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太空人上天一年,身體居然衰老幾十歲?

2020-11-27 新華網客戶端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名太空人道格·惠洛克在2015年6月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的記者採訪時說:「你會有一點偏執,認為當你走回家的時候,你將站不起來了。」他本人曾經在太空中生活了178天,有這樣的擔心並不奇怪。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長期的太空生活並不像電影裡描述的那樣充滿浪漫主義的刺激,而是在各方各面都險象環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經用長達一年的長期飛行任務去研究太空飛行對人體的長期影響,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在太空生活了340天終於落地,也帶回了很多極具價值的研究結論。

►斯科特· 凱利太空自拍

  在太空的最初幾天,人類血液新產生的紅細胞往往會被破壞。雖然這種破壞會在一段時間之後停止,但是太空人的血紅細胞數量將會因此處於較低水平,免疫系統的T-細胞不再增殖,這使太空人很容易出現細菌感染,直到回到地球,情況才會有所好轉。

  體液的重新分配會影響太空人的眼睛和鼻子。首先增加了眼球中的壓力,這對視神經產生壓迫,有很多太空人會有一段漫長的視力模糊期;而頭部的體液增加會導致鼻塞、頸靜脈突出和面部浮腫,這些綜合起來使人感覺就像患了感冒。不過這些情況並非是不可逆的,基本上回到地球之後,在一定時間內都會恢復過來。

►體液分布更均勻,臉看上去浮腫

  除此之外,在太空中,人的嗅覺和味覺是遲鈍的。食物的味道變得更淡、更無味。在微重力的環境中,胃中的氣體不能和液體分離,因此太空人往往會打讓人難受的「溼嗝」。

►天宮二號艙內的太空人

  眾所周知,人類的骨骼肌有能力根據不同的目的性改變,這是一種被成為可塑性的能力。但由於在太空中太空人們的失重和缺乏運動,他們的骨骼肌會發生8%-17%不同程度的萎縮,也正因為此,基本所有國家的飛船上都會設立專門的健身房,讓太空人們維持必須的鍛鍊,去延緩和克服太空長期飛行帶來的一系列健康問題。不過有趣的事,太空人的脊椎會伸展3%左右,整個人會變的更高。

►太空人的身高增長3%

  另外,根據研究表明,太空人的五臟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減少的骨量最終會變成血液中的鈣,這可能會導致鈣沉澱,引發腎結石。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腿部的血液無法輸送到上肢,血液循環會變得不那麼流暢,太空人的心率會開始變的比在地球緩慢,血壓也會降低。

  綜合以上各方各面的身體變化,可以說即使太空人每天堅持鍛鍊,也無法抵抗骨質疏鬆和肌肉質量的損傷。長此以往,只需要在太空待上五個月,太空人的體能就會衰老40歲。不過太空生活也沒有那麼可怕,大部分的身體損傷都會在回到地球之後慢慢恢復。

  在經歷了這麼多普通人不可見的身體變化之後,太空人最渴望的大概就是回歸地球,踏實的踩在不會漂浮的土地上了。

  (來源:知識分子)

