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央視的《走近科學》才是UC震驚體的鼻祖

2020-11-22 搜狐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號「再深一點」(id:deeperplease)

  童鞋們,還記得那些年看過的《走近科學》嗎?

  央視的這檔科教節目絕對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

  它總是用鬼片一樣的拍攝手法,輔之以詭異的配樂,渲染出恐怖的氣氛,把幼小的我們嚇得不敢睡覺。

那個時候的《走近科學》,標題都是醬嬸兒的:

  然後,揭露謎底的時候,又仿佛在逗我笑。

  就像這樣:

  同志們,這才是UC震驚體的鼻祖啊!

  像這種恐怖片的開頭,喜劇片的結尾的事兒,《走近科學》幹得太多了。

  昏暗的燈光一打,小屏幕一開,戴黑框眼鏡的張騰嶽就開始講故事了。

  1.飛棍疑雲

  有個小區的攝像頭連續多次捕捉到了一條發光的不明飛行物;

  這條飛行物的飛行時速相當之快,像一道白光一閃而過。

  節目組還列舉了其他國家發生過的類似的怪異事件,表示「飛棍」出現的時間地點全無規律可循,十分之玄乎。

  伴隨著詭異的音樂,年紀幼小的我們看得心驚膽戰,感覺下一秒外星人就要佔領地球。

  然而這個無恥的節目吊人胃口,還分兩集。

  第二天晚上我們正襟危坐盯著電視機,期待謎底的揭曉。

  然後,它告訴你,這個不明飛行物是一隻蛾子......

  真的好科學……

  2.誰在背我飛行

  你一定對這期節目印象深刻。

  話說,有個生活在河北交通閉塞的農村的農民,晚上睡覺之前還在家裡,一覺醒來已經到了南京、上海等城市。

  他說自己是被兩個人背著飛行,家裡還有那兩人留的名字「山東高登民、高延津」。專家還憑他的描述畫出了兩張外星人的畫像......

  好恐怖!我會說我看完之後馬上用紅領巾把自己的腳綁在床上了嗎!

  然後講了上中下三集之後,謎底揭曉:

  這哥兒們是精神有問題……

  3.殭屍男孩

  有個男孩經常做出各種奇怪的動作,比如翻白眼、咬人、胳膊伸直雙腿向前跳,還想喝血。

  他還說自己是左宗棠,被舒家人殺死,頭被砍掉扔到河裡......

  鏡頭昏暗,音效恐怖,接受採訪的村民都很害怕,認為他殭屍附體了。

  然後,謎底是,這個男孩只是在裝病博取家人的關注……

  對了,這一期的名字叫《別讓我孤單》……

  這是科教節目?這是少兒情感節目好嗎!

  4.半夜鬼拉燈

  江蘇省胡集村一戶新建的二層小洋樓內,每到夜半三更,其中一間房屋的燈就會自動亮起。

  住在裡面的兩位老人再三檢查,認為電燈沒有問題,也沒有發現有人為的痕跡。

  那電燈為什麼會頻頻亮起呢?大家都說是家裡鬧鬼。

  最後村裡檢修電路,說是開關的螺絲鬆了,緊緊就好了。

  5.鬼樓午夜怪聲

  廣西省岑溪市有一棟傳說中的鬼樓,入住樓房的人,半夜總能聽見令人毛骨悚然的怪聲,陰森、怪異。

  聽說樓房所在地原來是碼頭,很多人曾在此喪生……

  一翻探究下來,節目組發現,這是跑進了化糞池的鯰魚發出的聲音……

  6.夜半鬼剃頭

  一聽名字就很恐怖有沒有!

  說是有個村子的村民,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頭髮就像摘了頭套一樣整齊地放在自己的枕頭上;或者起床後一梳頭,頭髮就像摘頭套一樣整個脫落下來。

  這個村因此被稱作「鬼剃頭村」。

  看完好害怕,感覺自己一覺醒來頭就要禿了......

