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疫後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將更凸顯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新華社倫敦6月25日電 (記者於佳欣)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日前發表文章說,中國產業鏈強大,基礎設施完善,市場巨大,這將讓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在疫情過後更加凸顯。

文章提到,儘管受疫情影響,廣交會的客商無法像往常一樣面對面交談,但網上交易讓大量中國廠商實現直播賣貨,促進了出口。對於製造業增加值佔世界份額超過四分之一的中國來說,網上廣交會順利舉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製造能力的體現。

文章指出,中國在製造能力方面有兩大優勢,近幾個月體現尤為明顯。首先,中國工業門類齊全,產品跨越低端和中高端。儘管近年來人工成本上漲,但中國製造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優勢明顯,製造能力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零部件開始由中國本地生產。

文章說,疫情期間中國的口罩生產就是其製造能力的生動體現。2月初,中國口罩日產量1000萬隻,為世界供應了一半的產量,一個月後,這一數字增加到近1.2億隻。一隻口罩所需材料和環節複雜,如沒有完備的產業鏈和生產能力,很難做到短時間內大量生產。

中國第二個優勢是市場巨大。文章引用美國榮鼎諮詢集團日前發布的報告稱,過去18個月裡,外資在華併購出現了近10年未有的熱潮。正是看好中國市場潛力,德國巴斯夫、美國特斯拉等行業巨頭均到中國投資生產。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英國《經濟學人》:中國引領全球數字金融浪潮
    參考消息網10月19日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10月10日發表文章《螞蟻集團與金融科技漸趨成熟》稱,中國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即將在香港和上海上市,這彰顯了中國在數字貨幣方面的卓越地位。螞蟻集團的上市吸引了全球投資者,並預示著金融體系將發生更大的變化——不僅是在中國,在全世界也不例外。
  •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美國大選開鑼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1月30日一期封面肌肉發達的競爭對手進入場地。言辭的交鋒達到白熱化。2月1日,艾奧瓦州將展開預選,標誌美國總統之爭正式開鑼。僅僅一個多星期之後,選民將聚集在新罕布夏州。角逐的下一站將是3月1日的「超級星期二」,然後是7月份的兩黨全國代表大會。
  • 英《經濟學人》周刊:中國在行動支付的全球軟硬體競爭中勝出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英《經濟學人》周刊:中國在行動支付的全球軟硬體競爭中勝出新華社北京5月12日消息,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日前發表文章指出,在不斷變化的世界經貿格局下,各國都在搭建數字跨境金融基礎設施,中國的探索走在了世界前列。
  • 中美科技巔峰對決,英國經濟學人:中國管理機制優於美國
    《經濟學人》封面  巔峰之戰,中國優勢逐步成型  文章開頭直接將睡夢中的美國人拍醒:「如今世界科技領域的格局,已經不是美國動腦、此外,儘管很多中國的超級計算機用的是美國製造的晶片組,但現在不乏有「神威·太湖之光」這種「真·國產貨」。《經濟學人》寫道,這不僅僅是技術過硬, 還凸顯中國決心。
  • 英國《經濟學人》:拜登應選擇與川普不同的對華戰略
    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11月21日文章稱,喬·拜登應該選擇與川普不同的對華戰略。今天的新戰場是信息技術:半導體、數據、5G行動網路、網際網路標準、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決定美中兩國誰將擁有軍事優勢,更具經濟活力,甚至決定誰在科學研究上佔據優勢。
  • 英國《經濟學人》:拜登應選擇與川普不同的對華戰略_《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11月21日文章稱,喬·拜登應該選擇與川普不同的對華戰略。今天的新戰場是信息技術:半導體、數據、5G行動網路、網際網路標準、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決定美中兩國誰將擁有軍事優勢,更具經濟活力,甚至決定誰在科學研究上佔據優勢。
  • 經濟學人集團發布中文網站 深耕中國市場
    搜狐財經訊  英國經濟學人集團(The Economist Group)中文網站於近日正式發布。該中文網站主要內容為英國經濟學人集團業務、歷史、旗下品牌以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和其它著名出版物的介紹。
  • 經濟學人:無論賣給誰,發出的都是同樣的聲音
    如果上述出售股權交易達成,將成為自1957年以來《經濟學人》集團最大的所有權變動。  半個月前,當培生集團將金融時報出售給來自日本的日經集團時,讀者們還在為《經濟學人》"倖免於淪落為日媒"而慶幸——對這份商業周刊,不少中國人傾注了太多感情,它是很多人在政治、商業領域的啟蒙雜誌。
