輯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近日發表「BIGO:準備迎接新世代用戶」的文章稱,歡聚集團旗下全球視頻社交平臺BIGO成為了全球網民的視頻社交新選擇。  文章分析認為,2020年是人們使用社交網絡進行連接的分水嶺,流媒體直播行業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市場調研機構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發布的報告預測,直播產業產值在2027年將超過8400億美元。
  •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疫後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將更凸顯
    新華社倫敦6月25日電 (記者於佳欣)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日前發表文章說,中國產業鏈強大,基礎設施完善,市場巨大,這將讓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在疫情過後更加凸顯。文章提到,儘管受疫情影響,廣交會的客商無法像往常一樣面對面交談,但網上交易讓大量中國廠商實現直播賣貨,促進了出口。
  • 中美科技巔峰對決,英國經濟學人:中國管理機制優於美國
    印度第三方支付電子商務公司Paytem,背後就有阿里巴巴的資金支持;去年,騰訊的領投,讓印度尼西亞出行軟體巨頭Go-Jek獲12億美元融資。  這幾家企業風光無限,背後是百度、京東、跳動科技等中國企業的虎視眈眈,「期待出頭之日」。《經濟學人》認為,這樣高強度的競爭模式,拉近了中美之間的差距。
  • 經濟學人:「十四五」時期中國有能力保持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
    6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回升,外貿形勢或趨緩和。經濟學人認為,「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創新驅動和民生福祉取得突出成就。展望「十四五」時期,中國面臨最大的機遇是以新工業革命為代表的技術紅利。
  • 經濟學人:中國電子商務的困局與野心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前景廣闊,但面臨激烈的價格競爭,幾乎所有企業的利潤率都受到擠壓 導語: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印刷版刊文稱,雖然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前景廣闊
  • 學生仔網民隊伍蔚為壯觀非家庭和社會之幸
    圖片來源於百度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近期發布的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人數已達9.40億,其中19歲以下網民佔18.3%,為1.72億人。而以職業劃分,學生佔比最多,達23.7%。也就是說,有近2.23億網民還在讀書階段。(12月29日澎湃新聞)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網民大國,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人數已達9.40億。看來,網絡這張碩大無比的「網」已經讓大多數中國人陷入「網」中而難以自拔,這是時代的產物,對此不必大驚小怪。但讓人不安的是,19歲以下的網民中,學生佔比最多,高達23.7%。
  • 經濟學人智庫發布隱私報告:美國比中國更認同「用隱私換便利」
    3月20日,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隱私調研報告顯示:一些以前被普遍認可的看法其實是偏見。比如事實上,「用戶願意用數據隱私交換更好的服務」這一觀點得到更多美國公司高管的認同;又如中國公司對隱私重要性的認同其實超過了美國公司。
  • 2017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年度報告 市場滲透率78%是去年老面孔
    app都有較顯著的特點,在15歲以下的中小學生網民中偏好度最高的app是作業幫,已為人父母的36-45歲網民偏好使用作業幫和一起作業學生端,16-25歲網民則最喜歡打王者榮耀。12個人安裝了滴滴出行,每天有超過1500萬人使用了它。
  • 在英語閱讀題中虐你已久的《經濟學人》有中文版了,不服來戰-虎嗅網
    在英語閱讀題中折磨你已久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有中文版啦~不對,準確的說是雙語版,而這還僅是經濟學人集團試圖開拓多語言產品的第一步。據美通社報導,經濟學人於日前(4月7日)推出了這款雙語app——《經濟學人·全球商業評論》(<商論>),將從《經濟學人》周刊的商業、金融和科技版精心挑選內容,由通曉中英文的編輯在保留原文風格的前提下,把它們譯成中文。
  • 《經濟學人》大讚阿里巴巴雲計算:偉大的中國雲
    即使在網絡媒體的強烈衝擊下,這個近兩百年老字號的政治經濟類雜誌仍然有140萬份的全球發行量,至今仍然屹立不倒,是全球精英熱捧的刊物,不愧為「影響最有影響力的人的雜誌」。在去年10月, 經濟學人雜誌曾在一個月內三次關注阿里巴巴,認為在電子商務持續增長的背景下,阿里時代才剛剛開始,阿里將是中國在世界競技場上最好的一張牌 。在一篇名為《中國科技公司計劃偷走美國雲計算公司的風頭》的文章中, 經濟學人將中國的雲計算稱之為Great Cloud of China(偉大的中國雲)。
  • 《經濟學人》:TikTok冠狀病毒科普內容播放量超過530億次
    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當全世界的青少年因為疫情不能上學被迫宅家時,TikTok成了他們不可或缺的夥伴。3月,TikTok下載量達到1.15億次,用戶數超過10億。人們既在TikTok上雲吸狗,也在上面觀看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防疫建議。目前,僅#Coronavirus(冠狀病毒)這一標籤下的視頻點擊量已高達530億次。
  • 港媒:中國2036年或有4億人屬於零工經濟自由職業者
    香港《南華早報》2月26日文章,原題:中國零工經濟待掘金:移動科技如何改變世界最大的就業市場 在很多人眼裡,海珍珍(音)的工作堪稱完美。21歲的她用手機直播軟體,每個工作日僅用2小時視頻直播自己做家務、唱歌或只是與人聊天。她沒有老闆,自由安排工作時間,不搞色情表演或者任何有傷風化的事。
  • 《經濟學人》:美團拼多多領跑中國數字經濟熱潮
    中關村在線消息:7月11日,全球發行量最大的時政雜誌之一英國《經濟學人》,發表文章《美團點評和拼多多展現了激動人心的「數字中國」》。文章結合網際網路行業分析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並指出,作為數字經濟熱潮的代表,美團和拼多多已經發展成為行業的領跑者,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今年以來,美團和拼多多股價的上漲,體現了國際資本市場對於「數字中國」前景的一致看好。《參考消息》以《「數字中國」熱潮助新興企業崛起》為題,翻譯並轉載了《經濟學人》的該篇文章。
  • CNNIC:2014年第33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網民網際網路行為...
    收入和學歷越高,過去一年內減少使用社交網站的網民比例越高;反之收入和學歷越低,過去一年增加使用社交網站的比例也越高。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社交類應用用戶行為研究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減少使用社交網站的網民中,月收入5000(不包括5000元)元以上的網民比例達26.0%,而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網民減少使用的比例最少(22.0%)。
  • 一個PPT總結中國網民數字閱讀狀況
    中國網民每天網上閱讀多長時間?哪些內容最受偏愛?7億網民,不同群體的網絡閱讀習慣有何差別?《中國網民數字閱讀狀況調查報告(2016)》發布,一個PPT為你透析規律。    5月14日,在中國文化網絡傳播首屆高峰論壇上,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和出版科學與文化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中國網民數字閱讀狀況調查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共採集有效調查問卷24591份,涵蓋我國內地所有省、直轄市和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