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鋼建:百萬年人類史的史籍記載和考古證據

2021-01-20 杜鋼建

百萬年人類史的史籍記載和考古證據

杜鋼建

 

人類歷史究竟有多少年?綜合四川盤古王表等古代碑文和有關文獻記載,從盤古至稀韋氏止,共治世五億八千三百四十八萬零一百四十八年。換言之,到遠古帝王稀韋氏時期,人類歷史已經有583480148年。人類有五億多年的歷史,這需要等待進一步考古發現。但是,根據史籍記載和已經完成的考古發現,人類歷史至少有幾百萬年。

根據越南文獻《金履祥綱目前篇》記載,唐堯戊申五載越裳氏來朝獻神龜。堯帝時期,越裳氏派使者向帝堯進貢大神龜。根據《尚書大傳》記載,交趾之南,有越裳國。南蠻林邑國在漢時屬日南郡,古越裳之界也。古越裳地區在交州南,北連九真。周初便與中原王朝交往。周成王時,越裳氏曾來朝獻白雉。


根據越南文獻《金履祥綱目前篇》記載,越裳氏向堯帝所獻神龜記載,天地初分之時,盤古生於其中,能知天地之高低及造化之理。故曰:盤古氏開闢天地,蓋首出御世之人也。又曰渾敦氏。盤古氏後有天皇君兄弟一十三人,姓望,名獲,字子潤,號曰天靈,以木德王,被跡在柱州崑崙山下。其時地殼未盡堅固,屢屢遭逢劫火,天皇始制幹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其年歲兄弟各一萬八千歲。


根據越南文獻《金履祥綱目前篇》記載,天皇君後,有地皇君繼之,姓嶽名鏗,字子元。兄弟共十一人,興於熊耳龍門山,以火紀官,爰定日、月、星三辰,是為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十一月為冬至。兄弟各一萬八千餘年。


越裳氏向堯帝所獻神龜還記載有地皇君後的十紀。十紀中其一曰九頭紀。其二曰五龍紀。其三曰攝提紀。其四曰合雒紀。其五曰連通紀。其六曰敘命紀。其八曰因提紀。其九曰禪通紀。其十曰疏仡紀。龜文背面記載,自開闢以來,至黃帝有熊氏元年,共二百七十五萬七千七百八十年。根據神龜記載,到黃帝時期人類歷史已經有2757780年。


根據《五運歷年紀》的記載,宇宙首生盤古。盤古是人類的祖先。根據《五運歷年紀》記載,天氣濛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裡,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氓。根據此說,地球上首生盤古,垂死化身,人類從此誕生。


根據晉張華《傅物志》編撰的《廣博物志》記載,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嶽,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髮為草木。根據秦漢間俗說,盤古氏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根據先儒的說法,盤古氏泣為江河,氣為風,目瞳為電。古代傳說盤古氏喜為晴,怒為陰。根據吳楚地區的說法,盤古氏夫妻,陰陽之始也。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亙三百裡,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祠,今人祝祀。南海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盤古氏,天地萬物之祖也,而生物始於盤古。盤古最早出現在大湘西地區。


根據《路史·前紀一》羅蘋注,昔二氣未分,螟涬鴻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末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乎其中。盤古真人出現以後,復經四劫,天形如巨蓋,上無所系,下無所依,天地之外,遼矚無端,玄玄太空,無響無聲。元氣浩浩,如水之形。下無山嶽,上無列星。積氣堅剛大柔服維天地浮其中,展轉無方。若無此氣,天地不生。復經四劫,二儀始分,天地相去三萬六千裡。崖石出血成水,水生元蟲,元蟲生濱牽,濱牽生剛須,剛鬚生龍。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元始天王常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復經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澗積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姿絕妙。當遊厚地之間,仰吸天氣,號曰太元聖母。元始君下遊見之,乃與通氣結精,招還上宮。盤古真人即元始天王顯然是來自地球以外的外星人或者外星神。太元玉女即太元聖母顯然也是來自外星。


根據《水經注》記載,湖南沅陵為盤古的故鄉。盤古文化在沅陵地區延綿不絕。該地區生兒育女叫盤兒盤女,娶妻叫盤媳婦,修房建屋叫盤屋,唱歌叫盤歌,勞動叫盤工,小孩調皮叫盤淘。


根據清代馬驌《繹史》記載,盤古屬於宇宙神人。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後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瀆,毛髮為草木。根據週遊《開闢衍繹》附錄《乩仙天地判說》記載,天人誕降大聖。曰渾敦氏,即盤古氏,初天皇氏也。龍首人身,神靈,一日九變,一萬八千歲為一甲子,荊湖南以十月十六日為生辰。有初地皇氏,初人皇氏。天皇氏出現在大湘西地區。


