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稱烯丙基的Tsuji-Trost取代反應(三)

2021-02-18 化學空間

[1] J. Am. Chem. Soc. 2007, 129, 23, 7242–7243. DOI: 10.1021/ja0715896

[2] Org. Lett. 2006, 8, 3, 519–522. DOI: 10.1021/ol052859x

[3] Acc. Chem. Res. 2006, 39, 747-760. DOI: 10.1021/ar040063c

[4] Org. Lett. 2003, 5, 7, 1143–1146. DOI: 10.1021/ol0300219

[5] Org. Lett. 2003, 5, 7, 1143–1146. DOI: 10.1021/ol0300219

[6] J. Am. Chem. Soc. 2001 , 123 , 3671 – 3686 . DOI: 10.1021/ja003774o

[7] J. Am. Chem. Soc. 2001 , 123 , 3687 – 3696 . DOI: 10.1021/ja003775g

[8] Tetrahedron 1992 , 48 , 2143 . DOI: 1016/S0040-4020(01)88880-3

[9] J. Am. Chem. Soc. 2006 , 128 , 10674 – 10675. DOI: 10.1021/ja0637954

[10] Acc. Chem. Res. 1993, 26, 6, 339–345. DOI: 10.1021/ar00030a007

[11] J. Am. Chem. Soc. 1989, 111, 6301-6311. DOI: 10.1021/ja00198a048

[12] Chem. Commun., 2001, 1132-1133. DOI: 10.1039/B101567M

[13] J. Org. Chem. 2001, 66, 26, 8867–8871. DOI: 10.1021/jo0159284

[14] Adv. Synth. Catal. 2005 , 347 , 1257 – 1266. DOI:10.1002/adsc.200505013

[15] J. Org. Chem. 2005, 70, 9, 3363–3368. DOI: 10.1021/jo0480904

[16] Org. Lett. 2007, 9, 1, 49–52. DOI: 10.1021/ol0624631

[17] Chem. Eur. J. 2008 , 14 , 944 – 960. DOI: 10.1002/chem.200700852

[18] J. Org. Chem. 2007, 72, 8, 2842–2850. DOI: 10.1021/jo062311j

[19] Angew. Chem. Int. Ed. Engl. 1998 , 37 , 323 – 325 . DOI: 10.1002/(SICI)1521-3773(19980216)37:3<323::AID-ANIE323>3.0.CO;2-T

[20] Tetrahedron 2000 , 56 , 6493 – 6496. DOI: 1016/S0040-4020(00)00613-X

[21] Chem. Eur. J. 2002 , 8 , 3103 – 3114. DOI: 10.1002/1521-3765(20020715)8:14<3103::AID-CHEM3103>3.0.CO;2-C

