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一開始不習慣 現在我認為自己是一名導遊

2021-01-18 新浪科技

來源:中新經緯APP

文:張燕徵  

「旅遊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行業之一,是比較脆弱但同時也有韌性的行業。2021年,旅業同仁要『沉得住氣』,要有耐心,我們要肩負起這個責任,讓客人通過旅行,來延續文明的發展。」近日,攜程集團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做出如上表述。

對於2021年的旅遊業,梁建章還有何預測?其執掌的攜程又將有哪些新動作?以下是中新經緯採訪梁建章實錄(略有編輯):

01「我認為自己只是一名導遊」

中新經緯:2003年「非典」期間,你曾採取系列措施力救攜程。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攜程採取的自救措施有哪些不同?

梁建章:談不上「救」,這其實是一種創新模式。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創新機會。

第一次創業肯定是創新,把旅遊業從線下搬到網際網路上;第二次創新,主要是移動網際網路,做產品線、平臺模式的拓展等,包括國際化的拓展。

我認為,直播是疫情時期非常適合的一種模式,正好抓住大家找優惠、找旅行靈感的需求,也算作創新,每次創新都是機會。

當然從「救」的角度也對,如果沒有抓住一次創新的機會,可能就落後了,對企業來說就是危險,這次確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機會。

中新經緯:截至目前,你已開啟了數十場直播帶貨,從企業家到主播角色的轉換,有哪些感受?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場直播?

梁建章:其實一開始,我確實不習慣做這些事情(上鏡直播),第一次直播還是有一點緊張。現在,就習慣程度而言,我認為已經比較適應了,旅遊業就是要去體驗,放下架子,所以我認為自己只是一名導遊。直播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可以拉近和用戶的距離、發揮我的旅遊行業專長、分享我過去旅行的有趣經歷,還可以更好的站在用戶的角度上審視產品。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應該是在天津那場,也是我比較滿意的一場,當時我們是用相聲的形式來介紹天津產品,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內容基本都是我寫的,我覺得還是比較有意思的。

▲梁建章系列直播造型

02 「目前正處於行業復甦期」

中新經緯:2020年3月5日,攜程在「旅遊復興V計劃」中指出,「計劃」從3月啟動,將持續全年,分為回暖期、復甦期、反彈期三個階段。你認為現在處於哪一階段?對於反彈期出現的時間,你怎樣看?

梁建章:目前正處於行業復甦期,反彈期的出現應該是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其實不僅僅是國內市場出現反彈,借鑑中國市場的復甦經驗,攜程在海外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推廣本地化的旅遊產品,在當時,海外市場的本土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一倍以上。

中新經緯:財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攜程實現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的首季度盈利。目前,攜程相關業務恢復情況具體如何?哪些是盈利增長點?

梁建章:在攜程主營業務中,目前住宿預訂業務、交通票務兩大業務回暖速度已經超過行業平均值,旅遊度假和商旅管理業務也在加速回暖。

值得一提的是,定製遊業務、攜程租車業務同比增長均超過50%,「十一」期間,攜程門票預訂量全面超過去年同期。

中新經緯:疫情期間,很多旅遊從業人員失業甚至轉行。旅遊重啟過程中,攜程如何應對人才流失的現象?

梁建章:攜程和其他旅遊企業一樣,在最艱難時期業績承受重壓。當時有很多公司選擇裁員,或者是讓員工休無薪假,但攜程一直在努力聯合行業自救,員工「半休息」的時間也沒有持續很久。

這其中,「攜程直播」起了很大作用,由於業務越來越成熟,採購團隊先忙了起來,營銷團隊比以前還要忙,直播團隊的擴張也產生了一些內部招聘需求,我們把業務量相對下降部門的同事調用過來,整個公司一下子就忙了起來,整體團隊士氣也恢復的很好。

03 「2021年世界旅遊收入出現下降將是大概率事件」

中新經緯: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出現大規模反彈,你怎樣看待2021年的旅遊市場發展?預測何時能重啟出境遊?

