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走近科學》都不想講的動物雨現象,可能是比水怪還玄乎的存在

2020-12-05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3.0M

一場瓢潑大雨過後,民居屋頂、街道路面上都布滿了活蹦亂跳的魚。這樣的場景不僅出現在電影《一齣好戲》裡,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過無數次記載。這種罕見的現象往往被稱為「動物雨」。

在各種記錄中,隨著大雨從天而降的還不一定是魚。它們有時候是章魚、貝類等海洋生物,有時候是青蛙、蟾蜍這種兩棲動物,甚至還有好幾次關於下蜘蛛雨的記載。

影視作品中的天降魚雨場景

對動物雨稍有了解的人可能會依稀記得關於它流傳最廣的一種科學解釋:這些動物是被途經海洋或者水澤的龍捲風形成的水龍捲挾裹到高空,之後再在風速降低的時候落到地面上的。

雖然聽起來挺合理的,但是這種推測並沒有實際觀測到的數據支撐,也不能解釋所有的動物雨事件。關於全球多地發生的天降動物雨記錄,至今仍算是一個推測頗多而未有定論的「神秘事件」。

人類有關動物雨的記載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紀,羅馬博物學家普林尼·埃爾德(Pliny The Elder)記錄下了一場挾裹著青蛙與魚類的暴風雨。

而距離我們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上都最近的一場動物雨,是2018年6月青島一場颱風過後,微博上廣為流傳的那些扒拉在車窗甚至辦公樓窗戶上的章魚和海星們。

廣為流傳的青島天降「章魚哥」和「派大星」 的照片

目前明確可考的,1860年以來的160年間有超過20起關於魚雨的報導。顯然這是所有動物雨中最常見的,不過有趣的是,中國這麼多沿海城市,卻從未有過大規模的魚雨記載。

世界上公認最常發生魚雨的國家是宏都拉斯,在一個叫約羅(Yoro)的村莊裡,這種事件頻繁到當地人相信每年夏天都會有魚雨的發生。從1998年開始,這裡每年都會舉辦一個名為Pelus de Lluvia的節日來慶祝這一現象。

不過他們可不怎麼相信所謂的科學解釋。在當地的傳說中,魚雨是由於19世紀到宏都拉斯傳教的西班牙神父蘇比拉那( José Manuel de Jesus Subirana)看到當地人的貧窮,向上帝祈禱了三天三夜後換來的一個神跡。

外網中最常見的宏都拉斯魚雨現場照,存疑

因為宏都拉斯出名的魚雨,再加上一些來自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的魚雨事件報導,讓很多關於魚雨的文章或者短視頻介紹都會將其講成一個西方國家獨有的「天上掉餡餅」的故事。

然而事實上,還有近一半的魚雨據記載是發生在新加坡、印度、菲律賓這些國家的。1861年2月22日新加坡記錄下的一場魚雨就是近代記載的最早案例之一。據記錄,當時在連續三天的暴雨過後,新加坡當地很多水坑中發現了憑空出現的魚。

熟悉地理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不管是宏都拉斯還是新加坡,全球範圍內這些記錄了魚雨發生的地點都在沿海地區。更進一步整理這些地點的話,我們還能得出頻繁發生魚雨事件的地方多在大洋沿岸地區的結論

宏都拉斯與新加坡「魚雨多發地」具體位置

這樣似乎就印證了「魚雨是由水龍捲造成的」這一推測——畢竟沿海地區海面上形成的水龍捲將海洋生物挾裹到陸地上的可能性更大。

但真相,並沒有這麼簡單。

用水龍捲來解釋動物雨的話,存在著幾個講不通的地方。

首先是每次天降動物的單一種類與水龍捲的「無差別攻擊」相悖。按道理來說,水龍捲應該是將一個區域內大小相似的所有物體捲入再拋下。然而根據記錄,每次動物雨降下的幾乎都是單一品種。

不管是宏都拉斯、新加坡的魚雨;澳大利亞、巴西的蜘蛛雨;乃至於日本、烏拉圭的青蛙雨……暴雨過後當地人在街道上發現的都是單一種類的大量動物,而非魚龍混雜的同等體量生物。

