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究竟有多重要?人類邁入深空繞不開的地方 美日已經開始行動

2020-10-09 二重奏的神經質

今年美國出臺「重返月球」計劃,計劃建造名為「門戶」(Gateway)月球軌道空間站,2022年開始建設,2024年將本國太空人送上月球。而日本已表示有興趣加入。

據日本共同社9月28日報導,日本計劃於2035年前後在月球表面建成燃料工廠,用從月球冰沉積物提取的水製造氫燃料,以求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的目標。

俄羅斯空間政策研究所所長伊萬·莫伊謝耶夫稱:」在月球開採水,是人類進一步深入太空的必要環節。」



2009年10月9日,國宇航局連續用一枚半人馬座運載火箭和月球隕坑觀測與傳感衛星(LCROSS)撞擊月球南極的凱布斯坑,在這次撞擊中揚起了至少95升的水,從而證明了月球上有水的存在。

但是月球上的水並非液態水,主要以冰態存在於月球南極附近的隕石坑中,那裡太陽曬不到常年處於零下一百多度的環境,是最有可能大量保存水的地方。

有了水就意味著有了最為高效的火箭燃料——氫氧燃料,根據美國航天局的估算,月球表面存在上千億噸的火箭燃料。



從地球發射向太空的太空飛行器,大部分質量浪費在了運載燃料上,而有效載荷相比於上百噸的火箭往往只有幾十噸,以俄羅斯『質子-M』火箭為例,發射時重705噸,卻只能向近地軌道運載24噸的載荷,其餘的680噸大部分都是燃料。假如在月球建立燃料工廠,那麼將極大地降低地月運輸成本。

