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難道沒前途?張益唐:我不回祖國,在國內不會有這麼大成就

2020-12-05 史鑑滄海

在全球70多億的人中,始終不乏一些智商出眾的人群,這類人,就是我們口中稱讚不已的天才。他們聰明過人,高超的智商讓他們在學習領域遙遙領先,將不少人甩至身後,在學術上得到超凡成就。

但,有多大的能力就得承擔多大的責任。像這樣聰明過人的天才,他們的路往往會比普通人所選擇的路更難走。因為他們的競爭對手是常人所不能觸及的領域,是和他們同樣聰明的天才。想要在自己的領域裡取得成就,在這麼多同樣聰明的天才裡想要脫穎而出,難度是我們無法想像之大。

一、從小顯現出的數學天分

回首歷史,學術界的各位大拿,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平凡的經歷,他們的人生或如勵志大片,或坎坷曲折。這些大師們令人矚目的人生履歷,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大師們都能獲得世人的稱讚。即便他們在學術上成就突出,但也有許多人選擇留在國外,放棄回國報效國家,那麼這樣的人是眾人眼中的叛徒。例如數學界的泰鬥——張益唐。

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他十分幸運,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教授,母親是機關人員。這樣的家庭給張益唐提供了一個相當不錯的環境,也給了他良好的教育氛圍。張益唐十分聰明,尤其是在數學上,他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極強的靈活性,小小年紀便展現出了驚人的數學天分。

富足的家庭條件,自然是十分支持他學習數學的,家裡面給他買了不少與數學相關的書籍,張益唐相當高興,他沉迷在數學的海洋裡,暢遊而又自在。9歲的時候,無意間張益唐得到了一本大學的高數教材,這本書仿佛打開了他數學新世界的大門,他開始接觸世界性的數學難題。與常人相反,對這樣的難題他不僅不覺得枯燥,反而表現出十足的興趣。一個9歲小孩,探究高難度的數學題,讓人震驚,又讓人期待不已。

二、堅持成就未來

社會動蕩的時候正是他15歲之時,他和母親被下放到了農場。對於從小嬌生慣養的張益唐來說,農場的工作十分艱苦,每天的勞動讓他的身體筋疲力盡。但不管多累,他從來沒有放下對數學的執著追求,一有時間,就花費在數學研究上。在認真工作的農場裡,他的行為落在他人眼中是怪異的,不可避免,周邊的人開始排擠嘲笑他,甚至辱罵他。可他依然堅持自我,不被外界所影響。

這樣的日子過了好幾年,平穩的生活並沒有衝淡他對數學的激情,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高中知識,不懈努力之後,如願考上了北大,成為了北大數學系的一名學生。北京大學裡人才濟濟,所謂的天才少年比比皆是,張益唐並不是裡面最出眾的一位。

在這麼多有天資聰穎的學生裡想要拔萃而出,除卻每天刻苦鑽研,機遇也十分重要。張益唐的機遇就是著名的華裔數學家——莫宗堅。這位數學家曾來到北京大學授課,意外發現張益唐在數學領域的天分,他惜才,誠摯邀請張益唐畢業後去美國留學。

對於這位數學界的大拿給出的建議,張益唐思考之後認為留學的確頗有好處。於是,他去往美國普渡大學,成為了莫宗堅的學生,為之後的數學建樹開始打基礎,跟著莫教授,他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三、機遇與堅持並存

但好景不長,他研究生畢業後考上了博士,張益唐跟自己的博士導師相處得不好,拿到了博士證書就十分不易,畢業後,他的導師由於關係不佳,沒有給他寫推薦信。在美國這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沒有拿到舉薦信,即便是拿著普渡大學的畢業證書,也舉步維艱

沒有找到好的工作,可生活始終得過下去,無奈之下,他只能選擇去中餐廳打工,解決溫飽問題。就在他打工之時,意外遇見了一位北大的校友。看在曾校友一場的情分上,對方給了張益唐一個機會,讓他當上了會計。

會計常常需要和數字打交道,對於他這樣的數學天才來說,他做的得心應手。出色的工作表現讓校友對他刮目相看,因此也推薦他給了葛力明。葛力明畢業於北大,現就職於新罕布夏大學,他將張益唐安排進了大學,擔任講師,出色的張益唐同樣表現優異,頗受大家的尊敬。

在做講師的十年裡,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堅持不懈地完善著自己的數學論文,終於在前些年,他發表了自己寫了長達10年的論文。這篇論文一經發表,立刻引起了數學界的廣泛關注,所有人都因這篇文章的出現沸騰起來,也因為這一篇論文,他拿了無數的獎,一躍成為數學屆的泰鬥。

四、數學天才潑給眾人的"冷水"

在張益唐功成名就之時,他所發表的一番言論給無數以他為豪的國人們迎面潑了一盆冷水。他說,自己不會回國,也不可能接受大家給他的稱號,如果在國內,他不會有這麼大的成就。

