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稱烯丙基的Tsuji-Trost取代反應(一)

2021-01-19 化學空間

不對稱烯丙基的Tsuji-Trost取代反應(一)

在之前,我詳細的介紹了不對稱羰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烯丙基化反應及其一些應用,而Tsuji-Trost烯丙基取代反應是合成中用於烯丙基化合物衍生化的重要方法之一。Tsuji-Trost反應是烯丙基化學的重要代表,自從其被發現以來已開發出多種可用於反應的過渡金屬和親核試劑。其中,親核試劑的取代可以發生在端位碳和取代基近端上,但是在多數情況下是以端位碳發生反應。從機理上看反應的結果和反應中間體σ-/π-烯丙基金屬配合物之間的平衡和性質有關。

1.反應機理


這個過程和Wacker氧化的原理相似,過渡金屬和烯丙基共軛體系配合使其親電性增加而可以被親核試劑進攻。反應從低價金屬和雙鍵的氧化加成開始,形成一個烯丙基配合物,得到高價太過渡金屬。根據配體和烯丙基的離去基團的不同,或配合物自身的性質,配合物中金屬中心可以是電中性的,也可以陽離子。多數情況下,反應的親核試劑是較軟的碳負離子,且常常在位阻更小的端位碳碳上進行取代,生成的雙鍵-金屬配合物又發生解離得到產物並且使得催化劑重生。

反應中親核試劑的取代步驟一般(但不絕對是)是不可逆的,同時也有一些親核取代後的中間體發生異構化的例子。反應的整個過程都與金屬種類和配體高度相關,並且反應也可以被添加劑影響。

2. 立體化學


從底物的立體化學上來看,有以下幾種情況:


(1) 內消旋化合物作為底物時,產物的手性是在氧化和原步驟引入的。例如:

(2) 對於1,3-位置的取代基是相同的烯丙基化合物,如果金屬配合物沒有手性,那麼反應中間體的烯丙基化合物沒有手性,且親核試劑進攻沒有面選擇性;反之如果金屬配體由手性則可以產生反應的面選擇性。

(3) 1,1-位置取代基是相同的化合物和外消旋烯丙基化合物在Tsuji-Trost反應中是潛手性中心。對於潛手性化合物,反應的立體化學選擇性發生在親核試劑的取代步驟:


(4) 對於反應中使用潛手性的親核試劑,如果金屬配體中是非手性配體,那麼反應的立體選擇性則不會很好:


(5) 如若在金屬配合物中使用配體使得烯丙基金屬配合物不能發生構型翻轉,那麼產物的對映異構體比例則不會有變化。因此在此類反應在可以進行動力學拆分反應。

親核試劑進攻的區域選擇性和反應中的金屬有很大的關係,以Pd為例,一般有以下幾個影響因素:


(1) 烯丙基上的位阻因素和電子密度。親核試劑更加傾向於進攻烯丙基上位阻更小的碳原子。但是位阻因素的影響不如電子密度的影響大。例如1-甲基和1,1-二甲基的烯丙基配合物使得親核試劑的進攻傾向於發生在取代基近端碳原子上。


(2) 共軛取代基的影響。對於烯丙基上有例如苯基,羰基,氰基等取代基的底物,親核試劑傾向於發生在端位,這樣得到的配合物的穩定性更好。


(3) σ-吸電基團,例如CH2OR, CF3, 傾向於端位進攻。


(4)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RO–親核試劑傾向於取代基近端進攻,RO–和SiMe3傾向於端位進攻。

 

(5) 配體的性質會影響過渡金屬上的電子密度,因此影響親核試劑的進攻位置[9]。


(6) 烯丙基上取代基和配體都會和親核試劑發生相互作用,例如氫鍵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經驗總結是基於動力學控制的反應的。熱力學控制的反應不一定遵循以上的大規律。


