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電又獲批一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服務航空與航天領域
近日,陝西省科學技術廳發布文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批建設&34;。空間超限探測是對宇宙空間進行更細緻可信的研究和刻畫,是系外宜居行星探測、第一代恆星探測等重大空間探測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陝西省空間超限探測重點實驗室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設立了深空環境效應、感知平臺動力學、衛星編隊穩定性和超限光學成像4個研究方向。
-
叩問蒼穹丨致敬參與首次火星探測的西電航天人
2016年1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獲批立項。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包為民院士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統籌領軍,把控探火任務發展方向;張榮橋總師從整體方案到實施細節一一身體力行,對探測任務的方方面面傾注心血,5個月來埋首於發射場一線;眾多以西電航天校友為首的技術骨幹投身技術研究和產品研製,參與到了探測任務的各個環節
-
TESS系外行星探測計劃
TESS的任務運行中心位於維吉尼亞州杜勒斯的軌道ATK公司,並與深空網絡(DSN)和空間網絡連接,與TESS進行通信以便指揮和控制。TESS的觀測數據將由麻省理工學院的控制中心(POC)進行初步處理,然後發送到NASA的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學處理和操作中心(SPOC),後者將會校準數據並生成光曲線文件,以檢測系外行星的凌日信號。
-
西電兩位教授、兩位校友當選IEEE Fellow
此外,文舸一、黃德雙等優秀校友也同時當選,在人才培養的「西電現象」中再留濃墨重彩的一筆!現為中國通信學會會士、中國電子學會會士,國家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重大專項總體組專家,工信部寬帶無線IP技術標準工作組組長,第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
火星探測、航班化航天運輸! 西電人聚焦航天科技前沿研究
「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1978級西電校友包為民院士在《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主旨報告中向大眾描繪了「航班化航天運輸」的新願景,「把航天飛行速度應用於交通運輸上」,引發了熱烈反響
-
射電探測:系外行星搜尋利器
射電波段是搜尋地外文明(SETI)計劃的主要探測手段,也是探索系外行星磁場的直接途徑。當第一顆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在射電脈衝星周圍被發現約30年後,射電天文開始在M型恆星周圍探測到行星的存在。目前在運行和未來幾年即將投入使用的高靈敏度射電望遠鏡,如我國貴州的天眼(FAST)和正在建設的平方公裡陣列,都將幫助人們探測到更多不同於已發現類型的系外行星,並對行星磁場進行測量。
-
張榮橋總師回西電講述火星探測工程
11月15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黨委副書記楊銀堂主持報告會並致辭。
-
微電子不微丨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郝躍:深耕微電子,引領新方向
」2019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郝躍表示。他以自身經歷,詮釋了科學家的責任與擔當。「微電子不微。」這是郝躍常說的一句話。2004年,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掛牌,這個專門的機構為更深入地進行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2005年前後,國內寬禁帶半導體產業開始發展之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寬禁帶半導體研究已經有了深厚的積累,出版了國內最早探討寬禁帶半導體的專著《碳化矽寬帶隙半導體技術》;2007年,寬帶隙半導體技術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獲批
-
陝西省能源化工過程強化重點實驗室2017年度學術委員會擴大會議
12月23日上午,陝西省能源化工過程強化重點實驗室2017年度學術委員會擴大會議暨雙一流學科建設研討會在化工學院順利舉行。會議由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化工學院院長魏進家教授主持。 學院不但與國內同行積極交流,在國際交流方面也比較活躍,建立了西安交大-牛津大學催化國際聯合實驗室、正在與昆士蘭大學和利物浦大學積極交流籌建國際聯合研發中心。希望化工學院依託陝西省能源化工過程強化重點實驗室,積極進取,不斷創新,為國家和陝西地方經濟服務,做出更大的成績。同時,他希望專家們建言獻策,助力西安交大化工學科的發展。
-
崔鵬院士:重點實驗室要為未來發展奠定科學基礎
12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出席以西京學院為依託單位的陝西省混凝土結構安全與耐久性重點實驗室2020年年會。據了解,2016年11月,陝西省混凝土結構安全與耐久性重點實驗室開始籌建;2018年1月,陝西省科技廳正式批准立項建設,這也是全國民辦高校第一批建立的土木工程類省級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自組建以來,從我省和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的實際需求出發,致力於結構防災減災理論與方法、西部寒區水工結構的安全與耐久性、寒區複雜地基及邊坡的變形與穩定性等多個方面的研究。
