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造出耐核輻射機器人 可在「生命禁區」偵查救援)
據新華社成都6月21日電(記者 吳曉穎)高懸的機械手臂、圓圓的攝像鏡頭,大的狀如一輛坦克有100多公斤,小的形如幾隻捆綁在一起的炮彈僅有十多公斤……這組四個機器人看似其貌不揚,卻有著特殊的本領,它們能在人類生命禁區的超強輻射環境下偵查救援,猶如「特種部隊」,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耐核輻射機器人。
由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與西南科技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經過近兩年時間聯合研發的這組機器人,攻克了強輻射環境可靠通信、輻射防護加固等核用機器人關鍵技術,並於近日榮獲2016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高耐輻射技術是核心技術之一。普通機器人在高輻射環境中會「死機」:機器人的「四肢」材料會老化,「大腦」晶片控制中心被損毀、「眼睛」攝像機會黑屏。如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洩漏事故後,進入洩漏區工作的機器人就因不耐輻射性而很快「癱瘓」。
這組核電應急機器人可以承受65 的高溫,其攜帶的相機等傳感器,可以在每小時1萬個西弗(Sv)的核輻射環境中工作,特別是水下高清耐輻射攝像系統採用了獨特輻射屏蔽技術,可在水平方向360度旋轉無盲區,在水下100米工作也依然穩定可靠。
(原標題:我國造出耐核輻射機器人 可在「生命禁區」偵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