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最新研究發現「罕見個體是如何控制愛滋病毒複製的」

2021-01-09 健康界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愛滋病毒(HIV)研究的論文稱,在某些未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而能夠控制病毒複製的HIV-1感染者中,病毒經常整合到人類基因組的特定區域,其中的病毒轉錄受到抑制。

該論文指,只有不到0.5%的HIV-1感染者能夠保持對HIV的無藥物控制。雖然在這些人中發現了具備複製能力的病毒庫,但尚不清楚這種控制是如何實現的。

論文通訊作者、美國麻省總醫院、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拉根研究所XuYu及其同事,通過比較64名保持HIV-1無藥控制者的細胞和41名正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者的細胞中的前病毒(已整合到宿主細胞DNA中的病毒基因組)發現,無藥「精英控制者」細胞中的前病毒數量中位數明顯低於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者的細胞。然而,在這些無藥精英控制者的細胞中,有較大比例的前病毒序列是基因完整的。

利用染色體整合位點分析,他們觀察發現在無藥精英控制者中,病毒被整合到DNA的非蛋白編碼區域或19號染色體上的KRAB-ZNF基因中。這些區域由緊密組合的DNA(稱為異染色質)組成,通常不利於HIV-1整合。他們還發現,整合位點往往離宿主轉錄起始位點更遠。論文作者認為,這種深層病毒休眠或潛伏在維持對HIV-1的無藥控制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他們指出,這一過程並非完全永久或不可逆轉。

論文作者在分析某人的15億多個外周血單核細胞時,無法從中檢測到任何完整的前病毒序列。他們謹慎地認為,這個人可能已經實現了HIV的清除性治癒,這種效果以前只在造血骨髓移植後觀察到過。(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自法。

