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肉類=結直腸癌?

2021-01-09 騰訊網

2015年,WHO將加工肉類列為一類致癌物,並引用了足夠證據證明加工肉類會導致人類發生癌症。現在,一項新研究對這種籠統的分類提出挑戰,該研究發現加工肉導致癌症的強度因是否含有亞硝酸鹽而不同,並不是所有的加工肉都等同於不健康。

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加工內定義為經過醃製、燻制、發酵或其他保存方法和提高風味的肉。例如法蘭克福燻腸、培根、火腿、香腸、醃牛肉、牛肉乾和罐裝肉。一些食品生產商使用亞硝酸鈉來醃製加工肉類,以增強色澤或作為防腐劑來延長保質期。然而,並非所有加工過的肉類都含有亞硝酸鹽,例如,英國和愛爾蘭的香腸不含亞硝酸鹽,而來自美國和歐洲大陸的法蘭克福燻腸(frankfurters)、西班牙臘香腸(chorizo)和義大利臘香腸(pepperoni)並非如此。此外,近年來,包括火腿和培根等更多無亞硝酸鹽加工肉類已可供消費者食用。

加工肉類、亞硝酸鹽和癌症之間關係的新證據

英國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全球食品安全研究所(QUB)的研究人員回顧了最近關於加工肉類消費與結腸癌、直腸癌和腸癌之間關係的研究。

他們發現,只有約一半的研究得出結論,表明加工肉消費與結直腸癌有關。然而,當將分析局限於只涉及檢測含亞硝酸鹽加工肉類影響的人類研究時,這一比例上升到近三分之二(65%)。研究小組在最近的營養研究論文中報告了他們的方法的結果,並認為,他們的研究發現可以解釋媒體關於加工肉類和癌症風險相矛盾的報導。

「這是第一次在全面的研究中孤立地觀察含有亞硝酸鹽的加工肉與癌症的關係,結果更加清楚,幾乎三分之二的研究發現與癌症有關。」第一作者、QUB生物科學學院William Crowe博士評論。

IARC需要改進分類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薈萃分析揭示了IARC分類以區分含有亞硝酸鹽和不含亞硝酸鹽的加工肉類的必要性,並認為,應該對健康風險進行單獨評估。

研究共同作者QUB生物科學學院Christopher T.Elliott教授指出,這次審查非常及時、嚴謹和清晰,並為這一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同時,研究人員還建議人們應該按照政府的推薦堅持健康、均衡的飲食。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2019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推薦,每周最多只能食用3份中等分量的紅肉,而且應儘量少食用加工肉。

評估每種加工肉類

高級研究作者、QUB生物科學學院的Brian D. Green博士指出,研究小組希望未來有關加工肉類和結直腸癌之間聯繫的研究按照加工肉的種類來開展;而且有必要進行更多研究以調查加工肉是否直接導致癌症。他補充道,人們的飲食多種多樣。但他們相信,該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對亞硝酸鹽的證據最徹底的回顧,可以自信地說,含有亞硝酸鹽的加工肉類(如法蘭克福香腸)和直腸癌之間存在很強的聯繫。

另外,需要闡明的是,雖然IARC將加工肉類、菸草和石棉都列入一類致癌物,但並非就是說加工肉類與菸草和石棉的致癌風險水平相同。例如,全世界每年大約有3.4萬死於結直腸癌的病例可能是歸因於高攝入加工肉類,但每年因吸菸導致的癌症死亡人數為100萬。

參考文獻

William Crowe, et al. A Review of the In Vivo Evidence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Nitrite Exposure from Processed Meat Consump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Nutrients 2019, 11(11), 2673.

