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王學斌團隊ACS Nano:纖維素基三維導電碳網絡用於高性能電...

2021-01-08 騰訊網

引言

當前商用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一般為石墨,但其理論比容量較低(372 mAh/g),難以滿足生產生活對高比能、大功率電池的需求。使用金屬氧化物替代石墨,作為鋰離子電池的新型負極材料,能夠提供較高的比容量(>1000 mAh/g),但在金屬氧化物充放電過程中會出現體積的反覆收縮膨脹,使電池的循環能力大大降低。已有兩種思路來改善這一問題:一是設計納米級金屬氧化物/三維碳電極,二是設計三明治夾層結構電極,以改善電池倍率性能、緩衝充放電體積變化。不過,將三維導電碳網絡與三明治結構電極這兩種策略相結合,目前仍面臨著挑戰。

成果簡介

近日,南京大學王學斌教授團隊系統研究了纖維素的氧-氨聯合熱解反應過程,提出了一種製備三維石墨烯狀碳紙(CP)的新方法,即醯胺化誘導的纖維素空間分離焦化法。該工作進一步以CP為載體,通過自組裝的方法製備了三明治結構的自支撐電極(CP@Fe3O4@RGO),將此電極用作鋰離子電池負極,可以緩解充放電體積效應,展示了極好的循環穩定性及倍率性能。CP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高電導率、柔韌性等特點,可被視為一種通用的碳基三維導電網絡塊體材料,有望廣泛應用於電化學電極等領域。該成果近日以「Biomass-Derived Carbon Paper to Sandwich Magnetite Anode for Long-Life Li-Ion Battery」為題發表在納米材料領域國際權威期刊ACS Nano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南京大學博士生高天

圖文導讀

1. CPCP@Fe3O4@RGO的合成過程

2. CPCP@Fe3O4@RGO的結構分析

(a-d) CP的SEM、TEM圖。

(e) XRD 圖。

(f, g) CP@Fe3O4的SEM圖及其表面Fe3O4顆粒的HRTEM 圖。

(h, i) CP@Fe3O4@RGO的SEM圖及其表面Fe3O4顆粒的HRTEM 圖。

(j-m) CP@Fe3O4@RGO的TEM圖及元素分布。

3.纖維素經氧-氨聯合熱解反應製備CP過程的生長機理

(a, b) XRD圖及FTIR圖。

(c, d) XRD 峰的相對強度比、質量剩餘率及TG-XPS元素質量損失圖。

4.纖維素-氨聯合熱解反應製備CP過程中的化學變化

5. CP@Fe3O4@RGO電極及對比樣的儲鋰性能

(a) CP@Fe3O4@RGO電極及對比樣在第100圈的充放電曲線(0.5 A/g)。

(b) CP@Fe3O4@RGO電極及對比樣的長期循環曲線(0.5 A/g)。

(c, d) 倍率測試圖、EIS譜圖。

6. SEI膜穩定性研究

(a-c) CP@Fe3O4@RGO、CP@Fe3O4及Fe3O4粉末電極SEI膜形成示意圖。

(d-g) CP@Fe3O4@RGO電極在循環前後的表面形貌對比(循環300圈,脫鋰狀態)。

小結

該工作首先利用纖維素的氧-氨聯合熱解反應,製備了一種優良的紙狀的三維石墨烯——三維網絡結構石墨烯狀碳紙CP。通過XRD、FTIR、XPS等分析方法對纖維素氧-氨聯合熱解的演化過程進行了系統性研究,發現纖維素經預氧化後更易發生醯胺化與氨解,且醯胺化的過程會破壞其結晶區的氫鍵網絡,使纖維素鏈相互分離散開,從而使後續的焦化反應傾向於在相互分開的空間中發生。這樣可以避免緻密焦化,避免實心碳或大塊碳等副產物,最終得到了高品質的超薄石墨烯狀三維網絡結構,可視為一種三維石墨烯。這一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優良耐折度、優秀機械強度和導電性。