4. 烯丙基配合物的異構化


烯丙基配合物的異構化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取代基的syn-/anti-異構化


烯丙基金屬配合物中間體是反應的關鍵所在,在配合物的異構化中,四種結構常常處在動態的平衡之中。烯丙基的構型一般以其上取代基與2-位的氫的相對位置而確定:

syn-和anti-取代基可以快速發生異構化而調換位置,即配合物A和D 可以通過π-σ-π過程進行異構化,這也是最重要的異構化步驟;σ-配合物B和C之間又可以發生構象的轉變成,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第(3)類反應中即使底物不相同但是得到的產物是相同的原因。其中,A和D之間是否可以進行直接轉化還存有爭議。

(2)烯丙基的表觀旋轉效應


目前尚未有證據表明烯丙基可以圍繞烯丙基配體-Pd的連線作為軸旋轉,但是目前提出了一個這種的說法,依舊經過π-σ-π過程,但是這個過程中不會發生syn-/anti-取代基的異構化,而是發生C-M鍵的旋轉:

這個過程烯丙基取代基高度相關,普遍認為如果烯丙基取代基是強供電基團,配體是弱供電基團或吸電基團,那麼對trans-PdLR2到cis– PdLR2是有利的。以下就是一個烯丙基旋轉的例子[1]:

在相同的反應條件下, endo-配合物被親核試劑進攻的速率至少要比exo-配合物的反應快50倍,但是exo-/endo-配合物的比例和溶劑組成高度相關。


(3)烯丙基表觀交換和假旋轉


在反應體系中加入Cl–可以加速烯丙基的表觀旋轉現象,因此使用烯丙基氯化鈀二聚體是一個很好的選擇[2,3]。Åkermark和Vitagliano提出了烯丙基假旋轉理論[4]:

(4)配體解離導致的異構化


最後一種可能的異構化過程是配體解離-重配合的機理:


在這個過程中,金屬上的一個配體會發生解離,此時另外一個類體發生構型翻轉,最後解離的配體重新與過渡金屬配合而完成金屬構型的異構化過程。此類過程在雙齒氮配體之中較為常見,例如2,2』-聯嘧啶和TMEDA作為配體時聚會發生此過程(反應過程由EXSY譜圖檢測到)[5,6]:


但是仍有爭議的是這個過程是否是氯離子誘導的解離-重組過程。左邊配合物的氯原子在eq.鍵上,右邊配合物溴原子在ax.鍵上,導致這兩個滷素原子在不同位置的因素不完全的是電子因素,也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位阻因素[7,8]。


[1]Tetrahedron Lett., 35, 10, 1523 – 1526. DOI: 10.1016/S0040-4039(00)76748-7

[2] Chem. Eur. J. 1995, 1, 12. 10.1002/chem.19950010106

[3] J. Am. Chem. Soc. 1994, 116, 8, 3613–3614. DOI: 10.1021/ja00087a063

[4] Organometallics 1993, 12, 12, 4940–4948. DOI: 10.1021/om00036a038

[5] J. Am. Chem. Soc. 1994, 116, 8, 3631–3632. DOI: 10.1021/ja00087a072

[6] Organometallics 1991, 10, 6, 1800–1806. DOI: 1021/om00052a028

[7] Organometallics 1993, 12, 12, 4940–4948. DOI: 1021/om00036a038

[8] J. Chem. Soc. A. 1970, 206 . DOI: doi.org/10.1039/J19700000203

[9] Synthesis 2008(17): 2669-2679. DOI: 10.1055/s-2008-1067220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詳情

關鍵詞檢索往期精彩內容請訪問網頁版

版權專屬歡迎分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日本最大化學門戶網站Chem-Station。致力於化學及相關研究者,企業交流學習,分享經驗。

微信號:Chem-Station

網站中文版網址:https://cn.chem-station.com/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相關焦點

