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耐碳青黴烯腸桿菌感染治療進展

2020-12-05 丁香園

過去數十年,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科細菌(CRE)所致醫院感染已經爆發了多次,並在多國流行。對腸桿菌科細菌來說,碳青黴烯類藥物耐藥主要是由於細菌產碳青黴烯酶(包括 KPC、MBLs 和 OXA),較少的是由於細菌缺乏外膜蛋白的表達。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見的產碳青黴烯酶的腸杆科細菌,是醫院相關感染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目前由於缺乏前瞻性臨床試驗的數據,觀察性研究存在局限性,故 CRE 感染的最佳臨床處理策略尚未完全確定。故 Mario Tumbarello 教授等人綜述現有證據來回顧抗菌藥物治療 CRE 的有效性,文章發表在近期的 Curr Opin Infect Dis 雜誌上。

抗菌藥物治療和結局

單藥 vs. 聯合治療

儘管多粘菌素、替加環素、磷黴素和/或氨基糖苷類(主要是慶大黴素)的耐藥率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是治療 CRE 感染的選擇。單藥方案療效的不確定性促使了通過多藥聯合的協同或附加作用治療 CRE 感染。目前大多數觀察性研究顯示多藥治療 CRE 感染生存率更高,但由於研究方法的異質性(包括所定義的抗菌藥物的折點、感染髮病到起始治療的間隔、聯合用藥的時間、死亡評估時間點)、缺乏對混雜因素的控制等原因,並不能得出可靠的結論。

近期的研究顯示:當患者有更高的死亡率評分和非尿路、非膽源性感染時,多藥聯合治療 CRE 對比單藥治療可以降低死亡率。雖然多藥聯合治療對於 CRE 感染的高危患者可能是合理的,但單藥治療對於低風險患者可能已經足夠。需要注意的是,新的複方製劑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和美羅培南-vaborbactam 並沒有用於這些研究,所以他們作為單藥方案的療效的結論是未知的。

多粘菌素

多粘菌素 E 和 B 在治療 CRE 感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為很可能他們是唯一有效且可及的藥物。現有證據證實多粘菌素 E 的腎臟毒性比多粘菌素 B 大,但是他們的臨床療效相似。近期的一個 meta 分析顯示多粘菌素 E 單藥治療 CRE 感染對比包括多粘菌素 E 的多藥聯合方案有更高的死亡率。另一項包括 MDR/XDR(多重耐藥/泛耐藥)革蘭陰性菌感染研究的 Meta 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的結論。亞組分析提示:包含高劑量多粘菌素的多藥方案對比多粘菌素單藥治療血流感染、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和亞洲人群,有更低的死亡率,而其他亞組死亡率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研究未能解釋造成異質性的因素。一個隨機對照研究探討了多粘菌素 E 對比多粘菌素 E 聯合美羅培南治療碳青黴烯類不敏感的革蘭陰性菌所致菌血症、肺炎和尿路感染。多粘菌素 E 聯用美羅培南治療鮑曼不動桿菌所致嚴重感染並不能提高臨床治癒率。研究並沒有足夠效力來證實其對於肺炎克雷伯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療效。

基於藥動學、藥效學和臨床數據,標準劑量多粘菌素 E 方案包括給予負荷劑量和高劑量進行維持。目前也有多粘菌素 E 耐藥的 CRE 感染爆發的報導,這些感染被認為是與前期多粘菌素 E 的暴露、質粒介導的 mcr 基因、更高的死亡率有關。

多粘菌素 E 對於控制低風險的 CRE 感染有效,對於產 MBL 為主導的高風險 CRE 感染地區仍是一個重要的藥物選擇,因為新的複方製劑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和美羅培南-vaborbactam 對這些病例無效。

替加環素

在過去數十年中,甘氨醯環素類抗菌藥物替加環素被認為是治療 CRE 和其他多種耐藥革蘭氏陰性菌所致嚴重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之一。一項納入 21 個研究的 meta 分析顯示替加環素對比其他抗菌藥物治療 CRE 感染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多藥聯合治療時,包含替加環素的方案有更高的生存獲益。但研究存在異質性。

標準劑量的替加環素治療血流感染和肺炎,血藥濃度和肺組織濃度可能不足。高劑量替加環素方案(負荷劑量 200 mg,100 mg 一天兩次維持)已經被推薦用於嚴重 CRE 感染、血流感染、肺炎。現有數據顯示,這種獲益可能被它所產生的嚴重噁心和纖維蛋白原水平降低所抵消。

