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爸爸自述理解與相愛:陪伴孩子參加高分高能落地班學習有感

2021-01-09 天天陪伴

去上海,陪初一在讀的孩子參加《高分高能規律》落地班學習,兩天兩夜的時間過得飛快,讓人意猶未盡,感慨萬千間,有歡笑也有淚水,簡要分享二三在這裡。

1、家長要勇於直面家庭教育這一世界性話題。

誠如易哥所說,家庭教育是世界性話題,絕非我國獨有,日本、英國、加拿大等所有國家裡的每一個家庭都面臨著家庭教育的考驗。

面對孩子的成長,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這本就是一個問題重重的過程,不能任性溺愛,不能盲目樂觀,更不能像是賴活在「網略世界」裡,暗黑森林,移動迷宮,九層妖塔,十八般煉獄,坐井觀天,生無可戀。

有問題,不可怕,關鍵是要有直面問題的勇氣,更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是何種膚色,我們都是地球人,都有同理心。人們的愛心是相通的,我們捧著一顆柔軟的心去無條件地愛孩子,愛對方,終能化危為機。

任何事物任何人的發展之路,總是有波峰有波谷的,只要足夠努力勇往直前,終將呈現出螺旋式前進上升的狀態。

2、讀書求學的路永不過時。

孩子們讀書學習成長,仍然是這個時代裡成人、成才、成就大人生的重要途徑。在階層固化日益嚴重的當下,讀書求學依然不過時,不管是城裡孩子,還是農村娃,通過讀書求學都將實現自我價值。

要走出「讀書無用論」「學歷無用論」的迷魂陣,當然,學歷要能夠與能力匹配,而不能僅僅只是一張紙,更多的是要一種學習力的證明。

課堂上播放的一張張照片裡,那些山區孩子沿著讓人心驚肉跳的懸崖土路去求學的場景,讓人心痛不已,也催人奮進。學習平臺和條件都相對優越的孩子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一把,拼搏一把的呢?俗話說,「愛拼才會贏」,拼過,搏過,方能無愧於心。

這世上沒有「等」出來的成功,只有「幹」出來的輝煌。

3、親子互動喚醒「我愛你」。

每晚課程結束前,都會有一場親子活動,讓我印象尤其深刻。

當孩子跟我們再次零距離接觸,親密相擁,四目相望時,心底深處最柔軟的親情瞬間被喚醒了。那一刻,也曾老淚縱橫嘆天地,也曾心若清水不染塵,淚眼婆娑之中震顫不已,這就是上帝賜給我們的寶貴禮物啊!舉世無雙,獨一無二,此刻除了感恩,還是感恩!我愛你,NO WHY NO REASON,只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4、雙向性親子關係意味著父母要成長自己。

易哥生動地詮釋了親子關係的「雙向性」,頗有見地,似乎端掉了董進宇博士「扣」在爸媽頭上的「緊箍咒」:我們愛孩子到足夠純潔時,孩子也會給予我們愛的回饋。

其實,細思極恐。倘若我們給與的是「有毒的愛」、「有毒的陪伴」時,那孩子回饋給我們的能是良性的愛嗎?個人以為,概率極低。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責任的天平砝碼依然是傾斜在父母這一邊。

父母用自我成長和完善,進而去正向影響帶動孩子的成長,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要義之所在。基於此,家庭教育說到底是教育者(父母)的自我教育。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我們腦袋裡的水就不純淨,怎麼能給孩子以如許清水呢?更談不上能有正確的反饋。

心中無情,何以施愛?!

面目猙獰,哪來被愛?!

像極了談戀愛,我愛你,你也愛我,才可能相親相愛,地久天長。倘若是苦苦的單相思,愛最終只能走向灰飛煙滅。親子關係雙向流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作為父母,我們要理解體會到孩子們讀書學習的辛苦,雖然那是他應該做的分內事,換位思考下,如果讓我們來做孩子做的事情,未必有他們做的好。

同時,作為日漸長大的孩子,也需要理解和體諒父母的操勞與不易。上有老下有小,單位裡還有N個大小領導,既要柴米油鹽醬醋茶,也要琴棋書畫闖天涯,常有疲憊不堪的無奈與尷尬,可還是要強裝笑顏照顧到孩子的情緒,尤其在學習了博瑞智家庭教育的爸爸媽媽們,要時刻給孩子傳遞正能量,不能打擊,和一以貫之的教育觀念相反,完全做到,真的很不容易。

所以,要多多換位思考,多多體諒。

我們和孩子不一樣,人生的每個階段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你有你的人生追求,我也有我的事業目標;我們又一樣,一脈相傳同根生,相互獨立又有交集,風風雨雨人生路,我們抱團取暖,攜手前行。

此時此刻,我想說:孩子,自己的路要自己走,你的地盤你做主,你不需要嘮叨,絕不打攪;你若需要輔助,我們隨時都在。一個屋簷下生活,不同的個體,我們之間,或許有誤會,難免有分歧,但就事論事,不能讓這些分歧影響到我們的父子母子之間的溫情親情,更不能因此有相互的人身攻擊啊!