相關焦點

  • 就決定是你上天了,動物太空人!
    例如1998年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第25次飛行,除了7名人類航天員,還有超過2000名「特殊」的太空人同行——1500多隻蟋蟀、223條箭魚、170隻實驗鼠和135隻蝸牛。   時至今日,人類航天活動如此頻繁,動物上太空,已經很難引起轟動效應。然而,細數航天技術發展的歷史,可以發現人類能走出地球,與動物航天員們的鋪墊和犧牲是分不開的。
  • 重力和衰老有什麼關係?
    她的部門的職責是保證太空人在執行太空任務前後保持身體健康。Joan 在工作中發現太空人在太空無重力環境中很快會出現衰老的症狀,從身體機能指標的角度來講相當於衰老了幾十歲。比如說:除此之外,太空人的肌肉會萎縮,免疫系統會被抑制,睡眠也會受影響。
  • DNA損傷、患癌風險增加,原來太空人身體毛病這麼多
    在聽到別人吹牛,特別是不靠譜時,我們往往喜歡補一句:你咋不上天呢?說實話,這「天」可不能隨便上。相信有人還記得美國宇航局在2019年進行的雙胞胎研究(2019 NASA Twins Study)。這項研究綜合分析了人類在太空中待上近一年對人體的影響。
  • 中國太空人在太空能吃100種美食,外國太空人只能吃「牙膏」
    中國太空人在太空能吃100種美食,外國太空人只能吃「牙膏」  小編科普:由於太空沒有熱對流,需要用電熱板夾住食品加熱。「每個茶包可以泡四五次,  我和陳冬基本天天都要泡茶喝。」  更厲害的是……景海鵬在太空過50歲生日,  他和陳冬居然還吃上了生日蛋糕!
  • 暴露在外太空的太空人會加速衰老
    最新研究報告表明,長期太空任務將對人體帶來各種健康風險,其中包括:暴露外太空可能加速人體衰老,輻射導致DNA損傷等。雖然最新研究中列出的6種潛在有害因素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深遠影響,但端粒長度改變和DNA損傷尤其與衰老過程有關。 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細胞核中攜帶基因的螺紋結構),端粒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短,端粒長度的顯著變化被認為是衰老加速或者與衰老相關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痴呆症等)風險增大的標誌。 暴露在太空中會改變端粒長度,這並不足為奇。
  • 載人航天:中國太空人整裝待發
    40歲左右的科學家、工程師可能當上太空人  在美國,太空人的挑選和訓練由美國宇航局負責。  1959年,美國為執行水星計劃,從美軍軍官中挑選了第一批太空人,其選拔標準是:一、有1500小時以上飛行駕駛經驗的軍用噴氣式飛機駕駛員;二、從試飛飛行員學校畢業;三、身體健康,年齡在40歲以下。
  • 科普丨感受奇妙的生命旅程,探尋衰老的本質
    慢慢得軟骨硬化,足以支撐起我們的身體。所以到了一歲左右,我們開始不停地爬。它們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和情緒,使我們開始迎接即將到來的成年生活。二十多歲,是我們一生之中身體最好的一段時光,從內到外都處於全盛時期。
  • 中國太空人在太空能吃100種美食 外國太空人只能吃「牙膏」
    原標題:中國太空人在太空能吃100種美食,外國太空人只能吃「牙膏」    近期的國內外的新聞很多    小編科普:由於太空沒有熱對流,需要用電熱板夾住食品加熱。「每個茶包可以泡四五次,  我和陳冬基本天天都要泡茶喝。」景海鵬說。
  • 為何中國太空人都是已婚的,不選用20多歲的未婚航天員?
    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國不選擇年齡更小一些,更年輕的航天員,年齡小的太空人身體素質不會更好嗎?而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也就27歲,當時蘇聯首批次培養的太空人基本都是26~28歲的年齡段,出生在1935年前後。此後蘇聯培養的數批航天員的年齡都在三十多歲以上,與中國兩批航天員的年齡相當。
  • 為何中國太空人都是已婚的,不選用20多歲的未婚航天員?
    而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也就27歲,當時蘇聯首批次培養的太空人基本都是26~28歲的年齡段,出生在1935年前後。此後蘇聯培養的數批航天員的年齡都在三十多歲以上,與中國兩批航天員的年齡相當。由於蘇聯的首次載人航天發射是人類首次進入太空,由於前無古人,也是為了與美國競爭,在時間上取得第一,蘇聯的首次太空發射非常匆忙,航天員經過一年多時間就處於備選狀態。此時給這些年輕太空人上天之後的任務也不多,基本就是驗證人類到底能不能在太空中活下去的,沒什麼更多實際任務和科學實驗可以做。所以選拔航天員的首要標準就是身體健康強壯作為最大優勢。