  最後揭曉原因,原來是因為這個村子的人吃的蓮花白(一種長得很像包菜的蔬菜)裡面含有太多的鉈……

  7.乾屍復活之謎

  又一期一聽名字就嚇尿了的節目。

  一個村子裡經常聽到女人的哭聲,結果挖出了一具沒有血肉的乾屍,面目猙獰,大張著嘴,左腳和左手已經殘缺不全,兩腿蜷曲起來,兩腿之間還有一塊荷葉狀的黑色粘連物。

  後來發現那具乾屍是生孩子的時候假死,家人匆匆下葬之後,她又醒了過來,在棺材裡掙扎而死。

  那片荷葉就是掙扎過程中從腹腔滑出來的胎盤……

  8.古寺疑雲

  峨眉山上有一個古寺,地處森林深處,但屋頂上從來沒有一片樹葉,沒有人打掃過。

  於是有人猜測,這是佛祖的力量。

  最後的結論是,風颳的,沒錯,風。。。刮。。的。。

  9.水怪調查

  這絕對是《走近科學》最坑爹的系列。

  節目花了一個星期來講各個地方的水怪:四川獵塔湖、新疆喀納斯湖和長白山天池的水怪。

  過程各種驚悚恐怖,能把小朋友嚇到不敢去水邊。

  然後結果是,這三個水怪分別是:

  水獺,烏龜,和朝鮮人開的汽艇。

  朝鮮人開的汽艇……

  10.帶電村之謎

  一天,有個老農忽然發現,他用電筆測任何地方,都帶電。牆壁帶電,地面帶電,就連空氣也帶電。

  於是整個村子都陷入了恐慌之中,親戚也不來串門了,年輕人也都搬走了。

  《走近科學》研究了上下兩集,終於得出答案:

  電筆壞了……

  11.吐血奇人

  有一個奇人,他能控制身體血液的走向,他能隨時隨地吐血,身體不受任何傷害。

  更神奇的是,他還能從身體的任何一個地方吸出血來……

  好神奇!這是失傳多年的江湖絕學嗎!

  答案是,這哥兒們牙齦出血了很多年……

  12.天降冰塊的真相

  河北一個農村上空突然掉下來兩塊冰,全村的人都來圍觀,還有人上前品嘗,據說還「挺好吃的」。

  一老頭抱了兩塊回冰箱裡凍著,說這叫無根之水,每日一舔,可包治百病。

  最後的真相令人十分不忍:

  原來這是飛機衛生間掉下來的「藍冰」——就是化學處理後的屎尿……

  看過《走近科學》的朋友肯定還能舉出更多的例子:

  會下雨的詭異地方原來是蟲子撒尿;

  不睡覺的農民原來是在種田時打瞌睡;

  自燃的農民原來是孫女點火;

  男孩頭上長的蛆是自己放上去的;

  山間古剎半夜的怪聲是木頭在響;

  男子胸口的詭異紅色印記原來是睡覺壓出來的;

  井裡的魚是老農放的;

  顏色不一樣的蘿蔔是因為種子混了;

  麥田怪圈是旋轉噴頭噴的;

  不喝水的老漢原來有喝湯;

  無人老屋的燈光是反光;

  晃動的人影是小孔成像;

  懷了一年多還沒生的婦女只是因為太胖了……

  而生火的野人,原來是《走近科學》的另一個攝製組……

  不過,如果你把「走近科學」看成「遠離迷信」,就能理解這個神奇的節目了。

  它確實堅定了年幼的我們作為無神論者的決心啊!

news.sohu.com false 觀察者網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7_03_24_400178_s.shtml report 15478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號「再深一點」(id:deeperplease)童鞋們,還記得那些年看過的《走近科學》嗎?央視的這檔科教節目絕對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它總是