  • 不對稱烯丙基的Tsuji-Trost取代反應(三)
  • 川師大曹鵬:烯基疊氮參與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反應
    由於其烯醇碳負離子具有「硬」的親核性,乙醯胺和乙腈很難用於催化不對稱反應。尤其是乙腈參與的高對映選擇性的碳碳鍵偶聯反應仍未報導。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AAA)反應是一種有效的合成手性化合物的方法。Ir催化的羰基化合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是構建碳手性中心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丙二酸酯、丙二腈等羰基衍生物由於易形成穩定的碳負離子,可以直接參與AAA反應。
  • 【有機】手性磷酸雙功能催化:基於α-烯基取代烯丙基硼酸酯的不對稱烯丙基化
    這類手性高烯丙醇化合物一般可以通過對羰基的不對稱烯丙基加成反應來構建。和其他類型的烯丙基金屬試劑相比,烯丙基硼酸酯毒性低,對水氣及氧氣比較穩定,因此烯丙基硼酸酯在合成手性高烯丙醇類化合物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帶有手性助劑基團的烯丙基硼酸酯和醛類化合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加成反應是一種合成手性高烯丙醇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但是這類反應的缺陷在於需要使用等當量的手性助劑。
  • 銥催化不對稱烯丙基去芳構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金屬銥催化的吲哚不對稱烯丙基去芳構化反應芳香化合物不對稱去芳構化反應可以為這些在合成中極具挑戰性的螺環或多環化合物提供方便、高效的合成方法。芳香化合物是化學化工領域最為廣泛應用和價廉易得的合成原料,但因其芳香性而難以實現高選擇性的去芳構化反應。由於通常需要劇烈的反應條件,難以實現不對稱催化,到目前為止,催化的直接不對稱去芳構化反應還非常有限。
  •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烯丙基取代反應動力學拆分方面工作新進展
    作為在對映選擇性形成C-C和C-X鍵以及天然產物合成方面最有價值的反應之一,鈀催化不對稱烯丙基取代反應受到了人們廣泛重視和深入研究。「硬」碳負離子如簡單酮和羧酸衍生物等的α-碳負離子作為親核試劑應用於鈀催化不對稱烯丙基取代反應這一長期來的難題在近幾年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 上海有機所金屬銥催化的烯丙基取代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2009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金屬銥催化的基於自由胺基協助雙鍵末端碳氫鍵活化,在[Ir(COD)Cl]2和Feringa配體的催化體系作用下,鄰胺基苯乙烯類化合物與烯丙基碳酸酯可以發生直接的烯丙基烯基化反應,立體選擇性地得到順式雙鍵產物(J. Am. Chem. Soc.
  • 新型鉬催化烯丙基取代方法的開發與應用
    儘管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這些雜原子親核試劑在過渡金屬催化烯丙基取代中的潛在應用仍有尚未開發的機會。例如,鉬催化的雜原子親核試劑烯丙基取代反應是未知的,並且很大程度上僅限於碳-碳鍵的形成過程 (Fig. 1A, 左)。此外,與烯丙基親電試劑有關的底物範圍也保持不變,僅限於在烯丙基位置提供含有三級中心的底物範圍。
  • 新聞 | 我校創新中藥研究院林國強院士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不對稱1,6-烯丙基共軛加成成果
    院士團隊田平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殷亮課題組聯合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研究論文Copper(I)-catalyzed asymmetric 1,6-conjugate allylation,採用金屬銅和手性卡賓配體成功實現了催化的不對稱
  • 鈀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取代反應
    目前工作重點主要為導向有機合成的金屬有機化學及不對稱催化,包括手性配體設計與不對稱催化,過渡金屬催化等。兼任Synthesis雜誌地區編輯,以及《化學學報》和《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的編委。 歡迎感興趣的師生參加!
  • 人才強校 | 郭紅超課題組在不飽和碳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
