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斯託克斯的主要貢獻是對粘性流體運動規律的研究。1821年他發現了納維-斯託克斯方程,它後來成為流體力學中最基本的方程組。被稱為「經典物理學最後的疑團」的湍流理論的中心問題便是求這個方程組的統計解。 斯託克斯對彈性力學也有研究。
-
十年生物數學學術沙龍活動的堅守
近日,一場題為《EvolutionofLifeandBiomathematics》的「生物數學最新進展」學術沙龍,採用了線上線下同時互動的學術沙龍新模式,深受師生們的喜愛,進而從討論中激發出一些新的問題和值得研究的學術方向。 這是今年第五場「生物數學最新進展」學術沙龍活動,也是理學院趙斌副教授主持主講的 第96場生物數學學術沙龍活動。
-
科學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最權威考研英語名師榜......
應大家的要求,大師兄今天會幫大家整理考研英語名師,但是,今天大師兄遇到了最頭疼的問題,因為現在的「考研英語名師」真的數不勝數了!想想新東方有多強大!這麼多年,多少英語老師都是從新東方四六級老師成長為考研英語老師,又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網紅老師!還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源源不斷之勢,難怪師弟師妹們覺得很難選擇了。
-
【抗疫期間的清華科研】材料學院開啟「雲上講座」 宅家玩轉學術報告
【抗疫期間的清華科研】材料學院開啟「雲上講座」 宅家玩轉學術報告清華新聞網3月6日電 開組會、做科研、學術交流是研究生同學日常生活的三大要素,為促進師生間的學術交流、滿足同學們的科研需求,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推出「從我做起,同心戰疫」主題活動之線上講座活動,讓宅家科研成為日常。
-
讓學生站在巨人肩膀上學習
一線科學家上講臺,是國科大的傳統,更是中國科學院優秀科學家的情懷。曾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的「黃土之父」劉東生院士,從建校開始,堅持授課近30年,89歲高齡仍在三尺講臺上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國科大校長李樹深院士在建校4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成就一所大學的,從來不是高樓明舍、錦屋華堂,而是那些潛心治學、執教育人的學術大師。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牛頓侮辱人之語
[摘要]「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讀者耳熟能詳的牛頓名言,常常被用來表示謙虛,但實際上,這句話並不是什麼謙辭,而有侮辱人之嫌。光學之爭牛頓稱站在「巨人」胡克肩上牛頓,一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每個中國孩子都知道他與蘋果樹的故事,寫作文也時常引用他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此表示要謙虛謹慎。不過,牛頓說這句話是有特定的背景和語境的,這源於他與「英國的達·文西」胡克(羅伯特·胡克,以胡克定律聞名)的學術爭端。
-
課題選題、文獻閱讀及寫論文的那些必知技巧……
以下是一位研究生基於自己碩士階段的科研經歷分享的選題、閱讀、寫作技巧。一科學選題1.Introduction的思維模式用科學的方法選擇問題,評估選題好壞的標準主要是看有創新性和可行性,需要帶著學術的眼光去鑑別日常臨床問題或基礎研究問題是否有研究意義,因此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使你的眼光學術化,即建立一種傾向於學術研究的思維,這種思維的模式可以從學術論著中窺見,比如一般文章都有introduction,介紹研究問題的背景、現狀和研究的必要性和意義,
-
諾獎得主維特裡希加盟上科大 讓中國科學家站上「巨人的肩膀」
原標題:諾獎得主維特裡希加盟上科大,摘得上海國際科技合作獎 讓中國科學家站上「巨人的肩膀」 日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來自瑞士的庫爾特·赫爾曼·維特裡希在上海科技獎勵大會上,被授予了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他從2013年起在上海科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並在上海張江創建了學校首個核磁共振實驗室。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百多年前牛頓留下這句膾炙人口的話。之後,每個世代都公認牛頓本人才是無人能比、仰之彌高的巨人,我們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牛頓天性孤僻,在學校時就獨來獨往,即使上了大學仍對讀書以外的活動敬謝不敏,就連宗教也是信奉反對三位一體的非正統教派。雖然是只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孤鳥,他的天才洋溢仍讓他在24 歲時就成為劍橋大學最年輕的教授,並在兩年後接任崇高的盧卡斯講座教授一職。
