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ana F. C. Simões等,用檸檬酸和尿素製備的碳點作為次氯酸鹽和過氧亞硝酸鹽的螢光探針

2021-01-20 分析快檢驛站


次氯酸鹽(ClO−)和過氧亞硝酸鹽(ONOO-)具有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在生理和病理過程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大多數已經開發的ROS/RNS螢光納米粒子傳感器都是基於半導體量子點(QDs)。然而,由於量子點的化學成分,其固有的毒性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碳點具有諸如可調螢光、水溶性、光化學和物理化學穩定性、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等特徵,這使它們成為用於螢光傳感器的誘人材料。本篇文章採用簡單的一步微波法合成了不同檸檬酸和尿素用量的碳點,並對ClO−和ONOO-進行了螢光定量。在標準溶液和加標血清樣品中驗證了在不同pH值下的檢測和螢光選擇性定量能力。


微波合成中最常用的碳點合成組合是檸檬酸與胺體系,比如檸檬酸與1,2-乙二胺,二乙胺,1,4-丁二胺,三甲胺和聚亞乙基亞胺。除這些胺外,還使用高氮含量的尿素從檸檬酸中摻雜微波製備的碳點,從而產生激發後摻雜的Φ為8%到15%的尿素摻雜的碳點,綠色發射的最大螢光強度在520 nm附近,激發波長約420 nm。通過微波合成,尿素還用於摻雜從檸檬酸鈣,檸檬酸三鈉和葡萄糖獲得的碳點。在大多數由檸檬酸合成的尿素摻雜的碳點中,除了硼摻雜的碳點外,還使用了1 g 和3 g的檸檬酸和尿素。這些合成的尿素摻雜碳點用作墨水,並用作溫度,pH和Fe的多螢光比率傳感器。



碳點的螢光明顯受到表面化學和表面官能團氧化修飾的影響。ClO−和ONOO-都是強氧化劑,它們能與碳點表面的氧、氮官能團之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其氧化反應程度取決於試劑的質子化狀態,因此pH能夠對碳點的選擇性和螢光響應產生影響。實驗結果表明,該反應在pH為4時利於ClO−的檢測,在pH 9時利於ONOO-的檢測。



1.碳點的合成

碳點的合成參考曲松楠老師發表的有關檸檬酸、尿素微波法合成的文章,即檸檬酸1g,尿素3g溶於15 mL 水,700W的微波爐進行加熱後用水稀釋,然後在9000rpm下離心10min,以去除懸浮雜質。最後,用水將碳點懸浮液的體積調整到30mL。在這基礎上,作者改變了檸檬酸和尿素的使用量,還合成了mCA = 0.5/mUR = 3, mCA = 1/mUR = 1,mCA = 3/mUR = 3,mCA = 3/mUR = 0.5,mCA = 3/mUR = 1五種碳點並進行研究。


2.配比、反應時間、ph值對ClO−和ONOO-檢測的影響

為了驗證更加靈敏和選擇性更高的ClO−和ONOO-螢光檢測,本研究使用具有不同組成和潛在不同螢光特性的碳點。


圖一 Fluorescence ClO−, ONOO-, H2O2, O2.-, NO, and HO. detection assessment of the CDs prepared in all the evaluated synthesis conditions [mCA (g)/mUR (g)].


從圖中可以看出,pH為4碳點對ClO−具有較高的選擇性,主要幹擾是HO.,pH 9時碳點對ONOO-具有較高的選擇性,主要幹擾是NO。在pH值為7時,碳點對ONOO-和ClO−傳感也靈敏但選擇性較低。


考慮到pH值為4的ClO−和pH為9的ONOO-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較好的選擇性,分別以mca=1g/mur=3g和mca=1g/mur=1g製備了碳點,以評價其測定的靈敏度和選擇性。


圖二Fluorescence quenching effect obtained by addition of ROS/RNS or ionic species to the selected CDs [mCA= 0 . 5 g/mUR= 3 g for ClO− at pH 4 and mCA= 1 g /mUR= 1 g for ONOO- at pH 9]


圖三Fluorescence quenching effect obtained by addition of ClO−, ONOO-, H2O2, O2.-, NO, HO. and some ionic species to the selected CDs [mCA = 0.5 g /mUR = 3 g for ONOO- at pH 9 and mCA = 1 g /mUR = 1 g for ClO− at pH 4].