    本網訊 日前,我校理學院郭紅超教授課題組在不飽和碳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聯烯碳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為構建具有良好立體選擇性的兼具軸手性和中心手性元素的四取代聯烯化合物提供了簡潔、高效的合成方法,相應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中科大張清偉課題組JACS:鎳催化二級膦氧化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
    催化不對稱合成P-手性膦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近十年來,化學家們發展了一系列前手性膦衍生物的分子間或分子內的去對稱化反應。 跳轉閱讀可怕!看了這篇後80%的人才醒悟,不該花時間在微信群或QQ群了!
  • 成都生物所在銅催化二烯的不對稱硼化偶聯反應研究中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在銅催化二烯的不對稱硼化偶聯反應研究中獲進展 2016-10-25 成都生物研究所 這類化合物的傳統合成方法多集中於亞胺與預先製備的烯丙基金屬試劑加成反應,在官能團耐受、多樣性及底物穩定性方面有諸多限制。通過原位生成手型烯丙基金屬試劑與亞胺反應是一種非常直接、實用的策略,然而相關報導非常有限。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廖建課題組在前期工作基礎上(J. Am. Chem.
  • 上海有機所在中環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遊書力團隊一直致力於銥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去芳構化反應研究(Acc. Chem. Res.通過向吲哚的2,3位引入六元或者七元並環,可以有效地實現分子內反應位點的預組織。在銥催化下首先進行不對稱烯丙基去芳構化反應得到橋環中間體,再經歷逆Mannich/水解反應得到七—九元環產物。對關鍵橋環中間體的原位捕捉實驗對這一反應機理提供了佐證。
  • 【有機】Buchwald組JACS:CuH催化軸手性1,3-二取代連烯的不對稱合成
    另外,由於連烯的取代基負載能力,合成化學家經常利用其軸手性到中心手性的特性來引入新的手性中心,在分子材料和複雜分子合成中也有著廣泛應用。此外,手性連烯還可以作為手性配體來實現一些不對稱轉化。儘管手性連烯具有如此眾多的應用,選擇性地合成這些化合物在有機合成中仍舊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 首次、手性:Roush不對稱烯丙基化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人名反應同樣從醛類化合物出發,首次實現了高烯丙醇的不對稱合成。 1978年,德國馬爾堡大學(Philipps-Universit t Marburg)的Reinhard W.
  • 【有機】烯基疊氮參與的高對映選擇性烯丙基烷基化反應
    由於其烯醇碳負離子具有「硬」的親核性,乙醯胺和乙腈很難用於催化不對稱反應。尤其是乙腈參與的高對映選擇性的碳碳鍵偶聯反應仍未報導。最近,四川師範大學的曹鵬課題組報導首例乙烯基疊氮參與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AAA)反應。過渡金屬催化的AAA反應是一種有效的合成手性化合物的方法。
  • CCS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氫...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 上海有機所反應時長依賴的對映發散性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該研究發現6-羥基異喹啉1a與外消旋烯丙基碳酸酯(rac)-2a在手性亞磷醯胺配體(S)-L1衍生的銥絡合物催化下可在甲醇中發生不對稱烯丙基取代反應,生成手性烯丙基胺衍生物3aa。若控制反應時長為10小時,則可以98% ee獲得(R)構型目標產物;若將反應時長縮短至6分鐘則可以94% ee獲得(S)構型目標產物(圖2a)。
  • Angew:通過不對稱1,8-共軛加成反應構建四取代手性聯烯類化合物
    香港科技大學孫建偉課題組報導了手性磷酸催化吲哚取代的炔丙醇與3-苯基吲哚或1-萘酚的不對稱1,8-共軛加成反應,能以良好至優秀的收率及對映選擇性得到一系列四取代聯烯化合物。同時,對照實驗的結果表明遠程控制的1,8-共軛加成反應中涉及的原位生成的吲哚亞甲基亞胺(indole imine methide)類化合物是通過雙功能過渡態轉化而來的。該成果發表在Angew. Chem. 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