該工作進一步在CP的基礎上構建三維電極。首先在CP表面生長Fe3O4顆粒,再包覆還原氧化石墨烯RGO,從而得到三明治結構的自支撐三維網絡複合電極CP@Fe3O4@RGO。電化學深入分析表明,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CP三維碳網絡能錨定Fe3O4顆粒防止脫落,三明治電極結構能有效緩衝Fe3O4的體積變化,穩定鈍化層,提高庫侖效率。最終以CP@Fe3O4@RGO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具有超長循環壽命(超過2000循環)、高比容量(1160 mAh/g)。由於生物質纖維素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這種以纖維素作為原料的熱解方法,有望大規模製備三維網絡石墨烯紙,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石墨烯紙可以作為一種通用的多孔電極,廣泛應用於電化學儲能、電催化等領域。

文獻連結:「Biomass-Derived Carbon Paper to Sandwich Magnetite Anode for Long-Life Li-Ion Battery」 (ACS Nano, 2019, 13, 11901-11911)

文章來源:新能源前線

相關焦點

  • 現代工學院王學斌課題組在石墨烯三維網絡塊體材料研究...
    但是,將石墨烯組裝成宏觀塊體的電極時,片層間接觸電阻大、團聚嚴重,導致電化學性能降低。對於這些問題,學者們提出了三維化石墨烯塊體材料的概念,簡稱三維石墨烯,即以石墨烯片層為基本結構單元、具有sp2共價鍵聯結三維網絡結構的石墨烯多孔塊體材料。目前的液相組裝法、模板氣相沉積法等方法所製備的三維石墨烯,內部聯結較弱、生產效率較低、雜質較多。
  • 中科大俞書宏院士團隊《ACS Nano》:水分如何影響納米纖維素的強度?
    在纖維素的實際應用中,由於其分子固有的兩親性質,纖維素在一定的環境溼度下會造成不可控形變和機械性能下降。儘管溼度引起的纖維素基材料的穩定性是一個普遍關注的問題,但目前為止仍不清楚水分如何在多尺度上影響纖維素以及相應的機械響應和變形機理,這使得纖維素基材料的性能難以維持,嚴重阻礙了其實際應用。
  • 劉忠範院士團隊《ACS Nano》:高導電、高質量的氮摻雜垂直取向的...
    該合成方法可製造30英寸規模的均勻氮摻雜的石墨烯玻璃,從而促進其在高性能可開關窗戶中的應用。另外,這種氮摻雜的VG膜也可被用作電催化放氫反應的有效電催化劑。圖2基於氮摻雜VG膜的智能窗戶【氮摻雜VG膜的電催化應用】該研究中的高質量氮摻雜VG納米片具有良好的導電性,以及許多活性催化位點(N原子、邊緣等),可增強其氫釋放反應(HER)活性(圖3a)。作者將一系列具有不同氮摻雜濃度的VG膜直接生長在玻璃碳電極上作為電催化劑。
  • ACS Nano: 3D列印超彈性,吸溼性和離子傳導性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塊材
    儘管這種彈性的塊體結構已經使用了石墨烯類材料,但在自然界最豐富的材料——纖維素中尚未實現,部分原因是纖維素內部有很強的氫鍵網絡。有鑑於此,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Feng Jiang教授等人,報導了一種3D列印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塊體材料,該材料在43%的相對溼度下表現出極好的彈性(在500次壓縮測試後應變恢復超過91%),可壓縮性(高達90%的壓縮應變)和壓力敏感性(0.337 kPa-1)。
  • 高性能「三合一」新策略!中科院化學所《ACS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石墨烯作為一種獨特的二維結構材料,擁有超大的比表面積、高的電子遷移速率、優異的導熱導電性和機械強度等特性,其納米尺寸效應賦予其優異的物化性能,是改善聚合物熱、電、機械性能的最優填料之一,自2004年被發現以來已經廣泛應用在提高聚合物的高性能與多功能方面,具有極大的理論研究及應用價值。
