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遙感影像指標估算海南橡膠林生物量 中國熱科院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1-01-09 瀟湘晨報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日消息(記者 易帆 通訊員 田婉瑩)橡膠林是熱帶地區最重要的農業生態系統之一,在區域乃至全球碳循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期,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熱帶林業生態課題組陳幫乾、吳志祥在橡膠林生物量(碳儲量)遙感估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採用與生物量密切相關的樹齡和多源遙感影像指標,估算出海南島橡膠林的生物量。

研究表明,2017年海南島橡膠林總生物量約為5400萬噸,如果以0.5為轉換率,合計碳儲量為2700萬噸。2000年以後海南島北部和西部的橡膠林快速增長對生物量分布格局有較大的影響,導致由南到東北的內陸海岸帶生物量密度較高,而北部和西部地區的生物量密度較低的現象。

生物量是指某一時刻單位面積內實存生活的有機物質(乾重)總量,它是衡量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和潛在碳庫大小的重要指標。利用遙感大面積估算森林生物量普遍面臨生物量飽和問題,即生物量超過一定數值後,對應的遙感信號不再隨著生物量的變化而發生明顯的變化。對於橡膠林,生物量飽和點通常在65噸/公頃左右,而30齡的橡膠林生物量普遍超過了120噸/公頃,如何提高中老齡橡膠林生物量的遙感估算精度一直是個難題。該研究以我國第二大植膠區—海南島為例,基於遙感大數據獲得了精確的樹齡信息,同時聯合生長季的遙感影像和機器學習算法,解決了中老齡橡膠林生物量估算飽和的問題,更準確的估算了全島尺度的橡膠林生物量。

該研究可以用來評估海南島大面積植膠帶來的生態變化、進一步挖掘橡膠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比如,橡膠林樹齡產品能為橡膠木木材蓄積量估算、橡膠林地規劃、收膠點與加工廠優化布局等提供決策依據;通過生物量估算結果挖掘橡膠林的碳匯價值,為橡膠林碳貿易談判提供基礎數據。