[22] Inorg. Chim. Acta 2002 , 337 , 287. DOI: 10.1016/S0020-1693(02)00998-2

[23] Helv. Chim. Acta 1998 , 81 , 1223 – 1232. DOI: 10.1002/hlca.19980810533

[24] J. Am. Chem. Soc. 2001 , 123 , 12907 – 12908 .124. DOI: 10.1021/ja012104v

[25] Org. Lett. 2003 , 5 , 1563 – 1565. DOI: 10.1021/ol0343515

[26] Org. Lett. 1999 , 1 , 837 – 839. DOI: 10.1021/ol990679f

[27] Org. Lett. 2005 , 7 , 2881 – 2884. DOI: 10.1021/ol050834s

[28] Org. Lett. 2003 , 5 , 217 – 219. DOI: 10.1021/ol027291w

相關焦點

  • 不對稱烯丙基的Tsuji-Trost取代反應(一)
    不對稱烯丙基的Tsuji-Trost取代反應(一)在之前,我詳細的介紹了不對稱羰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烯丙基化反應及其一些應用,而Tsuji-Trost烯丙基取代反應是合成中用於烯丙基化合物衍生化的重要方法之一。Tsuji-Trost反應是烯丙基化學的重要代表,自從其被發現以來已開發出多種可用於反應的過渡金屬和親核試劑。
  • 川師大曹鵬:烯基疊氮參與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反應
    由於其烯醇碳負離子具有「硬」的親核性,乙醯胺和乙腈很難用於催化不對稱反應。尤其是乙腈參與的高對映選擇性的碳碳鍵偶聯反應仍未報導。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AAA)反應是一種有效的合成手性化合物的方法。Ir催化的羰基化合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是構建碳手性中心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丙二酸酯、丙二腈等羰基衍生物由於易形成穩定的碳負離子,可以直接參與AAA反應。
  • 【有機】手性磷酸雙功能催化:基於α-烯基取代烯丙基硼酸酯的不對稱烯丙基化
    這類手性高烯丙醇化合物一般可以通過對羰基的不對稱烯丙基加成反應來構建。和其他類型的烯丙基金屬試劑相比,烯丙基硼酸酯毒性低,對水氣及氧氣比較穩定,因此烯丙基硼酸酯在合成手性高烯丙醇類化合物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帶有手性助劑基團的烯丙基硼酸酯和醛類化合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加成反應是一種合成手性高烯丙醇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但是這類反應的缺陷在於需要使用等當量的手性助劑。
  • 銥催化不對稱烯丙基去芳構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金屬銥催化的吲哚不對稱烯丙基去芳構化反應芳香化合物不對稱去芳構化反應可以為這些在合成中極具挑戰性的螺環或多環化合物提供方便、高效的合成方法。芳香化合物是化學化工領域最為廣泛應用和價廉易得的合成原料,但因其芳香性而難以實現高選擇性的去芳構化反應。由於通常需要劇烈的反應條件,難以實現不對稱催化,到目前為止,催化的直接不對稱去芳構化反應還非常有限。
  •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烯丙基取代反應動力學拆分方面工作新進展
    作為在對映選擇性形成C-C和C-X鍵以及天然產物合成方面最有價值的反應之一,鈀催化不對稱烯丙基取代反應受到了人們廣泛重視和深入研究。「硬」碳負離子如簡單酮和羧酸衍生物等的α-碳負離子作為親核試劑應用於鈀催化不對稱烯丙基取代反應這一長期來的難題在近幾年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 上海有機所金屬銥催化的烯丙基取代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過渡金屬催化惰性碳氫鍵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在近年來受到化學研究工作者的極大關注,並取得了重要進展。在這類反應中,劇烈的反應條件,當量氧化劑的使用以及選擇性難以控制等依舊是其應用中的主要制約因素。此外,從烯烴出發實現烯烴碳氫鍵活化的工作也非常少見。
  • 新型鉬催化烯丙基取代方法的開發與應用
    儘管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這些雜原子親核試劑在過渡金屬催化烯丙基取代中的潛在應用仍有尚未開發的機會。例如,鉬催化的雜原子親核試劑烯丙基取代反應是未知的,並且很大程度上僅限於碳-碳鍵的形成過程 (Fig. 1A, 左)。此外,與烯丙基親電試劑有關的底物範圍也保持不變,僅限於在烯丙基位置提供含有三級中心的底物範圍。
  • 新聞 | 我校創新中藥研究院林國強院士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不對稱1,6-烯丙基共軛加成成果
    院士團隊田平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殷亮課題組聯合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研究論文Copper(I)-catalyzed asymmetric 1,6-conjugate allylation,採用金屬銅和手性卡賓配體成功實現了催化的不對稱
  • 鈀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取代反應
    1997年和2002年作為第二完成人,2013年作為第一完成人三次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1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完成人),2012年獲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7年入選「上海領軍人才」。2010年獲中國化學會黃耀曾金屬有機化學獎。2002年及2011年二次獲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獎學金。
  • 人才強校 | 郭紅超課題組在不飽和碳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
    本網訊 日前,我校理學院郭紅超教授課題組在不飽和碳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聯烯碳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為構建具有良好立體選擇性的兼具軸手性和中心手性元素的四取代聯烯化合物提供了簡潔、高效的合成方法,相應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上海有機所在中環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通過向吲哚的2,3位引入六元或者七元並環,可以有效地實現分子內反應位點的預組織。在銥催化下首先進行不對稱烯丙基去芳構化反應得到橋環中間體,再經歷逆Mannich/水解反應得到七—九元環產物。對關鍵橋環中間體的原位捕捉實驗對這一反應機理提供了佐證。
  • 中科大張清偉課題組JACS:鎳催化二級膦氧化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
    催化不對稱合成P-手性膦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近十年來,化學家們發展了一系列前手性膦衍生物的分子間或分子內的去對稱化反應。 跳轉閱讀可怕!看了這篇後80%的人才醒悟,不該花時間在微信群或QQ群了!
  • 成都生物所在銅催化二烯的不對稱硼化偶聯反應研究中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在銅催化二烯的不對稱硼化偶聯反應研究中獲進展 2016-10-25 成都生物研究所 這類化合物的傳統合成方法多集中於亞胺與預先製備的烯丙基金屬試劑加成反應,在官能團耐受、多樣性及底物穩定性方面有諸多限制。通過原位生成手型烯丙基金屬試劑與亞胺反應是一種非常直接、實用的策略,然而相關報導非常有限。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廖建課題組在前期工作基礎上(J. Am. Chem.
  • 【有機】Buchwald組JACS:CuH催化軸手性1,3-二取代連烯的不對稱合成
    另外,由於連烯的取代基負載能力,合成化學家經常利用其軸手性到中心手性的特性來引入新的手性中心,在分子材料和複雜分子合成中也有著廣泛應用。此外,手性連烯還可以作為手性配體來實現一些不對稱轉化。儘管手性連烯具有如此眾多的應用,選擇性地合成這些化合物在有機合成中仍舊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 首次、手性:Roush不對稱烯丙基化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人名反應同樣從醛類化合物出發,首次實現了高烯丙醇的不對稱合成。 1978年,德國馬爾堡大學(Philipps-Universit t Marburg)的Reinhard W.
  • 【有機】烯基疊氮參與的高對映選擇性烯丙基烷基化反應
    由於其烯醇碳負離子具有「硬」的親核性,乙醯胺和乙腈很難用於催化不對稱反應。尤其是乙腈參與的高對映選擇性的碳碳鍵偶聯反應仍未報導。最近,四川師範大學的曹鵬課題組報導首例乙烯基疊氮參與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AAA)反應。過渡金屬催化的AAA反應是一種有效的合成手性化合物的方法。
  • 《科學》:手性離子對新玩法,不對稱遠程C-H鍵活化出新招
    Dolling博士研究團隊首次將手性金雞納鹼陽離子衍生物作為相轉移催化劑用於研究不對稱催化烷基化反應。茚酮底物形成的烯醇式陰離子活性物種與手性陽離子之間存在緊密離子對相互作用,由此產生有效的手性環境,進一步誘導羰基α位不對稱烷基化反應發生。
  • 上海有機所反應時長依賴的對映發散性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該研究發現6-羥基異喹啉1a與外消旋烯丙基碳酸酯(rac)-2a在手性亞磷醯胺配體(S)-L1衍生的銥絡合物催化下可在甲醇中發生不對稱烯丙基取代反應,生成手性烯丙基胺衍生物3aa。若控制反應時長為10小時,則可以98% ee獲得(R)構型目標產物;若將反應時長縮短至6分鐘則可以94% ee獲得(S)構型目標產物(圖2a)。
  • CCS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氫...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