人類想要深入探索太空,必須在外太空建立燃料基地,相比於從地球發射太空飛行器,在太空中發射太空飛行器失去了大氣層的摩擦將會節省大部分的燃料,發射成本可以壓得更低。

而月球不僅存在可作為火箭燃料的水,而且還距離地球很近,是一個理想的太空中轉站或發射臺。

因此不管是美國還是日本,都出臺了雄心勃勃的月球基地建設計劃,並開始著手施行。不約而同,南極地區將成為人類月球基地的首選。

在未來或許月球將成為我們行星旅行的中轉站。


相關焦點

  • 重返月球?美國已經開始啟動在月球的可持續生存計劃!
    NASA的Artemis計劃旨在將人類帶回月球,包括:月球地形車(LTV),機組人員將使用它來繞月。一個可居住的移動平臺,它將是一個較大的流動站,被完全容納並加壓,從而可以從太空飛行器著陸點到更遠的地方進行更長的行程,一次最多45天。
  • 11月升空,挑戰美日深空壟斷局面
    目前,美日在小行星探測方面處於壟斷地位,中國相關企業開始這方面的研究將挑戰美日深空壟斷局面。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615期將於11月發射中國首個小行星採礦機器人備受矚目,這個機器人的名字叫做NEO-1,雖然被定位為小行星採礦機器人,但任務目的還是測試開採小行星的技術,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開採。
  • 美國計劃2024年重返月球,NASA為深空「門戶」空間站即將開始建造
    NASA日前宣布,已經為深空「門戶(Gateway)」空間站選擇了首批科學研究目標及設備,用以支持未來的「阿耳特彌斯」登月行動。同時,這批科學研究設備還可以演示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任務所需的技術。首批科學研究目標是觀測太空天氣和監測太陽輻射,其設備包括「太陽輻射儀」和「太空氣象儀」。
  • 致敬人類對未知的探索:從地球到月球,究竟有多遠?
    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日16時17分43秒(北京時間21日4時17分43秒),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駕駛的鷹號登月艙著陸在月球表面,距離燃料耗盡僅剩20秒。他們與休斯敦之間,隔了一個地球到月亮的距離,平均數值為384 400千米。這樣的距離對常人來說毫無概念,因為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生活經驗。
  • NASA公布重返月球最詳細計劃:「深空門戶」空間站2024年繞月飛行
    (至少是美國總統)渴望重返月球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現在,我們有了實現這個目標的更具體計劃。不久前,美國宇航局(NASA)諮詢委員會下屬的人類探索和操作委員會公布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重返月球計劃,以及其具體實施步驟。
  • 月球對人類有多重要?沒有月球就不會有今天的人類文明
    月球不能像太陽那樣直接為人類提供能量,但是月球的存在為人類文明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月球,不僅不會有「床前明月光」,人類的科技文明也不會發展到現在的水平。月亮有較大的視直徑,也是夜晚中最亮的一個天體。
  • 美日發表探月合作宣言,日本太空人將首次登月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美日兩國政府10日發表了有關探月合作的共同宣言報導稱,隨著這一協議的達成,日本載人航天活動將有很大的進展。報導稱,美日共同宣言明確指出,美國將在繞月基地和月球表面「制定使日本太空人能夠有活動機會的安排」,將來會對著陸時間、人數、活動內容等進行詳細說明。
  • 歐空局未來三年重點投資深空與月球項目
    歐空局未來三年重點投資深空與月球項目 2019-12-02 01:17:5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葉攀 責任編輯:葉攀
  • 中國深空探測之夢:去月球、上火星、追尋太陽風的邊界
    隨後,玉兔二號月球車與嫦娥四號著陸器分離,月球車開展巡視探測,著陸器開展就位探測。在此之前,人類已經藉助繞月衛星遠距離觀測過月球背面,但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著陸於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嫦娥四號終於可以零距離地接觸月背,在這片人類目光難以觸達的外星土地上留下屬於人類的足跡。
  • 中國深空探測,未來是星辰大海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6月,人類已執行深空探測任務約260次。相比之下,中國的深空探測開展的比較晚。從上世紀80年代,我國科學家開始研究月球探測的可行性。1991年,我國航天專家提出開展月球探測工程。2003年,提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不過,近年來中國的深空探測進展迅速。
  • 焦維新:中國深空探測,未來是星辰大海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6月,人類已執行深空探測任務約260次。相比之下,中國的深空探測開展的比較晚。從上世紀80年代,我國科學家開始研究月球探測的可行性。1991年,我國航天專家提出開展月球探測工程。2003年,提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不過,近年來中國的深空探測進展迅速。
  • 月球的爭奪已經開始?如何在月球上合理地劃地盤?
    太空是一個沒有明確邊界的區域,圍繞月球和其他天體運行太空飛行器的法律管轄權存在許多爭議。大家可能也在想,咱們的玉兔二號車,在月球上行駛一圈,中間寫下中國CHINA,標記出咱們的勢力範圍,應該是不可以的。但是咱們的實驗基地及基地附近,會被國際上認可為我們的勢力範圍嗎?一起來看看,探個究竟吧。
  • 登月熱潮即將開啟 美日已經行動 中俄不甘落後
    最近在天上有一件大事發生國際空間站最近頻繁漏氣,甚至達到了每天漏氣1.4公斤的程度,顯然空間站將到服役極限,不能長久運行下去了。據日本共同社9月28日報導,日本計劃於2035年前後在月球表面建成燃料工廠,用從月球冰沉積物提取的水製造氫燃料,以求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的目標。 不僅僅要造月球工廠,日本還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月球城市設想,日本科學家小本聰在近日提出,月球上垂直的熔巖隧道不僅可以幫助建造人類長期居住的基地,並且可以幫助建造整個月球城市。
  • 日本準備在美支持下掏錢上月球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美日兩國政府10日發表了有關探月合作的共同宣言,其中包括了允許日本太空人首次登月的內容。自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50年來,只有12名航天員登陸上了月球。報導稱,美日共同宣言中明確指出,美國將在繞月基地(門戶)和月球表面,制定日本太空人有機會活動的安排,將來會對著陸時間、人數、活動內容等進行詳細說明。
  • 開拓深空探測新領域
    多國推進深空探測深刻影響社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6月,人類已執行深空探測任務約260次;探測目標包括月球、太陽、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小行星和彗星),乃至太陽系以外的天體。其中,飛行距離最遠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距離地球已超過200億公裡。一般而言,人類深空探測活動可分為三個階段。
  • 中國為何計劃在月球建立基地,月球基地能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什麼
    包括印度、美國等都有自己的登月計劃,印度雖然「月船2號」項目遭遇了失敗,但並不影響其進一步探測月球的決心。美國也表示會向宇航局撥款210億美元,在2028年將太空人再度送上月球。中國的登月計劃中國登月計劃的第一階段是無人月球探測,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原計劃於2020年前完成。
  • 我想去月球,也想讓你試試《無人深空》
    對,這只不過是個夢而已,卻能令筆者非常的感動,因為這樣的夢我已經有十多年沒有做過了——而這一切都要感謝昨晚暢玩的《無人深空》,一款遠稱不上合格的遊戲。  太空探索類的遊戲已經有很多了,但像《無人深空》這樣以第一人稱視角,近真實比例表現星際旅行的作品還是史無前例的,畢竟這種超規模的沙盒遊戲,若想保證合理的遊戲性以現有技術幾乎不可能,R星、育碧拼了老命也不過裝點出一座還算活躍的城市,而開發《無人深空》的Hello Games卻只是一個不到20人的小團隊,因此最後的結果雖然不算美滿,但他們的野心與技術仍令人欽佩。
  • 人類即將重返月球,NASA公布月球持續探索和發展計劃
    未來十年,我們在阿爾忒彌斯大本營的探索將為在月球開展經濟和科學的長期活動,以及21世紀30年代人類首次探索火星的任務鋪平道路。機器人將作為先驅去探路。從明年開始,將有源源不斷的機器人和技術演示開始登月作業。月球是地球過去和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美國人第一次在月球表面行走已經是在50多年前,但我們的探險家只在幾個地點留下了稍縱即逝的腳印,在月球表面累計也只停留了16天。
  • 參與人類深空探測!從外媒評價看長徵五號B首飛成功
    火箭的頂部是一個特殊原型機:一款新型載人太空飛行器,有點類似NASA正在開發的「深空獵戶座艙」,旨在將人帶到月球乃至更遠的目的地。此次發射沒有人員參加,但是將來這種太空艙可以用來將人們運送到近地軌道甚至繞月球航行。
  • 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
    一、 上個世紀50年代末,蘇聯和美國相繼發射了月球探測器,尤其是眾所周知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實現了人類的首次登月,從那以後,人類對深空探測的渴望逐漸蓬勃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