-
科學家或已首次探測到來自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
據外媒BGR報導,一個科學家團隊認為,他們可能已經探測到了一顆遙遠的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這將是第一次從系外行星上收集到的無線電信號。如果得到證實,這可能是朝著進一步研究我們附近的系外行星邁出的一大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詳細。
-
西電2020年優青獲資助5人 立項創新高
空間太陽能電站系統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長期從事大型空間可展開機構/結構的分析與設計研究工作。主持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重點項目10餘項。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第一/通信作者在SCI、《機械工程學報》、《宇航學報》發表論文30篇(其中中科院I、II區17篇),截止2020年2月他引264次。申請/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餘項,其中第一發明人22項,登記軟體著作權7項。
-
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南通籍院士保錚逝世
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組成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雷達信號處理國防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信息產業部電子科技委員會顧問、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顧問、空軍科技發展與人才培養顧問。
-
深切哀悼|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院士逝世
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組成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雷達信號處理國防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信息產業部電子科技委員會顧問、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顧問、空軍科技發展與人才培養顧問。
-
科學家首次在一顆系外行星上探測到了水
這顆編號為K2-18b的系外行星與地球不盡相同,卻十分相似。兩者之間為尚未確認的系外行星候選者K2-18c。好消息:我們正駛出110光年以外!儘管可能還不太夠,但科學家們剛在尋找地球以外的宜居星球上取得重大突破,一個天文組在一顆超級地球的大氣中探測到了水蒸氣。
-
準備好迎接系外行星了?NASA最新的系外行星搜尋項目首戰告捷
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來全面了解一下這個系外行星獵手的設計,設計目標,以及它的成功對我們理解系外行星的意義。圖丨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來源:NASA)4臺望遠鏡TESS 的機身很簡單,主要由燃料箱和推進器組成。它有能夠精確控制方向的反應輪,和一對提供動力的太陽能電池板。TESS 還有一個遮陽板,用於保護 4 臺望遠鏡。
-
什麼樣的系外行星能孕育生命?假設地球是系外行星,它會是什麼樣
前言:人類已經嘗試過多種探測系外行星宜居性的辦法,卻忘了一點:換位思考。科學家長期以來都堅持著「什麼樣的系外行星更像地球」的思路,但有一些人卻用了逆向思維,思考「如果地球是系外行星會是什麼樣」。如果我們能夠換位思考,將地球當作是一顆系外行星來研究,發現它的特徵,或許可以成為研究系外行星的重要參考。
-
「陝西省衝擊動力學及工程應用重點實驗室」第二次學術委員會會議...
西工大新聞網12月19日電(史文迪)「陝西省衝擊動力學及工程應用重點實驗室」第二次學術委員會會議於2019年12月17日在西北工業大學舉行。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萬小朋教授代表學校發表了重要講話,向與會專家和代表介紹了陝西省衝擊動力學及工程應用重點實驗室的基本情況,並傳達了學校對實驗室的殷切期望。
-
探測系外行星的不確定性,科學中的不確定性是一件好事?
系外行星曾經被認為僅限於科幻小說的世界,現在已知有4000多個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世界,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最令人興奮的是,像NASA「苔絲號」這樣的衛星越來越有能力尋找更小的巖石系外行星。
-
科學家或已初次探測到來源於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
據外國媒體BGR報導,一個生物學家精英團隊覺得,她們很有可能早已探測來到一顆漫長的系外行星的無線通信數據信號,這將是第一次從系外行星上搜集到的無線通信數據信號。這顆大行星間距地球上大概51億光年,儘管針對數據信號是來源於這顆大行星還是它所緊緊圍繞運作的雙星系統仍有一些爭執,但數據信息好像說明這顆大行星在「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