相關焦點

  • 《走近科學》停播,它才是標題黨的鼻祖啊
    《走近科學》邁入第21個年頭,最終宣告停播。作為電視節目來說,它可以算得上一位長壽老者,每天在央視科教頻道勤勤懇懇地播出,釋疑各種科學謎題或奇聞怪談。 科學傳播學者賈鶴鵬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央視從美國借鑑的製片人制度一直不夠完善,出現在淘汰警示名單上的《走近科學》正好成為新制度的試點。2004年,張國飛從九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央視第一個競聘上崗的製片人和《走近科學》風格轉變的關鍵人物。張國飛曾參與創辦《今日說法》,擔任過《講述》製片人,這兩檔知名欄目都以故事性見長。
  • 央視的《走近科學》哪是科普節目啊,明明就是在講段子!
    央視的這檔科教節目絕對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那個時候的《走近科學》,標題都是醬嬸兒的:同志們,這才是UC震驚體的鼻祖啊!《走近科學》研究了上下兩集,終於得出答案:電筆壞了……而生火的野人,原來是《走近科學》的另一個攝製組……
  • 央視欄目《走近科學》劇終
    IT之家10月1日消息 據媒體報導,央視科教頻道知名科普欄目《走近科學》9月30日播出最後一期節目,今後頻道或將會擇機重播該欄目。此外,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30日下午也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走近科學》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是「治理水花生」,至此,陪伴了我們20年的《走近科學》,終於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 央視《走近科學》來潭探秘
    央視記者實地探查「阿魏」來龍去脈。為題,報導了嶽塘區雙馬鎮一村民從棺木中挖出一團被當地老人猜測為「阿魏」的怪物後,中央電視臺第10套大型科普節目《走近科學》欄目組當天撥打湘潭晚報新聞熱線58266666了解情況。11月25日,該欄目組正式進駐湘潭,在我們的陪同下,進行深入採訪拍攝。
  • 《走近科學》停播,再見了童年陰影
    9月30日,《走近科學》欄目播出了最後一期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正式停播。已經很多年沒有看過《走近科學》了,再看時才發現:如今的節目沒有了主持人張騰嶽,也沒有了迷信怪談,更沒有了懸疑的開頭和喜劇的結尾。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這才是最不科學的
    從字體到設計都如此「不央視」的央視節目海報,觀眾們是前所未見。背景音樂也悄然響起,讓大家的汗毛都隨著節拍起舞。後有網友整理發現《走近科學》的幾首常用BGM就有來自於恐怖片《月光心慌慌》和《死寂》的插曲,也有那首總喜歡在破案時分出現的《X-file》。
  • 央視10套《走近科學》講述「公路醫生」的故事
    央視10套《走近科學》講述「公路醫生」的故事 2018年11月23日 10:08作者:王動編輯:王動   受10億觀眾青睞的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
  • 中國第一「恐怖片」《走進科學》停播,我竟有些……
    最近科普界有一件大事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停播了這檔節目絕對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節目的整體拍攝延續奧斯卡最佳恐怖片創作經驗…竟然是孫女拿打火機點著玩…一段回家路上莫名詭異下雨…原來是樹上蟲子撒尿…同志們,這才是UC震驚體的鼻祖啊!
  • 《走近科學》停播了
    當國人還沉浸在國慶大閱兵展示的尖端軍事科技時,央視老牌科學電視節目《走近科學》從10月起將停播的消息,即便在科學傳播圈子裡,也顯得波瀾不驚。說實話,出國後我已多年沒看這檔節目了,不過作為當年央視科學類節目排行榜名列前茅的節目,其停播還是具有某種符號意義。
  • 央視新綜藝試水科普題材 撒貝寧攜手張騰躍「走近科學」
