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FGFR是下一個「不限癌種」新靶標?國內外多家公司布局

2021-01-10 騰訊網

FGFR信號通路

FGFR(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成纖維生長因子受體),屬於人類基因組裡酪氨酸受體激酶(TRK)家族,是酪氨酸激酶家族的一員,包括FGFR1、FGFR2、FGFR3、FGFR4四種受體亞型,其配體包括FGF1、4、7、8、9、19等12種亞型。

▲FGFR及其配體

當FGFR與配體結合時,會誘導FGFR形成二聚體,並催化自身發生磷酸化,進而激活四個關鍵的下遊信號通路:RAS-RAF-MAPK,PI3K-AKT,信號轉導子和轉錄激活子(STAT)以及磷脂酶Cγ(PLCγ)。

▲FGFR介導的四個關鍵信號通路

由FGFR介導的信號傳導通路是正常細胞生長分化所必需的,它們參與新血管生成、細胞增殖和遷移、調節器官發育、傷口癒合等生理過程。

然而,當FGFR發生突變或者過表達時,會引起FGFR信號通路的過度激活,並進一步誘發正常細胞癌變。其中,RAS-RAF-MAPK的過度激活可刺激細胞增殖與分化;PI3K-AKT過度激活會使得細胞凋亡受抑制;SATA與促進腫瘤侵襲和轉移,增強腫瘤免疫逃逸能力密切相關;PLCγ信號通路則是腫瘤細胞轉移調控的重要途徑。

FGFR通路異常與腫瘤

根據2015年發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的一項研究,針對4853個各類實體瘤的下一代測序(NGS)顯示,大約有7.1%的癌症中發現FGFR畸變(aberrations)並異常激活,其中大部分是基因擴增(66%),其次是突變(26%)和重排(8%)。

▲FGFR異常形式

幾乎所有檢測的惡性腫瘤中均存在FGFR畸變,發生率較高的癌症有尿路上皮癌、膽管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鱗狀上皮癌等;同時,在肺癌、肝癌、乳腺癌等腫瘤中也發現了FGFR的異常激活。

▲FGFR基因異常與腫瘤

FGFR抑制劑有望成為癌症靶向治療的新選擇。這類候選藥通過靶向目標區域來阻斷FGFR介導的信號通路,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目前,這一靶點已成為行業熱門研究領域,更是「不限癌種」療法聚焦的靶點之一。

▲各類實體瘤中FGFR異常頻率

已上市FGFR抑制劑

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經上市了2款FGFR抑制劑,用於腫瘤的靶向治療。目前尚未有FGFR抑制劑在中國獲批上市。

該藥在美獲批適應症為:用於治療攜帶特定致敏性FGFR3或FGFR2基因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膀胱癌成人患者。

在中國,erdafitinib已獲批3項臨床試驗,適應症為接受卡介苗治療後復發、且攜帶FGFR突變或融合的高危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

2020年4月,第二款FGFR抑制劑在美國加速獲批上市,為Incyte公司開發的泛FGFR抑制劑Pemazyre(pemigatinib,INCB054828),適應症為攜帶FGFR2基因融合或其它重排類型的經治晚期膽管癌成人患者,它成為全球首款晚期膽管癌靶向療法。

此前,該藥曾獲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認定、孤兒藥資格和優先審評資格。

膽管癌是一種罕見癌症,在大約9%至14%膽管癌患者的腫瘤中發現了FGFR2基因融合。

在中國,信達生物擁有這款創新療法在大中華區的開發和商業化權益。

多個上市的多靶抑制劑表現出FGFR活性:

國內外在研FGFR抑制劑

目前,強生(Johnson & Johnson)、輝瑞(Pfizer)等大型醫藥公司,以及諾誠健華、信達生物、基石藥業、再鼎醫藥、和黃醫藥等多家中國創新藥企都在進行FGFR靶向療法的開發。

國外公司在研:

國外公司在研FGFR抑制劑包括:FGFR1/2/3的小分子抑制劑Infigratinib(BGJ398)和AZD4547,FGFR4強效抑制劑fisogatinib(BLU-554)、Roblitinib (FGF401)、H3B6527,非選擇性FGFR抑制劑lucitanib(E-3810)以及不可逆抑制劑TAS-120、RPN1371等。

▲國外在研FGFR抑制劑(截止到2019年)

Infigratinib (BGJ398) :諾華研發的一種有效的,選擇性FGFR抑制劑,作用於FGFR1/2/3,在無細胞試驗中IC50為0.9 nM/1.4 nM/1 nM,作用於FGFR比作用於FGFR4和VEGFR2選擇性高40倍以上,對Abl, Fyn, Kit, Lck, Lyn和Yes幾乎沒有抑制活性。目前處於臨床二期階段,用於治療黑色素瘤和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以及FGFR突變型晚期實體瘤,FGFR基因改變型晚期或轉移性膽管癌等。

