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星期日泰晤士報》對一千年以來,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人物,進行排名,牛頓赫然排在第一名。
牛頓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學。那麼是什麼造就了他輝煌的人生呢?
董燕著的《牛頓》這本書裡,可以看出童年的興趣決定了牛頓的一生!
1、出生
1642年聖誕老人大清早就把禮物放在了漢娜那裡:漢娜看著拼命生下來的不到3斤的禮物,很發愁。小貓一樣大,能活下來嗎?
艾薩克·牛頓就這樣出生了。父親在三個月前因肺炎去世了,只有母親漢娜費勁巴力的照顧他。
那時候英國處於內戰之中,漢娜勞苦地幹活也要養不起牛頓了。老牧師史密斯願意出一年50英鎊和一塊地給牛頓,條件是只有漢娜和他一起生活。
漢娜猶豫時想了很多:牛頓的生活會變得舒適一些,會有錢接受教育。她做出了決定,流著眼淚把牛頓託付給自己的父母。
2、熱愛自然
才3歲的牛頓,漸漸習慣了外公外婆的照顧。可是小夥伴們,經常取笑他。
「你媽不要你了,因為你是個壞孩子!」
「沒爹沒娘的野孩子!」
牛頓很生氣,不願意和他們玩。他也不明白為什麼媽媽不要他了。
一個人就在河邊玩,躺在碧綠的草地上,出神地看著千變萬化的浮雲,聽著河水潺潺的歌唱。大自然神奇的景象撫慰了他孤單的心,腦袋裡對世界的幻想和好奇心像藤蔓一樣瘋長。
河邊成了他的奇妙世界,疑問也填滿了他幼稚的心。
3、興趣製作
牛頓5歲時上了學。他滿腦子的問題以為會得到答案。可是呆板的老師,枯燥無味的課程;學不好,老師就會用教鞭一頓打。讓牛頓不喜歡上學。
牛頓一點也不想待在學校裡,只想回到屬於自己的小屋。屋裡面有他央求外婆買的小錘子,小鋸子,一頓敲敲打打,開始了他童年製作之旅。
他用它們做出了精緻的小箱子、小桌椅,還做了一輛小四輪車,送給外婆趕集裝東西用。
有一天回家的路上, 牛頓路過河邊磨坊, 看到農民在用笨重的水車抽水,特別費力。他停下來,一邊仔細的觀察,一邊想怎麼才能省力。
回到家中,他找了資料,研究起水車的工作原理。並動手製作出一架輕便靈活的小水車。
牛頓帶著小水車來到河邊實驗一下,「牛頓找了一個淺水溝,用石子堵住溝的兩邊,然後小心翼翼地把小水車放在中間的缺口處, 小水車竟譁譁地車起水來了」。
在旁邊玩耍的小朋友看到了,呼啦一下圍上來,七嘴八舌地誇獎一番。牛頓害羞了,只是看著水車,想還能不能改進一下。
這時候一個外號叫「小霸王」的孩子,使勁用腳踢翻了水車,還惡狠狠地說「比我成績差的人都該挨打!」
原來,牛頓一心想著小發明和小實驗,在學校的成績一塌糊塗。最近的一次考試中,竟是全班倒數第二。同學們給他起了外號叫「呆子」,牛頓沒和他們計較,默默承受了。
此刻,牛頓覺得受到了羞辱,不想沉默了,直接撲上去,拳頭如雨點般地朝「小霸王」身上打。「小霸王」被牛頓的氣勢嚇倒,灰溜溜的逃走了。
這件事震撼了牛頓,他握緊拳頭髮誓,從此不僅要好好讀書,還要設計製作。
「世界上的事,只要肯做,就沒有做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