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意味著什麼?這當然是女性卵巢功能徹底衰退的表現,來了幾十年的月經突然停止,並不是只代表生育能力的喪失。可以肯定地說,只要不是人工絕經的原因讓卵巢被迫停止自己的功能,那絕經的確是衰老程度的重要表現。那麼,是不是45歲絕經的人,真的就比55歲絕經的人衰老更快?有哪些科學依據?
卵巢功能不是判定衰老程度的唯一標準:
經歷過青春期的女性應該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大家的月經初潮時間往往都不一樣,有的人可能12歲左右就開始了,而有的人可能到了十五六歲才來第一次大姨媽。所以,每個人絕經的時間其實也有所不同,這便是為什麼有的人45歲左右就絕經,而有的人年過50還能生下孩子。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女性的月經初潮時間也已經提前到大約12.5歲的平均水平,而大部分人的絕經年齡則處於45到55歲之間。但絕經的時間與個體排卵功能老化有關,也與身體中的雌激素分泌水平等因素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卵巢功能衰退導致絕經的發生,的確有一部分是身體器官老化的表現,但這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整體衰老程度。
是不是45歲絕經比55歲絕經的人衰老更快?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一定!實際上,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對衰老的定義並不一樣,而且,視覺上判斷一個人的衰老程度還與參與判斷的個體有很大關聯。為什麼有的人55歲看上去比44歲更年輕?可能是因為她的臉上看不出有多少皺紋,可能她比年齡小的人更善於打扮,也可能通過機器檢測的時候也真的沒有年齡小的人更具有衰老特徵,但這並不意味55歲的人一定比44歲的人絕經時間更晚。
世間萬物都會衰老,不管是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類和其他動植物,還是地球之外、浩瀚宇宙中客觀存在的其他事物,大家都具有既定的演化周期和生命長度。從地球上發掘出的各種古代生物化石,我們了解到有哪些動物曾在地球上經歷了從誕生到繁榮、再到徹底滅絕;從太陽這種普通恆星的演化周期了解到,地球很可能在太陽演化為紅巨星階段的時候被吞噬。
我們會發現所有事物的衰老過程,都對時間有嚴重的依賴性,儘管時間只是我們人類指定出的一種描述事物維度的指標。但不可否認,衰老這個東西的確在所有已知生物體的內部都在發生,包括了生物體的身體器官、細胞組織等部分,而且,衰老在目前看來依然是一種不可逆的自然規律,可能直到人類像其他生物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也沒能長到「不老」的法子。
一個人的衰老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客觀地說,當生命從受精卵開始形成的時候,衰老的過程就已經開始,因為之後的所有變化都是將個體推向死亡的過程。只不過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沒有將生命的成長過程視為衰老的組成部分,而是從個體心理和生理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都開始降低、並逐步趨於死亡的時候開始。簡單點說,我們不會說一個20歲的小夥子或小姑娘正在衰老,而一旦一個人的年齡超過35歲便會開始擔心衰老帶來的一系列身心變化。
更具體地說,當個體表現出明顯的衰老特徵時,一定包括、但不限於外表上的變化(如皺紋增多、發色變白、牙齒鬆動、身高縮短或出現老年斑等特徵)、感覺器官的功能明顯衰退(耳聾眼花其實就是聽覺和視覺減弱,同時還會有味覺和嗅覺減退等情況的出現),以及生理功能方面的減退(如身體中的呼吸器官開始老化,身體中骨骼的韌性也明顯降低)。
衰老有6大典型特徵,即:所有生命體都會衰老(從誕生到死亡),衰老從個體內部開始起反應的必然過程,所有生物的衰老都是隨著時間的遞進而加劇,生物會在衰老的過程中明顯感受到機能降低,同類生命體在衰老的進度上存在個體差異(又是進入到生命周期的後半程以後),以及個體能夠通過外界刺激來延緩衰老的發生(這便是為什麼諸多科學家都致力於如何延緩人類的衰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