AZD4547:新型的口服FGFR選擇性抑制劑,對FGFR1、FGFR2和FGFR3體外測定的IC50值分別為0.2、2.5及1.8nmol/L。AZD4547對VEGFR也有抑制活性,但活力比對FGFR1低約100倍。該藥物由阿斯利康研發,目前處於臨床二期和三期研究中,用於治療實體瘤及非小細胞肺癌。

Fisogatinib(BLU-554):是一種有效的、高度選擇性的、具有口服活性的FGFR4抑制劑,IC50為5 nM,對FGFR1-3的IC50範圍為624-2203 nM。臨床I/II期。

Roblitinib (FGF401):是FGFR4選擇性抑制劑,IC50為1.1 nM。它與FGFR4激酶區域可逆共價結合,對FGFR4的選擇性至少是對檢測的65種激酶的選擇性的1000倍。臨床I/II期。

LY2874455:由禮來公司研發,目前處於臨床二期用於治療晚期癌症。LY2874455是一個泛FGFR的抑制劑,對FGFR1,FGFR2, FGFR3,和FGFR4的IC50值分別為2.8nM,2.6nM,6.4nM以及6nM。並且也能抑制VEGFR2的活性,IC50為7nM。

TAS-120:又名TAS2985,由大鵬藥品工業和大冢製藥共同研發,處於臨床一期和二期階段用於治療成人實體瘤和多發性骨髓瘤。TAS-120對FGFR1、FGFR2、FGFR3、FGFR4的IC50值分別為3.9,1.3,1.6和8.3nM。

中國公司在研:

多家中國公司正在進行FGFRs抑制劑的研究開發,包括諾誠健華、信達生物、基石藥業、再鼎醫藥等公司,候選藥最快進展至臨床3期。

諾誠健華的高選擇性小分子泛FGFR抑制劑ICP-192。可用於治療多種實體瘤,目前正在中國和美國開展多項臨床研究。近期,該產品先後在兩項2期臨床中完成首例尿路上皮癌和膽管癌患者入組。

侖勝醫藥的口服泛FGFR抑制劑derazantinib。去年4月,該產品治療FGFR2基因融合陽性且至少一線系統治療失敗的不可手術切除或晚期iCCA受試者的註冊臨床試驗,在中國獲得批准。據悉,侖勝醫藥合作夥伴Basilea公司正在針對美國和歐洲含有FGFR2融合基因的二線iCCA患者進行一項類似的全球註冊研究。

思路迪的FGFR1/2/3小分子抑制劑3D185。該項目的早期開發和臨床前研究由海和生物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共同完成,2018年,思路迪獲得了它用於腫瘤和肺纖維化治療的全球開發授權。目前正在開展的臨床研究是一項單臂、多次給藥、劑量遞增1期臨床研究。

貝達藥業的FGFR1/2/3小分子口服抑制劑BPI-17509。擬用於肝內膽管癌、膀胱癌和肺鱗癌等FGFR基因變異等實體瘤的治療。去年2月,該產品在中國獲批臨床,貝達藥業已於去年9月啟動了該產品治療晚期實體瘤的1期臨床試驗。

和黃醫藥的HMPL-453是和黃醫藥開發的一款FGFR1/2/3抑制劑,已完成了在中國晚期惡性間皮瘤患者中的1期研究,並著手開展2期臨床研究的計劃。

和譽醫藥的FGFR4小分子口服抑制劑ABSK011。目前,該產品正在中國臺灣地區開展針對肝細胞癌的臨床研究。此外,和譽醫藥還與阿斯利康(AstraZeneca)就FGFR抑制劑AZD4547的開發和商業化達成全球性獨家授權協議,該候選藥已在美國和歐洲開展多項早期試驗。

中國公司引進:

基石藥業:fisogatinib是由Blueprint Medicines開發的一款高選擇性FGFR4抑制劑。此前,基石藥業與該公司已達成獨家合作和授權,獲得了候選藥在大中華區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授權。

再鼎醫藥:bemarituzumab是Five Prime公司研發的一款同類最優的同源異構體選擇性單克隆抗體,是針對FGFR2b過度表達腫瘤的靶向免疫療法,通過增強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直接殺死腫瘤細胞。再鼎醫藥從Five Prime公司獲得bemarituzumab在大中華區的獨家許可,目前兩家公司正在開展一項名為FIGHT研究的3期關鍵性臨床研究,以探索該藥聯合化療一線療法治療胃和胃食管交界處癌的作用。

