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解鎖困擾已久的月經病,試試這些綠色療法

2021-01-20 騰訊網

在青春期和絕經期之間

女性朋友大約會有

40年的時間經歷月經

很多人的月經並不正常

比如出現月經失調、痛經、閉經等

令身體和精神都備受煎熬

每逢這非常時期只能通過藥物短暫緩解?

非也!

隨著人們對藥物副作用的認識

有「綠色自然療法」之稱的針灸療法

逐漸被推上了治療月經病的舞臺

下面佛山市中醫院針灸科

鄧聰主任中醫師為大家詳細講解

常見的月經病

READING

一、月經失調

大部分女性21~35天會來一次月經,平均為28天,每次經期2~8天不等,經血量一般少於80 毫升。

月經失調是指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症狀。生殖器炎症、腫瘤等均可引起月經失調。

其中常見的影響因素有:

1

子宮肌瘤

特別是子宮黏膜下肌瘤,即使是體積較小的肌瘤,也會引起月經過多;

2

子宮腺肌症和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

由於子宮內膜向子宮肌壁生長、子宮增大等因素,月經量往往較多。

3

機體處於高雌激素狀態

引起單純性的月經過多。

4

患貧血、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糖尿病、結核、肥胖病等

影響生殖內分泌系統正常功能,導致月經失調。

5

長期處於壓力下、心情壓抑、情緒不佳,經期受寒

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如果長期處於壓力下,會抑制腦下垂體的功能,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爾蒙及不排卵,月經就會開始紊亂。同樣,長期的心情壓抑、生悶氣或情緒不佳,也會影響到月經。女性經期受寒,會使盆腔內的血管收縮,導致卵巢功能紊亂,可引起月經量過少,甚至閉經。

6

各種家用電器和電子設備

各種家用電器和電子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均會產生不同的電磁波,這些電磁波長期作用於人體會對女性的內分泌和生殖機能產生壞影響,導致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

07

濫用或經常大量使用抗生素

對女性而言可致月經失調、不排卵、閉經,這可能是藥物抑制和傷害了人自身的抵抗力,導致了機體功能障礙。噪聲會導致女性機能紊亂,對月經和生育能力均有不良影響。

8

頻繁吸菸

菸草中的尼古丁能降低性激素的分泌量,從而幹擾與月經有關的生理過程,引起月經不調。每天吸菸1包以上的女性,月經不調者是不吸菸婦女的3倍。

READING

二、痛經

痛經是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並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從月經初潮就發生的痛經)和繼發性痛經(月經初潮時無痛經,而在以後出現的痛經)。

原發性痛經的原因多是由於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口狹窄、子宮過度屈曲或膜樣月經,即大片肥厚子宮內膜或子宮內膜管型在排出時引起子宮劇烈收縮所致。繼發性痛經的原因多由於盆腔炎症、子宮內膜異位、腫瘤等生殖器官病變引起的。

另外,痛經與過度焦慮、緊張和恐懼等精神因素及貧血、慢性疾病等體質較差也有關係。

READING

三、閉經

閉經可分為原發性閉經繼發性閉經。原發性閉經是指凡年過18歲仍未行經者;繼發性閉經是指月經初潮以後,正常絕經以前的任何時間內(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經閉止超過6個月者。與月經有關的器官包括子宮、卵巢、垂體及下丘腦,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都可能出現閉經。

月經病的針灸治療方法

體針

常用穴位有子宮、氣海、關元、中極、三陰交等。運用針灸針刺激,需要專業針灸醫生操作。

耳針

常用穴位有內分泌、內生殖器、緣中、皮質下、交感、腎、肝、脾等。刺激方法有:毫針、電針、耳穴壓豆等。耳穴壓豆簡便易行,沒有創傷,疼痛輕微,易於被患者接受。掌握穴位定位後,患者可以在家裡自行貼壓。

灸法

艾條灸方便易行,患者可以在家裡自己和讓家人操作。用艾條對氣海、關元、三陰交輪換懸灸20~30分鐘。每日1次,直至症狀消失。

穴位埋線

將一生物蛋白線埋入相應穴位裡以緩慢長時間刺激穴位,從而取得治療效果的治療方法。

穴位埋線優點:長效刺激、療效鞏固、省時方便。一般10~15 天治療一次,一個月經周期治療2次。要求消毒嚴格,無菌操作,需要專業醫生操作。

穴位敷貼

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貼敷藥物,通過藥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療疾病的治療方法。常用的中藥處方有:

1、當歸9克,鹿茸3克,肉桂、乾薑、白芍、紅花、川芍各6克。適用於月經提前、推後或先後不定期。

2、當歸30克,紅花、川芎、月季花各15克。適用於各種月經失調。

3、人參、麥冬、五味子、當歸、熟地、香附各20克,黃芪、菟絲子各40 克,丹參30克,鹿茸15克。適用於月經過少,尤其對於血虛、腎虧型月經過少者有較好療效。

操作方法:將處方中藥物共研細末,貯瓶。取藥末適量,用水(或米醋、薑汁等)調成糊狀,敷於肚臍正中之神闕穴,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若局部皮膚無殊,直至症狀消失。

