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嗜熱古菌Sulfolobus tokodaii RadA 蛋白的克隆表達及其輻射可...

2021-01-15 生物谷

微生物學報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48(3): 317~322; 4 March 2008

基金項目: 國家「973 項目」(2004CB7196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470386)

*通訊作者。Tel: +86-531-88362928; E-mail: yulgshen@sdu.edu.cn

作者簡介: 盛多紅(1972.), 男, 山東陽穀人, 博士, 主要從事微生物分子生物學研究。E-mail: dhsheng@sdu.edu.cn

收稿日期: 2007-07-11; 修回日期: 2007-08-24

ISSN 0001-6209; CN11-1995/Q

http://journals.im.ac.cn

盛多紅, 朱珊珊, 李銘峰, 焦建東, 倪金鳳, 申玉龍*

(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濟南 250100)

摘要: RecA/Rad51/RadA 家族蛋白是細胞內重要的重組修復蛋白, 在功能上非常保守。研究發現在細菌、真核生物、甲烷古菌和嗜鹽古菌細胞內RecA/Rad51/RadA 均可以受紫外線輻射誘導轉錄。而對極端嗜熱古菌中的RadA 輻射可誘導性仍存在爭議。通過體外表達極端嗜熱古菌Sulfolobus tokodaii的RadA 蛋白, 製備抗體, 利用免疫學方法並結合RT-PCR 分析, 對嗜熱古菌S. tokodaii 中RadA 的輻射誘導進行了研究。經過100J/m2 和200J/m2 UV 輻照處理, radA 基因的轉錄分別上調了2 倍和3倍, 同時RadA 蛋白的表達分別上升了1.5 倍和1 倍。實驗結果表明S. tokodaii 中RadA 可以被紫外線輻射誘導表達, 證實了極端嗜熱古菌S. tokodaii 細胞中存在DNA 損傷誘導反應的觀點。

關鍵詞: 嗜熱古菌; RadA; 輻射可誘導性; DNA 修復

中圖分類號: Q9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001-6209 (2008) 03-0317-06

紫外線(UV)可以造成DNA 損傷, 包括鹼基損傷、單鏈與雙鏈斷裂、鏈間交聯及DNA 蛋白質交聯等輻射損傷形式, 如得不到及時而有效的修復, 或發生錯誤修復, 就會危害細胞的生存, 並可能導致人類嚴重疾病。對DNA 輻射損傷的修復涉及到多種修復蛋白, 其中同源重組修復蛋白RecA/Rad51 在這一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2]。RecA/Rad51 分別是細菌和真核生物重組修復的關鍵酶。當DNA 受到損傷時, RecA/Rad51 的表達受到誘導, 因此, RecA/Rad51 的表達水平常被用作檢測UV 輻射的指標之一[3~5]。RadA 是古菌中RecA/Rad51蛋白同系物, 同樣具有DNA 重組活性, 在DNA 重組修復中起重要作用[6,7]。研究發現, 和真核生物或細菌的RecA/Rad51 一樣, 甲烷古菌和嗜鹽古菌中的RadA同樣具有UV 輻射損傷誘導活性[8,9]。極端嗜熱古菌主要生活在熱泉和深海火山噴口附近等高溫環境中,分屬於廣古菌和泉古菌。早在1996 年, Sandler 等[7]

報導生活於高溫環境下泉古菌Sulfolobus solfataricus中的RadA 不受UV 損傷誘導表達。Komori 等[10]發現廣古菌Pyrococcus furiosus 的RadA 在細胞內組成型表達, 不受UV 輻射的誘導, 他們對此的一種解釋是高溫誘導了RadA 的持續表達。然而我們在研究另一個嗜熱泉古菌S. tokodaii 的損傷修復系統時發現其具有DNA 損傷誘導反應。為了進一步探明S. tokodaii 細胞中RadA 的UV 損傷誘導情況, 本文利用大腸桿菌異源表達S. tokodaii 中的RadA 蛋白, 製備了RadA 抗體。通過免疫學分析及RT-PCR 分析證實了S. tokodaii 中的RadA 可以被UV損傷誘導表達。

