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次根式的相關概念。
(1)二次根式的定義:一般地,我們把形如(a≥0)的式子叫作二次根式。
註:
①中的a可以是數或式,但a一定是非負數。
② 判斷一個式子是否為二次根式,要具備兩個特徵:一是根指數是2;二是被開方數為非負數。
③ 二次根式有意義的條件:被開方數是非負數。
④的含義:表示非負數a的算術平方根。
(2)最簡二次根式:滿足下列條件的二次根式稱為最簡二次根式,即被開方數不含分母,被開方數中不含能開得盡方的因數或因式。
註:被開方數中能開得盡方的因數或因式要進行開方。(3)被開方數相同的二次根式:幾個二次根式化成最簡二次根式後,如果被開方數相同,那麼這幾個最簡二次根式就叫作被開方數相同的二次根式。
註:
① 將二次根式化成最簡二次根式後,看被開方數是否相同。
② 被開方數相同的二次根式只與被開方數和根指數有關,與根號外面的數無關。
2. 二次根式的性質。
(1)(a≥0)是一個非負數。 註:對於二次根式,有兩個「非負」:
① 根據二次根式的定義可知a≥0.
② 根據算術平方根的定義,可知≥0.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學過三類具有非負性的代數式: Ⅰ:|a|≥0;
Ⅱ:a2≥0;
Ⅲ:≥0(a≥0)。
若幾個非負數的和為0,則這幾個非負數均為0. 例如,若a2+|b|+=0,則a=0,b=0,c=0.
(2)=a(a≥0)。
註:公式的逆用為a=(a≥0)。
可以將一個非負數a寫成一個二次根式的平方,從而在實數範圍內進行因式分解。 (3)
註:化簡通常分為兩步:
①先將它化為|a|;
②再根據a的正負去掉絕對值。
(4)積的算術平方根(a≥0, b≥0)。
(5)商的算術平方根(a≥0, b>0)。
(6)若a>b≥0, 則。
註:逆用二次根式的性質進行合理的變形,可以解決一些問題。 例如,比較和的大小,可逆用=a(a≥0)將根號外的整數移到根號內,再比較被開方數的大小。
方法提煉 二次根式比較大小的方法:被開方數法、平方法、估算法、倒數法、作差法、有理化法等。
1. 被開方數法(恆等變形):當a≥0, b≥0時,若要比較形如與的兩數大小,可先把根號外的非負因數a與b平方後移入根號內,再根據被開方數的大小進行比較。
2. 平方法:
(1)如果a>b>0,則a2>b2;
(2)如果b>a>0,則a2<b2. 這種方法常用於比較無理數的大小。
3. 估算法:若一個非負數a介於另外兩個非負數a1、a2之間,即0≤a1<a<a2時,它的算術平方根也介於之間,即0≤。
4. 倒數法:設a、b為任意兩個正實數,先分別求出a與b的倒數,再根據「當時,a>b;當,a=b;當時,a<b」來比較a與b的大小。
5. 作差法:在對兩數(或式子)比較大小時,通常考慮作差法:
(1)a-b≥0a≥b;
(2)a-b≤0a≤b.
6. 分母有理化法:把分母有理化,根據分子的大小來比較大小。
例如:比較2與的大小。
7. 分子有理化法:把分子有理化,根據分母的大小來比較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