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攝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

2021-01-08 科學網

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攝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9 22:58:51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相關性,這一成果由英國格拉斯哥大學Carlos Celis-Morales研究小組經過不懈努力而取得。相關論文發表在2020年3月18日出版的《英國醫學雜誌》上。

為了探討大量營養素攝入與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CVD)的關係,以及對飲食建議的影響,研究組進行了一項基於人群的前瞻性研究。

英國生物庫中的195658名參與者至少完成了一份飲食調查問卷,並被納入分析。中位隨訪10.6年後,4780名(2.4%)參與者死亡;中位隨訪9.7年後,948名(0.5%)參與者經歷了致命性CVD事件,9776名(5.0%)經歷了非致命性CVD事件。

許多常量營養素與上述結局之間存在非線性關聯。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與死亡率呈非線性關係,佔總能量攝入的20-50%時不相關,但佔總能量攝入的50-70%時為正相關。對於糖類觀察到相似模式,但對於澱粉或纖維並非如此。

較高的單不飽和脂肪攝入量、較低的多不飽和脂肪攝入量和較低的飽和脂肪攝入量可有效降低死亡風險。研究組制定了飲食風險矩陣,根據當前攝入量給出飲食建議。

總之,大量營養素攝入與健康結局之間的許多關聯呈非線性。因此,飲食建議可根據當前攝入量進行調整。

附:英文原文

Title: Associations of fat and carbohydrate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Author: Frederick K Ho, Stuart R Gray, Paul Welsh, Fanny Petermann-Rocha, Hamish Foster, Heather Waddell, Jana Anderson, Donald Lyall, Naveed Sattar, Jason M R Gill, John C Mathers, Jill P Pell, Carlos Celis-Morales

Issue&Volume: 2020/03/18

Abstract: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macronutrient intake with all cause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dietary advice.Design Prospective population based study.Setting UK Biobank.Participants 195658 of the 502536 participants in UK Biobank completed at least one dietary questionnaire and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es. Diet was assessed using Oxford WebQ, a web based 24 hour recall questionnaire, and nutrient intakes were estimated using standard methodology. Cox proportional models with penalised cubic splines were used to study non-linear associations.Main outcome measures All cause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CVD.Results 4780 (2.4%) participants died over a mean 10.6 (range 9.4-13.9) years of follow-up, and 948 (0.5%) and 9776 (5.0%) experienced fatal and non-fatal CVD events, respectively, over a mean 9.7 (range 8.5-13.0) years of follow-up. Non-linear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for many macronutrients. Carbohydrate intake showed a non-linear association with mortality; no association at 20-50% of total energy intake but a positive association at 50-70% of energy intake (3.14 v 2.75 per 1000 person years, average hazard ratio 1.1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3 to 1.28 (60-70% v 50% of energy)). A similar pattern was observed for sugar but not for starch or fibre. A higher intake of monounsaturated fat (2.94 v 3.50 per 1000 person years, average hazard ratio 0.58, 0.51 to 0.66 (20-25% v 5% of energy)) and lower intake of polyunsaturated fat (2.66 v 3.04 per 1000 person years, 0.78, 0.75 to 0.81 (5-7% v 12% of energy)) and saturated fat (2.66 v 3.59 per 1000 person years, 0.67, 0.62 to 0.73 (5-10% v 20% of energy)) were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mortality. A dietary risk matrix was developed to illustrate how dietary advice can be given based on current intake.Conclusion Many associations between macronutrient intake and health outcomes are non-linear. Thus dietary advice could be tailored to current intake. Dietary guidelines on macronutrients (eg, carbohydrate) should also take account of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s of its components (eg, sugar and starch).