全文下載:超嗜熱古菌Sulfolobus tokodaii RadA 蛋白的克隆表達及其輻射可誘導性

更多全文請查看連結:http://journals.im.ac.cn

聲明:本文由《微生物學報》授權生物谷 www.bioon.com 網站發布,如需轉載請直接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期刊聯合編輯部聯繫並支付相應費用,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若轉載將付相應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可同時表達4種螢光蛋白克隆豬問世
    記者在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獲悉,該院近期成功培育出一種特殊的轉基因克隆豬,這種克隆豬在特定波長的激發光下可分別發出紅
  • ...2.生物催化過程機理及關鍵酶的酶學研究,包括基因克隆表達及其...
    2.生物催化過程機理及關鍵酶的酶學研究,包括基因克隆表達及其調控研究。N., Wang M., Xu P, 2007, Membrane-bound L- and D-lactate dehydrogenase activities of a newly isolated Pseudomonas stutzeri strain,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77:91
  • 【論文精選】廣靈驢HSL基因克隆、序列分析與差異表達
    摘    要:試驗旨在對廣靈驢的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進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並對HSL基因在廣靈驢不同組織中的差異表達水平進行分析。使用RT-PCR法擴增並克隆廣靈驢HSL基因CDS區部分序列,將序列拼接後得到HSL基因完整的CDS區全長序列,並對序列進行一系列生物信息學分析,通過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HSL基因mRNA在廣靈驢的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背最長肌和皮下脂肪7個組織中的表達情況。
  • 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通過鑑定
    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通過鑑定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1日 17:5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哈爾濱6月1日電(記者李建平)由東北農業大學培育成功的我國首例體細胞核移植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日前通過鑑定。
  • 新技術或能同時對上萬個基因克隆並且表達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特倫託大學、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名為「LASSO克隆」的新型分子生物學技術,該技術或能同時成功有效分離出成千上萬個長的DNA序列,這要或許比以往任何技術都要強大,研究者表示,該技術能夠加速蛋白質的產生,從而就能夠幫助研究人員快速發現新型疾病療法以及多種疾病的生物標誌物
  • 青蛤MAPK/p38基因的克隆及Poly:Ic脅迫下的表達分析
    p38是MAPKs通路的主要蛋白之一,它的激活途徑很保守,屬於典型的3級激酶級聯反應磷酸化激活途徑。目 的克隆青蛤MAPK/p38基因,並分析其在Poly:Ic脅迫下的表達情況。方 法利用轉錄組測序獲得青蛤MAPK/p38基因的序列信息,採用生物信息學軟體分析該基因在近緣生物間的進化關係;利用巢式及螢光定量PCR技術克隆青蛤MAPK/p38基因的結構域序列,並在Poly:Ic脅迫後立即分析該基因在青蛤各組織中的表達情況以及血淋巴中的時序性表達情況。
  • 「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發明專利
    近日,由華南植物園段俊等完成的「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該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屬於基因工程技術領域。該發明從水稻(Oryza Sativa L.)中克隆得到了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基因OsHDA705,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第73位到1449位鹼基;編碼組蛋白脫乙醯化酶OsHDA705,其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該基因屬於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家族RPD3/HDA1 亞家族,其作為正調控因子參與了水稻對乾旱脅迫的應答過程。
  • Neuro-Oncology:新技術可同時檢測基因狀態和蛋白表達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同時觀察細胞中的基因數量和蛋白表達。此技術能夠詳細分析基因狀態以及相應蛋白表達之間的關聯,並更透徹地了解癌症及其他複雜疾病。該成果發表在《神經腫瘤》(Neuro-Oncology)上。
  • 初學者如何做好蛋白表達?這 8 個知識點收好
    重組蛋白表達技術可以用來分析基因調控以及研究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無論是體內功能研究還是用於結構研究的大規模生產,以及生物治療領域的藥物開發都需要用到蛋白表達技術。