2002年夏天,湘西沅陵醜溪口村的村民們在半溪山腰古洞中,發現一把大石鎖。村民們將石鎖挪動後發現下面是洞中之洞。其中有56張石床規則地排在一起。有的石床上面,長了鐘乳石,表明人工石床的歷史非常悠久。當年有眾多專家、學者前來實地調查。

經過中外考古學家的研究,洞中56張石床和石灶、石斧等都是遠古人類留下的遺物。該洞穴形成已有100多萬年歷史。洞中人工製造的土石建築清晰可見,洞壁上有古代刻劃符號。洞內遺物經中外眾多的歷史、考古、民族、民俗、建築專家和學者的考證,人類生活在此的歷史有百萬年。最終把該洞穴定為盤古居室,也稱盤古洞。其實,在我看來,專家們的思想還不夠解放。專家們認為有百萬年的歷史足以視為盤古時代的遺址。我認為此洞只是盤古後裔的居所。盤古開天地,何止億萬年。此洞因有百萬年前的人工石器製品,堪稱石匠鼻祖洞。


2011 年以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西洞庭盆地的澧水及支流開展考古專項調查和試掘工作。新發現50 多處舊石器地點。在中更新世早期五級階地網紋紅土中發現了舊石器遺存。西洞庭盆地的考古發現將本區域人類活動歷史向前推進至70 多萬年。從百萬年前的盤古洞遺址,再到70萬年沒有中斷的西洞庭盆地的考古發現,表明人類百萬年歷史在湖湘地區一直有傳承。


盤古文化在大湘西地區由來已久。沅陵醜溪口鄉盤古洞位於伏羲開國的崇山南麓。在大湘西地區,盤古文化的歷史遺蹟遍布各地。張家界地區有盤古山,又稱天古山、中央山、熊羆巖。張家界地區熊山還有盤古石。張家界地區崆峒山有盤古洞。今張家界崇山地區最早有盤古十三部落。其中有伏羲部落、大容部落、容成部落、大庭部落、伯皇部落、姜央部落、慄陸部落、驪畜部落、華胥部落、弇茲部落、尊盧部落、高麗部落、金門部落。這些遠古部落的後裔從崇山地區陸續走向世界各地。


崇山地區歷史上工匠大師遺留的遺物和遺址有多處。崇山地區一直有崇山十寶或者十六寶的傳說。這些寶物均為歷史上工匠大師的產品。其中有火神石、伏羲瑟、女媧笙、祝融鬲、天師鏡、高辛鼓、驩兜鼎、樂祖琴、庸成晷、赤松爐、刑天斧、玄冥珠、蚩尤叉、三大八卦盤等。


盤古開天闢地的事件有歷史和天文依據。根據古代易經大師邵康節的研究,天始開於子,復卦也。子歷一萬八百年為一會,醜歷一會,地始成,曰地闢於醜,臨卦也。寅歷一會,人始生,曰開物於寅,泰卦也。周十二宮,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終,坤卦也。邵康節是歷史上的易經大師,精於預測,能夠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事務把握規律,貫穿解讀。通過《易經》理論和天文星象解讀盤古開天闢地,證明盤古開天闢地的事件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盤古開天闢地的事件能夠說明人類產生的時間和空間。在遠古以前,首出盤古,開闢人類歷史。


盤古開天闢地的事件,在夏商周時期也有記載。根據戰國時期匯集成書的《六韜·大明》記載,盤古之宗不可動。召公對文王勸說,天道淨清,地德生成,人事安寧。戒之勿忘,忘者不祥。盤古之宗不可動也,動者必兇。召公對周文王的勸誡是針對崇山地區的盤古之宗而言的。崇山地區歷史上有盤古十三宗即十三部落。崇山地區神聖不可侵犯。歷史上在崇山地區動兵殺戮的,都沒有好下場。


崇山地區是盤古之宗的祖地,自古以來,靈驗驚人。舜帝兵伐驩兜崇山天國,敗走九疑山而死。周文王不聽召公勸誡,兵進崇山祖地,攻打崇侯虎所據古城。經過長期圍攻,雖然消滅了崇侯虎,但是周文王不久於人世。楚武王熊通追殺楚歷王之子熊詡。聽說熊詡躲進崇山祖地,熊通於是不再進兵。殺人魔王白起率兵伐楚,打到崇山南麓辰州即沅陵地區,得知前面是盤古之宗的祖地,急遽退兵。自古兵家敬畏盤古。我在崇山北麓的西北地區石門夾山寺聽龍館長介紹了大量夾山寺和當地的故事,其中許多都是他的親身經歷的。崇山盤古部落地區有很多靈異事件,神秘莫測。