人生相遇相聚一場不容易,一路相知相伴且行且珍惜!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你我有關,努力活出自己真實的模樣吧!

愛是你我,孩子!願你我之間多份理解與關愛,願你我都能被歲月溫柔以待,溫情以待!

We should be love and understand each other with our soft heart!

Thank you for all!!

作者:羅先振

編輯:陪伴

關注 ,每天為您分享家庭教育、校園資訊、學習方法、個人成長等相關內容,陪伴孩子,成長自己。

相關焦點

  • 爸爸掛帥好榜樣,家庭教育新常態——長沙市南雅中學初1908班家長...
    班主任陳宏資老師從孩子的現狀及平時與父母的交流視角出發,做了《孩子新困惑,爸媽新教育》的精彩專題講座,建議家長宜更好地營造融洽和諧的家庭氛圍,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尤其是爸爸們要給予孩子有效的陪伴,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好榜樣,傳予孩子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做個好丈夫關心體貼媽媽,給孩子建立起內在的自信心與安全感,引導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懂得關心、體貼他人,學會愛的能力,奠定未來獲得幸福的基石!
  • 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束手無策,寫作業需陪伴?家長該如何教育
    我們年輕的媽媽就告訴他這樣子是錯的,並且教他怎麼寫,但是孩子並不聽講,而是固執己見覺得自己寫的是對的,最後我們的媽媽被氣哭了,寶寶也一起跟著哭了。還有一種是孩子的作業沒有完成?我們學校的老師向家長進行反應,頓時老師和家長吵了起來,一直在談論陪孩子寫作業到底是家長的事兒,還是學校老師的事兒,由此引發了大片的評論很多的爸爸媽媽都站出來說話了。
  • 高分低能娃,贏得眼前卻輸了未來,培養高分高能,父母需要這樣做
    高分低能的孩子大部分的時間被父母要求去看書本和寫題,而且父母也不鼓勵孩子去學習一些生活常識,覺得這些知識對於孩子是無用的,這就導致了很多成績很好的同學卻會放一些十分幼稚的常識錯誤,有時候這些錯誤會使孩子遭到周圍同齡人的鄙視,所以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最基本的生活常識,而家長也應該注重孩子最基本能力的培養。是什麼導致孩子高分低能,而高分低能的後果又是什麼呢?
  • 新學期優學派U60陪伴孩子一起學習
    新學期優學派U60陪伴孩子一起學習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當然我也不例外,希望孩子能夠學有所成。暑假期間,原本想給孩子報名補習班,但是疫情反反覆覆,就沒有讓孩子外出參加輔導班,而是自己在家學習,因此想買個學習機輔導他功課,學習機哪個牌子好也成了困擾我許久的問題,經過多方考量後選擇了優學派U60,一個多月使用下來效果也很好,現在新學期即將開始,希望他能在學習上進步更多。
  • 鄉村教師心中的「雙極教育」高分高能和低分高能
    鄉村教師心中「雙極教育」 高分高能和低分高能我曾經是某鄉村中學七年級一班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班裡有50名學生。學校七年級一共有四個班級。一班二班是重點班,三班四班是普通班。重點班五十人,普通班是六十人。我當時的理念就是消滅(大幅減少)中等生。
  • 31位家長要求多動症孩子離班 學校開「一個人的班級」
    副科採取「隨班上課」的方式,在三年級的幾個班輪流上,不固定班級。班主任還是3班的班主任。  和孩子父親交流後,祝校長發現,這位年輕的父親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和班上其他孩子一樣學習、生活。他並不是很情願孩子脫離集體生活,認為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並無益處。  但其他家長認為,這個方法比較好,各退一步,在既不影響其他同學的情況下,浩浩還是能接受教育。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高效能孩子的7個習慣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提供「特殊時期特別家教」,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
  • 幼兒園家長會發言稿:蒙氏班家長會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謝和歡迎各位家長們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我班的家長會,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經過上學期的幼兒園生活和學習,我們班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在本學期中我班來了一些新小朋友,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稍後,我會對他們一一進行點評。
  • 傳統興趣班教育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了解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明明的媽媽為了孩子能夠不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補習班那是一個一個的多,有些時候爸爸還會勸媽媽要給孩子一定喘氣的時間,不要給孩子壓的太死,這樣對孩子的身體還是心裡都會帶來一定的壞效果。可是媽媽還是沒有改變,只會給爸爸說「現在的孩子都是學的五花八門的,那個孩子不是學習這麼多呢,我這樣也是為了孩子好,多一門就是多一項技能」,明明上的一些補習班有自己的西洋棋以及跆拳道。