  • 華南植物園「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發明專利
    9月27日獲悉,由華南植物園段俊等完成的「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該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屬於基因工程技術領域。該發明從水稻(Oryza Sativa L.)中克隆得到了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基因OsHDA705,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第73位到1449位鹼基;編碼組蛋白脫乙醯化酶OsHDA705,其
  • 短小芽孢桿菌漆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重組漆酶降解黃麴黴毒素M1研究
    河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的霍 超、盧海強、桑亞新*等人對B. pumilus E-1-1-1來源的cotA基因克隆表達,並對重組酶的酶學性質進行表徵,進一步探究了 CotA漆酶在AFM1降解中的潛力,這為生物法降解AFM1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持
  • 2018年Lasker基礎醫學獎:組蛋白結構及其修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景傑生物/報導2018年9月11日,本年度Albert Lasker基礎醫學研究獎授予兩位闡釋組蛋白結構及其修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的兩位科學家:Michael Grunstein(UCLA)和Charles David Allis
  • Nature子刊:新型技術可實現一次性對成千上萬個基因克隆並且表達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特倫託大學、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名為「LASSO克隆」的新型分子生物學技術,該技術或能同時成功有效分離出成千上萬個長的DNA序列,這要或許比以往任何技術都要強大,研究者表示,該技術能夠加速蛋白質的產生,從而就能夠幫助研究人員快速發現新型疾病療法以及多種疾病的生物標誌物
  • 植物乳桿菌內源性質粒序列分析及其表達載體的構建
    在穿梭質粒pLP3的基礎上加上啟動子PslpA和綠色螢光蛋白(eGFP)基因,進一步構建乳酸菌表達載體D-pLP3-PslpA-eGFP,並將其轉化至植物乳桿菌,獲得螢光蛋白的表達。該質粒可為乳酸菌基因操作提供新的工具,為構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乳酸桿菌的表達載體提供基礎資料。  一、質粒分離和單酶切圖譜
  • 蛋白表達噪聲實現全表達譜測量
    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化學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為了解開單細胞水平上,基因表達和調控的分子機制,進行了系列實驗研究,近期不僅獲得了許多研究成果,而且也解決了一些實驗技巧問題,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布文章,首次實現了對物種在整個表達譜範圍內的蛋白表達噪聲測量。
  • Bt抗蟲基因及其克隆技術研究進展
    蘇雲金芽胞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種具有特異殺蟲活性的細菌,能產生多種對昆蟲有特異活性的殺蟲蛋白,包括cry和cyt基因編碼的殺蟲晶體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簡稱ICPs),以及營養期分泌的殺蟲蛋白Vip(vegetative insecticidal
  • 重組蛋白藥物生產用哺乳動物細胞系構建中篩選標記的應用現狀及審評思考
    細胞工程技術、表達載體優化以及高通量克隆篩選等新技術的應用有助於加快藥物研發。《中國藥典》2015年版《生物製品生產檢定用動物細胞基質製備及檢定規程》中明確要求,在細胞克隆過程中,應選擇單個細胞用於擴增,篩選具有分泌目的蛋白最佳特性的候選克隆,用於建立細胞種子。由於外源基因整合位點的隨機性和拷貝數差異等,細胞群在產物表達水平、穩定性和質量等方面均具有不同克隆之間的異質性[4]。為滿足生產和法規要求,需開展大規模克隆篩選,以獲得高產率的、穩定的和質量符合預期的細胞株。
  • 【科技前沿】何萬中團隊原創性開發可克隆電鏡標記技術實現細胞中...
    第一類是利用標記蛋白介導釋放超氧離子聚合3,3』-diaminobenzenidine後與重金屬離子反應形成高電子密度沉澱物示蹤,但因為超氧離子擴散速度極快無法實現單個分子定位,只適合相對密閉空間的高濃度標記分子進行展示,例如Alice Ting研究組開發的APEX標記。
  • 何萬中團隊原創性開發可克隆電鏡標記技術實現細胞中的單分子定位
    第一類是利用標記蛋白介導釋放超氧離子聚合3,3』-diaminobenzenidine後與重金屬離子反應形成高電子密度沉澱物示蹤,但因為超氧離子擴散速度極快無法實現單個分子定位,只適合相對密閉空間的高濃度標記分子進行展示,例如Alice Ting研究組開發的APEX標記。
  • 施一公團隊解析出超複雜蛋白結構 利於多囊腎病研究
    施一公團隊解析出超複雜蛋白結構 利於多囊腎病研究 原標題:   8月10日,《科學》雜誌在線刊發施一公團隊研究成果,首次解析了人源多囊蛋白1與多囊蛋白2形成的複合物的結構,解析度達到3.6 (埃,相當於10-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