從古代文物碑文的記載看,《盤古王表》證明遠古天皇氏的存在。在四川綿陽鹽亭縣自古以來有石龜碑文,無人能夠解讀。清朝末年當地秀才何拔儒赴日本留學,將碑文拓本帶到日本求教日本專家。經過多年研究,何拔儒解讀該碑文為盤古王表。何拔儒於1955年辭世,時年93歲。


《盤古王表》貢獻之一在於明確天幹地支製作於天皇氏時期。根據先秦時代成書的《世本》記載,黃帝時代容成作曆法,大橈作甲子。根據《呂氏春秋》記載,大橈作甲子,黔如作虜首。大橈製作六十甲子紀年法,黔如作了補充,置有閏月。而《盤古王表》裡則提出天幹地支是在伏羲、神農、黃帝之前的遠古天皇氏時期所制。容成、大橈和黔如都是在大湘西地區傳承天幹地支的曆法文化。


十幹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 玄(黑戈)、昭陽。十二支曰: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胖、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其年歲兄弟各一萬八千歲。


根據《盤古王表》的記載,盤古氏後有天皇君,姓望,名獲,字子潤,號曰天靈,兄弟一十三人,以木德王,被跡在柱州崑崙山下。望獲在《路史》中也有記載。根據《路史·前紀二·天皇紀》的記載,粵有天皇,是曰天靈,望獲強尊。天皇望獲出現在大湘西地區古粵地。


天皇望獲的後裔望乘、望光和望洋等在商朝時期屬於方國望國的王族領袖。古望國的地理位置在今長沙地區西部望城至寧鄉一帶。天皇望獲的後裔有一部分在商朝末年跟隨攸國的國王攸侯喜等東渡美洲,成為印第安人的部落之一。換言之,商朝望國族群東渡美洲是追隨祖先遺蹟而去。在商朝之前,甚至在伯益作《山海經》之前,天皇望獲的後裔已經在幾萬年前抵達美洲。四萬年前華夏族群已經抵達美洲。其後,在不同時期又有許多族群先後抵達美洲。美洲土著人均是在不同時期從華夏地區遷徙而去,其祖先源頭在大湘西地區。


綜合四川《盤古王表》碑文和有關文獻記載,天皇氏族兄弟十三人,治世五億一千六百五十五萬四千年即516554000年。後來地皇氏兄弟十一人,治世四百五十五萬四千年即4554000年。再有人皇氏九人,治世三百五十五萬四千年即3554000年。延之又有五龍氏兄弟五人,治世五百五十五萬四千年即5554000年。以上五龍氏又分四族,歷經八百萬年8000000年。人類歷史已經有五億四千萬年以上。


何拔儒先生對禹王時期盤古王表的解讀,是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華夏先賢流傳的人類歷史,幸虧有何拔儒先生不畏艱難和打擊,得以傳承後世。據說歷史學家蒙文通曾經請教何拔儒:「先生,主流歷史學派不理解你,你如何想?」何拔儒說:「歷史不是一次就寫定的,誰寫在最後,誰寫得最好。」 何拔儒回憶在日本留學期間得知,發現集合論的康託爾、發現非歐幾何的羅巴切夫斯基、發現群論的伽羅華等產生新創見後,不被自己的老師、朋友、親人、同事所理解,並備受打擊,被逼瘋,被逼死或被逼去參加決鬥。此種現象也許在中國長期難以改變,因此他願意埋名鄉裡,多做些具體事,以等待明天。上天不負有心人。何拔儒先生千辛萬苦保留的人類歷史線索如今可以得到流傳。


湘西沅陵醜溪口百萬年前盤古洞的考古發現進一步證明人類文明的歷史源遠流長。人類文明起源於大湘西地區,世界工匠文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百萬年前。在湖湘地區的澧水流域多處的考古,發現70萬年以來該地區的各個時期工匠石器等遺物一直存留。盤古洞百萬年前的工匠石器不足為怪。根據盤古王表等記載,我相信大湘西地區如果進一步考古發掘,發現幾百萬年前甚至千萬年前的人工石器遺物也是正常的。

 

在張家界大湘西記憶博物館藏藏品中,有一果核化石人物雕像,大約為2億年前人工製品。如果在大湘西地區繼續進行考古發現,有可能會進一步發現2億年前人工製品。無論從史籍記載看,還是從考古發現看,人類歷史有可能是億萬年的歷史。從湘西盤古洞和西洞庭湖地區的考古發現看,可以證明人類歷史至少是百萬年的歷史。

