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名太空人道格·惠洛克在2015年6月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的記者採訪時說:「你會有一點偏執,認為當你走回家的時候,你將站不起來了。」他本人曾經在太空中生活了178天,有這樣的擔心並不奇怪。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長期的太空生活並不像電影裡描述的那樣充滿浪漫主義的刺激,而是在各方各面都險象環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經用長達一年的長期飛行任務去研究太空飛行對人體的長期影響,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在太空生活了340天終於落地,也帶回了很多極具價值的研究結論。
►斯科特· 凱利太空自拍
在太空的最初幾天,人類血液新產生的紅細胞往往會被破壞。雖然這種破壞會在一段時間之後停止,但是太空人的血紅細胞數量將會因此處於較低水平,免疫系統的T-細胞不再增殖,這使太空人很容易出現細菌感染,直到回到地球,情況才會有所好轉。
體液的重新分配會影響太空人的眼睛和鼻子。首先增加了眼球中的壓力,這對視神經產生壓迫,有很多太空人會有一段漫長的視力模糊期;而頭部的體液增加會導致鼻塞、頸靜脈突出和面部浮腫,這些綜合起來使人感覺就像患了感冒。不過這些情況並非是不可逆的,基本上回到地球之後,在一定時間內都會恢復過來。
►體液分布更均勻,臉看上去浮腫
除此之外,在太空中,人的嗅覺和味覺是遲鈍的。食物的味道變得更淡、更無味。在微重力的環境中,胃中的氣體不能和液體分離,因此太空人往往會打讓人難受的「溼嗝」。
►天宮二號艙內的太空人
眾所周知,人類的骨骼肌有能力根據不同的目的性改變,這是一種被成為可塑性的能力。但由於在太空中太空人們的失重和缺乏運動,他們的骨骼肌會發生8%-17%不同程度的萎縮,也正因為此,基本所有國家的飛船上都會設立專門的健身房,讓太空人們維持必須的鍛鍊,去延緩和克服太空長期飛行帶來的一系列健康問題。不過有趣的事,太空人的脊椎會伸展3%左右,整個人會變的更高。
►太空人的身高增長3%
另外,根據研究表明,太空人的五臟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減少的骨量最終會變成血液中的鈣,這可能會導致鈣沉澱,引發腎結石。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腿部的血液無法輸送到上肢,血液循環會變得不那麼流暢,太空人的心率會開始變的比在地球緩慢,血壓也會降低。
綜合以上各方各面的身體變化,可以說即使太空人每天堅持鍛鍊,也無法抵抗骨質疏鬆和肌肉質量的損傷。長此以往,只需要在太空待上五個月,太空人的體能就會衰老40歲。不過太空生活也沒有那麼可怕,大部分的身體損傷都會在回到地球之後慢慢恢復。
在經歷了這麼多普通人不可見的身體變化之後,太空人最渴望的大概就是回歸地球,踏實的踩在不會漂浮的土地上了。
(來源: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