拔罐

留罐法:將罐吸附在相應的穴位上後留置5~10分鐘。可用火罐、抽氣罐等。

刺絡拔罐法:消毒穴位後用消毒過的三稜針點刺3~5下,然後將火罐拔於點刺的穴位,經前2~3天開始治療。本法尤其適用於由氣滯血瘀,寒溼凝滯所引起的各種月經失調。

拔罐一般在經前2~3天開始治療,具有活血化瘀、疏經通絡的作用,對氣滯血瘀引起的月經失調尤為合適。月經量多時慎用。

有月經病的女性不妨在醫生的指導下

辨證使用以上綠色療法

告別月經病困擾

專家介紹:鄧聰

主任中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針灸科省重點專科秘書、教學秘書,廣東省針灸學會灸法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首屆名中醫師承項目(老錦雄教授)學術繼承人,2003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並於同年考入上海同濟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師從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2006年畢業後,師從嶺南針灸名家老錦雄教授,一直堅守針灸專業臨床、教學及科研的一線工作。

擅長中醫體質辨識及經絡辯證,堅持中醫中藥及傳統針灸療法,開拓思路,開展切脈針灸、麥粒灸、梅花針、刺絡放血、浮針等多種針法、灸法的靈活運用,對月經前後、孕產前後、毀損性皮膚病(痤瘡、黃褐斑、禿髮、蕁麻疹、溼疹等)、痛症及神經損傷的針灸及中藥辨證調理有一定的臨證心得。目前主持並參與省、市、局級課題多項。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病有最新療法
    帕金森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長期引發醫學界和民間的廣泛關注。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行的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病最新療法。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對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腦深層刺激手術的發展產生了全球性影響。
  • 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已啟動國際Ⅲ期臨床患者入組
    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來自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的最新消息說,中國原創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目前已順利完成其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
  • 針灸能治哪些病六類疾病試試針灸
    針灸是中醫上的一種療法,那麼針灸能治哪些病?針灸到底有什麼作用?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針灸能治哪些病吧!什麼是針灸?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
  • 快訊:幹細胞療法在運動神經元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更新和多向分化的原始細胞群,至今已鑑定幹細胞可分化為多種細胞:脂肪細胞、軟骨細胞、骨細胞、神經元、肝細胞、心肌細胞等。幹細胞療法在運動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諸如運動神經元病)等多個系統疾病已有深入的臨床研究與實踐。
  • 未來5年 帕金森病療法將有重大研究突破
    MJFF執行長Todd Sherer博士說,該組織「是世界上最大的致力於帕金森病研究的非營利性資助者」,他預計未來五年在開發帕金森病療法方面將取得重大進展「以減緩或阻止疾病進展」。事實上,MJFF在研究帕金森病的療法方面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Sherer博士說,帕金森病的病因被認為是遺傳傾向和環境觸發因素的綜合作用,研究揭示了該病與其他神經系統疾病之間的聯繫。
  • 新療法層出不窮 治癒帕金森病未來可期
    他補充說:「我認為可能帶來重大進展的潛在技術已經存在,問題是如何把這些進展組合到一起,改變疾病療法。」Inhibikase公司的執行長兼創始人Milton Werner博士對此表示贊同:「我們公司相信治癒是可能的,可能是通過聯合治療策略。」Inhibikase正在開發一種小分子激酶抑制劑,幹擾帕金森病的發生和進展。
  • 衛生巾自由背後,是陷入月經窘境的萬千女性
    美劇《小小安妮》高中時期,有個問題困擾了我三年,那就是為什麼我每次去學校商店買衛生巾,那個賣貨的阿姨都會特意拿黑色塑膠袋幫我裝起來,即便我從來沒有要求這樣做。其他女生也有相同的待遇。只要你買了衛生巾,你就會收穫阿姨十分貼心的黑色塑膠袋。以至於,這成了全校男女心照不宣的一種默契——黑色塑膠袋等於衛生巾。所以,這個袋子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掩耳盜鈴麼?這個問題直到今天我也找不到答案,姑且將它命名為「黑色幽默」。在這小小的塑料質地的黑色幽默背後,是埋藏在人們內心深處,對月經的羞恥感。衛生巾有什麼不可見人的?
  • 試試負離子療法
    試試負離子療法   目前,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人數正在不斷上漲,老年痴呆症的預防和治療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老人痴呆症是老年常見病之一,那麼,老年痴呆能治療好麼?   老年痴呆能治療好麼?   對症療法:老年痴呆患者常有精神症狀,可酌情選用抗精神病藥物。
  •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綜述)食物副產品中的多酚作為炎症性腸病傳統療法的替代或補充療法的潛力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綜述)食物副產品中的多酚作為炎症性腸病傳統療法的替代或補充療法的潛力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撰稿人:陳笛 海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級博士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慢性胃腸炎症性疾病,在世界各地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 月經不調與卵巢癌的關係