  • 英國《經濟學人》:新冠疫情令世界「福禍相依」
    參考消息網10月21日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10月10日發表題為《福禍相依》的文章,作者為亨利·柯爾。文章稱,新冠肺炎帶來的許多變化將是持久的。今年6月,世界銀行預測,中低收入經濟體今年將出現至少60年來的首次萎縮,8900萬人將陷入極端貧困,增幅達15%。
  • 美國主流期刊如何構建中國國家形象——以2016年上半年《經濟學人...
    它優先將語篇評價為中立傾向,只有當語篇的極端性(polarity)大於中立性(neutrality)時,才會判斷語篇的積極/消極傾向。筆者將情感傾向的判斷內容縮小為報導中涉及中國的相關主體(中國、中國政府、習近平主席等)的段落。同時,對報導話題本身也做出區分,將它們分為正面話題、負面話題和一般性話題。下文將語句的情感傾向和報導內容的正負屬性結合起來,力求對報導傾向做出更全面客觀的分析。
  • 經濟學人封面特稿:中國想要什麼?②
    到公元220年漢代末期,統治者們已將注重社會等級制度及個人道德修養的孔子學說制度化,作為政權統治的基礎。到公元7世紀的唐朝,正值穆罕默德進軍麥加,而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富有、最輝煌的文明之一,其經濟與軍事實力令鄰國相形見絀。豐厚的文化底蘊及孔子的道德準則都使得中國的卓越令世人嘆服,是效仿的榜樣。日本京都的布局就和公元8世紀時的長安(現在的西安)頗為相似。朝鮮人和越南人則採用漢字。
  • 《經濟學人》罕見點讚「中國製造」 三大優勢稱雄世界
    中國日報網3月15日電(信蓮)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網站3月14日刊發了其新一期雜誌的封面文章《中國製造》,文章總結中國製造業三大超強優勢,並認為中國了帶動亞洲製造業的發展,形成了地位更加穩固的「亞洲工廠」。文章認為,中國製造帶動「亞洲工廠」的這種模式並不適用於更多新興經濟體。
  • 《經濟學人》雜誌關注亞洲企業:亞洲跨國公司將改變我們所有人的...
    1920年代英國公司佔有全球外國企業直接投資比例的40%。1967年,美國是第一位,佔有50%的份額。在這些數量之後,是文化方面的革命。英國將電報與鐵路傳播到拉丁美洲。美國企業則通過好萊塢與廣告售賣著美好生活的景象。家樂氏(Kellogg's,美國著名食品企業,旗下有麥片、玉米片等眾多產品。觀察者網注)改變了富人世界的早餐,柯達(Kodak)讓人們開始記住假日。下次企業革命正發生在亞洲。
  • 《經濟學人》:中國在行動支付軟硬體的全球競爭中勝出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日前發表文章指出,在不斷變化的世界經貿格局下,各國都在搭建數字跨境金融基礎設施,中國的探索走在了世界前列。
  • 《經濟學人》大讚阿里巴巴雲計算:偉大的中國雲
    《經濟學人》大讚阿里巴巴雲計算:偉大的中國雲2018-01-19 20:03出處/作者:驅動之家整合編輯:冒冒責任編輯:jiangli 1843年創立至今已經175歲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財經媒體界有著神一樣的地位。
  • 知識向:The Economist 經濟學人 周刊 訂閱優惠 12周數字版僅115元...
    【PConline 聚超值】 學習經濟知識、看金融新聞,一本就夠~ 《The Economist》(中文譯名《經濟學人》)是一份由倫敦經濟學人報紙有限公司出版的雜誌,創辦於1843年9月,創辦人詹姆士·威爾遜。
  • 經濟學人發行首個雙語APP 進駐中國市場
    經濟學人集團5月28日在上海宣布,全新雙語版App《經濟學人·全球商業評論》在中國市場正式上線,就商業、金融及科技領域的全球趨勢提供深度分析。經濟學人集團亞太區出版人兼董事總經理蒂姆·皮尼加說,在《經濟學人》計劃推出的一系列以本土語言發布的內容中,這款中英雙語App是開路先鋒,將經濟學人集團的產品覆蓋中國大陸、香港、臺灣、以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崛起的新一批全球商業領袖。這是《經濟學人》周刊創刊171年以來首次以雙語發布其內容。
  • 印刷廠拒登先知畫像 《經濟學人》等雜誌開天窗
    繼澳大利亞後,又一個國家對《查理周刊》明確說「不」。據香港《南華早報》16日報導,由於英國《經濟學人》周刊在最新一期內頁印有《查理周刊》「倖存者專刊」封面上的先知畫像,新加坡的印刷公司拒絕印製這張圖,新加坡的讀者也將不會在本地發行的《經濟學人》看到這幅畫像。
  • 英國老牌雜誌《經濟學人》集團卻偏偏出了一本新雜誌
    《經濟學人》為您提供簡潔、以證據為基礎的報告和意見; 《1843》提供一個更悠閒的視角去探索世界之所在。《經濟學人》表達的是你需要知道信息去引領現在的世界; 《1843》將告訴你什麼可以幫助您在生活中享受更多一點。《經濟學人》告訴你外面的世界;《1843》關注身邊的事物——設計,風格,技術,個人福利,旅遊,美食和美酒。
  • 《經濟學人》刊文:世界經濟復甦極不均衡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近日刊文稱,分析人士預計,第三季度全球GDP將增長至少7%,但世界距離恢復正常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行業和國家之間經濟復甦極不平衡。中國將是2020唯一實現增長的大型經濟體。 這篇名為《世界經濟正在復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