從圖二和圖三可以看出,不同配比合成的碳點在ph為9和ph為4條件下,兩個摩爾比例的碳點對鐵離子具有很高的選擇性。作者將淬滅現象歸結於鐵離子本身結構對碳點的直接淬滅效應和二價鐵離子和過氧化氫發應生成的羥自由基對碳點的間接淬滅效應。因此,在pH值為4的條件下作者選擇了Mca=0.5g/MUR=3g的配比合成碳點,在pH為9的情況下,作者選擇了MCA=1g/MUR=1g的配比合成碳點。兩者靈敏度和選擇性很高。


點評:大多數文章ph值僅作為碳點應用過程中螢光性能調節的一種方式,而作者結合合成配比,成功實現了選擇性的調整。儘管尚未弄清具體的作用機制,但這篇文章啟示我們關注於螢光產率和螢光強度調節的同時,要注意因素對於其它應用方面的影響。



分析快檢驛站的文獻解讀僅作分享用途,難免會有解讀失誤之處,懇請相關專家學者批評指正。如有轉載需求,歡迎垂詢。


本文參考文獻:Simões, E.F.C., Leitão, J.M.M. & da Silva, J.C.G.E. Carbon dots prepared from citric acid and urea as fluorescent probes for hypochlorite and peroxynitrite. Microchim Acta 183, 1769–1777 (2016).