(來源:《腫瘤瞭望》編輯部)

凡署名原創的文章版權屬《腫瘤瞭望》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腫瘤瞭望》」

相關焦點

  • 吸菸與結直腸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教你兩招防腸癌
    ,收集了1958年~2018年間發表的188篇原始研究,共計納入383154例結直腸癌病例,提供了關於吸菸與結直腸癌風險之間關係的最全面、最新的證據。■ 累計吸菸量越多,患結直腸癌風險越大累計吸菸量20包/年的人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了10%,累計吸菸量40包/年的人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了20%。■ 及時戒菸有助於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吸菸者在戒菸後20年內結直腸癌的風險仍然高於從不吸菸者。
  • 2020結直腸癌免疫療法大盤點
    結直腸癌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影響程度較大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三,死亡率排名第四。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第4位,死亡率位居第5位。但是近年來,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範圍內均呈上升趨勢。 目前,臨床治療結直腸癌仍以手術、放化療、靶向藥為主,但總體效果差強人意。
  • 2020結直腸癌精準聯盟峰會舉辦
    11月13日,「攜手同行,精準論道——2020結直腸癌精準聯盟峰會」在廣州舉辦,精準診療領域的專家和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默克、因美納等基因測序及體外診斷領域頭部企業齊聚一堂,共商共議打造中國結直腸癌的精準診療生態圈,以進一步提升中國結直腸癌診療水平,共同聚力推進結直腸癌精準醫學發展。結直腸癌是困擾中國患者惡性程度最高的癌症類型之一。
  • 45歲,結直腸癌篩查年齡要提前了
    近日在巴塞隆納召開的第25屆歐洲胃腸病周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由於近年來50歲以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正在上升,結直腸癌篩查應該從45歲開始,而不是50歲。由於40% ~50%的結直腸癌患者無報警症狀,因此不建議根據有無報警症狀而納入或排除篩查對象。根據我國國情和結直腸癌的流行病學特徵,符合以下①和② ~③中任一項者均應列為高危人群,建議作為篩查對象: ①年齡50 ~ 75 歲,男女不限; ②糞便隱血試驗( FOBT) 陽性; ③既往有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或UC、克羅恩病(CD) 等癌前疾病。
  • 免疫治療面面觀之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也稱為大腸癌或者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1995年之前,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已趕上西方發達國家。
  • 結腸鏡檢查正常,結直腸癌的長期風險如何?
    在4639809人年的未篩查患者隨訪中,5743例結直腸癌被確診,其中1821例(31.7%)為近端癌,2588例(45.1%)為晚期癌。對99166例結腸鏡檢查結果陰性的患者進行了417987人年的隨訪,共診斷結直腸癌184例,其中近端癌94例(51.1%),晚期癌91例(49.5%)。
  • Oncogene:抑癌基因逆襲了 或促進結直腸癌擴散
    ,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Oncogene上,該研究為後期開發治療結直腸癌的新療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文章中,研究人員Sharad Khare說道,這種基因名為Sprouty2,此前該基因被認為可以幫助抵禦癌症轉移或癌症向機體其它部位轉移,比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肝癌等;然而最新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結果表明,基因Sprouty2實際上可以幫助促進結直腸癌的轉移。
  • 直腸癌漸趨年輕化,傳統手術要挖掉肛門,西安這位醫生為患者保...
    43歲的高先生(化名)沒想到,年紀輕輕地就患上直腸癌。醫生提醒,直腸癌是老年病,多發於45歲以上人群,但近幾年卻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患上了直腸癌,且男性比例稍高一些。他從2010年就開始主攻直腸癌,據介紹,直腸癌是一種早期手術可以達到很高治癒率的疾病,但是每一個挖掉肛門的病人都會攜帶永久性糞袋。「像高先生一樣,切除肛門這種手術一直為患者所牴觸,但為了保命,多數人最終被動接受,而術後因擔心被別人『另眼相看』,不少會主動選擇同社會隔絕,很多人就會慢慢走向自閉、抑鬱。」
  • KRAS與BRAF,轉移性結直腸癌生存面對的兩座大山
    KRAS與BRAF,轉移性結直腸癌生存面對的兩座大山
  • 結直腸癌篩查:過度診斷有危害