-
讓老師始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原標題:讓老師始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我看來,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站得更高,變得更強。安博學校主張的優勝劣汰原則,引入優秀教師,實際上也是促進教師隊伍整體實力提升的有效手段。」此外,當新老師加入到教師團隊以後,安博學校還會通過「磨課」的方式,讓全體老師都能高水平地完成課堂教學。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男人
弟弟喝了哥哥製造的巨人藥水,一下變成了進擊的巨人,於是哥哥變成了站在巨人的肩膀的男人,和弟弟準備一起徵服地球。已經滅了幾個市了。 乍一看,這不就是進擊的巨人嘛。
-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學術沙龍第52期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24日中午,公共管理學院第52期研究生學術沙龍在求是樓320會議室成功舉辦。本期沙龍邀請到我院社會保障專業在讀博士生王德永、陳晉陽、楊帆和行政管理專業在讀博士生李穎。
-
巨人的肩膀——數學的模式
現在很多人講「巨人的肩膀」這個話題,如何理解「巨人的肩膀」?「巨人的肩膀」是什麼?我的理解是,從狹義角度看,不是所有人都能站上巨人的肩膀,能站上巨人肩膀的都是即將成為更偉大巨人的人。從廣義角度看,任何成就的取得,無論是科技,還是教育,亦或經濟、社會,都是前人基礎上的進步,離開前人的鋪墊,就沒有進步的基礎,都是巨人肩膀上的「一小步」,無數的「一小步」匯集成了人類的一大步。此時巨人既是為人類進步做出貢獻的一個個具象的人,更泛指人類文明發展的所有成果。緊接著的話題是,我們如何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
巨人肩膀上:我的三線建設研究「速成」之路
一、繞不開的緣分我與三線建設研究之間,仿佛是有一種繞不開的緣分。2015年9月,我進入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跟隨段偉教授學習。段老師很有前瞻性,師生正式見面的第一次談話就涉及到我以後的研究方向、選題等內容。
-
濟南託馬斯實驗學校: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
在另一個班級的歷史課上,外教通過指導學生進行國際貿易模擬遊戲,讓三組同學分別扮演三個國家,用糖果作為貨物,進行內部貿易、地區貿易、全球貿易,感受幸福指數的變化。課堂上,每個學生的目光都緊緊跟著老師,生怕錯過每一個精彩的環節,而這與老師的教學方法不無關係。教學過程中,老師注重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分小組研究問題。
-
他站在華西醫院巨人的肩膀上,推動心臟瓣膜介入技術創新
站在華西醫院巨人的肩膀上,陳茂帶領團隊在追求卓越、創新技術的道路上奮力奔跑,從未止步。 「醫生不僅僅是治病救人,還要勇於創新和挑戰,這樣才能通過自己的技能和才華真正造福患者。」從錯過自己喜歡專業的少年到一名從醫26年的心內專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主任陳茂對「醫生」一詞有了更深的理解。
-
我校2019年第14期生物醫學留學生沙龍落幕
來自基礎醫學院、藥學院、護理與健康學院、淮河醫院以及生命科學學院的20多位留學生和其他師生參加了報告,活動由該沙龍主任、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調控國際聯合實驗室學術骨幹、護理與健康學院特聘教授蔣恩社博士主持。沙龍持續得到了河南佰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翟遠坤首先講了大段骨缺損的臨床危害,現有骨修復材料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足,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
-
國際交流X線上沙龍丨 2020華東師大-海法大學MBA線上商業沙龍活動...
2020年12月18日下午,該系列沙龍活動第一場,與以色列海法大學管理學院IMBA項目共同合作的線上商業沙龍活動課題匯報會在地理館235教室成功舉辦。以色列海法大學Chalom Schirman 副教授及17名海法大學IMBA學生雖無法線下與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師生面對面交流,但全程通過線上平臺跨越時差在線參與。
-
芝士網學術總監Rong Feng談英語閱讀教學
以此為引導,芝士網教育發展研究院攜手新加坡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上海信息化培訓協會及眾多高校於2019年8月7-8日在武漢召開了「AI 賦能教師」——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英語教學改革研討會,芝士網學術總監RONG FENG也在此次會議上就英語閱讀教學發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