DOI: 10.1136/bmj.m688

Source: https://www.bmj.com/content/368/bmj.m688

相關焦點

  • 攝入更多脂肪更少主食 能使死亡率降低?請冷靜看完
    近日,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論文引發了營養圈、食品圈和吃貨們的大討論。這組文章的結論被社交網絡上的一些科普文解讀為:脂肪不僅沒有增加死亡率和心血管病發生率,反而有所降低!難道說,今後真的不用控制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了?下面我們就冷靜地看看《柳葉刀》的這些文章。
  • 攝入紅辣椒或與長壽、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的風險降低直接相關
    在即將召開的2020年美國心臟病學學會科學會議上,來自克利夫蘭診所的科學家們提交的一份報告指出,攝入紅辣椒(chili pepper)的人群或許會更加長壽,而且其死於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 高攝入蔬菜或多不飽和脂肪與降低肝細胞癌的風險有關
    高攝入蔬菜或多不飽和脂肪與降低肝細胞癌的風險有關 2020-11-13 0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每天要攝入多少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能保持身體需要
    根據每個人的身高,體重,年齡,性別,體力活動,疾病情況等等來確定每天攝入的熱量。最為簡單的計算方法就是根據體重的公斤數乘以30,得出的就是需要的熱量,這是較為簡單方便的計算方法,但是數據不完全準確,可以供以參考。
  • 8周低碳水、高脂肪飲食能顯著改善肥胖老年人的血脂水平
    患有肥胖症的老年人罹患心臟代謝疾病(如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高。與脂肪總量不同的是,脂肪在某些部位的沉積,如腹腔和骨骼肌,可能帶來疾病發展的最大風險。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是艾米·戈斯博士(Amy Goss),UAB營養科學系的助理教授。
  • 改善心血管疾病、高膽固醇?一文揭秘葡萄籽提取物的功效和風險,快...
    審閱者: 高鍵(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一、葡萄籽提取物   葡萄、葡萄葉和葡萄汁,在歐洲被用作傳統治療藥物已有數千年歷史。葡萄籽提取物取自用作製造紅酒的葡萄碎籽。
  • 重磅級文章解讀心血管疾病領域研究成果!
    腸道上皮內T細胞調節代謝,加快心血管疾病產生doi:10.1038/s41586-018-0849-9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鑑定出飲食代謝中的一個重要的檢查點:小腸中的一組細胞。這組細胞延緩代謝,從而增加作為脂肪儲存的食物攝入量,而不是迅速地轉化為能量。
  • ...心血管疾病|含糖飲料|死亡率|白開水|攝入量|糖尿病|糖分|-健康界
    >12523人死亡可歸因於甜飲料導致的冠心病和糖尿病。相比每月喝的量少於1標準杯的人,每天喝超過2標準杯的人,死亡風險提高了21%。2020年11月5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我國喝甜飲料過多造成的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疾病負擔越來越大,特別是經濟增長較快的省份的中青年男性人群。
  • 減少食用油反式脂肪攝入,金龍魚從「零」做起
    長期攝入富含反式脂肪食品的後果就是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為增加,WHO給出的數據是: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 21%,死亡風險率增加 28%,據WHO估計,每年有50多萬人因攝入反式脂肪而死於心血管疾病。WHO專家 Jennifer Coates教授的報告同時指出:中國反式脂肪酸攝入風險正在上升,每百萬中國人中因攝入反式脂肪酸而受到健康威脅的人數超過4萬。
  • 跟蹤研究顯示:每天360mL奶,死亡風險最低
    數據來源於美國的三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總死亡風險率、心血管病死亡風險率、癌症死亡風險率)。研究覆蓋21.7萬人(包括168153名女性和49602名男性),科研人員跟蹤了參與者的飲食習慣長達32年。隨訪期間,這21.7萬餘人中,共有5.1萬人不幸死亡,其中1.2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1.5萬人死於癌症。
  • Neuron:特殊痛敏肽神經元竟會讓機體對高脂肪食物情有獨鍾
    2020年5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高卡路裡、高能量食物在現代社會中能源源不斷地獲得,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克普朗克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小鼠大腦中特殊類型的神經細胞或能促進其對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果小鼠下丘腦中所謂的痛敏肽神經元(nociceptin neurons)被激活的話,小鼠就會攝入更多高脂肪食物