此外,還有許多其它在研FGFR抑制劑已在中國獲批臨床,包括日本衛材公司(Eisai)開發的E7090,該藥已在中國獲批臨床,針對的適應症為不可切除的FGFR2基因融合晚期或轉移性膽管癌患者。

FGFR抑制劑的未來

鑑於FGFR在不同腫瘤種廣泛存在異常激活,已有公司將FGFR作為「不限癌種」療法聚焦的靶點。

楊森公司正在中國和美國開展2期臨床試驗,使用「籃子「試驗設計,檢驗erdafitini治療攜帶FGFR激活性基因變異的實體瘤患者。另外,Debiopharm公司和Taiho Oncology公司也正在分別開展候選藥Debio 1347和TAS-120在攜帶FGFR激活性變異的實體瘤的2期臨床研究。

國內外多家公司布局FGFRs抑制劑的研究開發;雖然已經有2個FGFR抑制劑上市,但均為多靶抑制劑,而FGFR選擇性及亞型選擇性抑制劑均處於臨床研發階段。

可以預見,FGFR抑制劑有望為多系統腫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極有可能帶來新的重磅炸彈級藥物。

聲明:發表/轉載本文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據此內容作出的任何判斷,後果自負。若有侵權,告知必刪!

相關焦點

  • 液體活檢再進階 通過「微衛星」高效預測不限癌種療效 樣本一致性...
    不限癌種的抗癌療法相繼獲得FDA批准, 但說到首款「不限癌種」療法,還當屬默沙東(MSD)公司的重磅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Keytruda用於治療帶有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的實體瘤患者 (2017年獲批)。這款重磅藥物自2014年首次獲得FDA批准治療晚期黑色素瘤以來不斷擴展其適應症,從而發展成為現在的「不限癌種」。
  • Keytruda第二個「不限癌種」適應症獲FDA批准
    近日,默沙東(Merck & Co)的Keytruda(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 ,作為單藥療法,用於治療先前治療後病情進展、無令人滿意的替代治療選擇、不可切除性或轉移性高腫瘤突變負擔(TMB-H:≥10個突變/兆鹼基[mut/Mb])的實體瘤兒童和成人患者的適應症,根據腫瘤緩解率和緩解持續時間,在加速審批程序下獲得
  • 不限癌種!默沙東「K藥」今日獲批第二個廣譜適應症!
    這是Keytruda第二項「不限癌種」的新適應症。首次獲批是在2017年5月被批准用於無論腫瘤來源,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的實體腫瘤患者。臨床數據此次獲批是基於一項多中心、非隨機、開放標籤、II期KEYNOTE-158試驗結果 (NCT02628067),評估Keytruda(每3周靜脈注射200mg)在實體腫瘤患者中的療效。主要療效評價指標為客觀緩解率(ORR)和持續反應時間(DoR)。
  • 「不限癌種」廣譜抗癌藥!羅氏Rozlytrek在歐盟獲批:治療NTRK融合...
    Rozlytrek是羅氏第一個腫瘤不可知論(tumor-agnostic,即與腫瘤類型無關,「不限癌種」)療法,已在多種腫瘤類型中顯示出持久緩解,包括已經擴散到大腦的腫瘤。在美國和歐盟,Rozlytrek之前分別被授予了治療NTRK融合實體瘤的突破性藥物資格(BTD)和優先藥物資格(PRIME)。
  • 「不限癌種」廣譜抗癌藥開啟新篇章!​十款實體瘤「明星藥物...
    經組織病理學證實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者轉移的惡性實體瘤,已知的治療方式無效或復發的;標準治療下仍發生進展、不耐受標準治療或不存在標準治療的患者。  2. 已有血液和/或組織的檢測報告證明存在NTRK基因融合,擴增,突變患者。
  • 《細胞》: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000萬,整個科學界都在急切地尋找有效的抗病毒療法。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一些針對激酶活性的藥物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確認了數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激酶藥物,希望有關人員能儘快對其進行臨床測試。
  • 「不限癌種」廣譜抗癌藥!再鼎醫藥與Turning Point合作:將repo...
    Turning Point Therapeutics是一家致力於針對癌症驅動基因來開發新一代腫瘤精準療法的美國製藥公司。repotrectinib化學結構式(圖片來源:selleckchem.com)repotrectinib是一款處於研究中的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可有效針對ROS1和TRK A/B/C(由NTRK1/2/3基因編碼),對於未使用過TKI治療或已經使用過TKI治療的患者均有治療潛力。
  • 腦科學日報:膠質母細胞瘤新靶標被發現;限時飲食可以減肥!
    1,「這種病毒不尋常」…《自然-醫學》綜述新冠病毒對肺以外近10種器官系統的攻擊來源:醫學新視點自新冠疫情在紐約爆發後,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的心臟病學專家Aakriti Gupta博士是首批進入ICU參與新冠病毒疾病
  • 在藥物靶標篩選中,CRISPR和RNAi誰與爭鋒?