相關焦點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橙紅光波段最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碳納米點
    發光碳納米點是近十年興起的新型納米發光材料,其無毒、發光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原料廣泛等優點,引起國際上廣泛的關注。該領域發展面臨的瓶頸是缺少調控碳納米點發光帶隙的手段和增強其螢光量子效率的方法。目前,碳納米點在藍光和綠光波段已實現較為高效的發光,但在可見區長波長波段,特別是橙光到紅光波段,缺少高效率發光的碳納米點。
  • 基於MOFs的「關-開」型螢光探針實現高靈敏度檢測次氯酸鹽
    日前,洛陽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周戰與合作者一起,開發了一種新型鑭系-有機框架基於氧化脫氧反應誘導次氯酸鹽識別體系,在次氯酸根檢測方面取得突破。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化學工程雜誌》。次氯酸鹽作為一種不穩定的弱酸,它廣泛用於生活和工業中的廢水處理,醫院洗衣和消毒,以及紙張和紡織工業的漂白。此外,它在細胞內氧化還原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曲松楠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郭睿倩課題組合作,提出一種新的方便快捷的處理方法製備出具有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純碳納米點螢光粉,利用合適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對原本固態下螢光猝滅的碳納米點進行表面氧化處理,實現碳納米點固態下的高效發光。同時利用該碳納米點螢光粉較短螢光壽命的特點,與郭睿倩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所研製的碳納米點螢光粉應用於可見光通訊器件。
  • 《AFM》近紅外化學發光探針用於超氧陰離子和過氧亞硝酸鹽​成像
    該研究合成了兩種近紅外(NIR)化學發光探針(NCRs),其具有很高的腎臟清除效率,並可用於對腎臟中的活性氧和活性氮物種(RONS)進行實時成像。 NCR1和NCR2的近紅外化學發光可以分別被超氧陰離子(O2•−)和過氧亞硝酸鹽(ONOO−)特異性誘導發光,因而可以用於超氧陰離子(O2•−)和過氧亞硝酸鹽(ONOO−)成像。
  • 一種高特異性的次氯酸鹽螢光素衍生物用於活細胞成像
    本期小編分享一種新的螢光探針,其在水緩衝溶液中對次氯酸根陰離子的檢測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選擇性。該探針具有高的水溶性、pH穩定性和高的生物相容性。一種可能的檢測機制是HOCl將C=N鍵氧化成醛,從而產生明亮的發射。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該工作利用靜電誘導自組裝過程,通過碳納米點表面電荷逐步靜電吸附離子並原位形成無機包覆層,實現具有超高穩定性、強發光的碳納米點複合材料,在開發基於碳納米點的光電器件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長春光機所在螢光碳點對癌症藥物選擇性釋放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曾慶輝等利用綠色螢光碳點(CDs)做藥物釋放載體,成功實現了藥物對癌細胞的選擇性釋放、螢光示蹤一體化的研究。
  • 熱點應用丨MOF作為次氯酸鹽和抗壞血酸的比例螢光傳感器
    Cao等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用於檢測ClO-的新方法:利用新穎的金屬有機骨架通過螢光光譜法進行監測。作者使用的愛丁堡儀器FS5螢光光譜儀表徵和優化ClO-傳感器的響應,然後,他們也使用該傳感器檢測抗壞血酸。金屬有機骨架(MOF)是包含金屬離子和有機配體的化合物,它們以規則的配位網絡排列,其多孔結構可以吸收特定尺寸的分析物。
  • 科學網—發光碳納米粒子的新收穫
    這個發現將直接影響碳納米粒子的應用領域及應用前景。 ■本報記者 沈春蕾(a)碳納米粒子原子力掃描圖;(b)碳納米粒子乙醇溶液不同泵浦強度下的發射光譜;(c)碳納米粒子雷射遠場光斑;(d)碳納米點雷射強度隨偏振方向變化的曲線;(e)碳納米點雷射發射光譜和閾值曲線。
  • 怎樣製備碳量子點_碳量子點的製備
    碳量子點的製備方法 過去的十幾年,各種製備碳量子點的方法被提出來,這些方法大致分為「自上而下(Top-down)」和 目前製備碳量子點的方法很少,報導的製備具有螢光性質的碳量子點的方法有: (1)高溫高壓切除法 利用雷射從石墨粉表面切下碳納米粒子
  • 過氧亞硝酸鹽藥物遞送和控制釋放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華南師範大學生物光子學研究院胡祥龍團隊在過氧亞硝酸鹽的藥物遞送和控制釋放研究中取得一項新成果。日前,相關論文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研究小組報導了載有一氧化氮(NO)供體的無光敏劑聚合物納米膠囊,即NO—NCPs,由可吸收近紅外光的兩親性聚合物和一氧化氮供體DETA NONOate組成。該納米膠囊可在癌細胞的酸性溶酶體中裂解並實現一氧化氮的可控釋放。更重要的是,在脈衝雷射照射下,光聲空泡化會激發水以產生大量的活性氧,例如超氧自由基,然後與原位釋放的一氧化氮自發反應生成高細胞毒性的過氧亞硝酸鹽。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
    由於碳納米點在複合納米粒子中載負量較低,呈單分散狀態,因而其螢光量子效率較高,但是螢光強度很弱。當增加碳納米點乙醇溶液濃度時,雖然複合材料中載負量增加,但是由於製備過程中碳納米點之間相互碰撞機率增大,導致聚集,使得最終獲得的複合納米粒子的螢光效率下降。
  • :自組裝的兩親性螢光探針用於腫瘤細胞和組織的pH檢測
    同時,為了研究標記為N(a』/b』)的氨基中心在pH依賴性螢光響應中的作用,作者製備了兩種參考物R1和R2。作者猜測探針CS-1可在pH 4.0的條件下進行自組裝且在pH 7.0的條件下解聚(Scheme 1b)。
  • 科研人員打造鑭系-金屬有機框架檢測次氯酸鹽新策略—新聞—科學網
    日前,洛陽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周戰與合作者一起,開發了一種新型鑭系-有機框架基於氧化脫氧反應誘導次氯酸鹽識別體系,在次氯酸根檢測方面取得突破。
  • 【中國科學報】螢光碳點捕捉腦腫瘤細胞
    利用檸檬酸和胺合成不同發光的碳點。  孫再成團隊主要從事納米材料製備,謝志剛和景遐斌遇到的難題剛好是他們的研究方向,於是合作一拍即成。  合成多色螢光碳點  「我們給出的方法是將無機螢光納米粒子和藥物包覆在一起,利用螢光成像來示蹤藥物代謝。」孫再成說。
  • NIH陳小元JACS:過氧化銅納米點實現過氧化氫自給型化學動力學治療
    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動態光散射(DLS)表徵,可看出所製得的過氧化銅納米點大小約為 5 nm,平均流體動力學粒徑約為 16.3 nm(圖1b、c)。採用高錳酸鉀比色法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表徵驗證了過氧化銅納米點的過氧基團(圖1d,e)。同時,XPS 數據(圖1f)證明了過氧化銅納米點中銅元素為 +2 價。
  • 青島大學在太陽能螢光聚光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量子點作為一種高穩定性、光學可調的發光材料,近年來被應用於太陽能聚光器件,成為納米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傳統的量子點材料含重金屬,易對環境與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亟需開發環境友好的螢光材料來替代傳統螢光物質。碳量子點具有吸收光譜寬、量子產率高、無毒、環保、成本低和合成方法生態友好等優勢。
  • 我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太陽能螢光聚光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趙海光教授、韓光亭教授、張元明副教授等與瑞典呂勒奧理工大學Alberto Vomiero教授和武漢理工大學龔曉教授合作在太陽能螢光聚光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Gram-Scale Synthesis of Carbon Quantum
  • 基於邏輯與的螢光探針選擇性檢測活細胞溶酶體中的亞硫酸氫鹽
    與以前報導的用於SO2衍生物的生物探針相比,基於邏輯與的螢光探針在性能和應用上都有明顯的優勢。Chem. 2019, 91, 11946 11951) 探針由兩個功能部件組成:溶酶體靶向基團嗎啉基和亞硫酸氫鹽的特異性結合位點。該設計策略允許探針同時具有兩個響應位點,分別通過PET和ICT控制萘醯亞胺螢光團的螢光。在亞硫酸氫鹽存在下,半花菁苷的共軛結構被破壞,通過抑制ICT過程導致螢光強度的部分增強。
  • 碳量子點的主要應用
    碳量子點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更是掀起了以天然物質為碳源製備碳量子點的研究熱潮。 碳基納米點簡稱碳點,如圖1所示,可分為石墨烯量子點、碳量子點、聚合物點。碳量子點是由分散的類球狀顆粒組成,尺寸在10nm以下,具有螢光性質的新型納米碳材料。2004年,XU等首次在電泳法製備單壁碳納米管的純化過程中製備出一種具有尺寸相關的螢光性質的碳材料。SUN等在2006年通過表面鈍化合成了具有增強螢光發射效應的螢光納米顆粒,並將其命名為碳量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