2019年4月1號襲擊馬來西亞的水龍捲

另一個問題是關於魚雨的記載:有很多魚被發現時還是活蹦亂跳的狀態。

但是水龍捲中的水分通常是由水蒸氣凝結產生的,而非真的將一整坨東西吸起來。就算真的那麼多小型魚類能被挾裹著長距離移動,大部分也會因為脫離水環境還有劇烈的運動而提前死去。

從這幾點上看,陸地及水生動物雨似乎很難實現。倒是一些飛行生物形成的動物雨可以得到較為合理的解釋

對比起陸地和海洋生物從天而降的神秘趣味,飛行生物的「隕落」要悲愴得多。它們大多是由於環境問題造成的惡劣天氣、人類燃放煙花還有城市噪音等等影響,導致出現迷失方向、飛行過程中撞樹死亡或者暈眩等問題而集體掉落。

(紅色)蝙蝠群撞入氣旋的都卜勒圖像

當然也有自然因素的影響存在。美國德克薩斯氣象臺就曾經捕獲到一次蝙蝠群撞進風暴的都卜勒圖像,這些蝙蝠的屍體無疑也會隨著風暴的停息而掉落下來。

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這些神秘的動物雨,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嗎?

如果回顧所有動物雨的記錄細節,我們會發現一件很值得懷疑的事情。就是只有鳥類的動物雨可以證實這些屍體是從天而降的,但是所有關於魚、青蛙、蜘蛛這些本不會飛翔的動物,它們形成的動物雨都沒有任何鏡頭拍攝到過它們從天而降。

而有研究者在宏都拉斯的發現提供了一個更靠譜的新解釋。

他們在聽聞某地又有「魚雨」之後趕赴現場,發現這些魚都是視力嚴重退化的種類——也就是說,它們極可能長期生活在下水道這種暗無天日的環境中,隨著暴雨導致下水道水漲而大量湧出

紐約時報的一則報導:卡塔琳娜·加瑞(Catalina Garay)持有魚的骨頭,據說這些魚是受訪幾天前在暴風雨中掉落的,並由家人烹飪和食用

所謂的青蛙雨、蜘蛛雨甚至古代記載中的蛇雨,更可能是因為動物生存的低洼地被暴雨侵襲而被迫的雨後集體大遷移場景

但是由於動物雨實際發生案例的稀缺及難以預估,似乎至今沒有一個科研團隊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來做這項猶如與上天對賭一般等待真正的「動物雨」、進而揭開問題謎底的研究。

各種新聞報導中的圖片也是真假參半,使得所謂的動物雨現象猶如一個都市傳說一般顯得撲朔迷離。

很多關於宏都拉斯魚雨的介紹中常見的圖片,圖中地點疑為中國

俗話說:「遇到事情不要慌,掏出手機打開抖音。」在一個出了車禍都要先發短視頻的時代,一種分分鐘漲粉10w的天氣現象居然從未有人拍下,難免讓人質疑其真實性。

或許,和當年那個永遠無法被肉眼觀測到的「飛棍」一樣,魚雨是永遠無法被設備記錄下來的神秘現象,因為它可能只是個還沒被我們理解的自然把戲罷了。

SME圓小桌|一個只存在一小時的微信群

自然界中還有哪些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現象?