    他補充道,它提供一個例子說明「為何人們應當採用CRISPR作為一種更加嚴格的方法來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這項研究絕對不會是駁斥基於RNAi實驗獲得的關於必需基因和潛在的藥物靶標的發現的第一項研究。相反,它進一步證實了多年來的報導:RNAi技術存在重現性差、具有脫靶效應以及有時會導致完全錯誤的結果。
  • 科學家發現了胰腺癌的新藥物靶標——PPP1R1B蛋白
    科學家發現了胰腺癌的新藥物靶標——PPP1R1B蛋白 2020-08-13 0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學家開發出新方法篩選新的癌症藥物靶標
    他們利用這種方法揭示出新的藥物靶標,從而可能潛在地改進PD-1檢查點抑制劑(一類新的有前景的癌症免疫療法)的療效。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7月19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 vivo CRISPR screening identifies Ptpn2 as a cancer immunotherapy target」。論文通信作者為小兒科腫瘤學家W.
  • 找準教育的「靶」與「標」(基層通信)
    時下,藉助新媒體開展政治教育,成為不少授課人員的「最愛」。應該說,在疫情防控期間依託網絡海量的信息,拓寬教育渠道,豐富教育資源,值得提倡。但是,面對泥沙俱下的網絡信息,個別授課人員只是一味地「拿來」,感覺資料多了、形式有了、官兵聽了,便完成任務了。其實,這種「快餐教育」看似手法新穎、寓教於樂,實則有些養分不足、深度不夠。
  • 中醫藥如何防治新冠肺炎?上海兩位教授在重要英文期刊發表社論和綜述
    與此同時,陳紅專教授團隊撰寫的綜述《我國中西醫協同防治新冠肺炎》(Combating COVID-19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China),作為《藥學學報(APSB)》「抗疫專刊」的開篇論文發表。
  • 國內外基因治療CMDO市場布局
    在公司從小規模試驗轉向大規模研究,最後進行大規模商業化的過程中,基因治療的載體供應成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病毒載體製造過程繁瑣複雜、成本高昂。在監管上,在臨床試驗的早期難以滿足監管的所有要求。在產品分析上,也缺乏評估載體效力和安全性的標準化分析方法。
  • 中國量子計算新突破 多家A股公司已布局了量子科技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中國量子計算新突破!6億年的活兒,這臺計算機只用200秒就幹完了 6億年的活兒,這臺計算機只用了200秒就幹完了。今天,中國科學家再度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去年9月,美國谷歌公司推出53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懸鈴木」,對一個數學算法的計算只需200秒,而當時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頂峰」需2天。本次中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上的突破,主要源於攻克高品質光子源、高精度鎖相、規模化幹涉三大技術難題。那麼,「九章」的重大意義在哪裡?
  • 上海藥物所開發抗新冠肺炎藥物靶標預測及虛擬篩選網絡應用平臺
    據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網站消息,近日,《藥學學報》英文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發表了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開發的基於網際網路的抗新冠肺炎(COVID-19)藥物靶標預測及虛擬篩選平臺(D3Targets-2019-nCoV)的介紹文章。
  • 某旅組織實彈射擊 靶標在360度範圍內隨機顯現
    原標題:某旅組織實彈射擊 靶標在360度範圍內隨機顯現 讓筆者眼前一亮的是,步戰車、坦克、輕武器射擊全部打破以往「正面射擊打全程」的固定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迷彩靶標在360度範圍內隨機顯現。該旅旅長闞洪力說:「戰場上敵人不可能都是在正前方,我們將側向、反向射擊等課目列為必訓課目,目的就是緊貼實戰,縮短靶場到戰場的距離。」 去年實兵演習中,該旅在第一輪火力打擊中以「行動精確到秒,射擊精確到點,單車控制到線」的標準贏得上級導調組的認可。
  • Nature:利用體內CRISPR-Cas9篩選技術發現新的藥物靶標來增強癌症...
    他們利用這種方法揭示出新的藥物靶標,從而可能潛在地改進PD-1檢查點抑制劑(一類新的有前景的癌症免疫療法)的療效。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7月19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 vivo CRISPR screening identifies Ptpn2 as a cancer immunotherapy target」。論文通信作者為小兒科腫瘤學家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