 

 

 

 


相關焦點

  • 考古證據:巨人和矮人並非傳說而是真實存在
    《聖經》是歷史的記載,最近美國《赫芬頓郵報》的一個考古報導證實了這一點。石頭構築成5個2公尺高的同心圓,據說中間是墓室。這也證明《聖經》不是虛擬的故事,而是一部歷史的記載。還有人在2010年的《聖經考古評論》(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中提出,同心圓是古代曆法工具,其中的墓室為2,000年後所加。古代中東人可以計算夏至及其它天文事件。
  • 《山海經》記載的異獸真的存在過?是史前核戰爭後的產物?
    而現實中它和廣泛分布於溫暖海域的「飛魚」極其相似,飛魚胸鰭狀如鳥翼,不僅遊速快,還能跳出水面十幾米高,常在夜間飛行,最遠能達到四百米,二者外貌特徵相當吻合。其次,《北山經》中還記載著一種叫做飛鼠的異獸,描述說這種動物是鼠頭兔身,還長著翅膀。
  • 考古學者發現400年前人類服用致幻劑的證據
    攝影:DEVLIN GANDY  「這是研究者首次在巖畫遺址上發現人類服用迷幻劑的證據,實際上證據就在巖壁上,」 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的考古學者Carolyn Boyd說,他專門研究美洲原住民的巖畫,但沒有參與新研究。
  • 山海經和希臘都記載了一種生物,如今又發現證據,傳說難道是真?
    所謂的一目人就是臉面正中長著一隻眼睛的人,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在《山海經》還有兩處關於一目人的記載。 《山海經·大荒北經》載有:有人一目,當面中生,一日少昊之子,食黍。 《山海經·海內北經》又載: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面一目。
  • 考古證實: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的通天浮屠真的存在
    電影情節雖然離奇,但徐克團隊在設計通天浮屠時,卻是嚴格按照史籍記載的高度比例進行的。天堂與明堂是武則天建在洛陽城皇城中軸上的兩個建築,這兩個建築也是唐代最高的兩個建築。天堂是武則天的禮佛堂,明堂是宮城正殿。史載:「初,明堂既成,太后命僧薛懷義作夾紵大像,其小指中猶容數十人,於明堂北構天堂以貯之。堂始構,為風所摧,更構之,日役萬人,採木江嶺,數年之間,所費以萬億計,府藏為之耗竭。」
  • 中國古籍典藏中對極光和太陽黑子的記載
    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的記錄是中國公元前140年前後成書的《淮南子》中記載的:「日中有踆烏。」《漢書·五行志》中對前28年出現的黑子記載則更為詳細:「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從漢朝的河平元年,到明朝崇禎年間,大約記載了100多次有明確日期的太陽黑子的活動。
  • 新疆尉犁考古大發現,出土七百多件唐代木牘,填補了歷史記載空白
    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愛好娛樂,每天關注娛樂新聞的【之娛人】,跟著我帶你們每天看最新資訊。西域被認為是狹義上的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的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包括亞洲中西地區等。
  • 2D納米金:蘇美爾人真實的記載,阿努納奇人曾降臨地球的又一證據
    由於此行星的礦物和資源消耗極為嚴重,特別是「尼比魯」行星大氣層中所需的黃金幾乎已被消耗殆盡,導致大氣層無法隔離宇宙輻射,為了修復受損的大氣層,阿努納奇人(Anunnaki)在宇宙中四處探索,最後在地球上發現了豐富的黃金以及其他珍貴的礦藏,因此他們降臨到地球進行開採,並將收穫的礦產輸送回尼比魯。
  • 2D納米金:蘇美爾人真實的記載,阿努納奇人曾降臨地球的又一證據
    大量古代蘇美爾陶土碑文記載了關於來自尼比魯行星的阿努納奇(Anunnaki)人在地球上的所作所為。古界於1800年首次發現古代蘇美爾陶土碑,對熟知這一事件的人來說,應當都知曉「黃金」是阿努納奇人來到地球的主要原因。也是他們在地球上所發生的故事重心。
  • 《山海經》是高階文明遺留的證據?書中越來越多神秘的記載被證實
    何羅魚,《山海經》中記載其「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一個頭而十個身子,聽起來就很不要可思議,而根據清朝王士稹《香租筆記》記載,「今登萊海上三月,何羅魚始至,味甚美,即寧波之鯗也」,可見,這種「一首十身」的怪魚,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魷魚。