相關焦點

  • 成功複製猴體內抗愛滋病毒基因
    瑞士日內瓦大學研究人員9月8日在其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中宣布,他們成功複製了一種南美猴子體內具有抗愛滋病毒功能的基因,這將可能為一種新型愛滋病療法的誕生鋪平道路
  • 宿主細胞限制愛滋病毒複製存在新機制
    本報訊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華研究組在最新研究中,揭示了宿主細胞限制愛滋病毒I型(HIV-1)複製的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於7月發表在國際期刊《美國實驗生物學會聯合會會志》上。目前,愛滋病疫苗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針對愛滋病毒I型感染的臨床治療藥物主要通過抑制病毒蛋白的功能來抑制病毒的複製。
  • 科學家發現了潛在的愛滋病毒新儲存庫——CD127扁桃體細胞
    這些儲存庫仍然是治癒愛滋病毒/愛滋病的主要障礙。但是,目前尚沒有簡便的方法來靶向清除儲存庫細胞。科學家也無法有效地從患者身上提取儲存庫細胞進行研究,並最終找到控制它們的方法。 原因是這些細胞中的病毒是靜默的。結果,細胞不會在其表面上標記出使病毒易於被發現的病毒蛋白。
  • 科學家發現I型幹擾素是愛滋病毒致病的幫兇
    12月12日,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立國課題組和美國北卡大學教授蘇立山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標題為Blocking type I interferon signaling enhances T cell recovery and reduces
  • 「追捕」愛滋病毒, 五十年探尋「隱秘的角落」
    他們將初治愛滋病患者的CD4細胞水平分為5組,結果表明,如果大於500個/立方毫米,經過治療後,CD4細胞很快會恢復,整個系統也會趨於均衡;而如果小於200個/立方毫米,那麼即便病毒控制住了,患者的免疫能力仍舊難以恢復。  這一大規模、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對愛滋病毒的破壞力給出了鐵證:愛滋病毒對於CD4細胞不僅是殺戮甚至破壞了它休養生息的能力。
  • 科學家發現愛滋病毒最後一種未知結構
    研究人員稱,如果被感染的病毒細胞這部分停止組裝,HIV將無法複製。
  • 「追捕」愛滋病毒, 五十年探尋「隱秘的角落」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他們將初治愛滋病患者的CD4細胞水平分為5組,結果表明,如果大於500個/立方毫米,經過治療後,CD4細胞很快會恢復,整個系統也會趨於均衡;而如果小於200個/立方毫米,那麼即便病毒控制住了,患者的免疫能力仍舊難以恢復。這一大規模、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對愛滋病毒的破壞力給出了鐵證:愛滋病毒對於CD4細胞不僅是殺戮甚至破壞了它休養生息的能力。「需要給被破壞的免疫系統支援。」
  • 愛滋病毒來源於喀麥隆黑猩猩,人類究竟對黑猩猩做了什麼?
    為什麼愛滋病毒如此恐怖,正如張文宏醫生所說,愛滋病病毒會直接鑽到我們的免疫細胞裡,不僅如此,愛滋病病毒還能把自己的模板,整合到T細胞的基因裡,劫持它們的細胞機制,更多地複製自我。當免疫細胞低到一定程度後,所有的愛滋病症狀就會出來,比如生腫瘤、生感染等。正是因為病毒如此狡猾,所以仍未發現有效的疫苗和徹底治癒愛滋病的方法。
  • 50年前愛滋病毒起源於大猩猩,那第一個被染上病毒的人類後來如何
    據說愛滋病毒起源於大猩猩,第一個染上愛滋病毒的人就是吃了它的肉感染了愛滋病毒,後來那個人怎麼樣了呢?愛滋病起源於非洲西部,並且跟著移民的人來到了美洲,由國際調查研究小組發現,愛滋病毒首先起源於大猩猩,那麼人類是怎麼感染上的呢?
  • 珍藏版綜述 | 以HIV分析,將為病毒研究與治療開創新的道路
    年10月,瑞士科學家Ludivine Brandt等人在Annual Reviews發表了名為Single-Cell Analysis Reveals Heterogeneity of Virus Infection , Pathogenicity , and Host Responses : HIV as a Pioneering Example的綜述,旨在提供愛滋病毒領域單細胞分析的最新概況以及獲得的關於愛滋病毒感染
  • 多篇文章聚焦細胞重編程研究領域新成果!
    【2】Science子刊:利用CSF-1R抑制劑重編程巨噬細胞可增強放療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效果doi:10.1126/scitranslmed.aaw784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和洛桑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放療如何改變在膠質母細胞瘤(GBM)中發現的巨噬細胞(一種免疫細胞)的行為,並展示了這些細胞如何可能利用現存的藥物加以重編程以抑制這種侵襲性腦癌的持續復發
  • 珍藏版綜述 | 以HIV為例的單細胞分析,將為病毒研究與治療開創新的...
    雖然細胞群分析提供了關於病毒感染的平均信息,但單細胞分析從個體出發,揭示了更為廣泛的多樣性,並確定了可用於進一步理解複雜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極端表型。單細胞技術在HIV感染的背景下的應用被證明是有價值的工具,有助於發現特定的生物標誌物以及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中的新候選分子。
  • 21世紀以來,人類首次鑑定出新型愛滋病毒株:愛滋病仍在不斷進化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稱為HIV-1 M類亞型L的新菌株極為罕見,該研究共篩查了全球超過60%的血液樣本,並且要保證篩選「每次都必須正確」,可見其工作強度之大,工作難度也是難以想像的高。
  • Science News:最新研究揭曉了基因如何控制人類身高這一重大謎題!
    而科學家研究表明:基因遺傳是決定身高的主要因素,表現為多基因遺傳,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影響這一特徵的基因變異。2017年, 國際人類學遺傳調查聯盟(GIANT)發現了83個新的會影響人類身高的基因變異。這些變異非常罕見,但它們對身高的影響卻很大。來自Science最新報導,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揭開了基因如何控制人類身高的一大謎團。
  • 愛滋病毒意外消失:十年過去了 仍只有一人被治癒
    事實證明,他的幹細胞捐獻者體內存在一種罕見的名為CCR5-delta32的基因突變。接受移植後,布朗竟對愛滋病毒產生了抵抗力。布朗被稱為「柏林病人」。這是2007年的事。十年過去了,他仍然是全球唯一一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儘管生物醫學取得了驚人的進展,但找到真正治癒愛滋病的方法仍困難重重。
  • 愛滋病毒可以在人體內隱藏多年,CRISPR可以切掉嗎?
    原創 HIVnews HIV最新動態從絕症變成了一種可以控制的疾病。>阻止SIV研究人員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潛入細胞導致這種複製的遺傳信息被稱為前病毒DNA,它被插入到細胞的DNA中。通過對這種proviral DNA進行佐羅,研究人員阻止了病毒的複製。
  • ...先進院在《自然·微生物學》雜誌刊文 揭示合成生物個體建構原理
    在近代,雖然我們知道了大部分控制細菌細胞周期和細胞分裂的分子,但我們仍然不知道細菌細胞的大小是如何確定的。5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團隊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雜誌發表題為《連結大腸桿菌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一般定量關係》的文章,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修正該研究領域原有法則,發現了決定細菌細胞大小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並提出關於細胞分裂控制機制的新觀點。
  • 愛滋病毒如何繞過受體限制來感染宿主屏障細胞?
    2020年3月31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愛滋病毒治癒中心的江國春教授研究團隊聯合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的梅哈裡醫學院James E. K. Hildreth教授組以及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的David W.
  • 2019年7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 非編碼RNA專區 - 生物谷
    8.JCI:長期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個體中,感染愛滋病毒的細胞持續存在腦脊液中doi:10.1172/JCI1274137月15日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接受長期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的愛滋病毒陽性患者中,約有一半的人的腦脊液中含有愛滋病毒感染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