梁建章:目前,中國國內遊勢頭比較健康,但是海外疫情仍在持續,短時間內國際間的商務往來仍無法恢復常態,疫情對世界旅遊的影響將是全面的、長期的,預計2021年世界旅遊(收入)出現下降將是大概率事件。

我現在比較擔心的事情也是國際旅遊什麼時候開放。現在中國疫情控制的比較好,實際上,這是為入境遊的發展蓄力,也是吸引人才的好時機。

中新經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現有的旅遊產業格局、生產方式、經營理念產生了哪些影響?

梁建章:在未來一段時間,休閒度假出行需求將進一步擴大,尤其是高端休閒度假的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這主要是由於,此前出境遊群體紛紛取消國際出行計劃進而轉投國內市場,在這一群體中包含大量高端消費群體,他們注重出行過程中的各項體驗,由「出境遊」節省下的預算將投入國內高端酒店和旅遊度假產品。

當然,這也會對旅遊業帶來一些改變,也可以說是推動旅遊業做出一些調整。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小型定製團隊遊;打造深度、精品、主題化休閒旅遊度假產品;景區與住宿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夜經濟或將成為行業發展新趨勢。

中新經緯:2021年,攜程有何戰略規劃?你參與的直播業務是否將常態化?

梁建章:從長期發展看,堅持「高品質」和「全球化」的戰略不會生變。從短期形式出發,「深耕國內」是我們的工作重點,直播業務已經成為攜程常態。比如一些新開的酒店、一些局部新開的航線,比較值得通過(直播)這種方式高效率地告訴大家。