氨基糖苷類

氨基糖苷類對於 CRE 的敏感性相差很大。在產 NDM 的 CRE 中,16 sRNA 甲基轉移酶的表達尤其常見,它們對所有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都耐藥。氨基糖苷類單藥對比多粘菌素 B 治療尿路感染有更高的臨床有效率,但是藥物的藥動學限制了其用於其他類型的 CRE 感染。氨基糖苷類單藥用於其他感染的死亡率高達 80%,故需要加入其他具有體外活性的抗菌藥物作為聯合治療方案。氨基糖苷類最低死亡率的報導是聯用美羅培南(美羅培南 MIC 值 ≤ 8  μg/ml)。氨基糖苷類霧化可以用於 CRE 肺炎。所有氨基糖苷類藥物都需要進行血藥濃度監測。為了達到最優的療效,一天一次給藥要求慶大黴素峰濃度為 15-20  μg/ml,妥布黴素峰濃度為 20-40  μg/ml。為了避免腎毒性,需控制氨基糖苷類藥物的谷濃度(慶大黴素或妥布黴素 ≤ 1  μg/ml,阿米卡星 1-4  μg/ml)。對於 CRE 膿毒症的患者,劑量可以提高(慶大黴素 5-7 mg/kg,阿米卡星 15-30 mg/kg 持續 1 小時輸注/每天)保證慶大黴素和阿米卡星的峰濃度為 30  μg/ml 和 60 μg/ml。

磷黴素

磷黴素對 CRE 有很強的體外活性。嚴重感染的患者可以給予 6-8 g q8 h 持續 2-4 小時輸注以保證峰濃度達到 260-442 μg/ml。危重患者磷黴素的表觀分布容積增加 50%,會減少三分之一的峰濃度。%T >MIC 大於等於 70% 是一個有效的藥動學參數來進行預測磷黴素的臨床治癒率。磷黴素治療 48 例 XDR、PDR 的 CRE 所致膿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 ICU 患者,臨床成功率為 54.2%,30 天死亡率為 37.5%,3 例患者出現耐藥。與其他抗菌藥物聯合使用可能可以降低死亡率,降低獲得性耐藥的風險。

碳青黴烯類藥物治療 CRE

有很多研究證實了碳青黴烯類藥物治療 CRE 感染的結局與 CRE 菌株碳青黴烯類藥物 MIC 值有關。值得注意的是,碳青黴烯類藥物均使用了高劑量、延長輸注並聯合使用了其他敏感的抗菌藥物。數個研究表明在聯合碳青黴烯類藥物治療 CRE 時,CRE 的碳青黴烯類 MIC 值 ≤ 8 mg/l 的患者比碳青黴烯類 MIC 值 ≥ 16 mg/ml 的患者有更低的死亡率。包含高劑量碳青黴烯類的多藥聯合方案似乎比不含碳青黴烯類的方案有更好的臨床結局。

雙碳青黴烯類治療

Bulik 和 Bicolau 首先革命性地提出了厄他培南/多尼培南聯用治療 XDR 和 PDR 的 CRE,原因在於厄他培南對於 KPCs 的高度親和力,可以阻止 KPC 作用於第二種碳青黴烯類藥物。體外試驗表明,厄他培南聯合其他碳青黴烯類藥物對絲氨酸 β-內醯胺酶有效,而對於 MBLs 無效。厄他培南(1 g q24 h 30 min 輸注)加上美羅培南(2 g q8 h 3 h 輸注)治療 211 例 CRE 感染(50% 為菌血症)有良好的療效(臨床治癒率 70%,死亡率 26%)。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使用了雙碳青黴烯類藥物聯合一種或多種敏感的抗菌藥物。而當僅使用雙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治療 PDR 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時,臨床治癒率和死亡率對比對照組並無差異。碳青黴烯類藥物 MIC 值 ≤ 128 μg/ml 與治療結局無關。

頭孢他啶-阿維巴坦

頭孢他啶和阿維巴坦(CAZ-AVI)的複方製劑(第一個非β-內醯胺類β內醯胺酶抑制劑)可以抑制 ESBLs,AmpC,KPC 和大多數的 OXA-48,但對於 MBLs 無效。FDA 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經批准 CAZ-AVI 治療複雜性尿路感染,複雜性腹腔感染,醫院獲得性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EMA 還擴大了其適應症包括治療沒有其他選擇的需氧革蘭氏陰性菌所致感染。