【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提出人工林生物量遙感估算新方法
    人工林能為人類社會提供重要的物質供給和生態服務,是天然林保護和森林可持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受頻繁的人類活動和自然幹擾影響,人工林的生物量變化劇烈,是全球森林碳計量的重要不確定性來源。傳統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嚴重受制於清查數據的可獲得性與準確性,而這類數據通常更新緩慢、透明度低,難以涵蓋人工林生物量的時-空動態。
  • 夜光遙感研究以及衛星影像超解析度研究
    中心以「資源共享、務實管用」為目標,統籌各路影像資源,開展全市衛星遙感應用工作。本期兩個項目便是基於衛星中心的多源遙感數據,以深化遙感數據研究、擴展遙感應用領域為目的而開展的。夜光遙感是近年來越來越被重視的一種新型遙感技術,其利用遙感技術從太空觀測夜間地球的光芒。
  • 東北地理所在農作物遙感監測與分類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遙感技術具有實時監測、覆蓋範圍大等特點,被認為是農作物生長監測有效手段之一。光學遙感影像的成像易受天氣幹擾,很難獲取全年時間範圍的連續數據。微波遙感特別是全極化合成孔徑雷達遙感的發展,為農作物的全天候觀測提供了新的機遇。然而,目前應用全極化雷達數據監測農作物的工作蓬勃發展,有很多科學問題亟待回答和解決。
  • 中國林科院溼地所利用高光譜遙感技術助力溼地植被生物量及生化組...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0月25日訊 溼地植被是溼地生態系統中能量固定者和有機物質的最初生產者,是研究溼地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基礎。開展基於高光譜遙感技術的溼地植物生物量及生化組分反演對於深層次挖掘植被的理化特性,快速便捷的量化植被特徵參數,對提高溼地植物生物量、生化組分估算精度,實現溼地生態系統長期動態監測與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林科院溼地所研究員李偉主持的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面上項目「基於無人機高光譜數據的溼地植物生物量及生化組分反演」,成功實現了溼地植被生物量及生化組分快速準確反演。
  • 傳統森林調查手段正逐漸被雷射雷達等新興遙感技術代替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單一遙感數據源往往難以滿足高精度的森林信息提取需求。因此,文中以雷射雷達為研究主體,聯合攝影測量、高光譜遙感及衛星遙感等多種遙感技術,探討在森林信息提取中不同遙感技術協同作業的研究進展。相較於單一數據源,多源數據協同作業在森林結構參數提取、生物量估測以及樹種識別等領域均有明顯優勢。
  • ...深度學習從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中消除城市環境陰影效應取得重要進展
    蘭州大學研究團隊在基於深度學習從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中消除城市環境陰影效應取得重要進展 2020-09-14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坐擁近半海南橡膠林,面對行業低谷,高管稱有信心度過難關!
    其實海南島還有一大特產——橡膠。海南是我國橡膠林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800多萬畝的橡膠林鬱鬱蔥蔥,形成了一道靚麗風景線。作為中國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企業,海南橡膠(601118)擁有海南島近一半橡膠林。面對行業低谷期,海南橡膠圍繞「內穩外拓、精農強工、科技支撐、金融保障」的十六字發展方針,積極改革、逆流而上。
  • 海南「泥腿子專家」王慶煌成功種植香草蘭
    他把自己比喻為一粒種子,把根深深植入海南、植入熱帶農業科研這片沃土,不斷成長壯大,終成參天大樹。他就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熱帶農業專家王慶煌研究員。  今年4月~5月,光明日報、人民日報、農民日報、央視等中央級媒體對王慶煌和熱科院的專家們進行了集中連續報導,宣傳了熱科院專家們的「泥腿子精神」,在社會各界引起關注和反響,在光明日報和農業部共同舉辦的座談會上,王慶煌強調:「我個人只是大海的一滴水,只是在傳承老一代的事業中做了一點事情,熱科院的每一項成績都是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和農業部的正確領導和全院廣大幹部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
  • 植物生物量分配模式研究取得進展
    植物生物量是重要的生產性狀,其分配模式是植物生態學和進化學研究的重要問題。目前對決定植物各器官間生物量分配模式的生態機制仍有爭議。最優分配理論認為,植物優先將生物量分配給可獲取更多限制性資源的器官以促進生長,因此生物量分配會對環境中資源的可利用性做出響應;異速分配理論認為,生物量在各器官間的分配與環境變化無關,是僅與植物大小有關的冪函數。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遙感信息分析指通過一定的方法或模型對遙感信息進行研究,判定目標物的性質和特徵或深入認識目標物的屬性和環境之間的內在關係。 5、精度評價 圖像解譯之後要對解譯圖的完整性、可靠性、及時性、明顯性等四個指標進行精度評價。
  • 我國海岸帶海島礁遙感研究進展及建議
    全要素土地利用 / 覆蓋遙感進展土地利用 / 覆蓋數據是全球變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長久以來都是海岸帶遙感監測的研究重點和熱點。當前,我國研究、生產並對全球共享了一套 30 m 空間解析度的全球土地利用 / 覆蓋數據(GlobeLand30) [4]。
  • 中國是怎樣讓地球變綠的?衛星遙感影像告訴你!
    2000年至2017年間,全球綠化面積增加了5%,其中25%來自中國。而事實上中國的植被面積僅佔全球的6.6%。那麼,這些變化是怎麼發生的呢?為此,我們邀請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長期從事植被變化監測的專家,用長長長長的一串數字和衛星遙感影像告訴你答案。
  • 科技創新助力自貿港建設_今日海南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特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我國實現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目標的決勝之年,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實施之年,2020年海南科技創新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優勢、新機遇。省科技廳聯合三亞市政府共同推動深海科技城規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採取「法定機構+平臺公司」運營模式,設立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法定機構,引進招商局集團全面參與深海科技城建設運營,全力開展深海相關技術研究,加快深海科技創新。「熱帶高效農業一直是海南科技創新的特色板塊,也是極具優勢的領域。」
  • 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臺使用遙感影像和物候學算法繪製巴西中西部大豆種植面積圖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臺使用遙感影像和物候學算法的大豆種植面積製圖的論文。
  • 東北地理所等在氣候變化影響青藏高原湖泊的遙感研究中取得進展
    東北地理所等在氣候變化影響青藏高原湖泊的遙感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3-15 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只佔地球總生物量0.01%的人類消滅了83%的哺乳動物
    這項新研究首次對每一類生物的重量進行了全面估算,並推翻了一些長久以來的假設。細菌其實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形式,佔生物總量的13%;植物佔所有生命物質的82%,佔據絕對優勢。其他所有生物,從昆蟲到真菌,從魚類到哺乳動物,合起來只佔世界總生物量的5%。
  • 植物所等在植物生物量分配模式研究中取得進展
    植物生物量是重要的生產性狀,其分配模式是植物生態學和進化學研究的重要問題。目前對決定植物各器官間生物量分配模式的生態機制仍有爭議。最優分配理論認為,植物優先將生物量分配給可獲取更多限制性資源的器官以促進生長,因此生物量分配會對環境中資源的可利用性做出響應;異速分配理論認為,生物量在各器官間的分配與環境變化無關,是僅與植物大小有關的冪函數。
  • 他山之石|水環境遙感監測探討
    MSS數據最早被用於內陸水體的水質監測,如Lathrop和Kloiber等學者的研究表明內陸水體中的葉綠素a濃度、懸浮物濃度可以通過MSS數據監測。Lathrop等對美國Michigan湖的Green湖灣作了一系列遙感研究 ,估測了包括葉綠素a、懸浮物、透明度在內的多項參數,取得了較理想的結果。李旭文等利用TM數據對蘇州運河水質進行過綜合分析。
  • 土壤線蟲生物量測算方法研究獲進展
    前期研究多以線蟲密度作為評價指標探討其與生態系統關鍵過程與功能的關係,然而與這些過程和功能直接相關的線蟲生物量這一指標卻很少被使用。這主要是由於傳統的土壤線蟲密度和群落分析耗時較長,而生物量測量無疑會進一步增加人力和時間成本。現行的線蟲生物量研究方法要求對其體長和體寬進行測定,但是體長的測量更加耗時。
  • 提高杜仲生物量的有效栽培模式,促進杜仲葉、皮、材的綜合利用
    提高杜仲生物量的有效栽培模式,促進杜仲葉、皮、材的綜合利用賈正民1 基於葉、皮、材兼用的杜仲栽培模式研究方法1.1 試驗材料在此次研究過程中,選擇某杜仲實驗基地,而試驗材料是以「華仲 1 號」杜仲良種兩年生嫁接苗為主進行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