相關焦點

  • 梁建章:從「超生遊擊隊」到「不生遊擊隊」
    三十年過去了,最近,由梁建章和孫天旭主演的小品《不生遊擊隊》描述了另外一番情景:當年的超生夫婦所生的四個女兒均已長大成人,並且都已參加工作:大女兒「海南島」在一家酒店當經理,二女兒「吐魯番」是技術員,三女兒「少林寺」當導遊,四女兒「北戴河」在一家公司當經理。然而,大女兒只生了一個小孩就不願再生了;二女兒34歲了,連一個孩子也沒生;三女兒和四女兒都是尚未結婚。
  • 「我不認為自己是男人,也不認為自己是女人,我不需要被貼上標籤。」|「柏林人」故事
    人們都說柏林是一個很自由的地方,但我覺得不是。因為對於一些人來說,這裡還是有種族,性別歧視。這裡也有很多東西我不喜歡,比如新納粹。另外,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外地產商來這裡建房,它們把柏林本身的生活都帶走了。現代的人總是需要一個「盒子」,就像現在的網絡世界,比如Instagram和Tiktok。人們逼迫自己到一個「盒子」裡去,固定一種風格,一種形式,一種人設。
  • 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不生孩子的蝴蝶效應 正在影響20年後的中國人
    作為最早開始研究人口經濟問題的企業家,在梁建章看來,中國家庭的「消亡」、年輕人生育意願的降低,將會逆轉中國在中美競爭中「全面趕超」的趨勢。「二十年內,中國將保持強勁的態勢,中國的科技水平將繼續趕超美國;但在20年、50年之後還是這樣嗎?」
  • 疫情影響下的導遊去哪兒了?當代購、賣蝦、做房產經紀人……各種...
    趙先生說,看到國外的確診人數一天天增加,他變得憂心忡忡。因為自己帶的團以出境遊為主,他感覺到短期內復工無望。和其他導遊一樣,章璞一開始只把這次疫情當成是意料之外的假期。沒想到,最後演變成了無限期的停工。獨自留守武漢,章璞此前都沒想過復工的事情。整個二月和三月,他都宅在出租屋內。「那時候因為疫情防控,也不能出門,好好呆在家裡就是做貢獻。」
  • 本地化難度與規模效應,透過梁建章的「企業象限圖」看新經濟競爭中...
    在梁建章看來,中國未來崛起時間能夠持續多久與「創新能力」和「人口規模」兩大因素所帶來的「規模效應」密不可分。  在新經濟背景下,國家持續崛起需要保持「創新能力」,而「人口規模」直接影響「創新能力」水平高低及規模大小。打開梁建章的「企業象限圖」可看到,特別是對於網際網路公司、大國企業發展而言,「人口規模」這一因素至關重要。
  • 當導遊這些年不得不說的那些事兒!
    一、購物提成已是常規收入有些客人會反感進購物店,覺得導遊有「回扣」,但其實,早從客人上車開始,我已經在開始為進店做準備了。比如今天去旅遊的地方盛產玉石,在車上講解的時候,我就會趁著客人認真聽我介紹景點的時候,先說這個地方盛產玉,這裡的玉相對其他地方有什麼優勢、特色。
  • 梁建章直播之餘還寫了本科幻小說 網友:這是在布局火星旅行?
    根據攜程提供數據,梁建章通過直播喚醒了40%的沉默用戶,忠粉復購率60%,更吸引了10%的新客。「比你優秀的人還在比你努力」你以為這只是一句雞湯文?7月29日,攜程直播間「加場」召開「多彩的梁建章·多彩的攜程」發布會。直播之餘,梁建章還寫了首部人口科幻寓言《永生之後》。「這是一部理工男腦洞大開寫的科幻小說。」直播間內,梁建章這樣評價自己的新書。
  • ...雪峰導遊使我知曉了人活著的意義和生命的真諦(百川、方圓...
    記得我是2011年陰曆10月25日正式入駐家園的,當時的狀態很好,每天腳下生風有用不完的力氣,但當時自己有點不服氣,因為感覺自己啥活都會幹,有點小高傲,沒把自己放下,不知道在家園是做功,為的是償還債務、積累功德、完美心靈花園,只是為了幹活而幹活,俗氣太濃,後來隨著學習文集,聽導遊講課,漸漸地頭腦才清醒起來,意識越來越清晰,一種天國的靈被喚醒的感覺,越來越明白,所以狀態也越來越好,真正明白了家園存在的意義和自己來家園的目的
  • 肖江有約|貴州導遊的生存現狀以及如何破題
    我們希望主管部門加大對黑導遊的打擊,還貴州導遊一個清白的名聲。另外我希望有穩定的五險一金,有歸屬感,能一直從業導遊業。韓麗莎(魔法棒旅遊服務平臺導遊):我大學畢業就開始從業導遊工作有一年多了,疫情期間轉行到貴州省酸湯產業協會做宣傳工作,復工復產後回來又當了導遊,今年帶了10個團。我很熱愛這個行業,導遊職業對我個人成長非常好,各方面的能力和自身的綜合素質都能得到迅速提升。
  • 鼓浪嶼推動垃圾分類從校園開始 校園只有一處垃圾桶
    原標題:校園乾淨整潔 僅有一處垃圾桶  鼓浪嶼推動垃圾分類從校園開始,孩子們養成垃圾不落地習慣  早在2015年,鼓浪嶼街道即推動人民小學在全市校園中率先實行了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類。如今,垃圾不落地、垃圾分類、垃圾減量已成為鼓浪嶼上孩子們的生活習慣。在小手拉大手和家校社聯動中,進一步鞏固、提升了鼓浪嶼垃圾分類的成效。 記者 戴懿  帶著垃圾袋上學,連橡皮屑都收集裝進紙盒  人們已見慣的垃圾桶,在人民小學只有一處。