  • 還在為孩子幼升小焦慮的家長看過來
    我們一路陪伴,一路觀望。網課期間,我親身經歷了孩子的成長。103博雅班開展了課內海量閱讀,語文戴老師帶著孩子讀詩歌、誦童謠、講繪本。老師說最好的教育就是做榜樣,最深的愛就是陪伴,就是願意舍己花時間陪孩子。我們很願意按照老師的指引,悉心陪伴孩子。
  • 過來人經驗:周末興趣班等娃,家長的不同表現,反映孩子將來成就
    文|文兒作為一名上學娃家長,周末比平時還要忙,原因就是要送娃去興趣班。當然,把娃送進班裡後,剩下的等待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了。一般興趣班會有等待區,幾排座位家長隨意坐,有的等待廳還有顯示屏,上面顯示實時教學畫面,供家長參考。運動類的興趣班,家長面前是透明玻璃牆,可以直觀地看到裡面孩子的一舉一動。
  • 小學生家長痛恨的手抄報作業,竟然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學習能力?
    「手抄報」作業的煩惱和一位爸爸聊天,說起孩子孩子平時和假期的手抄報作業,他特別煩惱:老師經常留各種各樣的手抄報,什麼科學小報、數學小報、語文小報、足球小報、古詩小報、健康飲食小報、關于于學習計劃的小報,孩子根本就不會做,都得家長幫助設計,這樣的作業到底是留給孩子還是留給家長的?
  • 自我實現=學習動機,家長的愛和尊重,是孩子實現自我的永動機
    孩子缺乏學習動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給了孩子錯誤的引導。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孩子缺乏學習動機的案例。彬彬的媽媽是大學老師,爸爸是公務員,他們從小就對彬彬有很高的期待。表面上看,彬彬的爸媽沒有什麼大錯誤,但仔細分析,彬彬缺乏學習動機跟爸媽有很大關係。大部分家長都像彬彬爸媽一樣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送他去參加各種早教、培訓班,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
  • 北京高考化學一輪全程班機構_清北學習幫
    北京高考化學一輪全程班機構,清北學習幫,我們始終相信,只要有誠信的態度、真誠的服務和不變的初心,在學員和老師的齊心協力下,定能創造更好的成績。北京高考化學一輪全程班機構, 面向廣大高考優秀學生,利用優能獨特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進行全面、精細的高考化學一輪複習,領先於正常教學進度和難度。
  • 家長怎麼看孩子學習KET/PET?
    劍橋英語等級考試考察的是學生在生活中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能夠為以後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於孩子學習KET/PET的過程,家長有什麼樣的看法呢,孩子的成績和水平又得到了什麼進步?一起來看看吧。1、peter爸爸對我們的教學模式給予了高度的肯定peter的學習成績情況:9月份進行水平測試的時候,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都存在不足,成績只有117分,而KET的通過分數最低是120分。
  • 共情力,孩子閱讀理解的「金鑰匙」,家長的作用比老師更重要
    #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很多家長和老師絞盡腦汁的事。還是以朱自清的《背影》為例,看看怎麼可以引導孩子運用共情力,達到對文章的精準理解:我們可以教孩子在大腦中先模擬一個類似的,與自己生活相關的場景:冬天早晨上學,爸爸把你的衣服上最上端的一顆扣子仔細地幫你扣上。然後一步步引導孩子思考:1這個動作是簡單,還是複雜?這是日常生活中一個很常見的場景。
  • 當孩子不想學習音樂,家長需要堅持嗎?
    從小就學習過音樂的人很多,但是能夠堅持到底卻很少。放棄音樂的原因有多種多樣,」孩子不想學了.」是眾多原因中的一種。「如果孩子不想學音樂,那就不學,還可以試試其他的興趣班。」這應該是很多同意讓孩子放棄學習音樂的想法,這也是小編曾經的想法。
  • 育兒教育分享—好爸爸的8個標準
    爸爸們,也許你的事業有成,但事業的成功彌補不了陪伴孩子的時間,你是孩子離不開的人,放下你的手機,離開你的電腦遊戲和酒桌飯局,好好陪伴孩子運動、遊戲,聽聽孩子們的心裡話,你會發現,你帶給他的快樂和幸福是母親無法滿足的。爸爸們有沒有犯這樣的錯誤:爸爸手上拿著手機卻要孩子認真做作業。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孩子的自信,來源於家長:8個教育關鍵詞,你做到了...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提供「特殊時期特別家教」,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
  • 延吉:考生家長考點門前貼打糕 寓意「打高分」
    每年高考這一天考生家長們都會早早地來到考點門前,把精心準備好的打糕貼在學校專供的牆(木板)上,有的把孩子的名字及祝福的話寫在紙條上,貼在打糕外面,希望孩子「打高分」。這是一種美好的祈福,也是一種獨特的習俗。今年的高考雖延後一個月,又遇上陰雨天,但仍有不少考生家長起早冒雨前去貼打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