  • 武漢大學製備出離子導電纖維素水凝膠,零下溫度仍能工作
    武漢大學製備出離子導電纖維素水凝膠,零下溫度仍能工作 發表時間:2019/11/5
  • 《ACS Nano》:不止增強,納米纖維素在聚合物中的可控排列還能表現...
    納米纖維素的量產商品  不要以為CNF製品只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三菱鉛筆公司已經在北美銷售含有CNF墨水的筆;日本紙業公司已經開發出含CNF的成人紙尿褲;京都大學設計了一款CNF概念車(NCV),並在2019年東京車展期間展出,車身、引擎蓋和半透明車頂均由CNF增強複合材料製成,重量僅有傳統汽車的一半。
  • 東華大學王宏志團隊《ACS AMI》:基於穩定水凝膠電解質的柔性且可...
    近來,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宏志教授課題組已在可穿戴熱電器件和固態鋰電池領域開展了相關工作,開發了基於碳納米管互穿二硫化鉬薄膜的高輸出電壓的熱電腕帶(Adv. Funct.  鑑於此,研究團隊將綠色環保天然的聚合物黃原膠(XG)和棉花納米纖維素(CNF)引入到聚丙烯醯胺(PAM)基水凝膠中,加入無機鋅鹽,設計了一種高機械強度、高離子電導率(28.8 mScm-1)的PAM-XG接枝聚合物複合CNF雙網絡結構水凝膠電解質。
  • 東華大學王宏志團隊《ACS AMI》:基於穩定水凝膠電解質的柔性且可水下使用的鋅離子電池
    柔性可穿戴電子產品的蓬勃發展,對柔性能源器件的高性能和高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近來,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宏志教授課題組已在可穿戴熱電器件和固態鋰電池領域開展了相關工作,開發了基於碳納米管互穿二硫化鉬薄膜的高輸出電壓的熱電腕帶(Adv. Funct.
  • 《ACS Nano》無線電子傳感器:用於無標記乳腺癌檢測的黏性水凝膠
    【背景介紹】近來,大量研究集中在具有電子導電性的自愈水凝膠的研究上,因為導電自愈水凝膠在生物傳感器,生物電子學和能量存儲中的廣泛應用。然而,事實證明,它們的sp2富碳雜化有機聚合物的低溶解度,較差的生物相容性和缺乏有效的刺激響應特性,已證明其在導電自愈水凝膠製備中的應用具有挑戰性。
  • ...黃維院士團隊《ACS Nano》:用刮下來的魚鱗做柔性電致發光器件!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各種電致發光器件,特別是柔性的電致發光器件被廣泛應用於平板顯示、大型裝飾、標誌顯示照明、光學信號等領域。交流電流型電致發光器件(ACEL),與直流發光器件相比,具有功耗低、發光均勻、製作方便等優點。並且其能量轉換效率非常高,產生的熱量也少得多,使得其有望集成到可穿戴電子設備(如電子皮膚)中。
  • 具有三維導電網絡的高靈敏度柔性壓阻傳感器
    在過去的幾年中,大量的壓阻式、壓電式和摩擦電式柔性力傳感器已經被報導。對於大多數壓阻傳感器,活性層由導電納米材料和柔性聚合物基質組成。目前,聚合物基材與導電納米材料結合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方法是將導電納米材料作為填料均勻地分散在聚合物基體中。在這種方法中,聚合物基材和導電納米材料的結合非常穩定,但由於填充的納米材料對聚合物基材的彈性和力學性能有不利影響,靈敏度有限。
  • ACS Nano:柔性碳納米管突觸電晶體用於神經電子皮膚