目前,CAZ-AVI 治療 CRE 感染的臨床數據主要基於 458 名患者的治療,其中約三分之二為菌血症。亞組分析顯示 CAZ-AVI 聯合其他敏感抗菌藥物對比 CAZ-AVI 單藥治療的臨床治癒率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數個研究顯示 CAZ-AVI 對比其他藥物治療 CRE 感染有更低的死亡率。CAZ-AVI 治療失敗的危險因素包括肺炎和腎臟替代治療。幾乎所有的研究都是回顧性研究或觀察性研究,缺乏對照組。由於臨床治癒率和死亡率的差異很大,並且同時使用了不同敏感性的抗菌藥物,沒有進行耐藥的監測,故需要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來證實 CAZ-AVI 的療效。同時,CAZ-AVI 不應不加選擇地成為危重患者的初始治療。

美羅培南-Vaborbactam

美羅培南-vaborbactam 是碳青黴烯類與β內醯胺酶抑制劑的複方製劑,體外對產 KPC 的 CRE 有抗菌作用,但對產 MBLs(NDM 或 VIM)或 OXA-48 的 CRE 無效。

III 期臨床試驗 TANGO I 證實了美羅培南-vaborbactam 在複雜性尿路感染,包括多種病原菌所致的急性腎盂腎炎中的療效。而其對抗 CRE 的療效則是在 TANGO II 試驗中被證實。2017 年,基於以上證據,FDA 批准了美羅培南—vaborbactam 用於治療敏感細菌所致的複雜性尿路感染。複方製劑耐受性好,其毒性、藥動學數據、藥效學均優於其他抗 CRE 的藥物。

小結

治療 CRE 感染需要根據不同的感染類型、嚴重程度、致病菌的敏感性、患者的一般情況來綜合考慮。多藥聯合治療可能對高危患者(比如感染性休克)獲益,但單藥治療可能對於其他患者有效。

近期獲批上市的複方製劑 CAZ-AVI 和美羅培南-vaborbactam 對產 KPC 的腸桿菌科有較好的療效,CAZ-AVI 同樣抑制 OXA-48。目前的臨床數據表明儘管 CAZ-AVI 已有獲得性耐藥的報導,但對比其他抗菌藥物仍然可以提高生存率。但兩種複方製劑對 NDMs 和其他 MBL 均無效,提示在產這類酶菌株流行的亞洲或其他地區使用可能效果不佳。也希望有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來進一步證實療效。