  • 【旁觀日記】中國商界開始對公眾議題表態
    --華爾街日報--  中國是一個長期以來不太歡迎公共討論的國家。然而近日以來,部分中國企業高管開始做出不尋常舉動:對社會和政治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升聲譽。  一些企業高管關注的是日漸式微的計劃生育政策。攜程網聯合創始人梁建章是鼓勵員工生育的企業家之一。
  • 飛來飛去的工作按下暫停鍵,武漢導遊去哪兒了?
    和瓔紫相似,趙先生一開始也低估了疫情的影響。 「當時覺得只要武漢把疫情控制住了,其他國家和地區沒有疫情,還是可以帶團去旅遊的。」趙先生說。「沒想到我們控制好了,其他國家又暴發了。」趙先生說,看到國外的確診人數一天天增加,他變得憂心忡忡。因為自己帶的團以出境遊為主,他感覺到短期內復工無望。和別的導遊一樣,章璞一開始只把這次疫情當成是意料之外的假期。
  • 8年了,我終於敢介紹自己是一名科學家
    在那之前,我從未稱呼自己為科學家,而是博士後或研究助理。 主要原因是,在我的祖國印度「科學家」這個稱呼代表著工作頭銜,從科學家到首席科學家等幾個不同層級。我認為,稱自己為科學家,可能會誤導他人。第二個原因是,恐懼。
  • 梁建章:中國曆年出生人口(1949-2019)——不應傳播錯誤的數據
    作者|梁建章(攜程創始人)、黃文政(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梁建章現在用百度搜索「中國曆年出生人口(1949-2019)」,首先顯示的數據如下:1949年:1275萬1950年:1419萬1951年:1349萬
  • 在越南買烤乳豬導遊暗示買不得,結果我沒忍住,切開一看傻眼了
    在越南買烤乳豬導遊暗示買不得,結果我沒忍住,切開一看傻眼了對一個真正懂旅遊的朋友來說,其實旅遊的時候更多的是在乎去當地遇到一些什麼樣的人,感受到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吃到什麼樣的東西,反而對旅遊景點本身的風景是不太在乎的,所以這些年越南也慢慢成為了一個比較熱門的旅遊地區,首先有一點很關鍵就是越南這邊物價比較低
  • 張家界增派工作組 緊「盯」導遊旅行社
    其中導遊高價售自費項目是屬於不合理收費,誘導遊客購物是直接賺回扣;而類似書法作品拍賣的情況,也屬於變相的暴利購物,其筆墨紙硯成本最多也就幾十元。  「也就是說,『低價團』表面上給低價,實際上從其他方面掙錢」,劉思敏認為,該模式的本質是欺詐遊客,非法牟利,是旅遊法不允許的,也是國家旅遊局正在專項治理的重點。
  • 導遊講「黃段子」要受罰
    」、「牽著妹妹的手仿佛回到十八九……」昨日即將去桂林旅遊的沈小姐向記者反映說,現在旅遊最害怕的就是導遊說「黃段子」,今年「五一」她就被上面的問題搞得和導遊大吵一場,卻被周圍不少男士笑為小題大做。如果社會只尊重了講「黃段子」人的自由,那麼,被迫聽講「黃段子」人的權益不該被尊重嗎?「我在國外旅遊時曾碰到這樣一件事情,當有客人讓國外的導遊講一個『黃段子』時,這位導遊沒同意,回答說,如果他講了,只要有客人投訴,他就會飯碗不保。社會提倡尊重女性,不對女性講黃色笑話亦是一種尊重。  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女導遊說,現在好像都是這些東西。有時你不講,客人讓你講。
  • 丨讀梁建章《永生之後》
    扯遠了,著名的人口學家梁建章的小說《永生之後》就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惡一個夢幻時分:2120年,人類社會進入「長命紀元」,「延生藥」的成功研發實現了人類長生不老的古老願望。這次科技飛躍帶來的重要轉折,究竟會讓人類跨入更高程度的文明,還是最終走向滅亡?是不是足夠有趣和耐人尋味呢。
  • 導遊:別扔紙簍!
    導遊:別扔紙簍!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很受中國遊客的喜愛。因為日本城市街道都很乾淨衛生,所以遊客們去日本遊玩的話,就需要格外地注意衛生。畢竟日本有些習慣和國內不太一樣。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節目《日本廁所沒有垃圾桶,那用過的紙扔哪裡?導遊:別扔紙簍!》,我是你們的小編筱丫看世界。我們都知道,日本的街道上是沒有垃圾桶的。因為街道上沒有垃圾桶,所以他們也從來不在外面亂扔垃圾。
  • 日版學中文教材涉「情色」 導遊稱兩國文化差異
    「教材」被指有惡意傾向  在某網站社區裡的這個帖子裡,網友貼出一組「教材」圖片,中、日文對照版本,看起來是一本很平常的中日文雙語教材。但仔細一看,內容卻相當情色,都是充滿挑逗意味的「喜歡你和我撒嬌」、「今夜不要走了」、「我幫你脫衣服吧」等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