    對於模擬用於神經形態計算應用的神經元活動的憶阻或人工突觸設備的開發,人們倍感興趣。儘管已經有許多關於在剛性基板上實現人工突觸電晶體的報導,但是使用柔性器件有可能實現更廣泛的應用。美國華盛頓大學Chuan Wang教授課題組在國際期刊ACS Nano上發表題為「Flexible Carbon Nanotube Synaptic Transistor for Neurological Electronic Skin Applications」
  • 納米纖維素:即將引起全世界關注的納米新材料
    在失水狀態下,納米纖維素可在氫鍵、範德華力或靜電力等非價鍵力作用下自發形成自組裝薄膜,這種新型膜材料具有離子擴散快、耐高溫等性能優勢,在金屬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等儲能器件用隔膜和電極材料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此外,納米纖維素還可通過凝膠化形成 三維網絡多孔結構,與無機納米子、金屬離子及其氧化物、碳材料、導電高分子等光電材料複合可形成具有導電和儲能效應的多功能複合材料。
  • 南京大學繆峰教授合作團隊在二維材料層間相互作用調控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針對上述挑戰,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梁世軍副研究員、繆峰教授與南方科技大學林君浩副教授課題組合作提出,利用替位摻雜策略介導層間化學鍵從而實現對雙層MoS₂層間相互作用的調控。該工作有望為層間相互作用調控研究提供一種新思路。
  • 廣西大學王雙飛/聶雙喜團隊《Nano Energy》:摩擦納米發電機增強纖維素纖維空氣過濾器用於高效清除霧霾
    日前,廣西大學王雙飛、聶雙喜團隊發表了摩擦納米發電機增強纖維素纖維空氣過濾器用於高效清除霧霾的最新研究進展,論文第一作者為2019級碩士研究生9通閥用於收集不同TENG單元中流動的氣體並通往CFAF中進行過濾。黑色箭頭顯示了汙染空氣的流動方向,含有高濃度PMx的空氣進入CFAF後首先經過第一層纖維素纖維過濾層將大部分帶負電荷的PMx清除。然後再進過第二層的將少量帶正電荷的PMx清除,以達到更高效率清除PMx的效果。
  • 中科大吳恆安/俞書宏院士/朱銀波ACS Nano:通過溼度界面調控層狀納米纖維素的強韌性
    CNC−water−CNC HBs的平均強度遠高於CNC − CNC HBs,同時,與純淨的CNC界面相比,具有界面水分子的納米纖維素可以形成更多的CNC−water−CNC HBs和更密集的氫鍵(HBs)網絡。單軸拉伸的MD模擬結果顯示,第二階段具有溼度介導型界面的納米纖維素的應力−應變曲線顯示出極高的拉應力和大斷裂應變的應變硬化特性。
  • 四川大學傅強教授/吳凱副研究員《ACS Nano》:聚光相變儲熱技術的...
    /吳凱副研究員團隊報導了一種基於「定構」的策略實現了聚光相變儲熱技術的可控熱管理,通過誘導相變材料(PCMs)內部導熱網絡的多向取向,賦予了傳統PCMs「快速」、「均勻」、「可控」的傳熱特點,將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太陽光源源不斷地轉換成熱能和電能。
  • 湖南大學汪朝暉團隊《AFM》:納米纖維素誘導製備高結晶度PEDOT納米纖維
    聚3,4-乙撐二氧噻吩(PEDOT)作為目前研究最廣泛的導電高分子之一,在電化學儲能,柔性透明導電基底,電致變色,熱電等領域已展現出非常大的應用優勢。尤其是聚苯乙烯磺酸(PSS)作為其摻雜劑的同時又賦予PEDOT優異的水溶劑加工性能,使得PEDOT的研究和應用得到大規模的推廣。
  • 湖南大學汪朝暉團隊《AFM》:納米纖維素誘導製備高結晶度PEDOT納米...
    聚3,4-乙撐二氧噻吩(PEDOT)作為目前研究最廣泛的導電高分子之一,在電化學儲能,柔性透明導電基底,電致變色,熱電等領域已展現出非常大的應用優勢。尤其是聚苯乙烯磺酸(PSS)作為其摻雜劑的同時又賦予PEDOT優異的水溶劑加工性能,使得PEDOT的研究和應用得到大規模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