  • 新疆尉犁考古大發現,出土700多件唐代木牘,填補了歷史記載空白
    《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已有30餘國分布在西域地區,故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西域從漢武帝時期屬於漢朝管轄,並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三十六國,直至西漢王莽篡位,匈奴趁機統治西域。到了唐朝時期,唐軍消滅了回紇、突厥勢力時,西域除高昌不服統治被消滅以外,西域各國均臣服唐朝政府。唐朝曾設立安西都護府及北庭都護府管理西域,但安史之亂後,唐朝無力控制西域,西域各國又紛紛獨立。
  • 費密《荒書》記載「江口沉都銀」史實(揚州江丁溝鎮麾村)
    其中,也記載了李自成餘部在川、鄂抗清的史實和李自成之死的經過。這本書是他少小離亂、身經禍患後,在康熙八年(1669)近60歲時有感於「蓋知者不能言,能言者未能悉,此歷代野史稗官足備正史取材」而著。該書雖是「草野之遺聞,亦史冊之掌故也」,但費密怕得罪新朝,所以成書後一直秘不示人,並常謂其子錫琮、錫璜曰:「我著書皆身經親歷,而後筆之,非敢妄言也。」
  • 中國地質學家發現關鍵證據
    世界各國的神話傳說、史詩和宗教故事中關於遠古洪水的記載十分普遍,比如《聖經》中有「諾亞方舟」、印第安傳說中有「雷鳥與食人鯨」……我們的版本,是華夏首次團結的故事。雖然眼下尚且缺點考古證據,反正遲早會挖出來的吧?關於夏朝、大禹其人,還有那場大洪水是否真實存在,孔子之後的近兩千年裡國人曾經堅信不疑,但從上個世紀20年代起,相關爭議出現了。有學者認為,「三皇五帝」乃至夏朝不過是民間傳說歪打正著進了史書,或者儒教出於政治目的杜撰出來供庶民景仰的一段烏託邦故事罷了。
  • 印度河文明考古證據是中國三皇五帝時代確實存在的鐵證
    由於印度河文明發現的文字(約為2000個字符)至今仍無法破譯,考古證據便成為了解印度河文明的重要材料。以下根據現有的考古材料,分五部分簡述印度河文明的概況。惠勒的證據是其發現在摩亨佐達羅遺址的最上層留存有格鬥場景的兩具屍骸(圖四)。惠勒還引用《梨俱吠陀》(g-veda)中因陀羅大神摧毀城堡的詩歌,佐證印度河文明的城市就是被吠陀文明的創造者雅利安人毀滅的。「雅利安人滅亡說」現已經被駁斥。考古證據表明,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700年,印度河文明就已經衰退、滅亡。
  • 長平之戰:秦國白起坑殺40萬趙卒,史料記載和考古證實,誠不虛妄
    在司馬遷所著《史記》中,包括《白起列傳》、《秦本紀》、《趙世家》、《六國年表》等,多處記載了長平之戰中,秦軍滅掉趙國40萬、45萬、數十萬兵卒這一記載。從數據上看,各處記載並不相同,難道是司馬遷隨手胡寫的?絕對不是,司馬遷從20多歲開始就多方遊歷、實地考察,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
  • 大家一定要去看《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
    它是目前成都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帶有「成都」銘文的器物,比司馬遷記載的成都得名早了上百年,對我們了解「成都」這座城市提供了文獻難以比擬的證據。2.最早的「成都人」新石器時代 象牙鐲高山遺址是一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位於大邑縣,裡面發現了目前成都平原時代最早的墓地。當然,墓地裡埋葬著的也就是已知最早的一批「成都人」。
  • 考古奧斯卡︱大海的饋贈:寧波大榭史前鹽業遺址考古記
    一文獻記載,自春秋時期以來,我國沿海地區的製鹽業便有了長足發展。比如位居山東半島的春秋五霸之一——齊國的崛起就離不開製鹽業的發達。而有關我國海鹽業的起源和發展,文獻中僅有「宿(夙)沙作煮鹽」(《世本·作篇》)和「古者宿(夙)沙初作鬻海鹽」(《說文解字》)的片段記載。
  • 證據浮現 《創世紀》諾亞方舟現世?
    香港與土耳其考古隊的發現另一支著名的諾亞方舟考古隊,是由香港和土耳其的成員,所組成的亞拉臘特山探險隊。這支考古隊的成員,大多來自香港諾亞方舟國際事工組織,加上土耳其的專家協助,一同進入傳說中的諾亞方舟遺址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