如此一番話,讓許許多多的同胞心寒,他不夠愛國,不懂得報效祖國。很多人對他的行為表示不理解,甚至唾棄不已。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作為一位數學家,不論是在國內或是國外,他都會為人類的數學事業開拓出新的領域,解決數學難題,這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但作為一個中國人,回歸祖國,報效國家始終都是我們華夏子孫應有的優良傳統,歷代多少數學家、科研大拿都毅然選擇投身祖國的懷抱,在國內同樣有傲人的成就。我們無法幹涉他的選擇,但我們也需明確,愛國,是義無反顧的抉擇,是不卑不亢的堅持。正是因為愛國之心常在,才使得我們炎黃子孫,一次次在世界的舞臺,展現我們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

文/劉白惜

相關焦點

  • 數學天才功成名就時表示:我不會回國,在國內不會有這麼大成就
    但是俗話說,有多大的能力就要承擔多大的責任,像他們這類聰明的人,選擇的路會比普通人選的路更難走。因為他們的競爭對象是和他們一樣聰明的天才。在這麼多耀眼的天才裡想要脫穎而出,難度是相當的大。回看學術界裡的各位大師,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平凡的經歷,他們的人生過程都都如同一部勵志大片,讓無數了解過的人都為之敬仰。
  • 58歲成頂級數學家,張益唐揚言:要是我回中國,絕不會取得成就!
    在這時,一個優秀的留學生背棄祖國定居國外,我國就會少一個辛苦多年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 北大數學系的高材生張益唐曾揚言說道:我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在北大當教授,他現在怎麼樣了?張益唐的成長1955年,上海市,張益唐出生於一個優越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從小給了他優質的基礎教育。
  • 58歲破解世界難題,張益唐:我要是在中國,絕不會取得這麼大成就
    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每一個科學家,不管他的成長履歷如何,都有一個生養它的國度。 但是在某些科學家眼裡面,自己出身的國度卻成為了自己的禁忌,一生都不想要再提起,甚至還要不堪的言論來羞辱生養自己的國度。
  • 59歲獲世界級大獎,張益唐:還好我不在中國,不然取不到這個成就
    然而,在取得這一重大突破後,他卻語出驚人,在接受採訪時稱自己還好沒留在中國,不然不可能取得這一巨大成就,被網友們斥為「白眼狼」。此外,他是北大天才,1985年北大本科畢業後,被國家公派出國,卻一去不歸,最後更是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做教授!他就是張益唐。
  • 北大學霸在美落魄,受國內幫助名利雙收卻稱不再回中國
    天才成就史1955年出生的張益唐,實打實的是「別人家的孩子」。生於上海的他可謂是吃穿不愁,過得幾乎就是一個大少爺的生活。因為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的原因,他的知識水平自然也不低,一直就是班級裡的尖子生。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張益唐剛決定要研究雅克比猜想,這個消息在學術界都被傳開了。所有人的看法都保持一致,沒人相信張益唐,這項猜想多少代數學家都沒能研究出來,更何況是一個初出茅廬的中國小夥,鄙夷輕視的態度不言而喻。
  • 北大數學大神張益唐,甘願在美國「刷碗」也絕不回國,現在咋樣?
    也不敢想他對與數學的熱愛究竟是怎麼這麼始終如一的。北大數學大神張益唐,甘願在美國「刷碗」也絕不回國,現在咋樣?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位數學界的傳奇,就是北大數學大神張益唐,他的傳奇人生真的是讓人看完之後覺得自己好像又可以了,但是對於他的經歷很多人還是看法不一,有人說他是不愛國,有人說他是堅持自己的熱愛並沒有錯,那麼為什麼這麼受爭議,就跟著我的腳步一起來看一下:張益唐是在80年代從北京大學畢業,在90年代的時候選擇留學美國專攻自己熱愛的數學
  • 張益唐:北大才子餐館刷碗,58歲攻克世界難題,慶幸自己身在美國
    中國有句話叫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人無論有多大能耐,人生多麼輝煌,都不能將故土抹去。可是也有的科學家取得成就之後,就諱言自己的祖國,自己的出身就成了一個禁區,不想對別人再提起,似乎那是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我做的研究沒實際用處,但我也不覺得跌份
    果殼網科學人:您有打算在國內帶您自己的學生嗎?張益唐:至少我不拒絕吧。如果有好的學生的話,我不拒絕。申請的人很多,但是我現在還不能確定,要接觸過一段時間才能確定的。目前申請的有科學院的學生,也有清華等各個高校的學生,還有一些外地的學生。
  • 數學天才張益唐:寧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然而不經歷磨難的人生,終究難以取得大的突破。 張益唐的人生磨難發生在出國留學。 在代數幾何領域,有一個難題就是雅可比猜想,在1939年被雅可比提出後,就一直沒有人攻克。 而正是這樣一個困擾了數學界幾十年的難題,張益唐將其當成自己博士期間的攻堅項目,難度可想而知。 正常博士需要五年時間才能讀完,更不用說將博士畢業論文定位在研究這麼難的一個難題。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張益唐,現狀如何
    "虛榮的人是只會注視著自己的名字,但光榮的人看見的是祖國的事業。"對於發展中的中國而言,一個留學生拋棄祖國定居國外,就可能意味著一個優秀人才的流失。北大高材生張益唐就曾表過態,自己是寧願留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要回國,那他的現在究竟是怎麼樣了。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公費留學,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
