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國出臺「重返月球」計劃,計劃建造名為「門戶」(Gateway)月球軌道空間站,2022年開始建設,2024年將本國太空人送上月球。而日本已表示有興趣加入。
據日本共同社9月28日報導,日本計劃於2035年前後在月球表面建成燃料工廠,用從月球冰沉積物提取的水製造氫燃料,以求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的目標。
俄羅斯空間政策研究所所長伊萬·莫伊謝耶夫稱:」在月球開採水,是人類進一步深入太空的必要環節。」
2009年10月9日,國宇航局連續用一枚半人馬座運載火箭和月球隕坑觀測與傳感衛星(LCROSS)撞擊月球南極的凱布斯坑,在這次撞擊中揚起了至少95升的水,從而證明了月球上有水的存在。
但是月球上的水並非液態水,主要以冰態存在於月球南極附近的隕石坑中,那裡太陽曬不到常年處於零下一百多度的環境,是最有可能大量保存水的地方。
有了水就意味著有了最為高效的火箭燃料——氫氧燃料,根據美國航天局的估算,月球表面存在上千億噸的火箭燃料。
從地球發射向太空的太空飛行器,大部分質量浪費在了運載燃料上,而有效載荷相比於上百噸的火箭往往只有幾十噸,以俄羅斯『質子-M』火箭為例,發射時重705噸,卻只能向近地軌道運載24噸的載荷,其餘的680噸大部分都是燃料。假如在月球建立燃料工廠,那麼將極大地降低地月運輸成本。
人類想要深入探索太空,必須在外太空建立燃料基地,相比於從地球發射太空飛行器,在太空中發射太空飛行器失去了大氣層的摩擦將會節省大部分的燃料,發射成本可以壓得更低。
而月球不僅存在可作為火箭燃料的水,而且還距離地球很近,是一個理想的太空中轉站或發射臺。
因此不管是美國還是日本,都出臺了雄心勃勃的月球基地建設計劃,並開始著手施行。不約而同,南極地區將成為人類月球基地的首選。
在未來或許月球將成為我們行星旅行的中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