    在我國,結直腸癌(CRC)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結直腸癌發病數為37.0萬例,居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3位。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我國結直腸的發病率將會逐年提高。  開展結直腸癌篩查工作對結直腸癌前病變及早期結直腸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 上野雅資:與結直腸癌「死磕」,這些治療方法常見且有效
    術後病理評估結果再次給H女士帶來了好消息,她的直腸癌屬於I期,被切除的腫瘤組織可判斷為tube2中分化,上野醫生說不再需要放化療治療。  2.日本的結直腸癌治療方法  1)內窺鏡治療  隨著治療手段的進步,上野醫生表示,「內窺鏡手術為實現理想的治療發揮了重要作用。」
  • 結直腸癌患者常有的基因突變,你存在嗎?
    結直腸癌中的基因突變 colorectal cancer Cancer Genes 突變(又稱表觀遺傳修飾)會改變癌細胞的特定基因。
  • circRNA的m6A甲基化修飾促進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新機制
    研究團隊首先檢測了結直腸癌組織中circRNAs的表達情況,發現位於結直腸癌易感區段的相比於癌旁組織,circNSUN2在結直腸癌組織中高表達。而隨著結直腸癌淋巴結轉移、肝轉移的疾病進展,circNUSN2的表達水平逐漸升高。進一步通過體內裸鼠轉移及體外細胞功能實驗,發現了circNSUN2促進結直腸癌腫瘤的轉移。
  • 新冠肺炎期間結直腸癌患者個體化治療的就醫流程
    結直腸癌的患者的就醫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以下我們分享一下新冠肺炎期間結直腸癌患者接受個體化治療的就醫流程。 3對於明確診斷後無急症而等待手術的患者 結直腸癌在短時間進展的機率不大
  • 2019年結直腸癌治療進展盤點
    一年到頭了,總是要對過去的這一年做些總結、盤點,那麼,在過去的2019年,結直腸癌領域有哪些值得我們記住的治療進展呢?尤其是那些已經或即將改變我們臨床實踐的進展。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陳功教授對此進行了詳細梳理。
  • 中國研究人員研發出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新方法
    新華社華盛頓1月4日電(記者周舟)中國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只需抽取幾毫升血液就可對結直腸癌進行早期篩查和診斷的新方法。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團隊收集了801例結直腸癌患者和1021例正常對照者血漿提取的循環腫瘤DNA(ctDNA),從中篩選出9個可用於診斷結直腸癌的甲基化標誌物,以及5個可用於預測結直腸癌預後的甲基化標誌物。  循環腫瘤DNA是腫瘤細胞釋放到循環系統中的基因組小片段,是一種特徵性的腫瘤生物標記物,就像是腫瘤細胞留下的「指紋」。
  • 結直腸癌最新療法,你必須知道的!
    結直腸癌的微衛星狀態 結腸癌與直腸癌合併稱為「結直腸癌」 (colorectal cancer,CRC),CRC是佔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首位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據統計,我國85%以上的CRC發現已屬晚期。
  • 杭州市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工作正在進行...
    杭州市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工作已在進行當中!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等因素的變化,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態勢。據國家癌症中心相關數據顯示,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於我國惡性腫瘤中的第3位和第5位。   近年來,杭州市結直腸癌報告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 FDA批准23andMe結直腸癌檢測
    2019年1月23日,動脈網從澎湃社獲悉,DNA測試公司23andMe表示目前他們已經獲得FDA批准,為消費者提供遺傳學結直腸癌檢測。23andMe對此表示,這項檢測包含有兩個相關的突變,分別與多發性息肉和一種能夠增加結直腸癌風險的罕見病。目前FDA尚未對此立即做出回復。值得注意的是,這是23andMe獲得的第二張癌症風險相關測試的通行證。2018年3月,這家位於加利福尼亞的生物技術公司獲得FDA授權,能夠為客戶提供BRCA1 / BRCA2個人基因組服務基因健康風險(GHR)報告(選定變體)。
  • 結直腸癌患者必讀,接受靶向治療前需要檢測這些靶點
    一結直腸癌與腫瘤靶向治療概述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目前全球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在結直腸癌中,KRAS和NRAS基因常出現上述外顯子基因中密碼子的突變,並且這些突變具有互斥性,這一點也提示RAS蛋白功能之間的冗餘性。而RAS家族的另一個成員HRAS,其突變在結直腸癌病例中不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