  • 太空人在太空是如何上廁所的?得知真相的你,估計不想上天了
    什麼樣的人才能當太空人呢?在太空站會遇到什麼尷尬事?答案就在《太陽系三環到四環搬遷紀要》這本書裡。1. 什麼樣的人才能上天?首先,太空人心理素質必須過硬。怎麼過硬法?比如在日本,想當太空人的人必須先通過一個考驗——摺紙鶴。
  • 長期失重可使太空人身體機能降至80歲水平
    據外電報導,美國科研人員最新研究發現,那些在太空時間長達數月的太空人的身體機能會變得如同80歲老人一樣虛弱。美國研究人員在對國際空間站太空人肌肉組織的分析後發現,在太空時間超過6個月的太空人身體機能水平下降約40%。這相當於太空人的肌肉強度從30至50歲的水平降低至人類80歲左右的水平。
  • 宇宙中與地球上的人們同步衰老?「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還是反之
    國際空間站上的人與我們同步衰老么? 那要看你的「衰老」指的是什麼。這是衰老。 在失重環境中,太空人還會經歷骨質流失。
  • 暴露在外太空的太空人真的會加速衰老
    林德格倫是一項研究長期任務影響的10名受調太空人之一。最新研究表明,長期太空任務將導致太空人加速衰老。正如我們所了解的那樣,太空對於弱小的人類而言真的很糟糕!最新研究報告表明,長期太空任務將對人體帶來各種健康風險,其中包括:暴露外太空可能加速人體衰老,輻射導致DNA損傷等。
  • 什麼樣的人才能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
    蘇聯/俄羅斯太空人蘇聯早期的太空人都是來自空軍的年輕飛行員,其中也選拔出了人類歷史上最年輕的太空人戈爾曼·季託夫,他是第二個進入太空的蘇聯太空人(僅次於尤裡·加加林),1961年8月進入太空時還不到26周歲。而加加林進入太空時也就27歲。當時蘇聯整個一個批次的太空人基本都是26-28歲的年齡段(出生在1935年左右)。
  • 我們能戰勝身體衰老嗎?專家稱人類壽命可達 135 歲
    英國廣播公司全球播客「調查」節目詢問了一些世界資深研究人員關於衰老的本質,以及可以治癒衰老的前沿科技,從微生物的作用至3D列印器官。牙齒是人類健康狀況的一個晴雨表到底什麼是衰老?如果你能將身體放大至分子等級,你會看到非常小的分子,逐漸增加的損害等級擴散至細胞、組織和器官,最終人體整個機體開始遭受俄羅斯套娃類型的損傷累積。
  • 45歲絕經和55歲絕經相比,絕經越早就意味著衰老越快嗎?
    這當然是女性卵巢功能徹底衰退的表現,來了幾十年的月經突然停止,並不是只代表生育能力的喪失。可以肯定地說,只要不是人工絕經的原因讓卵巢被迫停止自己的功能,那絕經的確是衰老程度的重要表現。那麼,是不是45歲絕經的人,真的就比55歲絕經的人衰老更快?有哪些科學依據?
  • 歷史上最悲慘的太空人,剛上天國家就沒了,最終如何返回地球的?
    蘇聯率先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太空人加加林成為世界上首位進入太空的人類,美國不甘人後,成為第一個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的國家,阿姆斯特朗站在月球表面的那一刻,實現了人類千百年以來的夢想。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載人航天任務都這麼順利,歷史上曾出現過一位最悲慘的太空人,剛上天就被遺忘,回頭發現國家都不存在了,他的名字叫做克裡卡列夫。
  • 太空人Scott Kelly重返地球:他用340天完成NASA「最長宇宙計劃」
    就是下面這位51歲的美國太空人大叔,他可是NASA專門派去太空,為人類火星計劃做準備的先行者▼橘子君先給你看一組數據,你就明白Scott Kelly這一年都幹了啥▼由於身體素質太好,技術高超,1996年,他正式加入美國宇航局NASA接受太空人的訓練。就這樣,大叔就從開飛機的成功升級成開宇宙飛船的了。
  • 我國第一個上天的女太空人,為何回到地面後,就「銷聲匿跡」了?
    但即便如此,成為太空人每天面臨的訓練依舊是成倍的增加了,且考驗的不僅是劉洋的身體素質,還有她的心理素質,畢竟劉洋是一個女性,在劉洋之前,我國還未曾有過一位女性太空人執行太空任務,即便是蘇聯美國等國家的女太空人人數也是少之又少,似乎大眾對於女性從事高危工作,總是抱有另類的看法,而劉洋的出現打破了這種禁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