    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女性卵巢癌與女性的月經不調有一定的關係。可見大病起於小病,身體不適不可輕易忽視。   卵巢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無疑是卵巢最恐怖的。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女性卵巢癌與女性的有一定的關係。可見大病起於小病,身體不適不可輕易忽視。
  • 「腦起搏器」之父本納比: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成為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
    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 徐金忠)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帕金森氏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
  • 還在忍受青春痘、銀屑病的困擾?(圖)
    侯賽 攝  青春痘、白癜風、牛皮癬、尖銳溼疣……這些字眼,不少人都能在街頭巷尾傳發和張貼的小廣告裡看到。雖然不是一些嚴重到致命的疾病,但不少人卻因為這些皮膚疾病,心理蒙上陰影。有人甚至內心產生了自卑、焦慮情緒,害怕到大醫院就診,選擇到小廣告中的私人診所就診。
  • JMT-治療帕金森病——DBS療法(腦起搏器)|脈衝發生器|帕金森病|...
    DBS療法,是美國斯科特斯德梅奧臨床醫學中心的神經病學專家們現在施行的一種深度腦刺激(DBS)療法,用於治療一種遺傳性的肌張力障礙,可明顯改善病情。DBS療法主要是將電極植入到患者腦內,運用脈衝發生器刺激其大腦深部的某些神經核,糾正異常的大腦電環路,從而減輕這些神經方面的症狀。
  • 基因療法和活細胞療法
    基因療法和活細胞療法人體大約有10萬個基因,它們保證了人體的正常運轉,一旦基因出現缺陷就會導致人得病。基因缺陷是造成百分之二十五的生理缺陷、百分之三十的兒童死亡和百分之六十的成人疾病的病因,與人類的健康有密切的關係。
  • 禮來阿爾茨海默病抗體療法達到2期臨床主要終點
    然而最近15年來,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多項在研療法在後期臨床開發階段「折戟沉沙」,其中包括多種靶向β澱粉樣蛋白的在研療法。因此,人們也對β澱粉樣蛋白是否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原因產生了懷疑。
  • 量子力學三大難題,困擾科學家已久,如果解決人類文明將迎來改變
    其實這是因為量子在發生糾纏後,它們之間的狀態就是發生了改變,當多個量子相互作用後,它們的狀態就無法單獨來講了,我們只能把這些量子當成一個類似於整體的狀態來描述,這個狀態就被稱為量子糾纏。這就是困擾科學家的難題,如果我們可以確切地觀測量子的狀態,在很多領域都會有很大的突破,最顯著的應該就是量子計算機的錯誤率會大大減少,在利用量子狀態製造新材料時,也會少很多麻煩的步驟。三,弦理論是真的嗎?
  • 月經幾天後容易懷孕 月經幾天後容易懷孕初期症狀
    2、如果月經周期不穩定,排卵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推算:排卵期第一天=最短一次月經周期天數減去18天,排卵期最後一天=最長一次月經周期天數減去11天。計算方法是以本次月經來潮第一天為基點,向後算天數。女生月經剛完可以同房嗎很多女性都知道月經期間是禁止有性行為的,因為經期同房容易發生感染,那麼月經過後就可以立刻同房了嗎,月經過後同房會懷孕嗎,其實很多人也不太了解,為了讓大家知道月經過後幾天可以同房不會懷孕的症狀等情況,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各位具體介紹一下。
  • 幹細胞療法:分泌多巴胺神經元神經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前景廣闊
    幹細胞療法是用一種特定方式將細胞移植到病灶處並進行分化,重建功能正常細胞或組織,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目的,為包括帕金森病在內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治療提供新思路。帕金森病會引起運動障礙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種危害中老年身體健康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全球有600多萬人患有帕金森病,它是阿爾茨海默病之後第二常見神經退行性疾病。
  • 亨廷頓病(HD)疾病修飾療法!羅氏/Ionis反義RNA療法RG6042進入III期...
    2019年01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Ionis製藥公司是反義RNA療法方面的行業領導者,已利用其專有的反義RNA技術,創建了一個龐大的首創或同類最佳的藥物管線,在研藥物超過40種,並與多個行業巨頭達成了戰略合作。
  • 研究人員發現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基因療法新靶點PGC1-α
    英國研究人員10日說,他們的小鼠實驗顯示,基因療法也許能成功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不過,專家們強調,這一發現是否適用於人類尚需進一步研究。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負責研究的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瑪格達萊娜·薩斯特說,他們利用經過改造的慢病毒載體把一種叫PGC1-α的基因注射入小鼠大腦的記憶區域,這些小鼠剛開始出現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狀。結果顯示,這種療法阻止了小鼠大腦中β-澱粉樣肽的積聚,後者被認為會導致腦細胞的死亡,與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緊密相關。研究人員說,在利用基因療法治療4個月後,這些小鼠大腦中很少有阿爾茨海默病標誌性的澱粉樣斑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