    向未來》這檔綜藝科學挑戰類節目一點也不會讓人感到意外。而張騰躍則被插上了科學的標籤,《走近科學》的影響讓人提到他就想到科學,所以他的加盟也順理成章。 央視大型綜藝節目試水「科學」領域 近年來,央視綜藝節目創新持續發力,但不同於市場的純娛樂,央視的綜藝具有更厚重的複合價值,承載了價值引領和弘揚傳統文化的使命。《加油!
  • 《走近科學》正式停播,我們可能一直以來都誤會它了
    近日,一個消息震驚無數網友:《走近科學》完結了! 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於9月30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
  • 《走近科學》的走近科學
    國慶前夕,微博認證用戶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的張勁碩首先發消息稱《走近科學》即將停播,而後這一信息不脛而走,眾多網絡科普達人隨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個人也在朋友圈和微博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要和《走近科學》說再見了!曾經有那麼一段,因為收視率主導,它打著科學的旗號,以偽科學的手法,拍出了玄幻的效果。
  • 21年了,宣傳科學、破除迷信的央視科普節目《走近科學》正式停播
    播了21年,央視科普節目《走近科學》正式停播了。如果這是一檔正經的科普欄目,恐怕會死得悄無聲息。但強就強在,《走近科學》融合了悲哀與興奮、嚴肅與荒誕,比第六代的現實主義電影,更具寫實功力,給共和國人民提供了最具刺激性的電視娛樂。這是一個神奇產物,它的誕生,背後有一段宏大的歷史。
  • 《走近科學》徹底完結了!我還記得那個「飛棍」疑雲
    近日,一個消息震驚無數網友:《走近科學》完結了!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
  • 《走近科學》竟真的完結了!網友擔心起主持人:沒想到迎來大結局
    9月30日下午,一個消息震驚無數網友:《走近科學》完結了!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
  • 《走近科學》全劇終了
    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此時此刻,應該說點什麼呢?《走近科學》這裡給很多年紀小的小夥伴們科普一下,《走近科學》是央視一檔十分著名的科普類電視節目《走近科學》竟然完結了?」當然了還有一部分網友的反應是:「什麼?《走近科學》竟然到現在才完結?」除了這些反應之外,還有許多網友開始回憶起了,當年那些被《走近科學》嚇到徹夜難眠的童年回憶。
  • 中國熒幕史上的喜劇巔峰,大型懸疑單元劇《走近科學》停播了
    科學不需要電視來教。」 不是科學不需要電視來教,是觀眾不需要電視來教。 尼爾·波茲曼說:「電視只有一種不變的聲音——娛樂的聲音。」 《走近科學》,包括央視科教頻道,即CCTV10,一直不夠娛樂。
  • 懸疑大片《走近科學》停播,日本也有好看的科普節目嗎?
    下面小編就幫助大家回憶一下,這些年來《走近科學》都播出了什麼內容。一、標題黨的鼻祖早在2010年,走近科學就以「懸疑大片」式的節目標題吸引了觀眾們的目光,幾乎每一期都能和「鬼」、「怪」、「謎案」扯上關係,小編舉幾個例子:①他為什麼能拍到「飛碟」②巨棺疑雲,滾下來的棺槨
  • 《走近科學》停播了,你的童年陰影裡有它嗎?
    按照這年央視剛出臺的《中央電視臺欄目警示暨末位淘汰條例》,連著兩次收到警告或者累計三次,節目就要被撤檔,徹底拜拜了。這之前,已經有18個節目被撤檔。包括《走近科學》周末版衍生出來的《公眾與科學》。對《走近科學》來說,已經是命懸一線。《小崔說事》也沒逃過因收視率下降收到黃牌的命運。連千裡之外的鐵嶺人民都知道,他抑鬱了。
  • 《走近科學》停播一周年,承包1億人童年陰影的它,「死」得可惜嗎?
    那一年,全國義務教育普及率73%,高考錄取人數108萬(2020年高考錄取人數近500萬),當時的社會信息渠道窄,大眾科學素養低,封建迷信思想濃厚,民間流傳的奇聞逸事不少。在當時「科教興國」的戰略下央視接到命令,需要做一檔向全民普及科學知識的節目。於是《走近科學》,這檔中央電視臺第一檔大型科普類節目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