相關焦點

  • 最講「科學」的《走近科學》完結了!還記得那些令人噴飯的結果嗎
    最近一個消息震驚了無數網友,陪伴了一代人童年的央視科普類節目《走近科學》完結撒花了!說起這檔中國最講「科學」的節目,相信大多數90後們都印象深刻。其詭異的拍攝手法,配上驚悚的背景音樂,經常把當時還是小盆友的小編嚇得睡不著覺。
  • 走近科學 2010年 第330期 長白山水怪目擊報告(下)
    首播時間:2010年11月26日20:30 首播頻道:CCTV-10 所屬欄目:《長白山水怪目擊報告》 所屬分類:科教臺自然 關  鍵  字: 根據目擊者的報告,經過科學分析,排除了畫面中移動物體是史前動物的可能,也排除了是飛禽水鳥、遊泳黑熊的可能。最大的可能性是水獺。但專家認為,因為天池特有的地理條件,不排除有人類目前未知生物存在的可能性。這個自然之謎仍需要繼續探索。
  • 停播一年後,我覺得《走近科學》並沒那麼爛
    恐怖片一樣的節目預告,讓人看了還想看 這樣的套路在《走近科學》中不勝枚舉,比如《別讓我孤單》這一期,就講述了一個「靈異故事」。一個八歲的小男孩被殭屍附體,不僅動作像極了殭屍,還開始飲血。當地醫院和神漢都束手無策。
  • 尼斯湖水怪研究結果公布!科學家:水怪不存在,可能是鰻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動物植物#系列徵文作者:文/虞子期在科學中,我們都知道神秘的事件非常多,例如:不明飛行物,地外生命等,而在9月5日,根據俄羅斯科學報告指出,國際科學家小組終於解開了一個多年的未解之謎
  • 央視的《走近科學》哪是科普節目啊,明明就是在講段子!
    央視的這檔科教節目絕對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那個時候的《走近科學》,標題都是醬嬸兒的:像這種恐怖片的開頭,喜劇片的結尾的事兒,《走近科學》幹得太多了。昏暗的燈光一打,小屏幕一開,戴黑框眼鏡的張騰嶽就開始講故事了。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這才是最不科學的
    但每期的結尾都讓你想砸了電視,這踏馬和科學究竟有什麼關係!」全國觀眾都很想問這個問題。1998年首播,至今21年了,《走近科學》究竟和科學有什麼關係!到底是走近科學還是走近忽悠,這很難講。看似詭譎的《走近科學》,不過是一部源自本土民間的《十萬個為什麼》。它所展露的正是老百姓在面對自己無法解釋的現象時,最真實的反應。央視官網上還留有「捉鬼」系列視頻。
  • 《走近科學》停播了,你的童年陰影裡有它嗎?
    這之前,已經有18個節目被撤檔。包括《走近科學》周末版衍生出來的《公眾與科學》。對《走近科學》來說,已經是命懸一線。《小崔說事》也沒逃過因收視率下降收到黃牌的命運。連千裡之外的鐵嶺人民都知道,他抑鬱了。他以一人之力改寫全組命運,拯救了瀕臨死亡的《走近科學》。
  • 《走近科學》停播:中國少年童年陰影終結了
    「從前他錄製時總坐在一間沒開燈的房間的門前,每次他講得氣氛很詭異的時候,我都不敢看那個漆黑的房間、也希望他不要背對著那個房間……「(@小斑3366)「還在小學的時候,那段時間的走近科學超可怕的,看完被嚇得做噩夢發燒了。
  • 剛剛《走近科學》劇終!我們誤會它啦…
    讓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但是,在《走近科學》一個個看似「無釐頭」的故事背後,其實飽含著深刻的意義,我們,可能一直以來都誤會它了。在大家心中,《走近科學》的畫風應該是這樣的……xxx 為何頻頻失竊?xxx 為何深夜慘叫?
  • 《走近科學》劇終!我們誤會它啦……
    《走近科學》竟然完結了?!《走近科學》竟然才完結?!,村民覺得這可能是神胎,於是有什麼事都找這個孕婦,通過肚子跳幾下來判斷吉兇禍福,後來節目組帶去拍了B超,發現:沒神胎,沒懷孕,就是胖的。節目組研究很多人理解不了的現象,一切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用白紙黑字的結果唾棄愚昧和迷信,有理有據,潤物無聲地把科學的三觀滲透到民眾的生活中,這正是當時走近科學想要傳達給我們觀眾的東西。 而現在,《走近科學》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 尼斯湖水怪可能真的存在?科學家:我不是,我沒說
    尼斯湖水怪又成熱門了。有報導說它「可能真的存在」,而且還有「科學研究」,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有科學家在研究「尼斯湖水怪」?對,是有。他說尼斯湖水怪是真的?不,他沒說。確實有一個研究團隊在試圖驗證「尼斯湖水怪」到底是否存在,以及如果存在的話會是什麼。這個團隊的領導者名叫Neil Gemmell,他是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一位遺傳學家。科學家們要怎麼研究一種連目擊都很困難的傳說中的東西?他們選擇的思路是從尼斯湖中取湖水樣本,分析其中散落的「環境DNA」[1]。