相關焦點

  • 專題報導丨MALDI-T0F MS直接靶板微滴生長法對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
    SIFIC團隊特此專欄報導,今天為大家帶來《MALDI-T0F MS直接靶板微滴生長法對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的快速鑑別診斷價值》,看中山醫院感染團隊為我們解讀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的快速鑑別診斷,希望您能從中獲益。
  • Fetroja治療NP獲FDA優先審查
    在美國,Fetroja於2019年11月獲得批准,用於治療選擇有限或沒有治療選擇的18歲及以上成人患者,治療由下列易感革蘭氏陰性微生物引起的複雜性尿路感染(cUTI,包括腎盂腎炎):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奇異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陰溝腸桿菌複合菌。
  • 全球首個鐵載體頭孢菌素Fetroja獲美國批准,治療醫院內...
    在美國,Fetroja於2019年11月獲得批准,用於治療選擇有限或沒有治療選擇的18歲及以上成人患者,治療由下列易感革蘭氏陰性微生物引起的複雜性尿路感染(cUTI,包括腎盂腎炎):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奇異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陰溝腸桿菌複合菌。
  • 整合多種基因組技術調查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科細菌的爆發
    本周帶來Nature communication上的一篇佳作,研究通過整合多種基因組技術調查,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科細菌爆發的源頭,跟著圖文一起鑑賞佳作吧!Integrating multiple genomic technologies to investigate an outbreak of carbapene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 hormaechei整合多種基因組技術調查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科細菌的爆發作者:Leah W.
  • 「噩夢細菌」感染的病因、症狀及治療
    「噩夢細菌」感染的病因、症狀及治療 2018.06.15 12:08:00來源:壹品健康作者:sharon 6月15日報導  文/sharon
  • 澳大利亞維州確認2人感染超級細菌死亡
    食品夥伴網訊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維州健康機構今日證實,自2012年以來,致命超級細菌--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CRE)已造成維州18人死亡,近60例感染病例,衛生部門警告需對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採取防控措施。
  • 美國超級病菌已奪走兩命 近200人面臨感染風險
    中新網2月21日電 據外媒21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說,一種具有耐藥性的超級病菌目前已導致美國7人感染2人死亡。更令人擔憂的是,還有至少179人因使用帶有病菌的醫療器材而面臨受感染風險。 據報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發表聲明稱,美國羅納德?
  • 多重耐藥菌感染防控,關鍵在於落實!落實!落實!(1)
    為了使通知中要求的「十項感控基本制度」更好地指導我國醫院感染防控的實踐,「十項感控基本制度-大家談」自2019年8月14日起分別邀請了多位感控專家學者分享了很多專業、實用的經驗。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王玉蘭主任(SIFIC版主-高山雪蓮W)跟我們聊一聊多重耐藥菌防控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 2012–2017年住院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變遷
    據2013年美國CDC發表的《美國細菌耐藥威脅》報導,美國每年至少有200萬人感染多重耐藥細菌,2.3萬人因此而死亡。但此報導僅包括醫院感染,未納入社區感染。 本研究分析了2012-2017年美國890所醫院中的住院患者數據,包括由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腸桿菌科的廣譜頭孢菌素耐藥菌(提示產超廣譜β-內醯胺酶)(ESBL)、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科、耐碳青黴烯類不動桿菌屬和耐多藥銅綠假單胞菌引起的醫院感染和社區感染病例數。
  • 抗生素耐藥性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治療,IDSA指南這樣建議!
    抗菌素耐藥性上升依然是全球性的問題,臨床上選擇有效抗生素治療耐藥病原體感染充滿挑戰。近期,美國傳染病學會(IDSA)針對3種常見耐藥病原菌感染的臨床治療提出了新的指導建議,主要涉及產超廣譜β內醯胺酶腸桿菌 (ESBL-E),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CRE) 以及難治耐藥性(DTR)銅綠假單胞菌。
  • 一文讀懂真菌感染診斷的G試驗和GM試驗
    G試驗檢測值95 pg/ml定義為陽性,建議結合臨床症狀診斷治療。 GM試驗 檢測的是半乳甘露聚糖(glactomannan,GM),半乳甘露聚糖是廣泛存在於麴黴和青黴細胞壁的一種多糖,菌細胞壁表面菌絲生長時,半乳甘露聚糖從薄弱的菌絲頂端釋放,是最早釋放的抗原,可以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進行檢測。
  • 抗CRE感染國內治療方案有限,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有望開啟新局面
    為使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更早地惠及中國患者,指導我國臨床治療更好地使用最新治療藥物,現邀請我國呼吸、感染、重症、移植、血液等多領域專家,共同圍繞當前疾病現狀、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為臨床患者帶來的獲益等多方面內容發表各自觀點。
  • 常年使用抗生素給自己治病,爹爹感染超級細菌
    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江維)常年使用抗生素給自己治病,武漢的劉爹爹久咳不愈,到醫院一查,竟感染了超級細菌。5日,武漢市第四醫院內,劉爹爹談及此事,仍心有餘悸。65歲的劉爹爹家住漢口,患有老慢支多年。他不喜歡去醫院看病,每次咳嗽不舒服,都是自己吃各種抗生素治療,且稍有好轉就停藥。
  • ...全球首個鐵載體頭孢菌素Fetroja:有效治療耐多藥革蘭氏陰性菌...
    在全球範圍內,每年約有70萬人死於耐藥病原體引起的感染,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治療方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Fetroja是針對世界衛生組織(WHO)所確定的具有關鍵優先權的所有革蘭氏陰性病原體(耐碳青黴烯類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腸桿菌科細菌)提供全覆蓋的第一種治療方法。
  • 老太感染超級細菌病亡 CRE病菌是什麼?全耐藥性
    美媒報導稱,美國一位女患者感染的「超級細菌」對26種抗生素都毫無反應,最終不治身亡。  在印度感染「超級細菌」  近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表了一項病例報告——在美國內華達州的裡諾市,一位70多歲的女性感染上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科細菌(簡稱CRE),對美國現有的26種抗生素全產生耐藥性。
  • 一文讀懂高危MCL的診斷及治療
    隨著研究的深入,MCL的生物學行為、診斷標準、治療原則等均已較成熟,其治療正從完全依賴免疫化療發展為靶向藥物單藥或聯合用藥的治療模式轉變,這些發展為合理制定可能實現MCL治癒的策略提供重要基礎。然而,高危MCL患者對實現這一目標提出重大挑戰。
  • 一文讀懂電容傳感器
    藍色標題,獲取文章】 10、一文讀懂光纖傳感器 11、一文讀懂溫溼度傳感器 12
  • 一文讀懂磁傳感器(必須收藏)
    【點擊藍色標題,獲取文章】 >、一文讀懂接近傳感器 3、一文讀懂磁傳感器 4、一文讀懂流量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