  • 體內多餘的脂肪或會誘發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
    文章中,研究人員回顧了內臟脂肪和異位脂肪在疾病病理生理學中的作用,並提出了在實踐中測定這些類型脂肪的建議。,這些脂肪的積累會增加肝臟、心臟、胰腺及骨骼肌中脂肪的儲存,過量的內臟和異位脂肪反而會影響機體的代謝,從而誘發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測定這些脂肪的含量或能改善上述兩種疾病的預測、療法和預防策略。
  • 血脂高不能吃什麼 血脂高少吃這7類食物
    血脂高不能吃什麼1、豬腰子豬腰子膽固醇含量較高,長期過量攝入會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冠心病、心絞痛、心梗等疾病的發病率,高膽固醇血症、肝病、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應少食。營養成分測定顯示雞肝含有大量膽固醇,不利於降低血脂,且會增加動脈硬化的程度,故高膽固醇血症、肝病、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應少食。 5、鴨蛋鴨蛋膽固醇含量高,吃一個鴨蛋就會超過每日膽固醇攝入量,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及脂肪肝者不可多食。
  • 全球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對比『多吃油』和『米麵糖等主食』,哪個更加容易得心血管疾病?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研究,是PURE的一部分,他們評估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心血管疾病,和總因死亡率之間的關係。這個研究發現:在隨訪期間,他們記錄了4796例死亡和4784例心血管疾病的案例,研究結果顯示:1,較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會增加總死亡率的風險。
  • 277項研究百萬人Meta分析:同時補鈣和維生素D增加中風風險 吃保健...
    近年來,保健品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不斷受到質疑。對於營養素不缺乏的成年人,儘管目前的相關指南不建議常規補充膳食補充劑來預防心血管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但仍有不少人認為這些保健品或多或少對身體有益,因此應用率比較高,而且有持續增高的趨勢。
  • 一天一杯含糖飲料,居然會增加死亡風險!
    該研究研究了美國人群含糖和人工甜味飲料的攝入量,在這項研究中,共有36,436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7,896人死於癌症,12,380人死於癌症,考慮到飲食和生活方式因素後,食用含糖飲料與因任何原因導致死亡的風險較高相關。
  • 關於「碳水化合物」的5大流言
    低脂膳食能否減重成功還取決於在脂肪攝入減少後用什麼來代替這部分熱量,選擇健康碳水化合物如,水果、蔬菜和全穀物)的低脂膳食模式不會引起體重增加。在美國涉及5萬人隨訪7.5年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女性健康研究中低脂膳食組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比對照組高,但是並沒有導致體重增加或者糖尿病相關指標異常。而目前還沒有一項低碳水化合膳食研究達到這樣的規模和研究時長。
  • 人體內的脂肪越少越好嗎?合理的體脂率及脂肪攝入很重要
    重要的一點是體內脂肪可以促進維生素(維生素A、D、E、K)的吸收,以防止維生素缺乏所導致的疾病。並且人體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組織的脂肪含量佔據了大腦總量的60%,合理的脂肪可以幫助大腦實現穩定的供給,而類固醇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都是由脂肪組成的,而過少的脂肪會破壞激素平衡,這也是為什么女性如果大幅度的減脂,會引起月經不調和其他健康風險的原因。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
    合理膳食: 影響最大的是高鈉攝入 2010~2012 年全國營養調查數據分析發現,在所有膳食因素中,與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死亡數量有關的歸因比例中,影響最大的是高鈉攝入(17.3%)。
  • 多篇文章聚集科學家們在代謝性疾病研究領域的新進展
    我們不能說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能幫助機體預防2型糖尿病,也不能說避免攝入脂肪就能保護機體免於肥胖,而是均衡攝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或許才是有效預防代謝性疾病最佳的方法。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一個人的膳食習慣或會影響CPT1A基因的活性水平,最終產生正向或負向的健康問題,高水平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或與較低水平的CPT1A基因表達有關,而高脂肪的攝入則與該基因高水平表達直接相關,那麼攝入食物如何影響基因的表達以至於最終如何影響機體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