  • 「尼斯湖水怪」可能真實存在?
    長時間以來,「尼斯湖水怪」就被稱作是一種未被證實的生物,早在1500多年前,就一直有流傳說該湖泊存在神秘的生物,但是至今科學界都還沒有考察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不知道不少人宣稱看到的「尼斯湖水怪」到底是什麼,有說是類似蛇頸龍的生物,還有人說是鵝、鴨等等,但是就這樣一傳十,
  • CCTV《走近科學》停播,是人造鬧劇還是教育科普?
    2019年9月30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在社交平臺上爆料稱《走近科學》在30日下午播完最後一期將不會繼續更新。 有人說《走近科學》為了提高收視率,選擇了一條靠懸疑詭異博眼球的偽科學之路。該節目號稱宣揚科學,可相當的一部分選題策劃根本與科學毫不相關,比如水怪UFO等難以科學實證的未解之謎,或各種裝神弄鬼的靈異事件。這些聳人聽聞的事件背後要麼純屬狗血誤會,要麼乾脆宣布是當事人有心理問題,一切都是幻覺,最終都淪為打著科學幌子的人造鬧劇。
  • 《走近科學》 再見啦……
    還記得那些年被《走近科學》嚇到再後來,整個村子都出現了相同的狀況:一夜之間頭髮不剪自掉。水怪真面目對傳言出現在四川獵塔湖、新疆喀納斯湖和長白山天池的水怪展開調查,結果發現這三個地方的水怪照片分別是:水獺、烏龜、還有對面朝鮮人開的汽艇……
  • 趣讀:央視的《走近科學》才是UC震驚體的鼻祖
    那個時候的《走近科學》,標題都是醬嬸兒的:  然後,揭露謎底的時候,又仿佛在逗我笑。  就像這樣:  同志們,這才是UC震驚體的鼻祖啊!  像這種恐怖片的開頭,喜劇片的結尾的事兒,《走近科學》幹得太多了。
  • 尼斯湖水怪或許存在?最新科學研究中有重大發現
    對於人類來說世界太大了,現在人類所知道的僅僅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而已,相比浩瀚的宇宙,人類連一小塊塵埃都算不上,而且人類現在連地球的許多奧秘都沒有弄清楚,所以面對神秘的大自然,人類總是充滿好奇。在近代歷史上,尼斯湖水怪應該是人類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
  • 尼斯湖水怪是英國政府的一場世紀騙局?
    有人認為目擊者們看到的都不是水怪,而只是一種光的折射現象所帶來的錯覺罷了。有人認為尼斯湖水怪的說法,是大家的臆想。前一段時間,專研陰謀論的作家洛克斯頓與古生物學與進化論專家普羅斯羅博士,合寫了一本,名叫《令人討厭的科學》,專門講尼斯水怪的來龍去脈。書裡對上世紀的那一次恐慌進行了推測性的解釋:那就是,水怪實際上是英國人看完電影後臆想出來的存在。
  • 尼斯湖水怪露真身十秒拍到水怪的視頻 專家稱可能是巨型鱔魚
    這個世界上沒有鬼神之說,卻一直存在著很多未解之謎,只好等待科學的驗證。
  • 奇聞:美國現疑似「尼斯湖水怪」屍體?淺談我對尼斯湖水怪的看法
    從小我就對各種未解之謎感興趣,像浩瀚的外太空是否有著外星生命;神農架是否有著野人;尼斯湖中是否有著神秘的水怪……其中關於尼斯湖水怪的題材還拍成了影視作品《尼斯湖怪:深水傳說》,更加使尼斯湖怪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其實尼斯湖水怪的傳說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存在了,尼斯湖地處英國北部,水文地理十分特殊,最深的湖底將近300米深。
  • 《走近科學》正式停播,還記得節目裡那些細思極恐的劇情
    國慶放假期間郭小閒在家惡補了一檔節目一連看了好幾期這個節目大家肯定很熟悉那就是——《走進科學》有朋友可能很奇怪啊,我為什麼要惡補這個節目?要說節目這節目,你現在想看也看不了了。9月30號下午,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播出了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這意味著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很多朋友都說「我是看著走近科學長大的!」跟著《走近科學》一直走啊走然後就笑出了聲!其實要說這檔科教節目真的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每次都是昏暗的小燈一開,戴著眼鏡的張騰嶽老師就開始講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