    之前張益唐的數學老師此時已是北大校長,聽聞張益唐的境遇後邀請他回國擔任教授。老師這時誠摯的邀請對於張益唐而言實為雪中送炭,但張益唐卻拒絕了這場安排,他表示自己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1999年在北大校友唐樸祁的幫助下,張益唐結束了7年的打工生涯,獲得了新罕布夏大學臨時講師一職。
  • 張益唐:北大天才淪落美國刷碗,受盡屈辱,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張益唐一些證明部分和他的導師莫宗堅的證明不一樣,當媒體報導出來後,都在指莫宗堅的論證是錯誤的,這讓他很沒面子,也就推遲了張益唐的博士畢業。,他不僅沒面子,還覺得不能就這樣回去報效祖國。於是只能留缺少在美國,不管有多困難,他也得堅持下去。  張益唐有才華是不可否認的,可是他缺少的是圓滑的心思,導致他沒有及時畢業確實是莫宗堅的不對,可是發展導師有錯誤可以在私下解決,畢竟莫宗堅研究雅克比猜想多年,他是這方面的專家,一下被自己的學生指出錯誤,他肯定接受不了。
  • 北大數學天才,寧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
    北大數學天才,寧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一直以來,憑藉著自己的高智商和高水平走出國門,前往海外其他國家的優秀學生非常多,其中多數人在學成之後,都會選擇回來報效祖國,將自己所學全部傾注於做過的建設和發展事業當中;然而其中也有部分人出去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比如哈佛女孩劉亦婷,以及咱們今天說的這位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 華裔數學天才連獲美國大獎,感言:若在中國發展就取不到如此成就
    莫宗堅當時去往北大訪學,見到張益唐並與之交流後,他覺得這個年輕人未來可期,於是向他發出了去美國留學的邀請。在當時,能夠出國留學是一份莫大的榮耀,學校很快批准,於是張益唐便前往了美國,在莫宗堅的引導下進入普渡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學位。然而,由於在學術問題上兩個人產生了分歧,他們的關係破裂了,莫宗堅一改和善的態度,不但壓著張益唐的博士學位不給,而且拒絕給他寫推薦信。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天才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荀子·勸學》志者以有恆,善於積累為貴。的確,無論做什麼事,持之以恆最為可貴,做學問更是如此,不僅需要勤奮專一,鍥而不捨,孜孜不倦的恆心,還要能吃苦,耐得住孤寂,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事業。數學天才張益唐就是這樣一個永不言棄的人,他在艱苦的環境下默默鑽研多年,經歷無數次失敗與打擊卻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才得以大器晚成,一鳴驚人,拿下了世界級大獎。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本以為自己從此與數學研究絕緣,沒想到在58歲時發表了一篇論文,暮年成名,登上了世界頂尖數學論壇。 有記者問張益唐,當初為什麼不肯回國。張益唐說:國外的研究條件好。
  • 北大公派留學的張益唐:59歲的他獲世界大獎後,聲稱幸好不在中國
    他的人生也因此改變了方向,但他在採訪中說過的一句話讓很多中國人感到憤怒,他說還好他不在中國,如果在中國的話可能拿不到這樣的成就,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數學天才張益唐。 有一次美國華裔數學教授莫宗堅來北京大學參加學術交流,北大的校長覺得張益唐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學生,如果他能跟著莫宗堅學習的話肯定會大有成就
  • 29年前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現今如何
    29年前就有一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他在困難的時候拒絕了回中國當教授的機會,而是選擇在美國打工,這個人就是被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張益唐讀博士研究的是雅可比猜想,還想以此來作為自己的畢業論文,只是他的論文並沒有得到導師的認可,原本兩年時間內就能拿下博士位,張益唐一直消耗了七年才畢業,而且還沒給他寫舉薦信。1991年,張益唐終於拿到了博士學位。
  • 隱士張益唐
    我曾問過他兩次,他總是一句帶過:「這個事情就過去了,我不想談。」博士期間,張益唐喜歡獨來獨往。偶爾,他也會和一些中國留學生有交集——1989年後,他曾當選過中國同學會的主席。「他們非要讓我去做,掛了個名,其實我什麼也沒做。後來我才知道,即使是個學生會我也不會弄,我幹不了那種事情。」他認為很多數學家和他一樣,如果搞行政,會搞得一塌糊塗。「我的心思不在那裡。」
  • 那名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做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怎樣?
    兩個人面面相覷都有誤會的時候,更何況人們對於一些事情的看法和理解。從古至今,誤會的事情無時無刻不再發生。曾經一位中國教授就被人們誤會了。在人們的嘴裡,我聽到的是他寧可在美國餐廳給人端盤子都不肯回國做教授。實際上,他自己從來沒有明確表示過。隨著越來越多網民的傳揚,他的事情也就逐漸被定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